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0篇(厌学现状调查)

时间:2024-03-30 11:14:00 调查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0篇(厌学现状调查),供大家参阅。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0篇(厌学现状调查)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

  背景分析: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高考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所以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学习焦虑、考试恐惧、心情烦躁等情绪,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偏低,学习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往往这些情况会导致中学生会有一种厌学的心里状况,这种心里使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继而对学习厌恶、反感、恐惧,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我们的身体也包括我们的心里健康。因此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厌学心里,采取相应对策使中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研究目的:

  找出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本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的由来

  帮助中学生找到一些摆脱厌学的方法

  帮助学校的教育任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个别访谈法

  资料查阅法

  调查结果分析:

  【1】.厌学状况: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大多数同学都以一些厌学,具体表现为觉得学习枯燥、喜欢双休日讨厌工作日、有些人还认为自己凡事都不如他人…很少有人觉得学习是一件十分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都把它当做一种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一个任务。

  【2】.厌学的原因:

  1.环境影响。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广大的社会环境,也包括我们围观的小环境,当今社会正值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社会竞争的焦点便是人才的竞争。而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短缺的当今社会,高考毫无疑问成为选拔人才的门槛。家庭自然有教育的功能,但是我们的社会却让家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社会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造成的紧张以及担忧,在家庭中得不到缓解,渐渐的内心会变得很焦虑,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也会和父母有隔阂。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不能忽视孩子的近况以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关系也有适度,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得太紧,不然往往会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2.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大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制度的约束。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学习特点。

  3.青春期心理不稳定因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感受和变现形式会更加强烈更加丰富。此时的高中生希望独立,但是他们对待事物具有片面性,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变得很焦虑很烦躁,面对自制力比较差的人,那么这些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对学习的热情直线下降,喜欢上看小说,听音乐,手机QQ聊天等等一些娱乐,注意力也不能够集中,一点小事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厌学的危害:厌学心理不止会是你的成绩下降,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当一个人特别讨厌学习的时候那么他们会对身边关注他学习的人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里,继而就会引发和副怒的矛盾和教师的对抗,慢慢的就会觉得学校就像一个监牢,你会越来越讨厌学校的,那么在学校的.日子就变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当你发现你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变得沉默,和同学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家庭矛盾,师生矛盾,同学间的矛盾,慢慢就会浮上水面。

  【4】.我们的建议:

  1.让教师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也能和学生有心灵上的交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

  2.家长与教师能够沟通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以及学校里的状况,共同作用,促进孩子的心里健康。

  3.学校给予厌学的孩子适当的心理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们学习的目的,以及我们如何去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压力,帮助学生减缓压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周末,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周一到周五,不言而喻繁忙而紧张,难得有个周末,就该让他们走出学校的压力,虽说不能完全放松,但是也不要让神经绷紧。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看,8%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上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前几乎不预习,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后不复习,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厌学学生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

  事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习”。

  事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习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越不喜欢学习了。

  事三: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习的料。”

  虽然以上事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逼迫孩子学习,甚至参加各种学习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习。”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习的影响。

  3社会不良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从而耽误了学习。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习。随着功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习模式应付高中的学习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习习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不能得到有效的复习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导致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3

  学生为何会厌学?情况如何?经过调查,我发现了初中生出现厌学心理人数所占比例最大。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了大多数小学生对学习能表示出喜欢的心态,而这种喜欢,多是源于家长和老师教育的结果。出现厌学者最多的是初中学生,这与他们所处的年龄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初中与小学的过度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多数高中生能对自己的责任表示理解,所以表现出对学习并不反感,但也并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基于以上调查,知道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反感产生的最重要的阶段处于初中。由此,老师或家长对学生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段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于学生为何会出现厌学的各种心理问题,我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来进行分析研究。

  1、小学

  我对某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4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38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目标,因为年龄还较小,因此觉得他们的目标多为口号式的,例如:长大为祖国作贡献;长大当一名科学家。35位学生能够主动听讲,21人表示从未有过不想上课的念头,37位同学作业均是自己独立完成,39人表示喜欢上学。由此可见,小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学习的,很少有厌学者出现,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学生厌学。

  小学生多处于6至12岁,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他们表现出对学习的喜爱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还很小,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生出现不喜欢学习的情况多是由于上学使他们玩的时间减少了。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相比,为什么不会出现"厌玩"呢?游戏一般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及要求,它主要取决于兴趣。

  游戏的目的在其过程本身。而学习是一种艰苦而长期的、连续而不能任意间断的脑力劳动,它要求人们具备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某些学生那里存在的享乐思想、怕苦、怕难、懒散等一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的主观原因,也是厌学的一个经常性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成人短,长时间从事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再有,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反正做完了作业还要再加,没有个完,也没个“奔头”,何不如坐在那里泡时间等睡觉。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

