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7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供大家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1
这几天,我在图书馆里读了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心不二的关羽、文武双全的赵云------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他死在了诸葛亮的三气周瑜之下,但他也是死在了自身的妒忌之中。他才智超群,仅二十多岁便做了个大都督。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有他很的一份功,可惜他却忌妒别人的才干:诸葛亮才智过人,为了干掉诸葛亮,他以大都督身份令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本想以此计陷害诸葛亮,却让其造就了草船借箭的'传奇。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本可以长命百岁,辅佐孙权直至称帝,但却被孔明看破其妒忌于人,不甘败于人,而成了有名的三气周瑜,最终以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来结束生命。周瑜这个历史人物,叱咤风云,却最终败给了自己的忌妒心。
忌妒之心是万万不能有的,它可以使你变得冲动,丧失理智,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我曾在《今日视线》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中学生由于妒忌别人的成绩一直比他好,竟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大打出手,弄到人家住院治疗,得了个被拘留的下场,由此可见,忌妒之心一但有,是很容易惹出大祸。
忌妒之心终究不是好的,唯有心胸宽阔才能很好地处世、处事、俗话说得好:“停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实也是这样的,让我们一起摒弃忌妒之心,用博大的心胸去包容、对待这个世上的人、事、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2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古往今来,《三国演义》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学系中的一部宏伟之作。人们总是说:“温故而知新”。现在重温《三国演义》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仔细读完后才知道,原来这本书里真是有那么多“美味”的故事啊!有令人感慨的,令人愤怒的,令人伤感的……
《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罗贯中写的一部著作,主要内容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的故事。
这本书里,最令人崇拜的人是诸葛亮,他是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忠心耿耿的一个人。从《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干。《七擒七纵孟获》充分展现了他宽宏的胸襟以及顾全大局;《白帝城托孤》可以看出他的忠心耿耿。但他也并非神仙,他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街亭之战》中,他不但没能保住街亭还将街亭这一重要地点落入了敌人手中,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大都督,他的职位虽然比诸葛亮高很多,但他并不满足,总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想谋害诸葛亮,但每次都会被诸葛亮给识破。后来,因为诸葛亮立下了许多大功,最终居然被他给气死了。我个人认为,如果遇上了不开心的事情,应该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适当的和他人分享,不要总是憋在心里,然后再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并且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和启发,希望大家去细细品尝。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3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认识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故事有:火烧连环船、三顾茅庐等,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去世前,嘱托诸葛亮尽力地辅助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不负重托,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时,南蛮又来犯蜀。南蛮是当今蜀国最大的威胁。叛乱的首领是孟获,他在当地很威风。诸葛亮本能轻松地平定叛乱,为了让南蛮真心地归附于蜀国,诸葛亮采用“攻心”策略。
诸葛亮利用孟获的弱点将他第一次生擒。当孟获被带到诸葛亮面前时,孟获心里一点也不服输,说是自己不小心上了诸葛亮的当。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诸葛军师让人放孟获走孟获回去后,重整军队,再次进攻蜀国,却又一次被诸葛亮活捉,孟获任然不服,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走了。
就这样孟获被捉了放,放了又被捉,直到第七次诸葛亮放他走,孟获不走,要求永远归顺于蜀国。
读过这篇文章,我知道诸葛亮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懂得人心,心胸非常宽广。孟获被抓后,诸葛亮给他吃大鱼大肉,美酒给孟获喝。经过七次,孟获诚心诚意地当上一名大将。诸葛亮知道不是战争才能统一天下,而是信任。
比如我们班上打架,不都是不信任造成的吗?甲把乙的钢笔不小心摔坏了,乙气冲冲地说话,很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乙说没关系,甲会愧疚地说对不起,甚至会从超市买一个偷偷地还给乙。
是的,天地间最广阔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沙漠,而是人们心胸。有广阔的心胸自然会交到许多朋友。朋友间有宽广的心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友间要以诚相待将心比心。只有得到朋友的心,才算交到真正的朋友。诸葛亮七擒孟获实际上擒的不是孟获的人,而是孟获的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4
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大国相互斗争为主要的题目,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说说关羽吧。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刘备,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刘备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可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仅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5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真的太好看了,里面的赵云,让我十分钦佩。
这本书是以东汉末年为背景写的,里面记录了从东汉末年一直到晋朝成立为止,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关羽、诸葛亮、周瑜……
在书中,我最喜欢“子龙深入曹营救阿斗”这个部分。
当时曹军来袭,刘备的夫人刚生下阿斗,未能及时离开。赵云发现夫人没有跟上来,立刻翻身上马去寻找夫人。张飞发现赵云骑马往曹军奔去,以为他要投靠曹操,于是马上去追。张飞追上了赵云,不让赵云再继续往回走。赵云想走,可没想到这个时候自己的马没力气倒在了地上,于是赵云夺过了张飞的马,继续朝着曹军奔去。赵云回到了他们原来驻扎的村子,发现已经变成了一片片废墟,赵云在一个井旁边发现了刘备的夫人和阿斗,赵云想带他们两个一起出去,夫人怕连累赵云,投井自尽,最终赵云只好带阿斗出去,将他交给刘备。
读到这里,我想:现在的人,会为了谁去拼命吗?谁又会为另外一个人而奋不顾身呢?不会,现在的人很多都贪生怕死、见钱眼开。很少会有因为别人有困难而去帮助他。
在前不久的新闻中,我了解到我国的边防战士为了不让印度骚扰边线,面对敌众我寡、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奋不顾身跟他们打了起来。好几名战士身受重伤甚至牺牲,他们怕了吗?他们没有!他们为了能维护国家尊严、国家领土,奋不顾身地跟敌人战斗,他们是新时代真正的英雄!他们让我们见识到了残酷的现实!和平,哪有那么简单!
