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启示,供大家参考。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美国的贝蒂。史密斯写的,它讲述了弗兰西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弗兰西出身于布鲁克林,一个著名的贫民区,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可她却因为妈妈每天给她读的几页莎士比亚,从而慢慢地爱上阅读,坚持阅读。其他孩子都在玩耍、打闹,她却在一旁坐下来静心阅读,不受外间打扰。正应了培根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她因为阅读,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果然,她考进了大学,毕业后又去当了电报员,一步步地改善着家里的条件,也让一家人搬出了贫民窟。
弗兰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外祖母在弗兰西出生之前就教育她妈妈,孩子要有想象力。比如外祖母让弗兰西在六岁以前相信圣诞老人,还让凯蒂每天给弗兰西讲民间想象故事,培养出了弗兰西丰富的想象力。正是想象力,让她在没有食物的日子里想成“北极探险”,并期待着有“救援”到来。贫穷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倒下,反而让她拥有了乐观向上的态度。读完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这不就是让我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吗?
书中的弗兰西坚强、善良,面对艰辛的生活永不放弃。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以及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换位思考很重要;不要自暴自弃,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度过每一个困难。
这是一本关于少女成长的书,读完指的每个人思考。虽然我们很普通,只是地球70亿人中的一个,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坚持阅读,就一定会活出自己的人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2
A Tree Grows In Booklyn.一本关于成长的励志小说,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温暖质朴,令我久久回味!它的中文译名叫《布鲁克林有棵树》。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和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表面的东西。高贵的,是人的内心!小说主人公叫弗兰西,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孩,尊严!在弗兰西身上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命运与家庭似乎皆不眷顾她,妈妈偏爱弟弟尼雷,甚至安排弗兰西中途辍学供钱让弟弟读高中,而忽略了本来成绩优秀的弗兰西。弗兰西没有认命,也没有气馁,她自己挣钱报读了临时大学,自学考取了比弟弟更加优异的成绩。她的尊严永远高人一等!
弗兰西在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尊重着每一个人。弗兰西改善生活环境后,特意回到贫民区的糖果店,付给了老板所有所谓中奖礼品的钱,叮嘱老板要不着痕迹地给穷孩子们中奖机会,让孩子们得到惊喜和快乐,弥补了自己当年多么渴望却从未得到过中奖礼品的遗憾。她的爱心与善心令人感动!
弗兰西的坚强成长,终于令母亲敞开心扉:“尼雷不如你聪明,不如你懂事。他性格孤僻,不喜欢读书,如果不让他上学,他永远都只会是一个坏孩子。而你不一样,你会思考,你会拼搏!妈妈从不担心你,你的心里驻着一棵树,一棵天堂树,属于布鲁克林的那棵树。”
结果的确令人意外!原来妈妈是爱她的,只是爱的方式是如此的别样,不同。
童年的不幸,并没有将弗兰西击倒,反而使她拥有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她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都是不逃避、不惧畏,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坎坷。小说里,弗兰西在成年的那一天,对自己温柔地说了一句话:“再见了,弗兰西。”是的,她明白。她知道自己终有超凡脱俗的一天!即使这过程是多么的艰难。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所馈赠的一切,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小说的结语。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感动!在我的心里一点一点地涌起,慢慢地将我包围,让我充满了力量。
哦!原来,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3
