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调查报告9篇(居住调查表)

时间:2024-03-15 19:13:00 调查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居住调查报告9篇(居住调查表),供大家赏析。

居住调查报告9篇(居住调查表)

居住调查报告1

  随着城市扩张、交通拥挤、房价攀升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舟车劳顿"已成为城市大多数上班族共同面临的生活负担。XX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努力满足市民群众的需要的目标。时隔一年半后,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是否有效地缩短了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呢(本调查中,通勤时间指上班族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点所需花费的时间,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上班族的居住地仍然挤在中心城区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通勤时间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课题对上班族的上班时间进行单独分析(上班族,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类人员,有效数据为1720人)。主要结论如下:

  1. 五成上班族通勤时间在30分钟之内

  调查显示,当前上海上班族中,五成人上班通勤时间在30分钟之内;四成人上班通勤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另有近一成人每天上班通勤花费1~2小时。换言之,"上班族"中九成人每天上班单程时间在1小时之内,仅一成人超过一小时。这一结果从侧面说明目前上海地铁十分便捷,大大节省了人们的通勤时间。同时,这也说明为何每天上下班时间段,上海的地铁会如此拥挤。

  2. 上班族居住地集中于中外环间

  调查发现,居住在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和郊环外的上班族分别为21.01%、17.88%、38.44%、7.23%和15.43%,这说明上海上班族的居住地集中于中外环间(约四成),内环内与内中环间各两成,而住在外-郊环间的上班族最少,甚至仅有郊环外人口比例的一半。

  3. 上班族的通勤地呈现"两极化"现象:中心化和郊区化

  调查发现,69.40%居住在郊环外、56.90%居住在内环内、44.90%居住在外郊环间、39.50%居住在内中环间、以及34.80%居住中外环间的"上班族"们,表示自己上班通勤时间在30分钟内。上述百分比呈现依次减少的趋势,可能与上班族居住地与工作地点关系,从中可能推测目前上海上班族的通勤圈呈现两个"极化"现象,即中心化和郊区化。

  4. 社会地位越低,选择就近就业比例越高

  调查显示,社会地位与通勤距离明显相关。具体表现为:职业地位属于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下层上班族中,通勤时间低于30分钟的比例分别是为35.3%34.6、55.446.4和88.9%,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地位与通勤时间基本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从中可以推测社会地位越低,选择就近就业比例越高。这可能是因为无力承受购房与每日交通费共同影响的结果。

  5. 性别婚姻对通勤时间有显著影响

  调查显示,男性在未婚、已婚无孩、已婚有孩子时选择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4.0%、31.7%和46.5%,这表明结了婚的男性更愿意选择更远距离的工作,而未婚和已婚有孩的男性选择较近距离工作的比例相关不大;而女性在未婚、已婚无孩、已婚有孩子时选择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工作的.比例分别为35.2%、43.6%和53.1%,其比例越来越高,这表明结婚和孩子都会让更多女性选择较近的工作。这可能是因为在平衡家庭与工作关系时"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依然存在。

  6. 年龄越小,通勤时间越长

  调查发现,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上班族中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分别为58.40%、56.60%、50.40%、46.90%、27.30%,这表明年龄与上班通勤时间明显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年纪越轻,上班路程越远,其中30岁以下青年上班族的通勤时间最长。这可能是因为上海房价较贵,年轻人无法在离工作较近的地点买房,普遍居住较远相关。

  7. 非本地户籍上班族更不愿意从事较远的工作

  调查发现,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上班族中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比例分别为44.4%和52.5%,这表明非本地户籍的上班族更不愿意从业较远距离的工作。

  8. 上海高房价对低收入者的排斥作用明显

  调查显示,年收入与上班族的居住地基本呈现出反比关系,即收入越低,居住地离市中区越远,住在上海外环以外比例越高。具体表现为:年收入在3万以下、3-5万、5-7万、7-10万和10万以上的上班族中,居住在外环以外的比例分别为38.1%、28.00%、15.80%、20.80%和12.60%,其中年收入3万以下的比例是年收入10万以上比例的3倍之多。

