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井底之蛙简单3篇,供大家阅读。
井底之蛙简单1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贾
真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课文讲的是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通过东海之鳖对东海的描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学,通读全文,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对易错字词进行讲解;第二课时通过课文复习,点拨课文的主旨,并通过文段的语句分析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第一课时)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一课时)
3、发挥想象力,理解寓意和启示。(第二课时)
4、学习修辞手法——对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井底之蛙”寓意。
2、修辞手法“对偶”的实际运用。
课堂设计:
一、导入
(展示青蛙坐在井里观天的图片)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手机软件,叫做看图猜成语。今天我们也来看图猜成语。同学们,看到这幅图,大家能猜到是什么成语吗?(生答:坐井观天)非常好,就是坐井观天。
二、温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昨天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寓言故事,现在我们就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鳖,由老师念旁白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再现青蛙和鳖的对话)
好,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语言和表情都很到位,尤其是最后青蛙“瞠目结舌”的表情,大家给他们两位鼓鼓掌吧!
问:为什么坐井观天的青蛙在听到了鳖对于东海的描述之后,会瞠目结舌呢?
(因为从来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还有那么辽阔的地方——大海)问:听了鳖对东海的描述之后,这只青蛙有什么想法?(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问: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渺小呢?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请2-3位学生作总结:听说了东海的辽阔,才意识到了自己眼界的狭隘,自己生活环境的闭塞,由此而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问:那么,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大家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生展开讨论,师巡视教师,聆听学生的讨论。讨论时间:3分钟。)大家讨论的都很热烈,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吧!
(请1位同学阐述,之后请另外2到3位同学作补充)。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们以后看问题也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多接触外部世界,不能闭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不对?
问:那么我们想一想,这只青蛙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生七嘴八舌:知错就改、善于联系自身、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等。)
三、学习修辞手法
这个小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还告诉了我们这么多道理,大家说,写得好不好?(好)写得好的东西咱们是不是得向他学习啊?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能写的这么有趣。
咱们先看看第一段,活在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快乐吗?(很快乐)那它是怎样展现快乐的生活呢?
(生读: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哇,这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生活快乐吗?你会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生讨论)
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课后大家还可以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去操场上尽情玩耍,生活很快乐。那么我们能不能仿照青蛙的这句话,用类似的话来展现我们的快乐生活呢?
(生讨论后,请2位同学展示。例:上课时,我们专心致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下课后,我们快乐嬉戏,活跃在宽敞的操场。)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什么,大家知道吗?(对偶)
对,这就是句子对偶,两句话结构类似,字数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美感,大家造的句子也都非常好,记下来,我们下次作文的时候就可以用了。
四、拓展:古文阅读
同学们都见过大海吗?
(有些学生说见过,有些学生说没见过)
那么我们就先请一位没见过的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美、大、宽阔等)
再请一位见过大海的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一望无际、辽阔)
大海的特点就是辽阔,同学们描述的都非常美。那么生活在东海的这只鳖,它是怎么描述大海的广阔呢?
(生齐读: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
这只来自东海的鳖用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它看到的大海,是如此辽阔,如此令人震撼!其实,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于《庄子·秋水》,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的:(生齐读: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这两段话的意思一样吗?(完全一样)相对来说,古文的表述要更凝练,我们在写作文和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达的简洁明了。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大快乐,什么是小快乐,请同学们告诉我,什么是大快乐呢?(目光长远、见多识广、胸怀广阔等)我们一定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样,成为一个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夜郎自大、安于现状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大快乐”!
六、板书设计
快乐
井底之蛙
东海之鳖
跨井栏
海的辽阔
倚井栏
海的深度
小
大
井底之蛙简单2
???
《井底之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能力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寓意。
情感目标:在寓言故事中,体会学习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乐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井底之蛙后来觉得自己很渺小的原因,知道成语“井底之蛙”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师生回忆已知的寓言成语进行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井底之蛙遇到东海来的鳖见识到自己的见识浅薄。
(三)讲故事
1、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的快活生活。
(通过读青蛙的话来说青蛙的“快活”)
注意体会青蛙的的说话语气。
2、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东海之鳖眼中的“大快乐”——海
读鳖说的话并思考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话气。
简单讲讲:“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体会东海之大。
3、读第三自然段,青蛙听了鳖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并思考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四)体会寓意: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这则寓言通过井底之蛙来讽刺那些盲目自大、见识短浅的人。
(五)一起来想想
当有一天井底之蛙决定离开了那口浅井,它会想到哪里去呢?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可能会想到大海边去看看。(引导学生说说到时青蛙会看到什么,想什么,说什么)
五、板书设计:
???
???
井底之蛙
青蛙 →浅井→快活
}对比→渺小
鳖 →大海 →大快乐
???
井底之蛙简单3
坐井观天新编
从前,有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无论朋友怎样劝说,它都不肯离开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
一天,一只小鸟从这里经过,落到井沿上,对青蛙说:“喂,兄弟,你每天待在这儿,不觉得无聊吗?只能看到头上这一小块天空,实际上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如果你出来,就会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不,我比你知道的更多,比你见的视野更广。”
“为什么?你天天待在这儿,怎么能比我的视野开阔呢?”小鸟疑惑不解。
青蛙自豪地说:“我这儿已经通了互联网。”
“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最常见的蜘蛛网?鱼网?还是风雨交加织成的网?”
“不,都不是。所谓的互联网就像一张蜘蛛网一样遍布着整个地球。我可以每天从电脑上知道世界个个角落发生的新闻,不像你们飞到哪里才能知道哪里的情况------”
小鸟听得入谜,忽然,它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就问青蛙:“你每天一个人在这里不觉得寂吗?”
“你这就孤陋寡闻了吧!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聊天、视频,一点儿也不觉得寂寞,感觉家人就在身边一样。”
这时,送货员鸽子来了:“这是您要的食物。”
“谢谢你!”
小鸟更加疑惑了:“食物怎么也可以订呢?”
“我在网上不但可以购买生活用品、食物,而且物美价廉。”
小鸟陷入了沉思:原来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的新发展,真是行万里路,不如点几下鼠标。
几天后,小鸟也给自己买了全方位的电器:电脑、电视机、电冰箱??从此,一有时间它便在网上冲冲浪,看看电视,也变成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万事通了。
井底之蛙简单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