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惩罚读后感共4篇(读惩罚教育的读后感),以供借鉴。
惩罚读后感共1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 “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
(一) 层级监视
规训与惩罚
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处于同样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时,是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之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建设权的。而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格,实际上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比学生座位要高的,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监视,它本身就是规训权力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知识/权力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就是教科书中被挑选出的知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权力,而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表现的监视,正是试图把学生规训成符合社会权力要求的“驯顺的肉体”的“微观权力控制”。
事实上,一个班级中的“微观权力”绝不仅仅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真正的层级监视是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并时刻运转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院校,一个班
级中的学生监督群体往往分为三级:班长、其他班委、各类小组长。这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被从上至下层层落实;而班级中广大同学的各项情况又是通过该模式自下向上地传达给教师和学校更高层的管理者。福柯认为这样的金字塔形能够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能够完整地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而能够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要监视的整个平面上。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上,不会成为这种活动的制动器或障碍……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
(二) 规范化裁决
福柯所谓的“规范化裁决”实际上就是依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不达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牵扯出一个关键问题:在学校中,在班级里,到处都有纪律和规定,有明确成文的,也有约定俗成的,但无一例外都十分符合社会权力的约束和规训目的,并且具有与其紧密相连的配套惩罚措施。从惩罚形式的性质来看,学校的纪律有两类,一是明确成文的约束性规定,例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等,学生一旦触犯了这样的规定,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例如“记过、开除等”,这样的惩罚是公开的、直接的,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确立并维护学校的权威,彰显社会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一种则是模棱两可的达标性规定,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生”、“差生”的群体分类,而这个
划分的整体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晰,尽管如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合格的标准还是十分明确的,对于此类不能达标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就是操练性惩罚措施,例如一个学生的某个字写错了,教师可能会罚他抄写一百遍以加深印象,这样的惩罚主要目的在于矫正,并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在针对规范化裁决这一方面,福柯也提到“在纪律中,惩罚仅仅是奖——罚二元体制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罚,相反,他应该多奖励少惩罚。”这里提到的“多奖励”,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心,进而实施其他方面的规训和教育,其目的仍是施加对人的精神的控制。除此之外,福柯还指出,简单的“奖——罚二元体制”使得在学校中“关于行为和表现的定义是基于善于恶这两个对立的价值”,这就使得学校对一个学生行为的判定必然是在是与非两个极端中选择,绝不会存在“还可以、差不多”这样模糊的中间状态。
(三) 规训教育的弊端
在福柯看来,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的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的操控,在福柯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所以,倘若要批判规训教育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和教育,使你的肉体走向驯顺,使你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
