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月色读后感3篇(《旧时月色》)

时间:2022-07-06 14:42:38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旧时月色读后感3篇(《旧时月色》),欢迎参阅。

旧时月色读后感3篇(《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读后感1

  “刀断刃,人断肠”,这是古龙的话,我拿来做个借口。

  毕业后,就几乎没有写过几个字了,曾多次与人言语其因曰:“自己过了青春期,”朱颜辞镜花辞树,柴刀从此断刃,就教书只为稻粮谋了。

  四月末,燕青让我给他的集子写序,当时亦欣然应允,准备五一精心磨刀,却不料老天总不遂人愿,外出了一趟,遇到了几个恶人,遭遇了一件伤心事,乘兴去,断肠归,回来就让手机休息了几天,想到燕青的集子也应已付梓,就弃刀忙着操旧业去了,故作序未遂。

  是为借口!

  但想到燕青,到底意难平。屈指数来,燕青应是我挚友中最知心的一位,彼此相识亦有四春。春至春归,苍老的是容颜,消磨的是士气,黯淡的是心境,渴望的,一如既往的是幸福。

  文学青年大抵如此吧!不太敢用文人这个词,或许,这个词是可以用在燕青身上的。因为,一直佩服并觊觎着燕青的才华。

  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对往事做过多的回首了,鲁迅先生说过,所谓回忆者,虽不免使人欢欣,亦不免使人寂寞。想想,刻意拒绝回忆亦是一种逃避,逃避的对象是时光留给我们的寂寞和伤痛。可此刻,在黑夜使劲往明天飞驰的时候,燕青的书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却提醒起我那曾经眸明鬓青的时光。那淮上的作别,那陋室的孤灯,那小院的樱桃红了,还有那卖书都为酒饭谋……荒唐的,快乐的,点点滴滴,恍若隔世,却又历历在目。记忆在苏醒,温暖却又寂寞。

  “你们还年轻,但别担心,那没什么,很快都会老去的。”

  是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所以古人有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也的感慨。如此,燕青印这本集子,我应该为他高兴,当浮三大白,为他几页诗。

  如此,我应当为他鼓掌叫好,为他十来年的坚守与收获。

  “撑大肚子吃饭,放开眼界读书”,这副当年西南联大广为流传的对联,一直写在墙上,可惜我只了悟半招,故两年来肉倒长了八九斤,文章未读二三行,读书量远不能望燕青之项背。古今中外,诗词歌赋,燕青是无不涉猎且皆有所体悟,尤其是古文道行,胜我十万八千里,只能惭愧也汗颜之!

  一直喜欢着燕青的文字,为他醉鞭名马的性情,为他旧时月色的伤感,为他入口生香的清词丽句、浅吟低唱!

  但,一个转折词。如果真有阿拉丁神灯,我想请求它泯灭燕青的才华,给他换来安宁的俗世生活。只因燕青和我的性格气质相似相投,我才如是说,且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人多数穷,诗人尤命薄,燕青骨子里一直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忧伤,其成就了今天燕青,亦陷害着今天燕青。只是,古往今来,造化弄人,真文人莫不如此。在这个尘世,我们找不到想要的十全十美。

  或许燕青又该说我变了。

  或许我变了吧,现实与理想激烈碰撞的时候,为了避免心痛,总要丢失一些东西,或者改变一些东西。

  而我宁愿选择俗世里的安宁,就像以前我说过的,生活给予我的,我总是心甘情愿的接受,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活在当下,活在这平凡的岁月里。

  “淮水东边旧时月”,此刻依然挂在西边的天空,它看尽人间的沧桑,仍不温不火的照着这个尘世,尘世里永远是幸福或者不幸的芸芸众生。

  深知身在情常在,旧时月色,人亦不如旧。

  只愿燕青一生幸福安宁!

旧时月色读后感2

  去书店,总要买本书回来才安心。然而看遍了,却找不到一本心仪的,不是买过了,就是没有兴趣,或者有兴趣,却觉得不必买,到图书馆借本看看就得了。还有些却是不屑于看的,觉得即使送了,也不过是占地方,又浪费眼目和时间。

  所以有时去书店也是痛苦。最后总算看上了一本董桥的《旧时月色》,属于新的选本,文字却大都是旧的,却也符合了集子的名字。装帧也不错,有一丝儒雅的怀旧气息。这与董桥文字的风格也是相符。说实在,对董桥的文字,我并不是十分的喜欢,但是也说不上讨厌,偶尔的翻翻,也有那么一点点趣味。

  然而拿回家一看,却发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本来这也很正常,旧时的文字,如果选本多了,难免就有重复,然而越看却越心惊,到最后索性拿了以前买的《从前》来比照,比照完心不由就是一沉,《从前》里的每一个篇目,几乎都又重复出现在《旧时月色》里。这让我颇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就像一个东西换了件外套,改了个名字,就重新粉墨登场拿出来卖了。

