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4篇】

时间:2023-09-16 10:37:55 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时多得数不清,这不是坏事情,但你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吗?有时身处不同的环境梦想也就黑暗中火柴的火焰,慢慢的熄灭了。

  正如我们进入并不理想学校,刚进入时我们会恨这个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挑剔,慢慢的又依赖上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生活,每天重复做的事,可是心中的梦想依旧存在并慢慢消失,一次去别的学校考试,这是一所好的学校,总之别人都说它好,可进入后这一切让人失望,学校面积又小,食堂卫生又差,人又少,总之心情糟糕透了,可突然我发现自己学校原来并不差,甚至更好一些,也许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你心中的梦想与环境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如一,并付出行动,也许人们身处的环境就好比肖申克的监狱一样,我们也习惯了周围的一切。

  安迪是个有着强大心灵力量的人,所以他才能19年如一日坚持挖地道,最终越狱成功,在肖申克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安迪却始终充满希望,是这个希望支撑他最终打败了典狱长,逃离肖申克。获得心灵和身体上的自由。

  这部电影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经由安迪的好友阿瑞德口说的,他说我们都被制度化了,刚进来时,起初我们会恨这堵墙。这也正是人的可悲之处,最后我们就依赖上了这堵墙,只有向安迪那样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才没有被制度化,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坚持,他努力,最终他自由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像肖申克的那堵墙。刚工作是,我们会对环境看不惯。对婚姻中另一半看不惯,会抗争,但发现没有成功后,我们慢慢就被制度化了,习惯了这个环境依赖上另一半,哪怕衣服是不合身的,可是穿久了,也就习惯了,脱下来时就会感觉难受。

  有多少人能像安迪那样始终都有梦想,然后付之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大部分人是放弃了,过一天,算一天,混上一天是一天,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被环境同化了,只有像安迪那样的人,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他才能冲破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抵达自由的彼岸。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两件事,一是坚持的力量;二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套用安迪的话说,hope is a good thing。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当你走进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边将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你将忘记你曾经的梦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许就在这里一天天衰退,梦想在这里一天天流失。这就是肖申克带给人的感觉。生命仿佛在这里停止,时间仿佛消失掉。你会忘记你什么时候走进来的,你也会忘记曾经美丽的梦。漫长的人生,绚丽的梦想,一瞬间不复存在。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谁,剧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罢,包括安迪在内。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无情的监狱扯上关系,也许想过有一天会从这儿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样,但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棱角,也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这儿的人生不再那么厌倦。“肖申克”开始慢慢变的熟悉,慢慢地对它产生依赖。用瑞德的话说:“起先你也许厌恶他,后来也许会喜欢他,在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那时老布已经不在,这句话虽说的是老布,但又像说我们每个人。悲凉吗?又有一种悲哀。不知不觉中“肖申克”总在改变着什么。写到这里,突然怀念那不知天高地后的日子,无所畏惧,我所畏惧,因为不知道而不怕着,因为不懂得而爱着温暖着感动着。世界是辽阔的,舞台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为了梦想而构筑的。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磨去了身上的棱角,也一天天磨尽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讨厌这样的自己,没有追求,不知上进,也许会厌恶这样的生活,寂寥而没有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流失,你会适应这种生活,也习惯这样的自己。也许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种久违的陌生会让人无所适从。突然会怀念曾经憎恶的日子,突然想回归那种生活。就像老布不愿离开“肖申克”,就像老布离开后怀念“肖申克”一样,因为无措而选择上帝一样。悲哀吗?只有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在这里最优秀的莫过于安迪,他让犯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安迪给瑞德的信中说;“希望是件好东西,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对我影响很深,它给我一种生命的冲力,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在黑暗中透过来的一束光,又仿佛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种感觉,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种感情,只有久违阳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时只是一种微妙的东西,虚无而真实的存在,微弱但却温暖,也许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却能温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温暖已经足够,至少它给我们向前的勇气。给了我们梦的幻想,像一个影子,也像启明星。

