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品鉴。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1
海燕
一.重点字词 。
呻shēn吟yín 飞窜cuàn 胆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 yán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体裁:散文诗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原题为"海燕之歌"。
三.课文内容
1.文章思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2.文章主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英姿的刻画,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3.景物描写及作用: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点明海燕所处环境,衬托海燕顽强、乐观、勇敢的战斗精神。
4.海燕的形象: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5.象征手法及用: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象征。象征的作是: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①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②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③云、狂风、雷电:反动势力 ④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6.对比手法: 海鸥等与海燕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自信、乐观。
7.修辞手法的运用: 反复、比喻、拟人对比等进一步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8..文章感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之类的不革命者及势力,
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2
马说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执策而临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难道 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却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3
白杨礼赞
一.重点字词 。
蜿蜒(wān yán) 黄绿错综(zōng) 毡子(zhā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倦怠(dài) 倔强(juã jiàng) 婆娑(pï suō)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 不折不挠(náo) 虬枝(qiú) 晕圈(yùn) 挺拔(bá) 秀颀(qí) 鄙视(bǐ)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三.课文内容
1.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4. 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5.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2【3篇】(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年级上册新手)
★ 六年级第七单元《我的拿手好戏》作文范文3篇(语文六年级作文第七单元我的拿手好戏)
★ 初二说明文范文_八年级高分说明文最新3篇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