  但是遗憾归遗憾,气恼归气恼,新书里毕竟还有些《从前》不曾有过的篇目。于是睡觉前还是拿过来一篇篇地翻读着,遇到了熟的面孔,就点个头略过去,专捡陌生的面孔寒暄。

  董桥,1942年生,算起来也不过六十多岁,按今天的眼光,也不过壮年刚过,还谈不上老,但是老派文人的派头却是十足,这只能说与其趣味和接受的教育有关,原也说不上对错和好坏,但是你看着一个现代人却非要做出一副旧时老派文人的样子,未免有点胃酸和难受。

  董桥说他不喜欢在文章里放太多的情感,所以他的文章没有大喜大悲,即使怀念故人,也是一副淡淡的笔调,娓娓道来。即使偶尔感情不小心外露,也总是嘎然而止,留下一大片空白。

  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他太把文章当作文章了,所以他才会那么考究,考究到每一个字词,每一丝情感。董桥是一个用功的人,他是真正把文章当作一个手艺来看待的,所以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磨。

  这在旧派文人那里自然容易找到知音,然而对于敢爱敢恨的年轻人,却未免有点不够爽快,感情塞在咽喉里,既不说吐,也不说不吐,就那么僵持着,自己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这吐与不吐之间的妙处也许只有等到我们也到了董桥这个年纪才能体会得出。

  然而也未必,还要看有没有董桥的那份心境,说起来,这也是一件难事。

旧时月色读后感3

  知道董桥,源于我的一个讲散 文的男老师。当他长发飘飘地说到董桥时,那眼中无限的崇敬与仰慕,真让我铿然心惊。老师讲董桥的语气起承转合气韵生动,于是我仿佛看见一个身着长衫的老文人,戴着酒瓶似的眼镜,饱饱地藏了一腹泛黄的书卷,在微微发霉的高文大册里,踽踽地行走着。

  这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一部《旧时月色》,让我足足惭愧了好多天。这世界上,真有这样的读书人呢,琴棋书画,不是读在眼里,而是读在凡烟缭绕的生活里。看他在读书时节,开开心心地和朋友相约,买各个书店里第一版的书;看他在生活里,节衣缩食地跟画家,诗人,收藏家们打交道;看他无限开心地说起自己购得的一块石,一幅画,一张久远又久远的名人手稿,看他悔尽肝肠地吐纳自己未购的某些书画,某些藏书票,真感觉,书的世界,原来是那么有味道啊。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不是女子的妩媚,却分明带着股婉转幽然的民国老味道。好羡慕呢,这一轮散着黄晕的老月亮。

  董桥的书,真的很旧,文字里,流淌着明末小品的魂魄。看他的文章,我总想起张岱。那个峨冠博带的旧文人,曾赚足了我夜里温柔的灯光。看着看着,就被他牵着跑了。哪里有那样的人呢?淡淡几笔,并不重彩的,梅花出来了,雪地也出来了,茅屋里茶香袅袅,还有一个红袖添香。高馆楼阁也好,蜗居斗室也罢,似乎不再有什么分别,都是一样的气度,一样的神采,让人神往得恨不能将自己塞进历史书里,去会一会这结交三教九流,常入歌管楼台,爱吃爱玩爱享受,俗得不能再俗,却又寄心佛堂,文气翩翩,喜在白雪纷飞的月夜,独入湖心亭的雅得不能再雅的老书生。董桥的文字里有张岱的雅味,却无张岱之俗,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方气定神闲的青玉印。

  董桥的文字是干净的,利落的一刀下去,藤也断葛也断,脆生生绝不拖泥带水。读时,只感觉熨熨帖帖,说不出的舒服。他的文字,每个毛孔都渗着感情,一篇下来,掩卷,便恍若眼前就是有那么一个场景,有那么一个人,有那么一轮黄黄的月亮。他有时也将文字铺张得浓妆艳抹,粉墨重彩,但大多时候,是浅的,是白的。但那浅处,白处,却更上层意境,就如国画留白,看似虚无,却引来浅吟低唱的清风明月,慷慨悲壮的易水送别。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人者尚且如此,收玫瑰者岂不芳香盈心?读董桥《旧时月色》,不知是否暗暗地偷了他一段书中馨香,化作我文字里的蝉鸣?

  呵呵,不言,不言。

  蝉者,禅也。

旧时月色读后感3篇(《旧时月色》)相关文章:

根鸟作品读后感范文3篇(《根鸟》读后感作文)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7篇(关于西游记读后感的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有感范例3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初中)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3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

我要做好孩子学生读后感范文3篇(《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左右)

罗贯中《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范文4篇(《三国演义》每读后感)

《荷塘月色》读后感范文3篇(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3篇(《老人与海读后感 》)

名著百年孤独的初一读后感范文3篇(高中课文百年孤独节选读后感)

经典《围城》读后感范文3篇(《围城》读后感左右)


相关热词搜索:旧时月色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