  希望这东西很难说,有时选择也一样。安迪的苦难,也是每个人的苦难,安迪只是我们的一个缩影。跨过去就是幸福,跨不过去就是痛苦。安迪跨过去了,他获得了幸福,老布没跨过去,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时候都被成长路上的石头绊倒,都被路旁的荆棘刺伤,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缩。勇敢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败里叹息。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将改写。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样成功,但至少应该向他学习。想起食指的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生命短暂,也许千年的等待,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绽放,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学习,生命不屈,救赎灵魂,让生命好好的绽放。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42分钟,1994—09—10(多伦多电影节)/1994—10—14(美国)上映。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本片根据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改编。

  这是豆瓣电影排行榜首位的影片。多年前,一位长辈不断推荐,说如何如何好。后来,找了个机会看了一遍,果然不同凡响。至今影片的很多细节还记忆犹新。今天,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决定再看一遍。还是有很多细节忘记了,不能相信自己能记住所有的细节。影片的主题是希望。为了心中的希望而不要放弃任何的希望。还有就是要持之以恒,当你觉得需要用600年才能完成的挖洞,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下19年就完成了。还有就是提高适应能力,环境变了适者生存。

  只有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生活需要勇气,未来需要开创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铁锁高墙,能囚禁的是我们的躯壳,不能禁锢的是我们的灵魂。被错判入狱的安迪,可以想象他当时心中是多么地苦、多么地愁。然而面对高墙铁窗,安迪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心儿永远向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安迪心怀梦想,然而此刻的他却如一根飘蓬一般,身陷巨大的漩涡,希望渺茫,前途尽失,痛苦不已。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安迪是个心存希望的人,当第一次安迪冒着被推下天台的危险向狱警提供避税方法,并为狱友争取到每人每天三瓶啤酒时,阳光照耀在他身上,仿佛天台就是自己家后花园。看着狱友们“惬意”地喝着啤酒,安迪笑了。既然痛苦已经无法回避,那么何不活在当下,感受这残存的“幸福”?

  外出工作的时光分外短暂,然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扎根在安迪心中,利用与狱警的关系,安迪用广播偷偷給狱友们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虽然免不了一顿胖揍,但这音乐消除了有形的桎梏,让大家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与快乐。建图书室,帮助狱友学习,安迪带领大家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当安迪最终决定越狱的时候,他又用二十年时间掏出了一个通往自由的逃洞。最后当他在风雨中拥抱自由的时候,他终于实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影片的最后,出狱的瑞德去寻找安迪,在蔚蓝的太平洋边,他们相视而笑,这微笑中带着希望和梦想!

  影片看完,再次回味: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给我。”

  这是安迪走进监狱的情形,像任何一个有罪的人,被命运欺骗了。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假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监狱,在这所大监狱里,你如何救赎你自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狱卒残暴、狱霸横行,磨蚀人的精神。在这绝望之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座形同虚设的监狱,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一张大海报,便可以救赎生命,可以救赎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赎自己的过程中尽情的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

  安迪开始帮助典狱长,并因此得到了更为宽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zf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zf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在唱片中包括《费加罗的婚礼》。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是的,当老瑞德在夜里抚摸着昔日的口琴时心中所想的,自由。

  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

  希望是关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请你救赎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感,这是在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感觉。

  当看到老布被假释后,我产生了一种无奈而心酸的的感觉。他说,他想回到肖申克去,因为在那里我还能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还有人向他笑,亲切的叫他老布,他还能和瑞德他们聊天说地,又或者说一些生活琐事,这样一切都好,这样的生活是他想要的,而在被假释之后,他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受到忽视,呵斥等等,也没有人会叫他一声老布。老布说过:我想,当局不会注意我这么个糟老头子的。于是老布便死了。

  同样的,当安迪和瑞德坐在墙根下说话时,我注意到瑞德说过的几句话:他也被体制化了,像老布一样,在肖申克里,他几乎是万能的,什么都能搞到,但在外面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假如没有安迪,可能他也会像老布一样崩溃吧!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感,因为你被需要了,说明你来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你对别人是有价值的,你对他人有利,有人承认你来这个世上不只是来消耗资源,你还可以发光发热,你还可以用自己的光自己的热,来照亮他人,温暖他人。

