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3篇 教师用爱心灌溉孩子的心灵

时间:2022-12-24 03:44:0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3篇 教师用爱心灌溉孩子的心灵,供大家阅读。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3篇 教师用爱心灌溉孩子的心灵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1

  用心去浇灌

  人们常说:“老师像园丁,用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像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正是如此,老师为我们花费的心血数不清,写不尽,说不完??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回想我的从教历程,09年大学毕业,算起来也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了。我的经验或许没有其他老师多,但我有是对事认真与努力的态度,连续两年我的“学生评教”都是最高,成绩也是优秀。我深信用心去浇灌,花儿定会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也许是因为我和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学生们总爱和我打成一片。他们喜欢亲切的称呼我为“宁姐”,我也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来看。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有了爱,学生才会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上你的课。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赏识学生的同时,我也会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姑息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习气。我经常告诉他们,思想品德的高低,绝不是单单的分数去衡量,还要有日常的行为表现是否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比如,在讲怎样孝顺父母,怎么与父母沟通时,我说如果你们把条条背得很熟练,考试时也答得很对,但平时依然我行我素,不孝顺父母,不与父母沟通,在我心中即使你考得再高,那也是不及格。我一直都相信:严慈相济,才是教育的真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初出茅庐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那份激情和对工作的喜爱。敢想敢做的我会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爱上我的课,爱在课堂上去表现自己的想法。教课之余,我喜欢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期刊杂志,来给自己充电。我用我对工作的热情,去感染着我的学生,我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就拿每次作业、试卷的批阅来说,我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总结分析、查缺补漏,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容不得半点马虎,有怎样的付出就会有怎样的收获,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我们有高度的责任感。

  总之,教师应该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内心,给教育插上爱的翅膀,爱会带着理想去飞翔,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在校园这一方净土里,让爱洒满学生的心田,让爱与教育同在,哪里有教育哪里就充满爱。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2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单亲家庭学生有效教育策略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观察到,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不稳定、情感不健康,往往出现自卑、消极、脆弱、恐惧、悲伤,容易与教师、同学对立。经过调查、了解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他们的家庭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尤其是前者,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尽快医治单亲家庭学生心灵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学有所得。无数次教育实践和心理研究表明: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充足的信心和高昂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注重营造师生之间和谐互动、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用爱心唤起单亲家庭学生对生活的信心,改变他们的情感世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因此,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已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我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一、以心换心的教育策略

——就是用真心换取真心,用真心换取信任。

  班里的同学李某,刚入学时特别爱哭,遇事没有主见,不合群,不自信,做作业速度太慢,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参加班上的活动,甚至连体育课也不愿意上。

  有一次上活动课,在自由组合小组之前,我先不提李某的名字,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他的不幸遭遇。班上的同学都纷纷叹息,表示

  自己一定会帮助这位同学。这时,我才告诉大家:“咱们班的李某就是刚才说的那个孩子。他经历了那么多不快乐的事,可我却发现你们不怎么跟他玩,甚至有的同学还取笑他。”此时,周围的同学都争着要跟他做朋友。有的说以后要帮助他学习;有的说要跟他一起做游戏;还有的很诚恳地对他说今后再也不取笑他了。霎时间,李某似乎成了班上所有同学关爱的对象。当时他激动得脸红红的。我也趁机问他:“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想说点什么呢?”他想了想,小声说:“我想谢谢大家!”我微笑着鼓励他说:“请大声点儿。”于是,他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大声喊道:“谢谢你们!”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也被孩子们那种纯真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在课堂上是你们的老师,在课间是你们的朋友,只要你们愿意,都可以把自己不快乐的事儿告诉我们,我会尽量帮助你们的!”全班同学都说:“好。谢谢老师!”李某也使劲地点了点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某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

  二、以情换情的教育策略

——就是用“友情”弥补“亲情”,用爱心唤醒良知。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班谭某,男,12岁,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其父再婚,孩子多数时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种生活轨道上生活久了,他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经常旷课,往往早晨按点从家里出来,把书包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到放学的时候,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家。要问这段时间他在哪儿,干了什么?原来他在社会上和

  一些比自己大的孩子“鬼混”。偶尔有一天来到学校,也是无组织无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接受,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行为表现,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对于他落下的课,我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补上;当他有病时,我主动为他取药,并联系他的父亲说明孩子的病情,让他的父亲多给孩子一点关爱。有一次,我带领班里的同学去看望他,给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谭某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和无私的爱。他抹着眼泪说:“老师,有了您的呵护,我从此不再缺少父母之爱;有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从此不再孤独无助。我以一颗真诚的心谢谢你们!”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场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从此,在我的班集体中,多了几份关爱,少了几份争吵;温馨的环境,和谐的校园,创造着美好幸福的人生。