  (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的批评,担心家长骂自己笨,担心以后无法应付考试。

  (2)依赖别人。包括依赖家长帮助,同学帮助,抄袭别人作业等。

  (3)放弃不管。另外,由于小学生使用的教材,编写过程多注重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娱乐性或生动性。再加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一个由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运转,学生缺乏新鲜感,教学吸引力远不能与其它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当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心理时,家长首先应该和他们交谈,小学生还处于一个自我意识未完全形成阶段,他们对家长的信任程度还很大,当然不排除部分学生心理上成熟的较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若交谈的效果并不好,家长可以采取给孩子多点玩的时间,但万万不可以因为玩而不学习,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劳逸结合,适当的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2、初中

  对某一中学里的1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只收回97份,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中,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问及是否喜欢学习时,43名初中生表示不喜欢,多数认为学习无聊,这与他们对于未来目标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有28个学生选择了对于未来很迷茫,这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不会喜欢学习,而选择喜欢学习的学生中大多是因为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当问及能否认真听讲时,有47位同学在遇到要求严格的老师时就听,不严格的老师就不听。有11个同学经常随便找理由给老师请假,有33位同学偶尔会出现这种状况。51位同学是因为老师的缘故而完成作业。平时小测验有6人表示懒得写,有10人找一份来随便抄抄,还有45人边做边和同学对答案。对于作业,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边做边抄,还有34人边玩边写。

  以上的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小学生和高中生。从数据中显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而听课和完成作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初中生年龄大部分在12至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处于自我认同阶段,比起小学生,他们更相信自己;比起高中生,他们又没有很强的责任感。

  他们既不会完全听信家长的说词,自己又没有什么目标,玩的诱惑对于他们依旧很大,这样,学习对于他们很可能成为一件苦差事,厌学也就显得很自然。然而,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无脸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父母打骂。

  而且,由于成绩差,自尊心不断受挫,由最初的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破罐子破摔”的毫不在乎,于是积极寻找学习以外的文体活动、不守纪律、寻衅闹事,甚至实施违法行为等给予消极补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个学龄段学生的家长最应该引起注意,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

  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同时,学校办学方向也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升学都十分看重,无疑要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类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产生厌恶反应。

  那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对于家长来说,与孩子交谈时,点到为止,不宜过繁,否则埋藏在他们心底的抵触情绪的种子很容易萌发。但是,也万不能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一再迁就、放纵他们。及时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很重要,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是很好的方法,虽然他们有逆反心理,但大多数的初中生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的。这就

  要求教师们一定要以育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学着体谅孩子,尝试心灵沟通,与家长“双管齐下”,先向孩子敞开心扉,才能要求孩子们信任自己,如此一来,教育孩子亦非难事。

  3、高中

  对来自不同学校的10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52份,他们表现为,对于自己的未来,高中生多数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追求都是较实际的,众多学生的目标是相同的: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高中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则很短选择1小时和1到2小时的均有21人。29人偶尔会有不想上课的念头,有30人曾经有过随便找理由给老师请假的经历,36人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很好的出路。31人表示喜欢学习,19人表示不喜欢学习。在表示喜欢学习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栏中填写的是迫于责任;不喜欢的多数表示: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在对高中生的访谈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示对于学习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谈,这是必须的喜欢不喜欢并不能决定什么,由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他们必须学习,这是一种责任。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着。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平滑波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室、录相厅、网吧之中,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言。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家庭关系不和是造成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给子女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他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如某校有位高三学生回家时,常看到父亲打母亲,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他们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把这些学生视为“包袱”,甩到学校里,懒得去管。这些学生对学习大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下,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者讲开展得还很不深入。例如当今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实到处,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要思考如何尽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学校一些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的模式,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当中,可分四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班的暂时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些暂时后进生不是自愿来读书的,是父母自费择校硬逼着来的。第二种是在文化学习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种是家庭溺爱的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子女。第四种是来自教育落后地区的转学生。这些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而借故迟到、旷课,在课堂上打闹,做恶作剧,他们往往不思悔改,与教师顶撞,更有甚者弃学出走。高中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

  高中生不喜欢学习但也不易产生厌学心理,因为他们已接近成年,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每一个高中生的家长都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他们都有很强的自

  控能力。也许有时候会出现暂时的迷茫但是他们的“超我”会很快的指导他们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暂时的迷失,是不断调整自己状态与目标的动力,只要能够很快的找回方向对学习则有很大的益处。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应该尽可能的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过多的管制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平等是家长与高中生交流的最基本原则。

