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5篇 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时间:2022-12-03 17:4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5篇 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以供参考。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5篇 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1

  康绍忠,1962年11月16日生,男,汉族,湖南省桃源县人,农业水土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和1990年分别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干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研究,发展了旱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与水碳耦合理论及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建立了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理论及应用模式。先后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成就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12部,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入选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出版工程1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2

  康绍忠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人们的用水观念,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通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已经认识到节水是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利用植物生理功能和科学管理等一系列方法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的效率,在将来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地合作,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由院士、教授向农技人员、种植户普及节水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水资源科学配置与调控技术示范推广,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农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促进了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由广种薄收、大水漫灌向以水定地、以水定种、按作物需水要求精量用水,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绍忠团队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学科发展与行业科技进步,提升了我国在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常年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以色列、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的节水专家学者多次来站参观考察,并依托实验站技术力量多次举办发展中国家节水技术培训班,向外输出中国的节水技术。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康绍忠长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足迹遍及陕西、甘肃、内蒙、新疆、宁夏、山西等地的各类灌区。为了收集第一手实验数据,他不但要克服无数的艰难困苦,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他常常为了获取一组准确又可靠的资料顾不上休息,一干就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夏日当头,他冒着39℃的高温,钻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进行观测,汗水湿透了衣服,蚊虫不停叮咬,也没时间顾及。渴了,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

  1995年4月,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翁牛特旗依旧寒风刺骨,北风时常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为了观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降雨产流和土壤水分入渗动态,他和学生在坡地上经常一呆就是一整天。7月,一次正赶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为了获取这一带降水量及入渗径流的精确数据,他顶着风雨坚持在当地的试验区观测记录。雨过天晴,终于完成了任务,回头看时,就在离他们的观测点不远的地方,两位牧民不幸被雷电夺去了生命。研究中的苦和难不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因为他已习以为常,更敢于主动挑战。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峻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缺水的敏感程度极为强烈。

  1995年9月,康绍忠到甘肃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一带考察。当地“土地龟裂、水干沙起”的情景给了他“当头一击”。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用专业知识为这里做些事情。他从零起步,带头创建了“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团队老师和同学们前赴后继。

  他带领团队系统研究了大田作物的调亏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技术及应用模式。得出了玉米、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最佳调亏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在山西临汾、甘肃河西、陕西关中、新疆石河子等地推广应用。从90年代开始,康绍忠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后节水10多亿立方米,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之后,康绍忠带领科研团队在石羊河全流域上、中、下游布置了大量的长期野外定点试验。揭示了流域内13种主要农作物和4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耗水规律,获得了大田粮食作物、酿酒葡萄、温室蔬菜、膜下滴灌棉花等4类作物的经济需水指标和节水调质高效灌溉模式,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种植结构调整和科学灌溉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康绍忠科研团队多年如一日扎根西北,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全国节水农业,跟踪世界学科前沿,积极开展研究工作,默默为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作贡献。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4

  通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康绍忠系统开创性提出了“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新方法,这一灌溉技术在民勤沙漠绿洲区年降水量110毫米的地区推广应用,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节水20%-30%。所提方法为我国北方旱区农业节水开辟了新的途径。国际著名农业水管理专家B.E.Clothier教授评价该项成果时认为:“有直接的应用目标,是十分有意义和富有开创性的研究。”该项技术被教育部组织鉴定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等5部委联合颁发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

  2000年以后,康绍忠带领团队以石羊河为试验区,发展了流域水转化的定量模拟方法,研究成果大大地推动了干旱内陆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理论及其农业节水调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生态脆弱区的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

  2013年以来,康绍忠带领团队开始系统研究、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量田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武威农业灌溉实际需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探索出了大田作物、温室蔬菜精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这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土地的现代农业技术,适用于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能够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有效解决劳动力稀缺等问题。

  目前,他又带领团队奔赴新疆南疆,针对南疆地区超量引水灌溉以及大面积滴灌的土壤盐渍化问题而攻关。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5

  驻守三尺讲台,浸润学子心田,源于康绍忠对教育事业的爱。他严于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比起教授学生知识,他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他以严谨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风,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稿件都会逐字逐句耐心修改。学生时常感叹,“康老师改我们的一篇论文要比他自己写一篇更费神”。他悉心指导,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品质都得以充分展现。

  多年来,康绍忠一直值守在教学一线。为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激发同学们对水利类专业的兴趣,他积极参与本科教学改革,倾心打造出本科核心素质课《中国水问题与科学应对》,带领包括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国家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名师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反复论证,精雕细琢。他目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181班班主任,多次带领班级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生活上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循循善诱,深受同学们的拥戴。

  他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绍忠院士一直强调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有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的担当和志向。这样的‘三农情怀’深深吸引和鼓舞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立志像他一样为西北农村和农民做作出实际贡献,为山林水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康绍忠,这位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断浇灌出绿色希望的农业水土工程学家,一路走来,感恩土地,感念农民,感激国家。他将引领着我国农业水土工程界的青年工作者,在科技强农强国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断前行!

教书育人楷模康绍忠事迹素材5篇 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吴蓉瑾事迹学习心得感想参考模板6篇 时代楷模吴蓉瑾事迹观后感

学习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7篇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有感

2022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事迹学习心得体会4篇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有感心得2022【3篇】 教书育人楷模心得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3篇(观看《新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范文6篇(先进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3篇 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标兵事迹素材3篇 诚实守信标兵事迹材料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优秀作文素材6篇(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议论文)

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及范文素材6篇(单位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