  9. 收入越低者,上班距离越近

  调查显示,年收入在3万以下、3-5万、5-7万、7-10万和10万以上的上班族中,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比例分别为74.2%、51.7%、39.5%、36.3%和39.8%,这表明收入与上班距离基本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收入越低者,上班距离反而越近。结合不同收入上班族住在外环以外的比例,可以推测低收入者在郊区上班的比例更高。

  10. 高收入者的购房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

  调查同时发现,年收入10万以上上班族购买商品房比例最高,占69.30%,而年收入7-10万的购房比例则为57.8%,7万以下上班族中购买商品房比例均不到53%,这说明年收入中等以上上班族的购买商品上的比例明显更高。

居住调查报告2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

  调查发现近视的主要原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

  8 不合理饮食;

  9 在车厢里看书

  10 遗传因素

  11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3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居住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

  找出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加以解决

  调查对象:

  11号宿舍楼部分同学

  调查方法:

  口头询问

  关键词:

  满足需要老化建设

  1、现状

  中心校区11号宿舍楼建于世纪初,为男生宿舍楼,现有6层楼,大约200个房间,1200名学生,分别来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同学们睡觉在睡觉时间、没课时间都会在宿舍生活,因此每个同学都对自己身边的居住条件非常敏感。

  11号宿舍楼为6人间,上下床,床头有横版放书。还有一张大桌子供同学们平时用,此外门口两边分别有两个立柜供同学们放生活用品,这样的布局,在初建之时还可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生活要求。

  床头横版不能放很多书,大桌子严重老化,满足不了平时的书写需要,大家只能买小桌子在床上用,时间一长会腰酸背疼。最受诟病的是立柜,同学们的东西很多,一个立柜根本放不下所有的东西,何况最上面那个柜子不睬着凳子是够不着的,这就让同学们意见非常大。没有阳台,晾晒衣服非常不方便。另外,由于宿舍楼建设时间比较长,线路要重老化,存在着安全隐患。

  2、已采取的措施

  XX年暑假期间,学校在整个中心校区范围内开展宿舍整修,具体表现为为每个宿舍更换新桌子,粉刷走廊墙壁和楼梯扶手,更换下面几个楼层的窗帘和纱窗,检查电路,擦洗风扇,从外观上看,确实比之前干净了不少,但是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原先的问题仍然存在。

  3、建议

  1、在假期中彻底开展一次卫生安全大排查,更换新的线路;

  2、更换新的柜子,要求低而宽;

  3、更换床,改为上床下桌,撤掉大桌子;

  4、最根本的是,在保证质量和同学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加快新宿舍楼建设工作;

  相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潮下,我们的居住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居住调查报告4

  今天,我对我所居住的附近一些地方进行了一次调查。首先是对农村人口的调查。现在的农村老龄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特点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老年人同广大青年一样,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保障。有子女的老人,其生活水平与子女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当。有些生活富足的子女争着养老,使老年人过着幸福生活。因各种原因导致特殊困难的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收入调查。总体上收入呈现上升。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家庭从事非农经营收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在家庭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

  二、第三产业收入。这是在人们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繁荣经济的重要内容。外出务工收入,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医疗调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提高,但是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这里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中心,导致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

  交通调查。在调查中,大部分主干道已经是柏油马路,泥泞的土路基本上消失。近些年,随着大型机械的行进,公路也在被破坏这。

  总之,这里的居住环境逐年改善。

居住调查报告5

  调查人:徐xx

  调查目的:为小区做些贡献

  调查内容:为了小区的绿化环境

  调查对象:本小区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5日—20xx年2月26日

  调查问卷分析:大家对小区的绿化环境都不是特别重视。

  调查结论:

  小区居民都很配合这次调查,看来大家对小区的绿化环境都非常的`关心。绿化环境一般,垃圾污染现象一般。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小部分的人吐痰,乱丢垃圾,不爱护环境,有些小孩子采摘花朵,物业管理不正规。

居住调查报告6

  按照市领导安排,我局组织全市各镇乡对各自辖区内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的排水、排污情况进行了排查,排查结束后又安排专人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实,现将调查、核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各镇乡上报数据,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共591个:其中有排水系统的497个,无排水系统的94个;有排污系统的80个,无排污系统的511个。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都存在一定的排水、排污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排水系统

