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4篇(《红楼梦》读后感150)

时间:2023-05-10 09:07: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4篇(《红楼梦》读后感150),欢迎参阅。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4篇(《红楼梦》读后感150)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1

  红楼一曲,惊梦百年。温茶凉书,纵是书墨三干也不足为喻。而恰似王国维所言:“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书中的每一人,每一景,何遽不若卓然的主体?我欲于前人抒怀之罅隙,撷我最喜之人,捕捉二三事,抒全心之感。既掩卷,予以为史湘云及集人间至美,恍若人间惊鸿客。各位且看她是何等的——

  无邪

  朗日高照,清风拂袖,湘云如顽童,眸藏岫玉,盛满光华潋滟的笑意。纵然家道渐衰,身世坎坷,即便权贵世界的老花眼难以看惯钟灵毓秀的生命,湘云的身边依旧清歌笑语连绵四载,看罢荣辱唱舒怀。她的无邪,宛若山涧中皎净清透的融雪,一颗虎牙,一斛笑意,澄澈如斯。

  读着《红楼梦》,看着湘云,我忽而想起《末代皇帝》中的一个场景:溥仪最后一次回到皇宫,不是眷恋昔日的繁华,而是到皇座下寻找旧日藏匿的蝈蝈笼子——繁花尽褪后唤醒的,竟还是心底的无邪。李卓吾曾曰,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世相纷呈中不迷失荒径,以稚子之眼观物,以赤子之心察情,无邪始终,精心收纳此人间之至美,岂不快哉?

  孩子们终会长大,可就算浮游人际,辗转四方,也别弄丢了这份至美——

  年年岁岁,天真无邪。

  无忌

  戒防甚严的大观园,因有湘云的无忌无畏漾开旖旎的涟漪。她扮作男儿,俏丽中杂染风流隽逸,好似任疏狂趁年少的公子,俊朗逸仙。霜凝之时,芦雪亭篆烟染铜樽,蕊雪雀跃娉婷,而她任青衫绣成深碧,只一心在这琉璃世界中割腥啖膻。如其所愿,"是真名士自风流。”待到春光绰约,她又于酒暖花深间一壶醉清昼,欹倚凉石,枕簇芍药,天光云影,空水澄鲜,唯听见梦中人犹作呓语,亦有几分意气飞扬。

  曾听人感慨,若少年无忌,老年不悔,人生何等圆满。可见无忌之美好珍贵。若无忌,便能从容应对红尘颠倒千秋寂寥;若无忌,便能将三干浮华皆付指间逍遥。倘若史湘云看见今有人在维护正义时噤声瑟缩,在捕捉理想时无奈地摊开将伸未伸的手,在心头眷念面前欲说还羞,她是否会不解,是否会嗔怪?

  东曦既驾,少年风华,定当走一趟无忌之旅。想起曾在读罢刘再复先生曾说的"该说就说,该笑就笑,该骂就骂,一声声就像故乡林间的蝉鸣……全是天籁"会心一笑——

  人间至美,无忌不悔。

  无隔

  前些日子在《人间词话》中读到"无隔"一词,顿时萌生出对湘云的思考——她是书里书外的雅俗共赏,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或许这便是曹公将海棠赋予湘云的缘由。无香的海棠不似空谷幽兰清冷,不似国色牡丹富丽,却自古以来与世人多了几分亲近,肆意的花姿灿若烟火。

  人们素来喜爱林潇湘之孤高清丽,薛蘅芜之玲珑处事,而我偏以为史湘云身边别有洞天——红楼梦中至美的女子自然怀揣着至美的性情。

  那么,我们作为行走世间真实存在的人呢?

  无论是处于庙堂之高,还是行于江湖之远,无论我们是谈笑鸿儒还是往来白丁,我们都不应忘记无隔之美。依我一己之见,每个人都该如一卷行书,既不会潦草难认伤人心,又不会严谨端方而至于无趣,水墨卷轴下,是力透纸背的书写,一笔一字银钩铁划。

  窗前茶香袅袅,水雾绕腾,窗外行云流水,曲水流觞。直抒胸臆的脱口而出,直陈风物的潇洒率真,江南塞北的携手遥济,均是无隔。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写人性之清新,咏情怀之真诚,沁人心脾——

  无隔相待,何等美好。

  无双

  记得湘云蘸毫融墨,落笔气象开,少顷和韵海棠诗二首;记得她清秀中透着剑气,笔端游龙,在菊花诗上落下“枕霞旧友”四字题款;记得她落落清癯,顺睫低吟柳絮词;记得她在芦雪庭以墨为缰争联即景诗,一举揽下诗魁宝座;记得她与黛玉同游凹晶馆,才情流动,摇曳星云……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既能醉倒落花前,荒嬉狂涓,率性无惧;也能端坐磐石上,吟诗度曲,焚香啜茗。看似信马由缰,却又能"致虚极,守静笃”,然这丝毫无冲突之感。何也?