  我们为什么会存在,因为我们被需要着,我们还有对他人的价值。可如果当某一天,我们都不需要彼此了,孤单寂寞的活着,在自己的世界中生火取暖,可能那时我们会面对苦痛,因为我们活的毫无价值。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7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安迪对待自由和希望的坚持与向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信念。

  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赞赏的,对他来说即便只是片刻的心灵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贵的,为此他让狱友们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坚持刻石头,即便进狱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兴趣;为了重温音乐的美好,他不惜违反监狱的规则而被独自监禁2个星期;为了建立图书馆坚持每2个星期写一封信,6年不间断;为越狱,19年靠一根小小的铁锤挖除了一条地道。这一切,无一部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变了监狱里的一切,同时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瑞德是此部电影另一重要人物,而电影正是以他的角度来讲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也许瑞德会步上老布的后尘。然安迪不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监狱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终越狱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让我们认识到体制化的可怕,人一旦体制化了,那么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体制就会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来救赎着众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最终让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学习到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Andy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这四句话。

  监狱是个磨灭希望,磨灭锐气的地方。正如Red所说,面对监狱的高墙,刚开始时你恨他,接着你开始习惯,直到最后,你不能再没有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进了肖申克就是放弃了一生,每个人在进入监狱的第一晚,想到余生便要在这里度过,便泣不成声。但是许多老人在几十年后重获假释离开肖申克后,却发现无法融入社会,怀念监狱的日子,就如老布一般,最后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可悲的。几十年后,几乎所有的罪犯都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没有再逃的准备。然而,Andy不一样,他是视自由如生命的人。第一晚他没有哭,坚强地开始沉思,沉思着出逃的.计划。一把小小的鹤嘴锄,20年,他选择了这条路。为了短暂的自由,他为狱卒出点子吞财产,为了自由,他为全监狱放音乐而被独囚一个月。监狱没有能够磨灭他的希望,反而使他的希望更强烈。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份毅力。最终,凭借他的先天优势——智慧,和他的后天努力——毅力,Andy重获自由,来到了梦想的墨西哥海滩边。

  Andy花了20年来成就他人生的梦想。最后才发现,他所做的一切,每一件小事,都是为了他的人生。从读圣经来博取监狱长好感,到为所有人报税,到修建图书馆来让狱友获得短暂的自由,一切在最后看来都是那么有深意。为了他的人生他做了充分到极点的准备,令人不可思议。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种精神来向目标前进,又有谁不会成功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9

  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时多得数不清,这不是坏事情,但你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吗?有时身处不同的环境梦想也就黑暗中火柴的火焰,慢慢的熄灭了。

  正如我们进入并不理想学校,刚进入时我们会恨这个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挑剔,慢慢的又依赖上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生活,每天重复做的事,可是心中的梦想依旧存在并慢慢消失,一次去别的学校考试,这是一所好的学校,总之别人都说它好,可进入后这一切让人失望,学校面积又小,食堂卫生又差,人又少,总之心情糟糕透了,可突然我发现自己学校原来并不差,甚至更好一些,也许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你心中的梦想与环境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如一,并付出行动,也许人们身处的环境就好比肖申克的监狱一样,我们也习惯了周围的一切。

  安迪是个有着强大心灵力量的人,所以他才能19年如一日坚持挖地道,最终越狱成功,在肖申克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安迪却始终充满希望,是这个希望支撑他最终打败了典狱长,逃离肖申克。获得心灵和身体上的`自由。

  这部电影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经由安迪的好友阿瑞德口说的,他说我们都被制度化了,刚进来时,起初我们会恨这堵墙。这也正是人的可悲之处,最后我们就依赖上了这堵墙,只有向安迪那样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才没有被制度化,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坚持,他努力,最终他自由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像肖申克的那堵墙。刚工作是,我们会对环境看不惯。对婚姻中另一半看不惯,会抗争,但发现没有成功后,我们慢慢就被制度化了,习惯了这个环境依赖上另一半,哪怕衣服是不合身的,可是穿久了,也就习惯了,脱下来时就会感觉难受。