  三、用“爱心”抚慰“创伤”的教育策略

——就是要做单亲家庭孩子的知心人、知情人,设身处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安抚他们那颗受伤的心。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特别是班主任应经常和科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孩子确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行为上的支持与鼓励。只有家校联谊,齐心协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时变换教育方式,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我教过的六年级学生陈某,父母离异后,先判给父亲,但跟母亲生活,住在姥姥家,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好的时候非常随

  和,坏的时候对什么也不满意。看到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阳光灿烂,自己却六神无主,不断受挫,自卑感越来越强。至于心中的烦恼,她从不愿意对别人诉说,只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长期的内心封锁铸就了她的孤僻性格。在她孤独无助的日子里,竟然在社会上交上了异性朋友。从此,她经常迟到、旷课,还表现得爱着装,爱说话,无所顾忌。

  对这种孩子的教育,我没有操之过急,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找她促膝谈心,表扬她这段时间变得阳光和快乐,让她找到自信,感到有自尊;然后,用关爱的眼光,慈母的心肠,柔和的话语,探出她 “交友”的秘密;最后,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开导她,教育他,指导她如何交友,与什么人交友、怎样判断朋友的真诚无私与虚情假意,防止自己上当受骗等。在这期间,老师密切关注她言谈举止的变化,并在课堂上为她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并及时表扬激励;课下多安排班干部和同学与她交往,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消除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帮助她一步步走向正确而又健康的交友之路。

  四、用“回避”保护“自尊”的教育策略

——就是针对感情上有创伤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采取有意“回避”,保护“自尊”的方法,为他们撑起一片感情的蓝天,以安抚他们那颗受伤的心灵。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比较多,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之爱的。常听有的语文教师讲,每当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总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当老师提问他们时,他们却有意回避,说不知道。我班学生刘某,男,11岁,父母离异后,判给父亲,父亲经常不在家,交给爷爷奶奶管,可爷爷也管不住她。父母离婚一年后,最疼爱她的奶奶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在幼小的刘某心灵深处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他感情上突然受挫,心灵上也蒙受沉重打击,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有时候闷头不语,有时却上课大声吵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老师的批评也不予理睬,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针对这种孩子,我采取有意回避、保护自尊的策略,通过感情上倍加照顾体贴,敏感问题和话题有意回避的方法,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感情的蓝天,抚慰了他们那颗稚嫩而又受伤的心灵。

  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并采取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用“友情”弥补“亲情”、用“回避”保护“自尊”等有效策略对他们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在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关爱中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

  据不完全统计,担任班主任近20年来,所教班级的单亲家庭孩子共28个,其中有11个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17个分别在读小学、中学、大学。我跟踪了解了一下,这些学生大都心理健康,学习上进,孝敬长辈,表现良好,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行为表

  现和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有效教育,妥善管理,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用特别的爱唤醒他们的良知,用春风细雨般的言行滋润他们的心田,敞开他们的心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学会回报。

  五、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由于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极为不利,不是缺少父爱,就是缺少母爱,有的甚至长期生活在“后爸”或“后妈”身边,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有可能不跟家长一心一意,这种离心离德、背道而驰的局面,极易造成敌视、仇视、叛逆等心理疾病和随意出逃等不良行为。因此,在做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先与本人和家长沟通思想,建立良好关系,然后再根据学生特点和家庭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持之以恒地开展“救援”工作,切忌单枪匹马、态度生硬、操之过急,被动应付。

  由于这类孩子最缺失的是关爱和亲情,在做这类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不妨先从关爱和体贴入手,让他们从老师和同学这边迅速找到久违的爱和应有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轻松、自由、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3

  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

——读《爱心与教育》后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一本关于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里面记载着他身为一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让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镇西老师是一个忠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迷,他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了第一缕金色的霞光”,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李老师在教育里倾注了对学生200%的爱,他坚持把全班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按号轮流家访;他谨记每个学生的生日,送上他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的礼物和生日祝福;他为了转化“后进生”,动用班级集体进行帮助转化;他还会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 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他会??等等,这些事情或许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在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以下几个事例:

