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000字必备6篇

时间:2023-09-03 19:01:34 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篇1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读后感1000字 篇2

  卢梭曾说过: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那么他所说的感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两个字:阅读。因为我生活中的感受就来源于阅读,在生活中任何的点滴,哪怕是一点影子,我都能在书中找到并理解。啊,书真伟大,能够阅读真是幸福呀!暑假是我阅读的好时节,好多书充实了我的暑假生活,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苦和世间人情的冷暖。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岩》。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也让我明白了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为了革命事业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其中小萝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岩》里小萝卜头是个9岁多的孩子,看上去却像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手又瘦又小,较也只有一点点大,可是他的头却发育的比较大。和身子很不相称。看见他的人都爱摸摸他可爱的小脑袋,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遇害时年仅9岁,他在敌人的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他的童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完全失去了自由,就像关在笼中的一只小鸟。而小萝卜头是多么向往自由啊!他多么想自由地奔跑,快乐地玩耍;他多么想尽情地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多么想看看小花、小草、小鸟和小虫啊!然而,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愿望,对小萝卜头来说,都是无法实现的。小萝卜头被关在白公馆里吃不好穿不暖,没有父母的呵护,也没有自由,真让人难过呀!我想我的生活跟小萝卜头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时有窗明几净的教室,在家里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人帮助我,闲暇时还有小伙伴陪我玩,多么幸福呀!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小萝卜头热爱学习和勇敢、乐观的精神!小萝卜头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直没能读书,但他又非常渴望读书。后来在监牢中,小萝卜头白天干活,晚上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解放军叔叔请教,以此来满足对知识的渴求。而我们现在的人呢,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学费全免,安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有知识丰富和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我们引领,学习用品现代而高档,但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好好珍惜这快乐而又幸福的时光,在学校时常有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作业也不能完成。平时物质丰足的情况下,我吃饭不好好吃,经常浪费粮食,不知珍惜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果实,而小萝卜头吃得却连猪食都不如。反思自己,我的脸上不禁发起“烧”!

  掩卷沉思,书籍真是传递思想的纽带啊,让我们精神上得到了充足。我将继续与书,与书中鲜活的人物为伴,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后感1000字 篇3

  在这次暑假期间,我读了路遥的一本名为《人生》的书,令我感受颇深。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是一位虽有一身才华但无用武之地的人,本过着平凡安逸的生活却被他人所打搅。这怎会不令人惋惜,不心痛呢?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一位善良的女孩——巧珍走进了他的世界,并给他原本暗淡无光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让他捡回来了失去的那份信心。

  两人本会携手平平淡淡的走完这一生,但偏偏老天又给了高加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野心本就大的他怎么会放过?于是,凭借着记者这一职位,他总算是混出了头。可自命清高,爱慕虚荣的他,却为了与自己尊贵的身份相称抛弃了那位陪他走出低谷重振旗鼓的女孩,转而去选择了一位在他眼里饱读诗书的黄亚萍。他靠着这段关系攀上了更高的地位。可惜了,老天又怎会让这样有着肮脏思想的人幸福美满?他那与黄亚萍靠着利益而维持的爱情又怎会长久?最终高加林靠关系的事情败露,不得不重回以前那个小小的村落,没有了钱和权的他理所当然的被黄亚萍所抛弃,回到了那个小小的村落后他去找回巧珍,可物是人非,巧珍早已成为别人的新娘。一切都是高加林咎由自取罢了。

  读罢全文,我不禁感叹:世界上有太多的如同‘高加林’一般的人,当你选择了某件你认为更有利更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必定会丢下那些原有的可能真正适合你的事物。当然,如果你追求的那些美好事物是真正属于你的那必然是最好的,可若是你的选择没能让你走上你想要的那条路时,回过头你会发现,最初所拥有的便是那些羡煞旁人的,所适合自己的啊,可那些早已被你丢弃,又怎么有资格去后悔呢?

  反过来看巧珍,她是一位受条件限制读书较少的农村女孩。她淳朴自然,善良的心地如同一片清澄明亮的湖水。少年时期的她就对高加林有了爱慕之心,本以为毫无色彩的她这辈子都不会和他有任何的关系,但在高加林处于低谷时照顾他的巧珍,第一次有了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巧珍用他她最深沉的爱陪着高加林走出低谷。就算最后她被抛弃了,对他也没有任何的怨言,而是及时的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时的她,依旧是善良而令人惋惜的。

  最后,无论是“高加林”也好,“巧珍”也罢,人生总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在做出这些选择前,总归还是要好好地衡量选择后的舍与得。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不会让自己后悔就好。

读后感1000字 篇4

  今年的春节格外的特殊。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了防止病毒的蔓延和扩散,人们都呆在家里不出门。既然无法出去玩,那就看看书吧,于是拿起我书架上的那本《城南旧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曾经听余光中先生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可是,余光中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心里的疑问,我继续读下去......

