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孝经》读后感12篇 孝经的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孝经》读后感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感毁伤,孝之始也。”孝的发端是不忍之心。当你伤害了别人,你的妈妈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这一点,就不会伤害别人,而双方父母都会开心。
一棵茂盛的树,为何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好比我们人一样为何学业有成、家财万贯。为何有这样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辈辈积德呀!若是我们只爱小不敬老,花儿、果实迟早有一天会枯萎的,家族也会堕落。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如何变化,始终注定孝是中华民族爱的结晶,始终注定要孝养父母,当“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可要终身遗憾了。
当你看岁月痕迹不停出现在父母额头上。你会想我会怎么对父母,我要带父母去哪里玩,哪里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咬都咬不动,走都走不动。他们不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寂寞时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问候。
自古以来出孝子,而当今社会有多少在死前也见不到子女一面。枝叶繁盛的树木,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尚且懂得知恩图报,怎么人就糊涂了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现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安逸。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珍贵的多。
世事沧桑,岁月流失,用爱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亲乐章吧!让洪亮的歌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徘徊!
《孝经》读后感2
《孝经》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孝经,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资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 保其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它们的意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思是: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禄和职位,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 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禄和职位, 并能守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 要早起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孝经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 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 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孝经》读后感3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就像一缕阳光,照射在心田,永远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读完这本《孝经》后,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所谓: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就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做的吗?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你的一切品行该从何谈起?
孝就是在心里的爱吗?不,这还不够,孝还需要在行动上来证明。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时候要尽自己的一切对父母恭敬;奉养饮食的时候则想尽办法使父母快乐;在父母有病时,要为父母担忧并细心照料。记得有一次,妈妈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她肚子痛,吃了两三口饭就不吃了,看妈妈在沙发上难受的样子,我担心极了,连连问妈妈用不用去医院。妈妈说:“不用管我,写你的作业。”我写作业时心都定不下来,写完作业,我又给妈妈端来一杯热水,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接着,我又读到了“鹿乳奉亲”的故事,写的是一个人的父母患了严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鲜的鹿乳来治。他装扮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来到林中,取到了新鲜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点被猎人当做真鹿射死,猎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被他的孝心感动,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射杀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也怀着一颗孝心,那我们呢?是不是应该更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真实的的报答,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是不求回报的,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这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使命。“人之行,莫大于孝”,让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经》读后感4
在每一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经典。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七种人就应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没错,正如老师上课所言,《孝经》就是亘古不变的阴阳之道!它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样孝敬父母,教会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我把我平时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我的行为,以尽孝道。
《孝经》读后感5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 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
《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孝经》读后感6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但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孝经》读后感7
今天,我有机会诵读学习了儒家经典《孝经》,明白了很多做人的根本道理。
《孝经》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写的。曾子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煤,就跑到山里砍柴。这一天,他正砍着,突然觉的手指特别痛,看看也没有受伤,心里也很难受,他就想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是不是家里出事了?就匆匆忙忙的跑回了家。为什么手突然这么疼呢?因为他的妈妈身体不好,平时都是曾子照顾家,他七岁起就会做饭了,今天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她妈妈着急,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曾子回家,果然看见来了很多客人,就赶紧好好的招待客人了。妈妈的心和孩子的心真是连在一起的啊,这就是曾子孝行的故事。
为什么要“孝”呢?“孝,德之本也。”人的根本就是“孝”。“根”是祖先,是父母,我们是他的花朵,没有根就没有花叶,树叶靠根来汲取营养,我们靠爸爸妈妈哺育长大。如果浇花,给花朵浇水是没用的,要给根浇水,所以要孝敬父母,就是给根浇水。树叶花朵离了根就会枯萎,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那这个人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了。
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的开始是,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不要损伤身体,比如坐姿不端,就会损害身体,就是不孝。身体虽然是自己的,但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再比如,有的同学到处乱跑,不小心掉到
河里了,身体受了伤,父母最难受,你让父母难受了,你就是不孝,不是你的手疼,是父母的心疼,要比手疼的多。
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做到“小孝”,侍奉、照顾父母;用尊敬父母的方式,去尊敬你的老师,同学们,长大后尊敬工作的领导,能够把天下的人都放到心里,就是“大孝”;能够全心全意为全天下的人服务,就是“至孝”,就是圣人,是至孝之人。
动物界,乌鸦老了,飞不动了,小鸟就会飞出去找食物回来喂给妈妈吃,连小鸟都懂的反哺,我们人难道还不如小鸟吗?