弗兰西,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却是一个拥抱梦想的女孩。
弗兰西是个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丰富,热爱读书,在弗兰西身上,我仿佛看见小时候的自己,那个也曾生活在穷困中,却无限热爱生活和热爱读书的小孩,那个永远心怀梦想的小孩。
“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这是弗兰西在图书馆借书时的思想活动,读来触动我心弦,我相信,书中自有弗兰西渴望的一切,在书中,她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
回到家,弗兰西坐在太平梯上看书,呼吸着暖暖的空气,看着树影舞动,读着书,吃着零食,饮着冰水。——多么幸福的场景,相信这一刻,女孩一定做着梦,梦中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这也曾是我儿时的愿望,儿时的我渴望长大后有能力将喜欢的书全部买回家,这样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如今每当被物质和利益所困扰时,我便想起儿时的愿望,原来我们心底最初衷的只是想要快乐而已,何必让这些带来不快的物质利益取代了简单的快乐呢,于是便捧起书本,享受那一份快乐。
星期六的晚上,弗兰西可以睡在幽暗的前屋,不必睡到自己没有窗子的房间里的小床上。她坐到前屋窗口。她不想睡。她听见当铺老板陶莫尼先生刚度过一个花天酒地的纽约之夜,乘坐一辆双人出租马车回来了。他应该经常去传说中的那些地方,如莱森韦伯饭店、沃尔多夫饭店这些地方。弗兰西决定日后有机会自己也去。有朝一日,她会穿过只有几个街区外的威廉斯堡大桥,到纽约市中心,看看这些漂亮的地方,从外头好好看看。这是一个女孩对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和抱怨。小说没有描述小女孩长大后的故事,但我相信,一个始终拥抱梦想的孩子,会实现她所梦想的一切。作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作家贝蒂斯密斯所著的《布鲁克林有棵树》,它讲述了20世纪初纽约的布鲁克林,一个叫弗兰西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平平淡淡的开头,带我进入了弗兰西的生活。渐渐地,我离弗兰西的生活越来越近,也因为我发现了我与弗兰西的共同点,弗兰西就不再是一个角色了,她仿佛就在我身边。我融入了她的生活,认识了她的家人,一起和她体味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体会到了她生活的艰辛,渐渐地,我感觉到那些故事就不再仅仅是故事,那就是生活,因此,我被她以及那些生命的坚强所感动。
这本书很特别,它只是向我静静地叙述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没有夹杂一句议论或者抒情,而我就静静地聆听,一点也没有觉得乏味。这就是它,静静地闪耀着人性温情的光辉,却也有着令人感动的无限力量。
那些生命,可歌可泣——
在弗兰西毕业那天,她收到了已经去世了的父亲提前为她准备好的毕业礼物——一束玫瑰与一句寄语。
读到这里,我的泪与弗兰西的泪一起奔涌。
不禁想起,汶川大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一条未发送的短信,是一个母亲的信念,她的母爱有不惧生死的力量,传递给宝宝和我们每一个人。那仿佛是一个誓言,无论生死,都永远要用母爱保护宝宝。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就是有那么多的生命,他们相信爱,他们相信爱是永恒的。虽然生命的活力离他们而去,他们的爱却依然活在人们心里。
《布鲁克林有棵树》,那棵树是指弗兰西,也指布鲁克林的所有人,甚至是世界上的全部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像一棵树,只有经历了滋养和风雨,才能坚强地挺立,倔强地成长。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5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心灵的感动便从这几句话开始。
这本书对布鲁克林那棵树的描写可谓少之又少,但就在这只言片语中,弗兰西把自己的生命比作那棵树。她的卑微,苦闷,忧愁,努力就如树干一般,一点一点地长向长空,就如弗兰西的生命,由贫苦的小女孩,成长为成熟懂事的女人,这个蜕变中的苦,恐怕也只有自己知道。
弗兰西遗传妈妈的坚强,爸爸的想象力,在图书馆看书来扩宽自己的世界,她会看着书做着白日梦,但其中却不缺乏快乐,她是善良的,自己处境改变后,不忘回糖果店给穷孩子们一个希望——一次摸中大奖的机会,与此相对比的是一个布鲁克林的护士,本来自己出身也很贫寒却附和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小孩,人与人的差别,或许就在这里。
也许就如佩吉。·奥伦斯坦说的那样,“生活并不公平,可是总能应付过去。”正是由于贫困,才磨砺了弗兰西的性格。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弗兰西和尼雷也会对自己的妹妹劳瑞产生同情,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了,这也是使心灵感动的原因之一吧!