“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木心如是说。可谓诚哉斯言。反差极大的风调出人意料地糅合在一起,却彰显了人格的张力和气度的不凡。

  那由这无数个体构筑的泱泱中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广袤阔土,既容下了塞北大漠掷地有声的羌笛胡笳,也酵成了烟雨江南喁喁情长的吴侬软语;琴瑟箫管,既能演绎阳春白雪,也能谱成下里巴人;再如书法,运笔由心,外化于形,刚柔并济,忽而纤秀凛利,忽而书写恣意;又来看那画卷,这一隅是太古积雪,孤清沉寂,那一角是野鹤行空,狂傲难缚,桀骜不驯;看此时白衣公子温润如玉,遥指千军,顷刻间已倚马仗剑,浴血轮台;瞧那俏丽佳人今夕巧笑嫣然,明日已登上九五之尊,千古女帝何等霸气……

  人格的张力,物性的多元,此乃我华夏之非凡气魄——

  人间至美,天下无双。

  红楼大梦,厚重的书页留给我们的,岂止是一砚盈鼻的玄香?金陵女子的音容笑貌,世家大族的盛衰荣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铺卷抒怀,而我也于此,暂且借了红楼梦中史大姑娘的颦笑言行,感一回人间瑰丽旖旎的至美风光。

  我殷切期盼每位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别忘了留意枕霞旧友之至美,更别忘了多加思考,我们应怎样守住这些小美好。

  千里之行,俯仰之间,不乱于形,不惑于心,坚守至美,追求本心。

  愿每一人都能秉持无邪,葆其天真,宛若孩童;

  愿每一人都敢与无忌,风华正茂,从心所欲;

  愿每一人都心存无隔,偶值林叟,谈笑无归;

  愿每一人都勇追无双,充盈人格,成就不凡;

  愿每一人都欣于感悟“人间至美枕霞来”,与余同好,以此共勉。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2

  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传.前段日子,我又与老师共同阅读了闻名中外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读后我感触很深。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记,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是常掉眼泪。我觉得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

  不过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任务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确实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的痛楚。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的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3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仕让黛玉死了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地房都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还,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喜剧,但是,不是有就话说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年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睡时,看着宝玉任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的人,浪漫的人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这浪漫消磨的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蚊子血,白玫瑰变成了胸口粘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好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一点,我是不赞成高鹗的续书的,也许,也许是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整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着一知己之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鹗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急而亡。这不像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像个情场失意一般的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在贾府跨倒之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的弱者,所以在他的身边,黛玉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提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着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好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的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做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还有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进步,那宝儿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活,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身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阴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有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至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注圆玉润的宝姐姐。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4

  我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为,这里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是那样深深吸引着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天坛、长城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大观园看一看、瞧一瞧,因为,这里曾经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们住的屋子和花园,体会一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09年的8月14日,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观园。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绿的爬山虎已经把它全部覆盖住了,看起来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假山周围有一圈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大观园的夏天装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来到了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她的屋外种的全是竹子,就连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这竹子象征着她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且,我还发现,这里挂着许多演员陈晓旭的照片。因为这位演员把林黛玉演的很是传神,所以,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样子。可惜她过早的离去,让人们非常怀念她。在她的屋后,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几棵梨子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只可惜那丰硕的果实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她的屋外没有奇花只有异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书籍非常多,书桌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这说明,她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小姐。最后,我来到了贾宝玉的住所,他屋子的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四个字,他的屋子很大,里面的丫环很多,屋子里香气扑鼻,体现了他浓重的脂粉气息。

  我在这里看到的景物,与在书上看到的似曾相识,仿佛真的来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我想:读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红楼梦150读后感优秀4篇(《红楼梦》读后感150)相关文章:

红楼梦精彩章节读后感5篇 《红楼梦》章节读后感

红楼梦五年级优秀读后感3篇 五年级第二单元读后感作文红楼梦

红楼梦的九十五章读后感3篇(红楼梦九十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的七十五章读后感3篇 红楼梦第七十五读后感

红楼梦五十九章读后感3篇(红楼梦第五十九章概括)

红楼梦50回读后感6篇(《红楼梦》第50回读后感)

红楼梦心得读后感3篇 读红楼梦的心得

红楼梦每回读后感4篇 《红楼梦》每回阅读感悟

红楼梦第11章叙事精彩读后感怎么写5篇 红楼梦第11章主要讲了什么

红楼梦55回个人读后感7篇(红楼梦55回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