  我市农村集中居住点大部分为“5.12”地震后新建,并由发改部门按“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绝大部分集中居住点都有排水系统,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项目的形式完成,所以大部分集中居住点只完成项目内的排水系统建设,而没有与原有排水系统连通,造成集中点雨水直接排入农田,大雨、暴雨时雨水不能及时输送,导致村民住宅被淹。如镇村2组、镇村5组、镇吉祥村、镇村4组等集中点都只完成了小区内的排水系统,没有与原农灌排水系统连通,雨水直接排入农田。

  2、部分农户为节约成本,建房时未抬高室内地坪,甚至部分房屋室内地坪低于室外配套的道路标高;部分集中居住点周围本身就无排水系统,要解决排水问题需新建管线,经费较高;部分集中居住点选址时选择在地势低洼地段,甚至个别集中居住点标高低于四周排水沟标高,雨水无法排放,解决此类排水问题十分困难,如镇村5组1号集中点,该点在二环路旁,平均标高比二环路路面标高低,雨水倒灌现象十分严重,要解决排水问题只能重新沿二环路新建边沟,雨水排入红岩渠,但新建整个边沟长约500米,所需经费较大。

  3、部分集中居住点排水系统施工质量较差,现已出现部分沟渠损坏现象;部分沟底未按高程放坡,造成排水沟积水,村民意见较大;部分沟渠截面偏小,设防标准偏低。如金花镇玄郎村集中点就存在因排水系统由多家施工单位完成,出现雨污水管错接,污水倒灌现象;吉祥、凤凰两村存在沟底倒坡,排水系统损坏等问题。

  4、集中居住点内排水系统管理不善,普遍存在部分农户在建设入户通道时缩小排水沟断面现象,甚至部分农户担心暴雨雨水进屋,阻塞排水沟。

  (二)排污系统

  1、大部分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是在农户主房建设完成还未修建附属用房时开始实施的,因此造成大部分集中居住点无排污系统。部分镇乡未要求重建农户在修建附属用房时必须修建沼气池,因此多数集中居住点还存在旱厕,生活产生的污水未排入沟渠,而是直接排放到屋后,停留在田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如镇村3组、镇村4组、镇中新村19组、镇村2组、镇村2组、镇村5组等绝大多数集中居住点都是污水四溢,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

  2、部分镇乡排污系统建设还存在“半拉子”工程。如镇村6组集中居住点,靠近场镇,现已完成全部住房建设,也完成路面硬化,但无排水、排污系统,还有部分村民无法入住,群众反映强烈。镇祥柳村17组集中居住点,该点为搬迁安置小区,整个小区排水、排污系统经统一设计后,现部分主管建设已完成,但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工程一直未完工,部分搬迁农户已入住,群众意见较大,雨季时可能出现雨水进屋情况,有一定的稳定风险。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各镇乡落实专人负责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排水、排污工作,市政府给各镇乡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各镇乡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存在问题的.集中居住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提出合理的排水整治方案及经费预算,报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建议镇乡政府将完善农房集中点排污系统纳入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委托市农能局对各集中居住点排污情况进行调研,在集中居住点适当位置选点建设化粪池,使集中居住点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直接排放对排污沟沿线的影响。

  (三)各镇乡应建立集中居住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做好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清淘排水沟,防止占用、堵塞排水沟的情况发生,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四)对未完成排水系统建设的集中居住点,安排资金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消除不稳定因素。

居住调查报告7

  序言

  你们家光线真不好,我家才住2楼,光线都比你家这4楼强。屈飞扬第一次来我家便如此说。唉,刚搬进来时特亮堂,可是两年后,前面这幢楼就拔地而起,光线就这样了。真不知道那幢楼怎么还有人买! 调查今天正好老师让调查居住环境情况,我就趁放学后的时间,询问了爸爸妈妈和住在一楼的叔叔阿姨。一楼的叔叔阿姨都说前面的楼与我们的楼距离太近了,采光不好,使他们家既阴暗又潮湿。妈妈也说,两楼距离的确太近了,幸亏我们家楼层高是4楼,采光还能凑合,不过通风效果差了点。而且四周绿化面积太小,几乎没有什么花草树木。本来盖那幢楼的地方是要建一个小花坛的,不知怎么就成了高楼了。 分析现在的开发商只重视个人利益,不重视他人利益;有关部门也有责任,他们监管不严,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开发商提供便利条件;国家也没有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有效政策和规定,搞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买房人自身也有错误,急于求成,生怕房价飞涨,便委曲求全,随便抢购房子,使开发商有机可趁。 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措施,保护群众利益。有关部门也应负起责任,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为重,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买房者更要慎重选择,不合理的建筑、环境不好的商品房坚决不买,使黑心开发商失去市场,人人从自我做起,抵制不良社会现象。

