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茶花女的读后感3篇(《茶花女》读后感300),欢迎参阅。
茶花女的读后感1
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茶花女》,出版得特别。它没有扉页,整部书没有半页是空白的。翻开书的封面,第一页就是正文,封面的背面(封里或封二)就当扉页,封底的反面(封底里或封三)写着出版情况,封底写着作品和作者的大概情况,算是序了。这样的出版特点似乎还第一次看到。
前日观《茶花女》电影,以前也看了这本小说,感受颇多。其中男主角对于爱的理解,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从而自己成为了很渺小的一种动物,诚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世间女子的态度。
这种崇高而伟大的爱,是不能参杂一点一点沙子的,因而两人总是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这种纯洁毫无杂质的,在欧美的爱情小说里面几乎都有。令人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欧美对于有夫之妇的追求,不会遭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不像有些书那样,光是序、跋或译者序、作者序等等就用了十几张甚至二三十张的篇幅,感觉累赘而烦闷。有些介绍或评价未尝不可,但那冗长的卖弄简直就是让人受罪。就像参加那种拖泥带水、枯燥乏味的马拉松会议一样的感觉。读者是想看作品而不是去看作品研究分析或对作品褒贬评说的,更不是去领受什么教导或寻求指点迷津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观点,一种人有一种人的路,很不必引导和硬拉本属于这条路上的人到你处于某种目的而希望公众都该走的那条路上去,这往往是徒劳的,也是不现实的。何况,你自己可能已不想或根本就没在那条路上。每个人所走的都是他该走的路,不论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都是他的主观与客观元素经久协商后一致决定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去指定而固定的
茶花女的读后感2
《茶花女》这部书是由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所著,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其中茶花女是指女主人公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因为她喜爱茶花而得这个称呼。此文讲诉的是一位年轻美丽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各色各样的社交生活,却因为太过操劳而患上肺病,而后这位美丽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因为被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愿意放弃在巴黎的种种荣华,远离社交生活,和阿尔芒隐居乡间,过着轻松简单的日子,她的病情也渐渐有了好转······
但是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因为认为玛格丽特的身份会毁了阿尔芒的前途并且会对女儿的婚事有影响而责备玛格丽特,而善良的玛格丽特被这诚挚的父爱所感动,心甘情愿为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声誉而与他分手,被迫回到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在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后来玛格丽特因为在巴黎的生活回到以前那样混乱,导致她身心俱损更加严重,最终一病不起,含恨而死。
阿尔芒听闻了玛格丽特的死讯,后来看了她生前的日记和遗书,才明白玛格丽特为何离开他的真相,追悔莫及······
读罢此文感慨万千,更为玛格丽特的美好品质所折服。玛格丽特虽为生活所逼,沦落风尘,但她为了成全他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甚至可以说是生命,因为她自己也深知若是回到以前在巴黎的灯红酒绿的生活,就无异于自杀了,但她还是毅然决然的这么做了,她的善良和单纯却使她的心灵比任何人的都要纯洁、美好,我敬佩和喜爱这样一个角色。
茶花女的读后感3
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小仲马的《茶花女》,我无法不被它所吸引,无法不被它的文字所感动,无法不为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感到同情,无法不为他们的爱情所钦佩。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我想那真挚的感情对白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的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我深深的被这部书所震撼,读完后心还颤动不已,甚至希望不要那么快结束,期盼是否还会有转机,是否真的还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尤其是在尾声读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在病危期间写的那些日记时,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痛,多么希望男主人公能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好给她安慰,让她走的更安心,也能让快要窒息的读者能够松一口气。
但最后,我还是带着悲痛、遗憾与同情,恋恋不舍的和上了书。
而我在看到某一段时,竟然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天啊,能够看书看到流眼泪这对我来说是十分少见的,记得当初在看《梦里……》的时候,我流过眼泪,那好象是第一次,之后再没有过,直到今天。但相较之下,《茶》给我带来的震撼与享受是《梦》根本无法比拟的。
我很奇怪,现在的我对所谓的爱来爱去的东西是有些反感的,甚至不愿去触碰,所以一般对描写爱情的书我都不怎么感兴趣。但《茶》再我一看下去之后,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即使我内心多少仍在抵触这些东西。
至于《茶》一书中蕴涵的多少文学价值,社会意义,赞扬的,忏悔的、或是批判的东西等等,我都无心再去追究,只想好好回味文章里的一切一切,单纯的表达自己最真切和最直接的感受!
茶花女的读后感3篇(《茶花女》读后感300)相关文章:
★ 《茶花女》读后感名著书评3篇(《茶花女》读后感名著书评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