良民,而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丧失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权力,成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大铁笼上的一个螺丝钉。
惩罚读后感共2
惩罚读后感
什么力量对学生影响最大?毋庸置疑——老师的人格魅力!我们为人师,也曾为学生。我们心知肚明,幽默风趣的老师让学生爱,有绝活的老师更让学生服!读了张之路的儿童文学《惩罚》,这个观点更加在我心中植根。
在《惩罚》一书中,张之路塑造了一系列独具个性的师表形象。
一化学的王水老师,在做实验点燃火柴时,划火柴根本不用盒上的磷片,而是头也不回,挺直腰板,十分潇洒地在背后黑板上轻轻一蹭,火柴便点燃着了。这是王水老师的绝活。不要小看这一绝活,当王水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略施这个小技的时候,学生们全都惊呆了。以至于下课后学校门前的小店里火柴脱销。这点绝活镇住了几届学生。特别是王水老师总能用一些“杂门功夫”,举一些“标新立异”的例子,“旁逸斜出”地让有板有眼的化学知识变得充满趣味。比如在讲“催化剂”章节时,王水老师竟抓了把白糖撒在铁网上,然后潇洒地划着根火柴,又悠闲地点着一支香烟。正当同学们大吃一惊时——不明白上着课老师何以抽烟,王水老师却把烟灰轻轻弹在白糖上,然后用火柴点燃,白糖燃起来了。这些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就更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班里最尖刻、处处充满敌意的“冷冻虾”都被其折服。以至于当王水老师生病无法上课时,学生很难接受新任老师夏雨的教学风格,总是处处拿她与王水老师比。直到有一天一群小流氓到学校恣意闹事时,夏雨老师用利落的拳脚制服了小流氓,学生对她开始了重新的评
价——夏雨老师有真正的绝招,才不外露。她顿时成了学生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大家开始回忆夏雨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认为夏雨老师不知道“香烟灰的秘密”是大智若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性。
第二位是教初中物理的顾尔言老师,他的讲话极有文采且富有“煽动性”,一件很平常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变成了笑话,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经他一说边通俗易懂。他的脑袋里的词儿都是一套一套的,比如说到啰嗦,他就说,“糖多了不甜,胶多了不黏,话多了不值钱……”再比如说到全国名胜的特点,他心口就来:“到北京看墙头(长城),到桂林看山头(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西安看坟头(秦皇陵、兵马俑),到上海看人头(上海人多),到广州看舌头(广州人会吃)……既通俗有押韵,讲过一次学生便记住了。在学生心里,听顾老师“训话”简直是一种享受,听顾老师“训话”长学问!甚至佩服顾老师,认为给顾老师的嘴里放一把珠子一根线,顾老师舌头一搅,马上就能吐出一根项链来……就凭这,顾老师博得了学生的喜欢和敬佩!
第三位是号称“题王”的物理老师许威武。他虽然严厉,但在学生心目中,他的令人尊敬和钦佩的地方远远超过了他那些不通人情的可恨之处——高考前夕的学生心中火急火燎,急得猴跳,不知从什么犄角旮旯找来一些偏题怪题,就去找他。此时,他总是头也不抬,闭着眼像要昏昏欲睡的样子,说:“念!”可没等你念完,他就会一挥手:“又是块破布头!去查查某某年高考复习资料某某页……”学生半信半疑地到图书馆
一查,果然不错。在学生看来,许威武老师干瘪的脑袋里,少说也要贮存着几千道各种类型的习题和百本古今中外习题集……
作者塑造的这一个个典型的教师形象,都深受学生的爱戴甚至崇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学生都喜欢有绝活的老师。有的老师练就一手漂亮洒脱的粉笔字,一出手,就让学生敬畏三分;有的老师朗诵嘤嘤有韵,一出口,就让学生崇拜有加;有的老师擅长简笔画,简单几笔就能让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学生心生爱慕……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学生的期望值更高。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老师有丰富的学识,有清晰地教学思路;也希望自己的老师风趣幽默,触类旁通;更希望自己的老师有绝活,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惊喜……
在教育的道路,我们应不断前行,广闻博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
惩罚读后感共3
《惩罚》读后感
一看到《惩罚》这个名字,感觉肯定是小朋友做错事了,大人在处罚他呢,可看完故事,却给了我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 故事是这样的:史密斯先生有五个孩子,都非常调皮捣蛋,遇事非要问到底不可。一天,史密斯先生刚回家,他太太就上前告状,原来一个孩子为了知道闹钟指针为什么走动把闹钟拆了后重装却不走了,一个孩子用玻璃杯试验伽利略定律把玻璃杯打破了,一个孩子用剪草机剪草地却剪成了大花脸,一个孩子为观察安眠药对狗是否有效喂狗吃了安眠药。只有一个孩子整天都没有犯错误。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史密期先生并没有批评那四个犯错的孩子,而偏偏是要惩罚什么错误也没犯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史密斯先生并没有处罚错,因为那个孩子为了不犯错误而什么也没有干,但他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那就是浪费了时间。