  (2)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XX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到XX年末,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XX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克东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XX年的75公顷增加到XX年的135公顷,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做到了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来,克东镇内新建水厂2处,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环境保洁取得实效。XX年以来,克东镇更新改造公厕座,污水井个,垃圾清运设施个,清运车辆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现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通村公路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实际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工的目标,实行了县、乡(镇)、村、屯四长负责制;在城镇环卫保洁和文明城镇建设上,专门召开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深入综合整治一线检查督促,确保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资金投入到位。在资金投放上,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拮据这一县情实际,勒紧腰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跑省进京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外埠资金进入我县房地产开发、城镇管理等领域,弥补了我县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XX年以来,我县用于人居环境改善资金近万元。

  (三)部门管理到位。在城镇环卫保洁上,城管、克东镇及社区强化宣传,加大管理力度,对造脏现象坚决制止和处罚。公安、交警加大执法力度,对镇内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车等现象严格管理和规范;在居民拆迁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规划、拆迁、新闻宣传等部门也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城镇的人居环境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镇建设东西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内中小学分布和建设规划等原因,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克东镇内形成以202国道为界线,东西两侧发展不平衡,人居环境改善不同步的格局。主要表现为202国道东侧房价大幅度上扬,每年楼房开发面积都在万平方米以上,而国道西侧很少有开发商问津,房屋价格持续低靡。

  (二)物业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由于集中供热方式的转变,一些单位对所管辖住宅楼的物业实行了市场化运作。由于热、水、电与卫生管理、楼房设施维修的分离,承包物业效益低下,无人愿意参与物业管理,部分居民楼因物业问题而引发大面积上访。

  (三)个别部门配合缺失。由于职责交叉、部门利益等原因,致使一些部门在城区管理,环卫保洁,占道经营,噪音处理等方面出现了些推诱扯皮等现象,滞约了人居环境改善的进程。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强化宣传,努力提升居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意识。要发动宣传、广电等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重大意义的宣传,引导广大居民和群众充分认识到人居环境如何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全民参与和爱护的结果。要深入到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倡导保护人居环境光荣、损毁人居环境可耻的道德风尚,树立关注人文环境就是关注生命的理念,从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改善人居环境。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解决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在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的同时,加快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要把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切入点来推进。要大力解决上下水、垃圾和城市绿化问题,使城镇因水获得灵性,由绿增添生机,努力为居民营造布局合理、尺度宜人、环境亲民的生活空间。

  (三)放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长远,建立一整套的机制来推进。一要制定规划。要根据我县人居环境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改善规划,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均衡有序推进。二是依法管理。要把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特别要在公共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中探索更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三是完善配套机制。重点围绕新形势下的楼房开发,根据国家物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物业管理办法,通过机制规范,推动我县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逐步向人性化、法制法迈进。

居住调查报告8

  一、调查统计的目的

  本次调查统计是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首次对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于掌握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确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体,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具体的检查评估标准,更有效地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统计的指标与时点

  我们按照管理体制和居住地分布情况,设计了以下调查统计指标:

  (1)省级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省级直管管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地方企业指由副省级、地市级或县级城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

  (2)本地居住人员。本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仍在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在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居住人员,在县镇城区(县级市、区的城区)居住人员,在城区外(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员。

  (3)异地居住人员。异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离开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省内异地居住人员(本省范围内跨统筹地区居住人员),跨省异地居住人员,定居调查统计的时点为20xx年底数。

  三、调查统计的`结果

  (1)全国基本情况

  20xx年底,全国共有企业退休人员3282.5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3074.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208.3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884.9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469.1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750.2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74.0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203.9万人,在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35.2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115.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89.4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3.2万人。

