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庄子》名著读后感作文3篇(阅读庄子的读后感),以供借鉴。
读《庄子》名著读后感作文1
最初接触庄子,是在高中时代,来自于他的一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么大的鱼,化成鸟,也还这样大,大到遮天蔽日,这位庄子用尽了我所有的想象。直到我看到电影《大鱼海棠》,那鲸鱼在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不时发出阵阵悠长的低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哀时,我才深刻感受到庄子在他《逍遥游》里,鲲和鹏的大。不过,与电影不同的是,庄子所描述的大,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大,那是一种自由而辽阔的大,那是一种爽朗的大。
再接触庄子,是我突然出现在他与楚国大夫对话的情境中。他持竿不顾,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当时年幼,一心立鸿鹄之志,心中不免暗讽,好一个狂人,入世为官,多好的机会呀!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在暖暖的阳光下,曳尾于涂中,是心累疲劳后的奢望,如果有这么一个好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不会像他一样,淡然的拒绝,恐怕还是要掂量许久。这样的洒脱,连陶渊明也稍逊几分。陶渊明身在仕途,心却呼喊“既自以心为形役”,而他却一句“往矣”的拒绝,简单明了,将宦海沉浮看得清清楚楚。
再次走近庄子,是因为他的“荒诞之举”——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学了心理咨询师后,才知道他不是荒诞,而是通达。以前,外婆去世后,我分外思念,甚至想去另个一个世界,去见外婆!我深夜遥思,想到了外婆做的豆包,想到了外婆的笑容,想到了外婆去世前的一晚……想到这些,心痛不已,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想到了妈妈的做事风格像外婆,外婆的七个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外婆的身影,我才开窍,以后想外婆,就看看妈妈和姨妈舅舅他们。而庄子直接不需要寄托,因为他把死看成了人生的其中一段旅途。用心理学中毕生发展观来阐述,那就是死亡的过程也是人们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也许真正体会过死的过程,才会明白生的伟大与充实。贫困交加时的庄子,是在接近死亡后,才有这么透彻的领悟吗?我大胆揣测。
至此,我对庄子的“逍遥”才有深刻的体会。他的逍遥,不是简单的出世或避世。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呼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相比,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读《庄子》,我只能说,“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读《庄子》名著读后感作文2
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怪我太贪胜。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
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况与天为一,形全精复,岂不美哉;万物协调,物我相安,岂不妙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和”一字,向来不带强行。
翠叶点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枫雁过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时宜,顺所自然;山风浩荡,云水清浅,美犹胜画,也不正是因为有意境悠远的和谐?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处得融洽,不强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给人的是无端的好看。
庄子一生淡泊,却从不清汤寡水,《庄子》一书深邃,却并非华而不实,一读开阔,二读顿悟,三读坦然。书中思想,一如庄周的风魂,不掺浮华,逍遥自在,其智无端崖而有根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道我合一的庄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爱万物,以与万物和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无穷。
或许有人对此以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无征战,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与人以和为本,与社会以和为本,哪还再有不公不义、厮吵争夺;若人与自然以和为本,与世界以和为本,哪还再有生态失衡、步入沦亡?万物无竞,流水不争。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但也更应是一种常态,无和,无宁。
人生如棋,胜败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与之俱化,暂搁输赢,取个不断进步的相安逍遥?
和谐世风,谁皆爱之。行和,两安。
读《庄子》名著读后感作文3
经济滑坡,名不聊生,贪腐横行,物欲横流。
合纵连横,人才辈出,制法变革,思想汇集。
这,便是战国。
时代呼唤英雄,人民期盼变革。商鞅、毛遂、白起、赵奢……无数英雄豪杰汇成了不朽的诗篇。在历史的星河上闪烁。然而,有这么一位老人,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屑锦衣与玉食,他只愿在自己的烂泥巴里快乐而又自由地打滚。其人谓谁?蒙城庄周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宏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读《庄子》,读到的是豁达与超越。庄子在《齐物论》里提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的知识、标准不一。所以“人为”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绝对的标准。就像《逍遥游》中所述的那只庞大的怪鸟,当大鹏在九万里高空的浑然苍茫境界,便是打破了一切人为的“相对”。昭文不再弹琴,因为他在弹琴时,只要发出一个声音便失掉了其他的声音,只有不弹时,才会五音俱全。这正如陶渊明的“五弦琴”。
读《庄子》,读到的是洒脱与淡然。何谓逍遥?列子御风而行,自由自在,这是逍遥吗?答案是否定的。列子飞行忘不了风,也只能成为世俗的幻想与浅见。真正的逍遥在我们的心。如庄子“无为而无不为”“天人合一”,面对世俗,嬉笑怒骂,皆由性情,他逍遥于世间,淡泊于名利。面对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淡然一笑,“今子以梁之宰相而吓吾也。”何等淡然。正如南朝诗人柳恽就曾在他的《咏蔷薇》里有言:“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读《庄子》,读到的是坦然与欣慰。庄子妻子死时,他鼓盆而歌,有人不解,有人谴责,但他却悠然地依旧如此,因为他渗透了生命的真谛,生是自然,死亦是自然,生固然可贺,死何尝不是回归,一如中国民间的红是喜事,白亦是喜事。
《庄子》是哲学的天籁,更是我们心灵的琴音,他让我们找到了那个最本质的自己,花开花落,静谧无声,这是心灵的盛宴。
无论你再走多远,请你一定一定不要忘记,自己原来出发的目的。
读《庄子》名著读后感作文3篇(阅读庄子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 名著爱的教育阅读感悟心得3篇(教育专著读《爱的教育》心得)
★ 2021年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3篇 2022青浦高三一模作文
相关热词搜索:读《庄子》名著读后感 庄子 名著 读后感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