错与对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在这篇文章中,可以说四个孩子都做了“错”事,因为他们破坏了家里的东西,如闹钟坏了、玻璃杯破了、狗被喂了药、草坪剪花了,但这位明智的家长并没有就他们制造的坏的结果批评他们,反而是肯定了他们做事的动机和过程,因为他们为了探索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他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反而是那个没犯错的小孩一天什么事也没做,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为了避免犯错而无事可做,浪费时间,这将是犯的更严重的错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大人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因为他们不犯错,不让人操心,大人要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好象根本就没有犯错的机会。但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为了被别人称为“好孩子”、“好学生”,而尽量少做违背大人意愿的事以保证少犯错误,但这洽洽让这些孩子少了创造精神,少了探索和实践精神,少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机会,这将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我们把每一天时间都用在探索和学习上,每一天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将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世界最伟大的事业。
惩罚读后感共4
《毁灭启示录——自然的惩罚》读后感
《毁灭启示录——自然的惩罚》选取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深远的十大重大自然灾难案例,客观记录了灾难的过程,分析了灾难产生的前因后果。
在这十大重大自然灾害案例中,厄尔尼诺现象、孟加拉洪灾、吉恩萨贡泥石流以及非洲特大干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几个案例都与人类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有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排放等方法降低损失甚至杜绝灾害的可能。
在众多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也许无法将每个灾害的根源都消除,但只要尽我们所能去改善可以改善的方面,相信人类定能在与自然的博弈中寻找到和谐的平衡点。
一、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通过改变传统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使得全球性气候反常、极端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它的成因受多个自然因素影响,但它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间隔时间变短、滞留时间增加、影响力增强,这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频繁有直接的关系。(另有07年研究表明:一种新型的厄尔尼诺正在形成。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它的出现将可能比厄尔尼诺更加频繁,并加剧大西洋的灾害性气候。) 在《毁灭启示录——文明的灾难》一书中有关于温室效应章节,提到了一些用于应对温室效应的大胆设想,例如对太阳遮罩、海水造云、搬运海水等,这些设想可能实际操作性不高,但提供了一些区别于老套方式的思路。不过这些近乎幻想的计划也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温室效应的恐慌和无可奈何,说不定这些略微荒诞的设想比被《京都议定书》取代的《哥本哈根议定书》还稍微靠谱些呢。(笑)
二、孟加拉洪灾
从七月中旬延续到九月初,这场洪灾造成了2000多人死亡,2000万人受灾,大量道路房屋被摧毁,疾病肆虐……除孟加拉国本身的气候特点是非涝即旱,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人口过多、耕地密集、不注意水土保持,很容易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了堤坝的建设、排水工程的修筑、人口的迁移这些用于应对紧急灾情的措施之外,全流域内的生态平衡、水资源调配以及水土保持是更该关心的长期问题。
三、吉恩萨贡泥石流
一般的泥石流形成是在暴雨过后,雨水渗入山体形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吉恩萨贡泥石流从形成到爆发仅仅几秒钟时间。当地土质过于疏松,虽然山上有茂密的椰林,但椰子
树扎根浅,不能很好保持水土,水土流失现象便日益严重。据村民称,早年山上有很多吸附性好的落叶乔木,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改为了椰子园。500间房屋,近3000人在3秒内被掩埋,这种原不必发生的灾难,为何不通过对生态的调节,对环境的关注来避免呢?
四、非洲特大干旱
非洲特大干旱只是全球土地退化及荒漠化的一个缩影。畸形的经济发展、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生态环境,非洲森林和草原面积迅速下降,沙漠化进程加剧。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由于人口过多而无法给土地足够长的休耕期,土地肥力迅速下降,而过度放牧及乱砍滥伐也使得森林、草原植被覆盖率迅速下降,荒漠化愈发严重。好在该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加入。
对于自然灾害的思考还有很多,人与自然的博弈也不会停止。天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类亲手引发了灾害。去探索灾害的原理,设法与之抗争,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吧。
惩罚读后感共4篇(读惩罚教育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惩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