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自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后,国内掀起了学前教育的热潮。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如幼教机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且不断优化、幼儿园办园条件日趋规范、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但是,这大多体现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在科学技术较落后、思想较陈旧、资金欠缺的广大乡镇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仍存在着较大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将导致中国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面对这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徐州已出现幼儿师资紧缺的情况,每年将有一千至二千名幼儿园教师“缺口”,随儿童入园需求数的提高,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为师资的短缺而发愁,比如铜山新区往年一直不缺教师,加上编制管理严格,很少公开招聘,但该区近年来也提出要招人。其中郊区园所师资最为缺乏,有的将英语、艺术类专业的师资也吸纳到幼教队伍中来。
目前,本市幼教师资主要来自徐州幼师,但其每年培养的幼教专业毕业生仅有五六百人,其余则需向小学老师转聘,即便如此每年能补充的幼师数量仍十分有限。
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定位
徐州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本就数量少,且大部分就职于城市的公办幼儿园,因此,县城以下尤其是乡镇幼儿园一般难以招聘到。而中专幼师的毕业生深受其影响,有限的城市公办幼儿园不愿接收,导致大量的中专幼师生流向乡镇乃至农村幼儿园。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即便是乡镇农村幼儿园,急需的也是一批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因此,培养出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各类相应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迫在眉睫。
三、学前教育职业岗位发展调研
优质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离不开优质的教育,而优质的教育,又离不开教师高质量的教育过程。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更是发现和培养优质人才的场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徐州市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基本如下:
(一)专业情意方面,教师须树立的教育观念意识
1.生命健康教育为首的意识
人的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一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教师应不断为儿童创造安全、舒适、民主、自由、温暖、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身体、心理获得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
2.人本发展意识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教师是儿童教育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者,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个幼儿,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终身奠基意识
《纲要》各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和实施及教育评价等,均一致地将为幼儿提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要求教师重视对儿童一生可持续发展有长远意义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4.生活教育意识
《纲要》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所以,教师设计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目标的达成寓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
5.创造性意识
未来需要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所以培养幼儿积极创造、主动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教师要重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幼儿创造力的成长奠基。
(二)专业知识方面,教师须掌握基本的教育专业知识
1.掌握“教什么的知识”
教师应该知道教育工作中要“教什么”,也就是关于“教育内容”的.知识。 “知识”既是教师专业工作的“载体”,又是教师专业工作的基本内容。为此,教师首先要系统地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如学科基础知识、知识的背景、知识获取的方法、知识的新发展等;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科知识”是如何体现在课程中的知识,即“课程知识”;第三,随着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教师还应该具有“整合的知识”,即除了系统的某一学科知识之外,还应有跨学科知识。
2.掌握“如何教的知识”
“如何教”是教师要掌握的教育方法。这需要教师掌握关于教育工作的“原理性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一般原理;还要具有对“具体教育情境”的认识,也就是教师对“现实社会环境”、“特定的教育对象等的具体判断。教师只有掌握教育的基木原理.对具体教育情境具有正确的判断,才知道“如何教”,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教”。
(三)专业技能方面,幼儿教师须具备的基本教育能力
1.观察儿童能力
了解儿童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教师须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全面正确地分析、诊断本班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通过与儿童的交往、生活、活动等,敏锐地觉察、把握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确立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实施教育策略和方法。
2.环境创设能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为此,教师应创设健康、丰富、有趣、充满关爱、温暖、尊重、支持的幼儿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环境。这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教育组织及课程整合能力
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有效地整合各来源的教育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一日活动。在确保面向全
体和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兴趣。根据各领域课程特点,灵活运用间接指导和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地组织引导幼儿进行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4.教育创新能力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给过去习惯于遵从拿来主义的幼儿园和教师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了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机遇。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幼教课程、教材、办学形式、环境条件和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的特色教育,不断丰富扩展早期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途径。机智地抓住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作为活教材生成课程,组织随机教育活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包括积极参与园本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学校园本课程模式。当今,是否具有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能力,将成为衡量幼儿园和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5.教育科研能力
幼儿教师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针对教育教学适宜性、正当性、效益性进行批判性反思;运用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困惑,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探索问题、现象产生的成因、条件及解决途径、措施等。最终将反思中的行为认识及相关理论建构、整合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逐渐地成长为技能型、发展型教师。
6.教育评价能力
教育评价包括教育工作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估两个方面。幼儿教师作为评价人员之一,要会“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会“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7.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扩展教育空间,缩短时空距离,增大教育信息量,使教学活动更生动、直观、形象,吸引幼儿,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扩展自己的教育能力。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调查时间、方式及其内容
本次调查于20xx年4月8日至4月20日进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
二是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
三是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
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因此,需要关注大一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能力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在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
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
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
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
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及时引导学生。
2、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
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3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4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5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调查时间、方式及其内容
本次调查于20xx年4月8日至4月20日进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
二是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
三是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
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因此,需要关注大一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能力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在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
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
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
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
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及时引导学生。
2、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
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问题提出
在当今多元化且竞争激烈的幼儿教育市场背景下,幼儿教师频繁调动已经成为民营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毋庸置疑幼儿教师的离职,对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乃至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中,每当学期末接待前来提交离职报告的教师和学期初安排新近聘请来的新教师,都会不断促使我反思:为什么她们会离职呢?她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这种人员流动大的状态?