  一、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后进生”的转化

  李老师和“后进生”万同之间的故事,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被李老师的爱心、耐心、真心、信心所折服。他会在周末或假期与他们一起“吃喝玩乐”、逛公园、摔跤、斗鸡和校外旅游等等。李老师的种种只为了能进驻“后进生”的心里,给他们带去快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李老师说:“对‘后进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李老师在与“后进生”长期磨合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①写《家校联系本》②填《报喜单》③游玩④集体评议⑤写“每日九问”⑥写《灵魂的搏斗》⑦安排党干部⑧对手竞赛⑨学生作文表扬⑩推荐好书。李老师对他们进行细心的观察,制定出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一系列转化计划,用诚挚的爱心去感化那些心灵曾经受创的学生,就如李老师说的“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 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在看这则事例时,我被李老师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他完全把教育当成是自己的生命,把学生当成唯一。“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可是又有多少的教师能像李老师那样,对“后进生”不倦地付出爱心和耐心,始终用微笑面对他们?想想自己,又是如何对待“后进生”,对他们的冷言冷语,对他们的责骂,可有想过如何去转化他们?可有想过如何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觉得自己是非主科老师,改造“后进生”压根也和自己拉不上关系,那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啊!或许一些“后进生”就是我们这些漠不关心的教师造成的,我们熄灭了那些孩子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其实,在学生的学途中,能遇到一个好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好教师的引导与教诲,足以影响他们的一辈子!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向李老师那样,走进学生的心灵,再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真诚信任!

  二、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杨守丰,是一个走过特殊人生之路的学生:一个有着百病缠身,家庭背景复杂,在与病魔的搏斗中仍不忘认真学习,甚至能在大病后成绩仍能位列班级全矛的学生,可是最终逃脱不了残酷命运的安排——死亡。一回忆起这个坚强的女孩,还是忍不住落泪,那是一个让人心疼而上进的孩子,可是上天怎么那么的不公平,夺去了那个可爱孩子的生命?杨守丰是被李镇西老师未来班事迹所感动,从而与李老师 进行两地书信。李老师的书信激励了她,陪伴着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途。李镇西老师不仅仅感动着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感动着其他他不认识的学生,那该是一个多么好的教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信任、敬重?我为李老师感到幸福,只想着一味付出未想到回报的他,得到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孩子们的信任和依赖。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她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学习也满怀希望。她对朋友说: “我真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这样。有的儿子比父母生活好还不管父母,我觉得一个人比父母生活得好简直是一种罪过!他们心里怎么会平静呢?”“不要把特别合意的想法放到将来,看过一个散文,文末说他要用自己的钱来报答父母,但又说,可惜父母给我的是爱,我给父母的只有钱!”句句真言,直刺我心里,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孩子,她对生活看的透彻,可是并不颓废。她的一生并不辉煌,但她默默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虔诚的生活。正当她憧憬未来的时候,残酷的病魔都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剥夺了一个酷爱学习的人生存的权利!带着美好愿望,至死也不忘学习地去了!李镇西老师认为“守丰是一个极普通而富有个性的人,但她应该是英雄。我认为,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一定要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个人只要为别人有所奉献,留给人们以温暖,使人们产生向上的勇气,那么,他就是英雄”。杨守丰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一串串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该思考着如何去爱父母?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又应当如何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如何追求真 善美???

  三、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镇西老师在每接一个新班,都会给学生一份“爱”的见面礼,总是那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引导学生以他人为主,主动给予帮助,让别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并引导学生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存在,给别人带去了什么?李老师有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的教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收获到的同样是学生对他的爱。反思自己,在教育的路途上又曾付出过什么?对孩子的爱呢?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你们别只想着要回报,你们可曾付出过?你想要伙伴们来爱护你、信任你、帮助你,那你又可曾去主动爱护他、信任他、帮助他?”可是我自己又何曾用这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哪个教师不想学生来爱、敬重自己?可是我们又真的毫无保留地付出过吗?古人云“爱人者人必爱之”。我想我们不是对学生不爱,而是不够爱,我们应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好,那是在“还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里也倡导我们应该去爱——“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 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这本书也曾被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推荐给教育部长周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人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来进行感言的结尾,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相信教育、拥有教育、发挥教育、传播教育: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掉。离开自我教育,心灵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谁想闯进儿童的心灵,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恶,谁就会遭到儿童的反抗。……真正的教育就在于,要让孩子心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让孩子的心自己发出热来。”

“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3篇 教师用爱心灌溉孩子的心灵相关文章:

关于儿童的名言名句 赞美孩子的心灵名言3篇(有关儿童的名言名句大全)

“有效沟通才能走进孩子心灵”观后感作文7篇 有效沟通走进孩子心灵观后感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3篇 我心中的幼儿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