《孝经》读后感8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组织的诵读描摹《孝经》活动,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能知义明礼,让这个寒假里过得充实、有意义些。
之前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这次活动直接建了一个群,挺好的,无形中也督促了我们。和往常一样,头几天孩子兴致很高,过完春节就不行了,但每天看到群里面的家长和孩子发的图片和视频,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和孩子一起第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说到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以前总怪孩子不够听话、不够努力,其实是我做的不够好,总想着“腹有诗文气自华”,让她多读点书,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带她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总想把世界搬回来让她通过读书去认识和了解,可孩子并不领情,真可谓是“不读书时母贤子孝,一读书就鸡飞狗跳”,读书非但没给她带来乐趣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这次我从孩子的身上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平时对自己或孩子要求都有点苛刻,以至于现在孩子和我一样做什事都不自信,她读书时的语音或视频从不让发到读书群里,她总感觉自己读的没别人好,怕别人笑话(其实我也没把我读书时的语音发到群里)。此时才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的责任在我,是我这个榜样没做好,这次看到群里面有好几位家长,她们每天不论早晚都坚持读书,很值得我学习,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定也会爱上书的。和这些家长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读书!虽然参加这次活动的结果离我们自己订的目标还有些远,但我相信,从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坚持下去,我的孩子也会爱上读书的!
今天写这些偏离主题的感悟,同我对《孝经》内容的感悟一样深刻,只有先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了以后,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书的内容,才能践行于生活!
《孝经》读后感9
其实第一次接触孝经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在电视上,当时的电视剧里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觉得心底一阵感动,由此就把孝经全部略读了一遍,这句话全句是这样的:《孝经·开宗明义章》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闲居,曾子侍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虽然很多都读不明白,但是全文给我的感觉,孝义大于天。
我们与父母有着不可隔绝的亲密,是他们造就了我们,如果没有他们,或许我都不知道我现在是在哪里。孝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礼仪,就算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它,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做一个孝顺的人,做一个敬老的人,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以后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孩子们,才会知道要怎样对待自己才是正确的,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重视它的培养,那么设想一下,等我们年老了之后,身体力行都差强人意,甚至身体残疾,却无人赡养,那是多么苍凉啊。
孝,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孝顺,那么就算他再有钱,地位再高,也不是值得人尊敬的。的确,我们灿烂的中国文化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其中一点的祖训就是要我们尊老爱幼。尤其是尊老、敬老,在中国人们的思想概念里这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一个人不孝顺,那么这个人到哪里都不会被人看好。
我觉得,我国古代那些文化遗产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在陈述这样一个事实,更多的是时时的教导我们、提醒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正确的。
《孝经》读后感10
这个暑假里,我去了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经典。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七种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没错,正如老师上课所言,《孝经》就是亘古不变的阴阳之道!它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么孝敬父母,教会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我把我平时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尽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经》,他能教会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经》读后感11
《孝经》,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亩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人性至孝,其情可悯。“尽孝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无鸟私情,情理可恕。李密从小父丧母弃,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长,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两难,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抱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词,恳请皇上准许他先尽孝后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谈转侍君的忧惧,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心,感动了皇帝。
“百善孝为先”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许多人的遗憾,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关心自己的亲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无论在家还是在
如果一个人没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多少有点好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就可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百善孝当头”是的,像是阳光下美好的一种情感,或许我们并没有在意,或许我们并不知道珍惜,其实世间最纯净的情感一直荡漾在我们的周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孝经》读后感1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孝道走遍中国,传遍世界。
《孝经》读后感12篇 孝经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