  小学、初中、高中是孩子成长的三个必经阶段,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好的处理学习心情是很重要的,家长的关心也是必要的。就学习而言,初中则是最关键的时刻,厌学心里也最容易在此时产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社会、家庭、学校都要行动起来,用爱心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找回学习兴趣,从内心唤醒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人生的轨迹划过生命的天空,也许最璀璨的便是读书时代,十几年的书式生活难免会有所厌烦,然而,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前辈人辛苦创下的功绩即将掌握在他们手中。作为炎黄子孙,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4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习,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习,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来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件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习”。

  事件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来,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课。”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习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事件三:C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课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件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习的料。”

  虽然以上事件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甚至参加各种学习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习。”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习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误了学习。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5.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习。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习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习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习习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课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习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导致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5

  一、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二、本次调查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26.5%;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38.9%。

  2. 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93.63%;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习的占79.30%,有时主动的21.09%;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时,立刻感到厌烦的4.07%,有时厌烦83.14%;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时努力63.37%;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时间,经常这样65.58%,有时这样25.70%。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 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48.72%,比较看重的51.28%;根据学习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优)12.7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4. 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不了解4.65%,了解的少 48.26%;当学生犯错时,家长打骂一顿了事 6.4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励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6.40%,有时能 46.51%;学习上家长从不过问 21.16%, 要求一般 50.47%,严格、有措施 28.37%;家长(父母)和学生较少在一起 8.58%;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议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6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近。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 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

  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内部原因

  (一)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物理?”,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8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3日

  调查地点:麻黄梁中学

  调查对象:麻黄梁中学全体学生

  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

  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

  工具:调查问卷

  前言

  为了了解榆林市麻黄梁中学的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以便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建议,以改善目前麻黄梁中学学生厌学的现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接受调查的347名学生中只有200名学生表示喜欢学习(因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厌学原因,故喜欢学习的原因在此不具体分析),其余学生均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目前的校园生活,且讨厌学习。而这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中只有几名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好,现学习险险处于中等水平,其余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极为不理想,甚至有学生承认自己有过考试零分的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受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

  榆林市是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城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富人很富,穷人很穷”。而学生的学习情绪便明显受到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厌学心理的产生更是跟家庭经济情况息息相关。在厌学的学生中有12%的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经济紧张而不愿意继续读书,但又碍于父母而不便提出辍学,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习,而更愿意提早离开学校,外出打工。而29%的学生却是由于家庭过于富裕,家长教育不当或者无暇管教,从小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都轻而易举,所以他们认为即使不读书,家里也能为自己打点一切,根本不需自己烦恼。于是他们更加向往比学校自由的外面世界,讨厌学习,渴望快点挣脱束缚。

  受社会观念——“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都市物欲横流,社会上出现“读书无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读书,不如早早投入外面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而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较好,在校的中学生从小接触过多的电视、电脑等媒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抵不住诱惑而放弃学习,与外面的青年混在一起,渐渐便无心向学。榆林市麻黄梁中学便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据统计,受调查的人中有21%是这样的情况。受教师的教法及教学方式影响。

  受调查的厌学学生中有17%的人表示,由于老师的教法陈旧,毫无新意,上课方式不创新,导致课堂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即便自己本来愿意学,喜欢学习,也会因为课堂气氛不好,学习氛围差,上

  课沉闷而不想听课。而不听课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堆积很多学习内容无法弄懂,且越来越多的堆积会反过来导致更不想听课,整个就是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就会变得讨厌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痛苦的事情。

  自身成绩不好而导致不想学,乃至厌学。

  现在的学生中有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环境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学习成了一件毫无成就感的事,所以渐渐失去耐心,导致厌学。受调查的厌学学生中便有21%的人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小学课程轻松易学,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差,但进了中学以后,学习内容增加,学习范围扩大,而他们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即便努力学习,成绩也不好的尴尬场面,使得他们变得沮丧,失去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习,长期下来便有了厌学的心理。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9

  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是教育界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有些抗拒。为了不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效果表明,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王刚,男,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 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0

  1、对学习感兴趣的有216人,占76。8%

  2、学生最喜欢的二门课程依次是数学、语文,喜欢数学的有115人,占41%,喜欢语文的有84人,占30%。

  3、学生最不喜欢的二门课程是英语、科学。不喜欢英语的有66人,占23%,不喜欢科学的有43人,占15%。

  4、学生喜欢上述学科原因中认为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有129人,占46%,认为这门学科很有用趣的有89人,占32%。

