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德育教育故事随笔3篇 教师德育故事分享,欢迎参阅。
德育教育故事随笔1
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在一边儿,小沙弥和师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说:“师父,有人偷钱!
师父说:“我知道。”小沙弥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沙弥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师父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小沙弥盯着师父。师父说:“那是人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小和尚听了默默无语,他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功德箱里的钱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里面还有钱!”师父点点头,说:“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还会留钱在里面吗?”小沙弥点了点头。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昏,那个男人又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溜进了寺庙,他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又将功德箱放下取钱。
这一次,小沙弥和师父依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见了,说:“师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们的钱了!”师父说:“人放钱,人取钱,人的钱人花,何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为不够,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沙弥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钱,心想男人总算不太坏,便作罢。
此后,男人再也没有来寺庙。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
一年之后,男人再次踏进寺庙。男人来的时候不是黄昏,而是上午。男人进了大殿,拜了佛,来到功德箱前面,他打开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钱塞进了功德箱。旁边的人都张大了嘴巴--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问男人为何这么大方。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
小沙弥把这事告诉了师父。
“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功德箱,那是人们的功德箱,也是我们的功德箱啊!”
后来,这事传开了,寺庙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个功德箱在寺庙门口,小沙弥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功德箱。每天,小沙弥都会往功德箱里装钱,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取钱。开始的时候,白天装满钱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变少了,可是几个月后,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不下了。那里面的钱,有人加倍奉还的,也有人捐献的。加倍奉还的人想感恩,捐献的人想行善帮助他人。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一个慈悲的人,一颗慈悲的心,唤醒了整个世界的慈悲。
德育教育故事随笔2
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就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拔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母亲拿著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著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您干农活。”母亲摸著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著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叮叮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著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著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怎么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著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著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才蒙蒙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著,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著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著三只鼓鼓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著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著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道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著,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德育教育故事随笔3
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有一天晚上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这些孩子都读了两年的经典,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
什么是好心?一位同学说:“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也想要的话,那就让给别人。”这是截悭断贪的根基。
第二位说:“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这些话都没有加任何一个字,都是他们的原话。
第三位说:“对佛恭敬,做到《弟子规》的心是好心”。
第四位说:“做到《孝经》第一到第十八章,听老师的话,做到《常礼举要》的心是好心。”从这段话我们知道,他现在在学《孝经》跟《常礼举要》。而且从这几位孩子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对于学问强调的是做到。
下一个孩子说:“智慧的心是好心,做好事的心是好心,不用督促去做事的心是好心。”
孩子们已经会看到自己的存心。父母叫他的时候,他是不耐烦去,还是主动去?一些应该做的事,是自己主动做,还是别人去催促?孩子可以从生活中,还有自己的存心去观照。老师每星期抄一句话给他们,当作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其中有一句话就提到:“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自己应该做的事,绝不让人操心。”所以,他提到不用督促就去做事。
“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心是好心。”因为这个孩子读过《无量寿经》。
“知道是好事就去做。”“懂道理的心是好心。”看到这里,我们是否觉得面对未来比较有信心了?江山代代有贤人出。
什么是坏心?“不帮助人的心是坏心,欺骗别人、浪费的心是坏心。”然后又提到浪费什么?浪费电、水、生命、物品、人生、时间。我去深圳讲课时,这个孩子几乎都来听,有时还听得哈哈大笑。记得有一次我跟同修们讨论修学的事情,提到李炳南老师曾经跟学生讲过:“你学佛,这一生就得作佛。”态度非常坚定。这个孩子听完以后,就说:“老师,学佛不作佛,那就不要学!”所以,孩子很单纯,我们不要搞得太复杂。
“侮辱别人是坏心。”“开玩笑过火,祸从口出,这是坏心。”“怨恨别人的心事坏心。”“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生气的心是坏心。”“别人对他好,他对别人不好,没有回报的人,忘恩负义,这些都是坏心。”“记仇的心是坏心。”这些就是《弟子规》讲的“恩欲报,怨欲忘”、“已有能,勿自私”,他们常常放在心上。
“小气的心是坏心。”“别人指出缺点,却坚持错误,是坏心。”这是“闻誉恐,闻过欣,直諒士,渐相亲”。如果对这些孩子举出他的过失,他会对你说:“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刚好那时我们从外地演讲回来,有一位老师就指点了一个同学的错误,这个同学马上给老师鞠躬,我们当场都觉得很汗颜,真是后生可畏!
“没爱心,害别人的心是坏心。”“没慈悲心,知道应该做好事,还做坏事,这是坏心。”“对孔夫子像不恭敬是坏心。”因为他们的教室有挂孔夫子像,所以一进门都要说:“孔夫子,我回来了。”这就是“事死者,如事生”。
“怕吃苦的心是坏心。”老师有一个星期写到:“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这些人生态度确实从小扎根最好。
“对佛不恭敬的心是坏心。”“表面做好事,心里做坏事。”他们观心为要,会从起心动念修。
“不孝顺父母的心是坏心。”“破坏的心是坏心。”“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不做到《弟子规》,是坏心。”“本来可以做到,但老想做不到,是坏心。”“己所不欲施于人,是坏心。”“高声喧哗,打扰别人,是坏心。”“倘掩饰,增一辜,所以掩饰的心是坏心。”
德育教育故事随笔3篇 教师德育故事分享相关文章:
★ 2022关于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话题征文3篇(十年我的教育故事)
★ 2022“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活动征文3篇 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 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7篇(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
★ 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7篇 我的教育故事为主题的征文
★ 班主任教育故事一等奖13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一等奖)
★ 班主任大赛教育故事演讲稿3篇(高中班主任大赛教育故事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