  有多少人能像安迪那样始终都有梦想,然后付之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大部分人是放弃了,过一天,算一天,混上一天是一天,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被环境同化了,只有像安迪那样的人,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他才能冲破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抵达自由的彼岸。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两件事,一是坚持的力量;二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套用安迪的话说,hope is a good thing。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0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42分钟,1994—09—10(多伦多电影节)/1994—10—14(美国)上映。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本片根据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改编。

  这是豆瓣电影排行榜首位的`影片。多年前,一位长辈不断推荐,说如何如何好。后来,找了个机会看了一遍,果然不同凡响。至今影片的很多细节还记忆犹新。今天,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决定再看一遍。还是有很多细节忘记了,不能相信自己能记住所有的细节。影片的主题是希望。为了心中的希望而不要放弃任何的希望。还有就是要持之以恒,当你觉得需要用600年才能完成的挖洞,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下19年就完成了。还有就是提高适应能力,环境变了适者生存。

  只有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1

  他被杀妻凶手诬陷入狱,从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到无奈的阶下囚,他变得狼狈不堪,一无所有。在这样的命运下,如果他就此垮下,在狱中草草一生,我想没人会指责他。然而他的做法却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典狱长自己的小利,在贪图财富的典狱长的眼皮下,弄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与工具,最终越狱重获自由。

  然而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证明他清白的知情人,也是通过他辅导最终取得文凭的年轻小伙,由于典狱长不希望安迪离开而惨遭杀害,然而他的内心却依然不屈服。

  他在狱中为狱友们弄到啤酒,为监狱建造图书馆,为爱吹口琴的朋友买到口琴,使这个冰冷的监狱也有了一丝温暖。

  《十二公民》中的5号曾经说过:在监狱中的日子,那是用指甲盖在墙上划着道儿数着过。而安迪却经历了20年,用一把小到可以用来做精细雕刻的鹤嘴锄挖通了监狱的`墙壁,成功逃离,重获自由,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仅如此,他凭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对典狱长的复仇,也看的大快人心

  他的命运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悲惨,他却选择迎难而上,打破了命运的枷锁,可以说,他的确比命运更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2

  当你走进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边将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你将忘记你曾经的梦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许就在这里一天天衰退,梦想在这里一天天流失。这就是肖申克带给人的感觉。生命仿佛在这里停止,时间仿佛消失掉。你会忘记你什么时候走进来的,你也会忘记曾经美丽的梦。漫长的人生,绚丽的梦想,一瞬间不复存在。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谁,剧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罢,包括安迪在内。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无情的监狱扯上关系,也许想过有一天会从这儿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样,但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棱角,也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这儿的人生不再那么厌倦。“肖申克”开始慢慢变的熟悉,慢慢地对它产生依赖。用瑞德的话说:“起先你也许厌恶他,后来也许会喜欢他,在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那时老布已经不在,这句话虽说的是老布,但又像说我们每个人。悲凉吗?又有一种悲哀。不知不觉中“肖申克”总在改变着什么。写到这里,突然怀念那不知天高地后的日子,无所畏惧,我所畏惧,因为不知道而不怕着,因为不懂得而爱着温暖着感动着。世界是辽阔的,舞台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为了梦想而构筑的。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磨去了身上的棱角,也一天天磨尽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讨厌这样的自己,没有追求,不知上进,也许会厌恶这样的生活,寂寥而没有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流失,你会适应这种生活,也习惯这样的自己。也许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种久违的陌生会让人无所适从。突然会怀念曾经憎恶的日子,突然想回归那种生活。就像老布不愿离开“肖申克”,就像老布离开后怀念“肖申克”一样,因为无措而选择上帝一样。悲哀吗?只有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在这里最优秀的莫过于安迪,他让犯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安迪给瑞德的信中说;“希望是件好东西,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对我影响很深,它给我一种生命的冲力,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在黑暗中透过来的一束光,又仿佛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种感觉,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种感情,只有久违阳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时只是一种微妙的东西,虚无而真实的存在,微弱但却温暖,也许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却能温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温暖已经足够,至少它给我们向前的勇气。给了我们梦的幻想,像一个影子,也像启明星。

