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3篇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观后感

时间:2022-06-29 09:02: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3篇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3篇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观后感

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1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然而,曾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

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2

《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还记得是从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正是过年,淘气的表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一本发黄而且还没有封面的书,结果外公很宝贝地拿过这本书,不让表弟玩。外公就说这是《易经》,然后叔伯们,姑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因为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楚,不过,《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渐渐长大,还是没有拜读这本书,我心中有小小的疑问:这本书不是很有名吗?怎么都没有怎么看到同学看呢?

  大学后,专业的原因我正式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难怪外公会读它——我外公的业余兴趣是帮人家楼房看风水。

  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在我看来,这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不科学的理论,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有在讲述人与自然,人应该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觉得有它精妙之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龙飞到天上,是预示着天下万民都会因此得到福泽;君子应该自强自立,终日努力不懈。当积极选择之意,当退则退,当跃则跃,可上可下,跃就跃进九五之位,退则退往群众之渊,才能够没有错。这里面,包含着高深的哲学意味。多少年来,这些话一直支持和鼓励许多人为成功而努力。这些话教会我们,要有所作为,就要自强不息,有博大的胸怀,然后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怀着坚定的信念,等待时机成熟,最后勇敢,坚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断,做错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学道理还有很多,例如“阴极必反,阳极必至”说的是凡事不要太过,必须有分寸;“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则告诉我们,既要注意天时,把握自然变化,更要注意人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周易》是我国古代寓意极深的巨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知识,哲学道理潜在书中。不过,仅仅是这么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浅,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处事的道理。在休闲的时候,拿起《周易》,细细品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3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观看《周易》国学经典个人观后感3篇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观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周易观后感   周易著作观后感   周易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