《三国演义》真真切切是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深深地被《三国演义》吸引着。精彩纷呈的情节不必多说,书中还有着众多英雄豪杰,血战沙场,十分勇猛,其中关羽最是令人敬佩。
关羽相貌堂堂,身穿一件绿色布袍,高大、魁梧。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脸色像枣子般红润,胸前飘着长长的胡须。刘备想他必定是个英雄豪杰,胡班也评价其:“真乃天人下凡!”
关羽不仅相貌堂堂,还骁勇善战。他单枪匹马斩杀了袁军的猛将:颜良、文丑,袁军将士目睹,怎能不大惊失色?他独自面对七路兵马毫不畏惧,尽数消灭,又斩杀了曹军中智勇双全的庞德,曹军战士们听了,怎能不心惊胆战?关羽真是神勇非凡啊!
关羽有勇,也有谋。在“水淹七军”中,关羽亲自视察地形,注意到了当时秋雨绵长,襄江又水位暴涨,而曹军正驻扎在狭窄之地,到时放水一淹,曹军只能束手就擒。果然,不出关羽所料,那场战斗关羽大获全胜。
我最佩服的还是关羽义薄云天和宁死不屈的品质。关羽被曹操活捉,无论曹操给他多少钱财绸缎,可他还是在日夜思念兄长,真是当之无愧的“义绝”。关羽再一次被捉时,因为不屈服不投降,和义子关平一同被斩首,关羽的赤兔马也绝食而死。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阵阵心痛,合上书,久久不能平静。众多英雄豪杰因关羽的死而自杀,百姓们也在一座山顶为关羽修建了庙,四时祭祀。此后,关羽多次显灵,吓得曹操都心有余悸地感叹道:“关羽真是天神啊!”
这位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的豪杰使我敬佩,而豪杰的殒命,也使我惋惜不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7
说起三国,一般是指中国元末明初浪漫主义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这是一篇浪漫主义小说。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上百人。
刘、关、张三人在一家小店认识,发现志向相同,便到张飞家后院的桃林里结拜,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弟,张飞为三弟,他们很快就闻名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因原来的军师走了,便想找孔明先生当他们的军师,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了请孔明先生,他们三顾茅庐,下着雪在门口站着,孔明先生被他们的意志所感动,便随他们出了山,当了他们的军师。
他们到周瑜府上拜访,周瑜想为难他,趁机会把他除掉。周瑜让诸葛亮准备10万支箭,他以为诸葛亮根本完不成,谁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就预料到他想除掉自己,便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周瑜感叹不已。
不久,孙权为了杀刘备,把她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刘备只知道吃喝玩儿乐,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多亏诸葛亮给的锦囊,他才想起自己的身份。想回到荆州,却被孙权的士兵埋伏,多亏孙尚香帮助了刘备,才逃脱。可不久之后刘、关、张三位兄弟死了。诸葛亮也在五丈原去世了。
这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等人的光辉时刻,曾经的他们打败天下很多敌手。现在他们虽然都不在了却也闻名天下。还有那曹操生性多疑,狡猾多端,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读了《三国演义》,我被罗贯中高超的写作技巧所叹服,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从此,我也要多练笔,争取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7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读后感3篇(《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的读后感)
★ 三国演义第六章读后感3篇(《三国演义》第六回的阅读感想)
★ 三国演义第7回读后感3篇 《三国演义》第七回的读后感是什么?
★ 六年级安徒生童话读后感3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