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2篇 四年级天宫课堂读后感

时间:2022-12-16 17:12: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2篇 四年级天宫课堂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2篇 四年级天宫课堂读后感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新的成绩。

  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做好相互配合。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2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太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3

  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观看了天宫一号的直播视频。以前在新闻中看到过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短暂的片段讲解,今天亲眼目睹这当时的情景,真的很激动。

  视频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航天员们做的小实验。其中有乒乓球实验,先准备一杯水和一个乒乓球,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水里,球自然就会浮起来,然而在太空中,把乒乓球放在水里,再用木棍压一下这个球,他就会沉到水底。还有一个水膜实验,首先用一个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的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球上,用一只水管插进水球里,可想而知,水球必然爆开。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它却毫发未伤,真的很奇迹。但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它让我们了解到失重的环境里,物体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理。

  通过这一次的观看视频,激发了我对太空生活的好奇,想去了解这个神秘诡异的太空,想去研究这个神奇的太空,它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充满了对太空的幻想。所以作为初中生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勤奋努力的去学习,丰富自己,强大自己,才能解答自己的疑惑。也许我们还会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开启不一样的生活。太空生活让我充满了无线憧憬,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验空间站让我们去探索。

  也是通过这堂课,我了解到我国的航天技术,我为之而感到骄傲。也要向航天员们的不怕吃苦,做事认真、扎实,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让自己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为祖国做一份贡献!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4

  2022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隔1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半年。2022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职业自信。航天员王亚平曾写给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航天之路虽然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却一直坚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坚守和付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背后是航天强国的科技自信。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天宫课堂”背后是大国的担当自信。一切离不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5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6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了,我再次进入天宫课堂,感知宇宙奥秘。

  我们对地面主课堂,中国科技馆感知很少,但是能在电视上看天宫课堂是我们的荣誉。主持人张健、高梦玮为我们讲解这一堂神秘的天宫课堂!

  宇航员三位老师又跟我们见面了,为我们讲解太空失重的奥秘与神奇。我们还有两个地面分课堂设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主持人以失重的问题来开场而引出了牛顿发明了地球的吸引力从而延伸到了万有引力定律。

  前段时间我们在北京参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以太空授课霍老师、叶老师、王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冰球,投掷漂移。

  从1999年到2022年我们突破了以前的中国,为新时代创造了奇迹。

  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我们不可以一直待在摇篮里,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便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是我们还可以用电脑、电视、手机继续观看天空课堂第五、第六、七、八……继续感知宇宙的奥秘,学习新的知识,少年强则国强,我要好好学习,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我希望长大以后当一名宇航员,乘坐火箭上入中国空间站,为大家继续讲述天宫课堂,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为中国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中国加油!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7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2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8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9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2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0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三位“太空教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向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等现象,详细介绍了实验背后的原理。学生们也可以向航天员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样天地协同的双向互动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满足了对于未知空间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八年后,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设施与运营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狭窄的试验舱变成了宽敞的核心舱,精密的仪表与照明系统让课堂更明亮,卫星让我们的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反哺教育,创新推动发展,科技让少年们触及更高的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书中的天宫到身临其境,从画中的嫦娥到无阻的“天地互动”,沉浸感、参与感满满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对太空有了真切具体的认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不仅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飞天”过程中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对于好奇心的回应。让太空课堂成为更多人梦想的起点,这才是天宫课堂的意义所在。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1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引起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往日的认知中,科学一直是一个很无聊的科目,可今天,让我对科学有了另一种看法。

  这次课堂继续采用了与身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视频对话的形式,开启了一次科学之旅,这次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太空“冰雪”实验,第二部分为液桥演示实验,第三部分为水油分离实验,第四部分为太空抛物实验,第五部分为介绍与展示太空科学设施。

  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本次课堂传播和普及了空间科学知识,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直观科学的奥妙之处。本次课堂利用太空与科学的结合,不仅让我感受到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于科学的热情更加强烈了

  我的心跟随着宇航员叔叔阿姨们惟妙惟肖的讲解一起颠荡起伏,我会为每一个实验的结果感到惊讶,也会为明白实验原理而豁然。看完本次课堂,一颗小小的热爱科学在我心中埋下,我已对未来充满憧憬,激发了我探索的欲望。

  看完天宫课堂,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茫茫宇宙,永无止境,只有我们无尽探索的身影!

  我向我们的航天事业——致敬!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2

  今天,气温突然下降了许多,我和同学们都冷的发抖。做完核酸,刚回到教室,却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学习到了许多知识。这次讲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居然在太空中授课!他们就是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是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

  这一课,亚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太空科学知识,有“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有“太空细胞实验展示”,有“浮力消失实验”,还有“水膜张力实验”,有“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等等。

  每种实验都特别吸引我,其中我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这个实验是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的。桌上放着一个圈,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饮水袋朝金属圈注水,让水吸附在金属圈上,然后继续慢慢注水,使水膜变成圆鼓鼓的水球。在实验的最后,亚平老师还放了一张她和她女儿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惊奇地发现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转,实在是太有趣了!

  亚平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神舟十三号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说的是“太空厨房”,里面居然有一个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新鲜的水果。

  对了对了!叶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太空里面如何转身。我知道了吹气,和游泳的姿势是转不了身的,只有将双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转身。太神奇了!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神奇吗?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读后感12篇 四年级天宫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央视纪录片《天宫课堂》学生观后感例文6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专题片观后感合集6篇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2最新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7篇(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2第三课天宫课堂观后感感悟9篇 天宫课堂2022直播回放

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2022大全17篇 小学生二年级天宫课堂观后感

2022“天宫课堂”第二次直播观后感7篇(天宫课堂2022直播回放)

西游记大闹天宫读后感3篇(读《西游记大闹天宫》有感)

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直播心得体会6篇 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直播心得体会文章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篇 寒假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范文7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