二、幼儿教师离职原因探析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组织成员遭受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反应,进而产生叛逃心理乃至叛逃行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过高的压力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并出现离职倾向。幼儿教师队伍沉重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低微的社会地位以及养老没有保障,都足以让她们产生离职的倾向。
㈠、处于底层的社会地位。
幼儿教师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偏低。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地位亦有所提高,但人们对幼儿教师不过是阿姨、是高级“保姆”的看法却根深蒂固,这种看法使许多幼儿教师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在家长的眼中,幼儿园和家里的保姆的地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幼儿园。低落的社会地位确实困扰着广大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稍有差错,家长就会到幼儿园找领导“兴师问罪”。在这种不被他人认可、社会地位低落的状况影响了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性,致使许多幼儿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民营幼儿园能坚持工作3年以上的,不到80%。转岗率远远高于其它行业。
㈡、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教师安全责任重
幼儿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致命杀手,工作再努力,再用心,一个偶然的失误就足以让幼儿园和教师身败名裂,幼教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照顾照顾孩子就行了,实际上远不像有些人想像那么简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好动的年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不停。孩子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抓、咬、打等行为,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一次重大事故就足以让老师队伍反思自己选择的这个工作是否值得?有人说:“如果能有机会换个工作,我无论如何也不当幼儿教师了。”的确,独生子女稍有闪失,家长反应会十分强烈。安全责任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教师们几乎难以忍受。可见,重大的安全责任所致的压力,是教师们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㈢。不堪重负的工作负荷。
1、工作时间长,额外工作量过多。
一是:孩子需要运用看、听、玩、操作等活动来快乐成长,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大量的创设环境、制作玩教具,所以,无形中就需要教师在下班后“加班”准备。二是: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民营园,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琐碎繁杂。教师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疲劳。尤其是心累,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被家长不理解。
2、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一项对美国教师的调查表明,一些没必要的文本工作不仅没有为他们的工作
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家庭问题。这都极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中都认为“幼儿园工作量过大,尤其是额外工作量过多”。一个老师说“如果没有那么多额外工作,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比较轻松,而且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公开课,为了参与各种评比活动教师延长工作,甚至牺牲周末时间,而额外的工作量又没有相应的加班费。在工作量大而工资又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就会选择离开幼儿教育这个行业或者跳到别的条件好些的幼儿园。
3、极度失衡的付出与回报。
员工的报酬满意感一直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报酬满意感有助于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观点得到了大量的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待遇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
从劳动量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属于高付出的职业。正式编制教师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面非正式编制教师的工资约是正式编制教师的一半。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正如一位民办教师所说:“我们幼儿教师戴的是教师的帽子,做的是保姆的工作。承担的是父母的责任,享受的是清洁工的待遇。”民办教师对自己的待遇颇有微词。可见,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也是教师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4、重复劳动,没有职业成就感
很多园长对于幼儿园老师离职的问题,普遍感觉到头疼。一家大型的购物广场,一位曾经很优秀的幼儿老师正在卖着牛奶,她说,当上幼儿园的老师后,才发现与自己之前的想象有很大的差别,人们都说当老师是伟大而又神圣的,可是当你每天要为那么小的孩子穿衣服,哄他吃饭,帮他入厕,清洗脏物品,伴孩子入睡等等,每天重复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记得有一次,园里的一位宝宝午睡时突然发高烧,负责保教的老师赶紧通知孩子的父母,结果父母一赶到,二话不说就对孩子的老师发起火来,一直纠缠不清,这件事对老师们的影响都不小,老师们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可一旦有一点点的疏忽,有的时候换来的是不理解不支持,丝毫感受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与归宿感。还有一位要离职的老师,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开时,她告诉我:家长每次跟我说孩子需要帮助时,总是命令我“你给我娃喂一下饭”“你今天给她喝水了没有”甚至还当着面问孩子“你吃饱了没有,老师有没有给你添饭”等等,我做了那么多也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没有相互的尊重,我还不如去买衣服,挣钱还多点。
5、园长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行为不当
有些教师离职不是因为福利待遇或工作本身,而是园长管理不当所致。根据分析,园长管理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误时不能给予帮助和谅解。特别是当幼儿出了安全事故,无论事故大小、何种原因,园长都会怪罪教师并给予严惩。
②园长不尊重教师,经常批评教师,尤其是在家长面前,这种批评使得教师失去尊严。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尊重的需要,而且中国人特别要“面子”,丢面子会导致个人关系的破裂。
③对教师缺少赏识和肯定。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如果工作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离职行为。
④表扬缺少方法。表扬某位教师,伤害了其他教师的自尊心。
6、供不应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跳槽率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成长、培训周期比较长。很多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没有财力储备实习生,希望招到人员以后能够立即上岗使用,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7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学前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必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