  (2)省(区、市)直管企业基本情况

  20xx年底,省级直管企业共有退休人员589.1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509.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79.9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289.8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50.5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121.7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59.4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72.5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5.2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43.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35.8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0.3万人。

  (3)地方企业基本情况

  20xx年底,地方企业共有退休人员2693.4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2564.9万人,异地居住人员128.5万人。

  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595.1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318.6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628.5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14.6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131.4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09.9万人。

  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72.0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53.6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2.9万人。

  四、相关分析:难点群体

  调查统计表明有四类群体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难点群体。

  xx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农村和山区零散的本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一类群体)。这一群体共有235.2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数的7.2%,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分布很广,且居住地没有街道社区等管理服务机构,经办机构也没有精力管理这个较为分散的群体。

  xx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二类群体),共有205.1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2%,目前,多数地区对本地居住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规范的实施办法,但如何实现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的管理服务仍是推动工作的难点。

  xx省级直管企业中,未在企业集中生活区的本地居住人员,不包括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三类群体)。共有201.6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1%,社会保险关系由省级经办机构进行管理,虽然在居住地域上来讲可以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但地方政府难以承受实行管理服务所带来的经费压力。对这类人员,虽然已经确定属地化管理原则,但在具体落实中估计难度比较大。

  xx定居港、澳、台及国外的共有3.2万人(以下简称第四类群体),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0.1%。这部分人不用列入我们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围之内。

  以上四类人员共计有645.1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19.7%,其中前三类群体属于缺乏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或困难较大的工作对象,在工作部署上可以向后放一放,因此这三类人群又可称为较难覆盖群体。

居住调查报告9

  调查目的:找出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加以解决

  调查对象:11号宿舍楼部分同学

  调查方法:口头询问

  摘要:11号宿舍楼年久失修,虽然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生活需要,需要采取建设新宿舍楼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满足需要老化建设

  1、现状

  中心校区11号宿舍楼建于世纪初,为男生宿舍楼,现有6层楼,大约200个房间,1200名学生,分别来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同学们睡觉在睡觉时间、没课时间都会在宿舍生活,因此每个同学都对自己身边的居住条件非常敏感。

  11号宿舍楼为6人间,上下床,床头有横版放书。还有一张大桌子供同学们平时用,此外门口两边分别有两个立柜供同学们放生活用品,这样的布局,在初建之时还可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生活要求。

  床头横版不能放很多书,大桌子严重老化,满足不了平时的书写需要,大家只能买小桌子在床上用,时间一长会腰酸背疼。最受诟病的是立柜,同学们的东西很多,一个立柜根本放不下所有的.东西,何况最上面那个柜子不睬着凳子是够不着的,这就让同学们意见非常大。没有阳台,晾晒衣服非常不方便。另外,由于宿舍楼建设时间比较长,线路要重老化,存在着安全隐患。

  2、已采取的措施

  暑假期间,学校在整个中心校区范围内开展宿舍整修,具体表现为为每个宿舍更换新桌子,粉刷走廊墙壁和楼梯扶手,更换下面几个楼层的窗帘和纱窗,检查电路,擦洗风扇,从外观上看,确实比之前干净了不少,但是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原先的问题仍然存在。

  3、建议

  1、在假期中彻底开展一次卫生安全大排查,更换新的线路;

  2、更换新的柜子,要求低而宽;

  3、更换床,改为上床下桌,撤掉大桌子;

  4、最根本的是,在保证质量和同学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加快新宿舍楼建设工作;

  相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潮下,我们的居住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居住调查报告9篇(居住调查表)相关文章:

居住证明范本10篇 合法居住证明

居住证明范文3篇 居住证明咋写

居住证申请书5篇 海口居住证个人申请书模板

买房居住证明模板3篇 购房居住证明怎么写

乡镇居住证明模板5篇 村居居住证明

居住在亲属家里居住证明范本9篇(亲属关系居住证明)

村上居住证明模板3篇 村委居住证明

居住安置的承诺书3篇 安置住房保障承诺书

租房居住合同11篇(居住房租租赁合同)

一家人的居住证明模板4篇(全家居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