  说起林海音,她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这本书是写自己九岁到十三岁时,在老北京城南边的故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写的是老北京的人、物、事、情、景。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惠安馆》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两部分,作者贴合生活的笔触和亲切动人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我的童年时代的快乐与悲伤。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部分,让我觉得英子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儿,她和别的小孩子一样,都有着自己童年的快乐。其中还有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有趣,“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在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觉得人生中的快乐其实有许许多多,就藏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想起小时候,我去爷爷奶奶家,他们给我捧上天,我就像家中之宝一样,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快乐就像人生中的钥匙,可以打开人们的悲伤之门,让痛苦离我远去,我的童年也是一样如此。

  《惠安馆》这部分让我觉得英子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可爱的妞,一个是思念女儿的秀贞。英子受秀贞之托答应她寻找女儿,通过她们的叙述,英子认定妞儿和秀贞是母女关系,最终她们虽然踏上寻亲之路,却死在了车轮下。经历了这样一件事,让英子感到无比伤心。我觉得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会不时地忍受心灵的创伤和痛苦的来袭,就如现在的我,数学考试考了75分,妈妈就会狠狠地批评我。还有时,我本想做好事,却毛手毛脚,最后都搞砸了。但生活不会因为我们偶尔的错误而停下来等,它还得继续,那么我们就要重新打起精神,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阻碍。就如现在的肺炎疫情,让我有些恐惧。非常同情在武汉的那些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我坚信这场战争会取得胜利。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因为我们有着无比强大的祖国,即使这种疫情是一座无法跨过的火焰山,我们的祖国也会提着芭蕉扇将它扇灭!

  英子的童年印象中有悲欢离合,而我的生活中也有快乐和忧伤,这两种情感都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正是有了它们的点缀,我们的人生才完满丰盈,多姿而不觉得无味。在人生的历练中,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才可学会勇敢的面对困难,有能力,有信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光。

读后感1000字 篇5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老师就说这是大师之作,敬畏之心已起;在读《哲学与人生》之时,就常常扪心自问;在读完《哲学与人生》之后,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一直就有东西从心底里想流露。但觉得我等之辈去对大师之作指指点点,是何等的不自量力,但转念一想,读后感,只是写给自己的记忆,是和以后的我分享此时的我的感受,总不能让大师的作品白白的在我眼前划过。

  傅佩荣,国学大师,中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看过一段傅先生给台大新生讲课的视频,就觉得傅先生讲的特别平和,但内容的确让人触动。也许草草听一听觉得没什么,很快就从思绪中划走;但如果深思,却觉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越发思考。所以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能从本书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灵答案。

  当打开这本书,发现好像内容和书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像是傅先生将一幅长长的人物画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开,让总多的哲学大师(熟知的中国哲学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从你面前缓缓走过。当你已经习惯,沉浸在这幅画卷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古人已经一一走过,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讲他的“多元与融合”,在讲他的“身·心·灵”。

  哲学,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维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写的让大家可以简单的体会,这种哲学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拗口的长句加上难懂的逻辑,是“哲人之学”。哲学,与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读后感1000字 篇6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侵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的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小说塑造了一个经典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年近六旬的老渔夫,这是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第一条大鱼,老渔夫同鱼周旋了两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绝不放弃,与拖着小船游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马林鱼刺死在船头,而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却引来了好多群鲨鱼抢食,老人又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在遇到鲨鱼的第五次袭击后,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让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只剩下了一副大白骨架。

  刚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强的人却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当我再阅读时,我恍然大悟,用小说中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表明了海明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失败,让一个认真尝试着去做好一件事情去战胜对手,重要的并不在于结果,也不在于成功和失败。只要他曾经奋斗过,努力过,那么它就是一个强者,就是一个胜利者。

  从表面看,老渔夫他是可悲的,并且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他捕获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老渔夫并不可怜,并不可悲。在海明威的世界里,只有这拥有真正向艰难困境挑战的人,才配拥有胜利的荣誉称号,而老渔夫正拥有了这些。

  同时我也很喜欢那里面的那个孩子,在老人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受伤时给予医药,在伤心时给予安慰……他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掩卷沉思,《老人与海》给的启示真的太多了!

读后感1000字必备6篇相关文章:

《简爱》读后感4篇(简爱读后感100字)

感恩的心读后感10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本书读后感)

奇妙的数学王国读后感3篇

孤独之旅读后感11篇

教育读后感8篇 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6篇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3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9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600字

感恩的心读后感11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6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