  希望这东西很难说,有时选择也一样。安迪的苦难,也是每个人的苦难,安迪只是我们的一个缩影。跨过去就是幸福,跨不过去就是痛苦。安迪跨过去了,他获得了幸福,老布没跨过去,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时候都被成长路上的石头绊倒,都被路旁的荆棘刺伤,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缩。勇敢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败里叹息。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将改写。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样成功,但至少应该向他学习。想起食指的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生命短暂,也许千年的等待,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绽放,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学习,生命不屈,救赎灵魂,让生命好好的绽放。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3

  首先谈下“体制化”。老布从初入狱的痛恨,压抑,反抗,麻木,到后来逐渐的接纳,适应与喜欢。以致到获得自由出狱之后,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可见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力量多么惊人,习惯的就像一个巨大的车轮,它的力量大的可怕。

  瑞德的死,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躯体的死亡,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瑞德入狱后多少年一直“改过自新”。他说:“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是并非受罚才后悔”。提示我们:许多事情无法重来,生活的轨迹无法重走一遍。唯有勇敢正视错误,珍惜现在,活好每一天。

  而主人公年轻的银行总裁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终身监禁。生活巨大的打击下尽管一度失意,后来仍然坚信希望,保持乐观,并且一直试图用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另外一个年轻犯人知道安迪的案子,并且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审此案时,却遭拒绝。而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却害死了知情人。面对他从此潜伏伺机出逃。在他长久坚持和智慧牵引下,二十年后的某天终于重见天日。出逃时还顺利带走了监狱长的贪污受贿的真相。该电影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弱点,以及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是退缩逃避还是利用智慧奋力拼搏,有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命运。

  喜欢安迪夹缝求生的智慧,奋力勇敢救赎自己,并为别人发光发热的美好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4

“你难道不知道,肖申克监狱里,无人有罪吗?”——《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九四年的老电影,今天看完以后,我深刻感受到——经典就是经典,值得一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十年艰苦生活。初到监狱的第一个夜晚,就有人因老狱卒的话而崩溃,惹怒了狱警,这可怜人的下场就是在第二天死去。这一幕幕尽在另一个老狱卒瑞德的眼中,可他的眼睛里没有同情,没有愤怒,只是冷漠。我猜想这一幕总在发生。监狱里只有安迪一人,想要记住这个可怜人的名字,却被其他人嘲讽,大概是在监狱中无尽的折磨,让这些人已将生命漠视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安迪银行家的才能很快显露出来。典狱长将他调出来做财务,洗黑钱,他不必再干苦力活。又一次新人入狱,安迪认识了汤米。汤米犯过不少罪,在很多监狱坐过牢,正因为这个契机,安迪知道自己是被诬告的,自己十年宝贵的人生,就如此浪费,一气之下威胁典狱长放他出狱,可是现在他有什么力量与之对抗呢?于是他被关禁闭,汤米——安迪唯一的证人,被枪杀。

  可是后来,安迪还是重获自由了。他研究地质,用一把小小的石锤,凿开了瑞德口中“至少要凿六百年,才能凿出洞”的石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带着证据逃出生天,重获自由。

  安迪是无罪的,却得不到公正的判决,这样的情况,唯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在这个雨夜,罪名与屈辱被大雨冲刷,他张开双臂,迎接新生,这是这部电影在我心中最经典的场景。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善其身”,拯救了自己的生活,“兼济天下”,救赎了狱中人们的思想。他的思想,精神和毅力与他人不同,这就是他能做到以上的关键。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同时,这部影片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各处都很美好,它充满了不公,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捍卫自身公平的权利。现在小小的我,努力做一个坚强的人。为实现梦想,而将一天天的做题、一次次的考试当做弯腰树。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愿能够长成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助他人的人。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字【精彩8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6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心得(7篇)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2篇 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汇总8篇)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4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一点)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一点)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个人感悟3篇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