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八

时间:2022-05-28 11:18: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八,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八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1

  在看了《朝花夕拾》之后,我对当时的旧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我也认识了一个真鲁迅。

  鲁迅,他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学医只能治好他们身体上的病,不能改变旧社会的人的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他选择了从文,《朝花夕拾》便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衍太太这个人物也多次出现。《琐记》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烧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伤,还会使伤更重。衍太太还教小鲁迅偷东西来卖钱:“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与衍太太形成对比的人物,正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当小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时,长妈妈看似不在乎,却已经牢记于心了。过了十天或一个月。长妈妈便把《山海经》买来了。你可能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长妈妈不识字,把《山海经》读成了“三哼经”,这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且,当时正值过年,店铺都关门了,想要去买“三哼经”,必须要敲一敲书店的门……可见长妈妈是多么疼爱小鲁迅啊!

  但在书中,鲁迅本人并没有直接写出衍太太与长妈妈的性格特点,还用了相反的语句来描写她们。在描写衍太太时,作者鲁迅先生仿佛在赞扬衍太太的好,实际上他却用了讽刺的手法,写出了衍太太的自私、虚伪。而在写长妈妈,看似在写她的不好:睡觉摆成“大”字形,迷信……实际上,作者通过描写,长妈妈的“不好”,写出了长妈妈对自己的照顾,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他身旁的善与恶……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2

  刚读这篇文章时,只觉得晦涩难懂,只看清了浮面浅显的书面意思,没悟透里面深奥的为人之道。

  紧接着我又读第二遍、第三遍,猛然间觉得心头敞亮了,忍不住叹了一句“好文!”真的是拿起笔绝不亚于拿把枪。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词犀利,以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这篇文章用猫这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之中用极少的语言来描述“狗”,暗讽了目光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文章用大量笔墨来描述猫和鼠,猫性情残忍,喜欢捉弄折磨弱者,虽与狮虎同类,却又带着让人恶心的媚态,猫要是身材再高大些,还不知道怎样的自命不凡、狂妄不羁、以大欺小呢?呵呵,看来老天还是开眼的,唉!这些人的丑恶嘴脸真的是不忍直视!

  鲁迅先生最先养有一只小隐鼠,后来被猫吃掉了,他就真的恨上了猫。说仇猫其实更多是仇视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小隐鼠乖巧可爱、小巧玲珑、十分讨喜,就好比现实社会中的部分弱小者,他们虽然力量微薄,人微言轻,但仍据理力争。他们抗争着、奋斗着、努力着,真的比那些虚张声势、欺凌弱小的人要强上百倍!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人性的丑恶而感到心痛、悲哀,又为更多人性美的一面而喝彩!光明终将战胜黑暗!我们终将迎来曙光!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3

  童年的踪迹在我们和鲁迅的记忆中淡淡隐去,而今,我们却要继续追它那轻快而又沉重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深处。

  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仿佛充满了活力与快乐,可以想象鲁迅曾经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脱离了尘世的喧嚣,不必再为生活发愁,不必再被那丁黑暗的时代所禁锢。然而,渐渐长大,时代渐渐变换,只有童年的欢乐慢慢消失在无穷无尽的书山学海中。我们也像鲁迅一样背上了沉重的书包,眼看着童年在风雨声中走远。

  家长们!能否还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没有滚滚而来的学习和作业的童年。

  鲁迅和我们一样憎恨的并不是家长,而是他们脑中的思想。曾听过一句话:没有兴趣,任何成功都显得苍白。

  他们逼迫孩子,急于让孩子成才的渴望这时反倒变成了“帮倒忙”,一厢情愿的自信的以为这样可以帮到孩子,这也正是人类的缺点:过度的自信。

  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当时家庭的结构,倒真有点像社会的结构。颇似清朝末期的“文字狱与君主专治。这更是封建社会的缺点与漏洞。

  千千万万的“小家”组成了社会了这个大家。我认为这也是当时社会腐败的原因。当今的社会这样的情况有所缓解,但这样的情况还仍在出现,不能因为学习上的关系而耽误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加快追寻童年的步伐,而不是在这儿唏嘘长叹,过去的时光如清风,从手中流去,应当珍惜它,珍惜自己来之不易,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4

  人,无非是生老病死,但是,在读了《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父亲的病》中,我对“病”这个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中讲述了鲁迅的父亲生病时找名医来治,却被他治死的事。鲁迅在文中用了一句话来说明:“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是啊!这就是旧中国的命!这种命是来源于病,中国人心灵上那种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这种病无从医治,只能靠自己,打破“建设,封闭社会”的铁笼,才能重获新生。

  父亲的病,虽然不算特别严重,但在这些所谓的“名医”眼中,却是无所谓对待,终究是害死了父亲。其实,名医自身也有病,这病不会至人于死地,但会让人心慢慢坠落,变得狠毒、无人性。所以,只有正直人才是真正健康,其实心中有偏见,有不善的人,都是有疾病的。

  医人先医己,无医治自己的心灵,再去医治他人。只有一个心灵健康,不持偏见,开放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与成功。

  鲁迅的时代是个迷信,狠毒与封闭的时代。衍太太在父亲即将逝世时还叫鲁迅叫喊,让父亲不得安生。陈莲河珍金奇贵,却毫无本领。在看到医治不得时,还说需查查有什么冤愆,说是前世的事。在这个纷乱而残忍的世界中,父亲在这些有“心病”的人中痛苦逝去,令鲁迅十分痛恨封建,痛恨心灵中的病,痛恨那些虚有其名的无能者。

  病,心病,在封建中一一体现了出来,心灵的病,比一切更加残酷,更加地绝情。

  医能医病,却医不了心病,只有自己,能让心灵之病去除……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5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天性,但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之中。

  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在乡村,离大自然特别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虽然高高的楼房拔地而起,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先生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6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

  之前在语文课本上,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往往读过之后就很难忘记。暑假里,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细细地读着,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精彩,读后令我有感而发。

  童年是美好的,鲁迅的童年却特别精彩,每读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读出了真实的感情,犹如亲身经历着鲁迅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将鲁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对比,发现我们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处。

  鲁迅童年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大人们必须为生活奔波。鲁迅由于做错事情,经常被长辈责备,这些都让他感到难过。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妈妈必须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没时间陪我,在我做错事后,他们会大声责备我。鲁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长理解我。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猫、鼠》,鲁迅没有朋友,只有小狗、小猫、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写道,鲁迅和一只猫结仇,其实,和鲁迅忧愁的不是猫,而是他生活的那个家庭环境。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书。

八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八相关文章:

八年级家长会的精彩发言稿3篇(8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八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

初二九月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篇(八年级班主任九月份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_初二期末复习地理知识点归纳 地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高中生《朝花夕拾》读书感想3篇(《朝花夕拾》读书体会)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提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提纲重点)

《藤野先生》读后感(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读后感)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工作总结3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工作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5   八年级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