这是一本小说,准确的说应该是成长小说。但也印证了作者的成长,甚至更多人的成长历程。坚强似铁的妈妈,爱好唱歌的爸爸,聪明伶俐的尼雷,努力善良的弗兰西以及罗姆利家的女人,这所有的人,每一个人作者都用那支神奇的笔去描述他们,自然他们身上都有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本书教给了我另一个词语——自尊。第一次弗兰西说谎是因为老师要把南瓜馅饼扔进垃圾桶,第二次是由于弗兰西想要小玛丽送出的白娃娃。而妈妈则从来不这样,甚至当酒吧老板故意还钱给她,她坚辞不受,不受嗟来之食。也许由于如此,弗兰西心里背着两个谎言的自责。人可以受困,受穷,却不可以失去骨气和乐趣。
当盖上厚厚书籍的最后一页,心里感动着,眼睛湿湿的。它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心灵的柔软之处,正是由于这种情感,我爱上了它的美,书读完了,心灵的感动却没有停止……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6
天堂树,不择环境,它何时何地但能萌芽,成长。——题记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注定一辈子都能享受着富贵与荣华,不用为生活担心什么;有些人却出生于极贫穷家庭,连一顿温饱都是奢求。主人公弗兰西就属于后者。
弗兰西,一个11岁的小女孩,拥有着花一样的年纪,却被贫穷的家境逼得不得不提早成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她的身上毫不违和,她学着大人的模样,捡垃圾,购物,打工养活家庭……
可命运不公,小女孩用单薄的肩膀扛下了家庭,上帝却并没有被她感动,反而变本加厉,让唯一深爱着她的父亲早逝,有着骨肉之亲的母亲却又偏爱着弟弟,甚至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看不起她,她几乎得不到其他的爱与关怀。
我想,如果我是弗兰西,肯定是熬不过去了,但幸好我不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用自己的坚强与毅力,活出了旁人意想不到的人生。她从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头落泪,或是感到羞耻,她为她所拥有的而骄傲,因为这样的生活给了她坚毅的心,给了她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
说实话,小弗兰西对书的热爱,对梦想的坚定,惊艳了我。
她对人生的达观,更是令我不禁想起了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他们都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涅槃重生,最终达到了他人意料之外的高度。小弗兰西就像在乌台监狱里关了一百多个日夜后,来到黄州时的苏东坡,兴许,家庭就是小弗兰西的“乌台监狱”,而梦想和书籍就是她的“黄州”。
天生的贫穷是很难改变的,但幸好只是物质,不是精神。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所馈赠的一切,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小说的结语。
小说结束了,但弗兰西的故事还未结束,她会如结语所说的那样,过着充实自在的生活。
那我呢?我的梦想又在何处呢?这是看完书后我对自己的提问,亦或是现在的我对将来的提问。梦想,我想过很多次,也换过无数个梦想。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确实,我没有一个像小弗兰西那样坚定的梦想,或者说,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读书是为了什么。那夜,我思索良久,找到了自己的“黄州”。我想当一名律师。为什么想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前路不会再虚无缥缈,我会像小弗兰西一样,追梦,哪怕身处“乌台监狱”。
我的心中种下了一棵天堂树,一棵在何时何地都能肆意生长的.天堂树。
天堂树在昏暗中成长,但幸好,她的头顶是一整片浩瀚星空,为她照耀前方,哪怕光很小。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弟弟,父亲深爱着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打开。
关于城市
布鲁克林是纽约城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它集朴素、简陋、庸常和可爱于一身。在无数人心中,“布鲁克林”这个词本身和难忘的早期家庭体验联系在一起,渐渐成为一种化身,象征着人生早年的贫困,象征着邻里生活,象征着青春本身。同样,它也象征着渴望、追求,象征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梦想。
关于尊严
没有人希望自己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它可以磨砺性格。这部小说中有个地方十分耐人寻味。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一起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反而表示出同情来,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了。相信从困境中走过、后来又超脱了困境的很多读者对此都有同感。人可以受困、受苦,却不可以失去骨气和乐趣。
关于成长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像妈妈。这坚强让她超越前人:外祖母连字都不识,母亲仅上完小学,弗兰西则要去上大学。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实现家族的美国梦。如女作家佩吉奥伦斯坦在评论此书时候说的那样:“生活并不公平,可是总能应付过去。”
这是一部纪念年轻时光的纪念碑式作品,作者似乎是想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要把成长一寸寸铺开在我们面前。由此感言:“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踩着人生的烦恼,预览未来的美好。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启示相关文章:
★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2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