  5、学生不喜欢上述学科的原因中认为这门学科无趣的有78人,占28%,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好的有58人,占21%,因为自己成绩不好的有44人,占16%,因为不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的有41人,占15%。

  6、学生认为校园环境能对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有216人,占77%。

  7、学生认为家庭能对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有210人,占75%。

  8、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受自身影响的有136人,占48%,受老师影响的有68人,占24%,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有62人,占22%。

  9、认为学校、老师依靠开展学习方面的竞赛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学生有185人,占66%,认为经常鼓励自己能提高兴趣的有83人,占30%。

  10、认为家长经常辅导自己做功课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的有123人,占44%,经常了解自己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有100人,占36%。

  一、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语数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对英语、科学最不感兴趣。深究其中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家庭因素。因社会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困难,家长们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可谓到了顶点。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考取理想学校,到社会或工作岗位上时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家长只关注与升学有关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则不闻不问,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对其他的则关注过少。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认为语数是重要学科,其他学科学不学则无所谓。

  第二,学校因素。在人事分工上,学校把绝大部分骨干教师安排去教语数,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在教研活动上,学校重点开展语数教研活动,其他非考试科目基本上没有开展,教师的观念得不到更新,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在评价措施上,学校也向语数老师倾斜,导致其他学科教师工作没有热情,责任心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强。

  第三,教师因素。教师片面追求分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导致学生偏爱语数,不关注其他学科,得不到全面发展。教师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手段不灵活,评价措施不到位,教学设计不新颖,枯燥的课堂,学生索然无味。另教师人格魅力强弱,亲和力大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影响作用。

  第四,环境因素。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环境的优良潜在地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尽管这种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团结向上的班级风气,和谐的家庭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个人因素。学生大体知道自己的读书目的,但在行动上,他们并不是很认真地学习,对所学的东西不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语文、数学适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容易理解,他们就比较有兴趣,而学术性强难理解的科学、英语学生则不感兴趣。学生学习意志通常不是很坚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调查反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厌学倾向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下阶段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实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一是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学校教学质量观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只重语数不重其他科目的做法,在教师分工上,教师专业发展上,教师评价措施上一视同仁。二是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从无视人的发展规律转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彻底摈弃加重学生负担,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进行考试的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让学生轻轻松松来学习。

  2、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

  (1)组织观摩学习。其一,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讲学,聆听专家意见,接受专家指导。其二,与武汉市的名校接上帮扶对子,请他们学校教育前沿地带的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其三,到同课题学校去学习观摩,开阔眼界,激活思维,吸取更多经验。

  (2)坚持读书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月阅读一定量的理论书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并要求教师每月做好1000字以上的自学笔记,写好一篇学习心得。

  (3)教师互动学习。一是开辟沙龙对话。以备课组为单位,间周集中一次,每位教师都带着困惑和疑问,作为探究者来参加沙龙对话。二是开设教研论坛。每月可集中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个带共性的话题展开讨论,让教师在辨析中成长。

  3、改善育人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打算在教室走廊上张贴著名人画像,在文化长廊开辟科学家求学故事专栏,各个班级的布置要体现本班特色,黑板报、墙报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经常家访,建立家校互访制度,此外,教师要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科学育人的方法。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发点着眼于未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乃发展,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4、开展多彩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爱活动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多种活动,如学科的竞赛活动,学习标兵的评比活动,优秀作业展评活动等。各班级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活动,如百题无错评比活动,学科趣味游戏活动,数学艺术节活动,学生争章活动等。如此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欲望也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5、建立和谐关系。

  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迁移到喜欢他教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构建互相激励和教学相长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改变以往的教师权威。二是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投入到学习中去,各班可通过班会、队会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互爱互助,共同进步。三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严厉呵斥、横眉冷对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越来越讨厌学习。作为父母,在对孩子严格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把他们当朋友,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寻找厌学的根源,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并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

  总之,学生厌学现象问题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学校、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家庭都重视起来,找出症结,努力想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我想,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把学习当作己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10篇(厌学现状调查)相关文章:

大学生军训自我鉴定12篇 军训鉴定表自我鉴定怎么写

大学生实习报告11篇 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会选拔发言稿3篇(校学生会选拔)

学生书籍读后感6篇(学生读书读后感)

中学生优秀家长发言稿3篇(优秀中学生家长寄语)

小学生演讲稿优秀8篇

小学生诚信演讲稿6篇 小学生两人演讲稿

小学生展望未来演讲稿5篇 展望未来小学生演讲稿一分钟

高三成人礼学生发言稿4篇(高三成人礼学生优秀发言稿)

大学生假期工作社会实践总结3篇(大学生假期实践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