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观看电影无限生机的观后感范文3篇(面对生命电影的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观看电影无限生机的观后感范文1
有这样一个看似喧嚣却宁静的世界,有这样一个充满病痛却又被认为近乎天堂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白色与红色的融合,是生命创造奇迹的圣洁之地。《无限生机》引领我走进这样的世界,虽然不断经历无数人的受伤、流血、昏迷、甚至死亡,但在我心中,这一片圣地始终是喧嚣尘世的世外桃源,因为在这里,生命是最崇高的!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渴望——生命!人性在这里复苏,没有金钱的欲望,没有权利的斗争,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面对唯一的敌人——病痛而奋斗不懈,鞠躬尽瘁。工作虽然那样的艰苦,可是目的却是那样的简单,简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很多人说,做医生是灵魂的救赎。很多人想得太多,追求得太多,最后却发现一切全是身外之物。很欣慰,自己将来也会从事这样的职业,虽然需要花大量精力与时间,虽然这样的工作比别的行业更加辛苦,但因为目的的简单而崇高,所有的疲惫与痛苦都是值得的。然而,并不是所有医生的生活都能那样简单与充实。且不论丧失良心,为了一己之利而置病人生命于不顾的庸医,一个不能用“坏”字形容的医生就能寻得自己坦然安静的人生吗?
记得《无限生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黄律师将死者宋大江就医当天的用药记录复印件给急诊部年资最高的医生苏虹看。苏虹回答说不必了,宋大江是当天晚上10点23分入的院,10点25分开始用的药,10点35分开始抢救的。黄律师继续问苏虹那抢救前的12分钟,干什么去了?并告诉她,要想打赢这个官司,这一点非常关键。苏虹却告诉他输赢并不重要,急诊科大夫是最苦、最累、最担风险、最难评上职称,而且可能被起诉最多的一个行当。医患关系是复杂的,这病情变化是微妙的,但她也相信法律是公正的,不管诉讼结果怎么样,输、赢、胜败,明天我还是一样会高高兴兴的来上班啊。只要你尽到自己的责任。你就会问心无愧的。宋大江对于黄律师是个原告可对她来说,只是个病人,如果明天他再来看病,她一样会对他负责任的。苏虹以一种很自信的表情看着黄律师,这样的自信是从何而来?
只有问心无愧,饱读医书的真正的医生才会如此镇定吧!在室颤病人手术台前,苏虹可以果断拿起除颤仪,镇静熟练地除颤;在休克而脸色苍白的病人面前,她果断命令护士阿托品静滴或是静推;她要求自己下班是允许出错的人,上班是不允许出错的神。唯有那些以病人生命为最崇高利益并为之憔悴却无怨无悔的医生才能为自己寻觅一个安静平和的简单人生!这种人生对任何人来说也必定是幸福的!这一群白衣天使在忙碌中拯救无数生命,而这些获得重生之人只有好好活下去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给过他们生命的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活着很辛苦,可能会想过在绝望的时候去自杀,还可能在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悲悲怯怯,可是当他们看到他们的家人焦头烂额,声泪俱下,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坚决为病痛作斗争,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的心中理应绽开一朵生命之花,点燃对生命向往的激情。
因为活着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多人直到生命快要走到终点才会感受到它的意义,也有很多人直到经历别人的死亡,才会更加珍爱生命。杜子同是寄居在苏虹家中的孩子,因吃了冰箱里的坏肉感染菌痢而突然死亡。她很自责,她抱着死去的杜子同,眼泪静静流出来,内心是深深的痛苦,入夜,下班后的她睡在抢救过杜子同的床上再次痛哭,她的自责也是一种无奈,她深深爱着杜子同的父亲,她的老师杜家杰,杜子同的死是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阴影,当她爱了十六年的杜家杰向她求婚时她选择了拒绝,正如她所说:“在死亡面前,爱是无能为力的。”而她的父母却从杜子同的死亡中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开始说了二十年来的第一句话,苏虹看见这迟来的一幕,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为什么?
为什么要以一个生命的逝去来换取一对老人的互相原谅?我们要好好珍惜爱你自己和你爱的所有人,因为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他们会离你而去。活着就是一种幸福。能够简单又朴实高尚的活着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愿现在还是医学生的单纯的我们能够永远铭记自己的光环与重任,怀抱梦想营造自己简单而幸福的人生,更祝愿天下苍生都能精彩绚烂地描绘自己的人生!
观看电影无限生机的观后感范文2
去年四月份,我在河北工业大学做分享,提到想去医院蹲守一个月的事,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下集中了生老病死状态的微缩人间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冲击。
我是一个有些胆小的人,从小到大没打过吊瓶,能吃药绝不打针,能打小针绝不选其他方式,但这不影响我对医院和医生的敬畏心。
真正近距离去医院观察,是陪家人去医院检查身体,那种身为家属的彷徨和担忧,无法用语言叙述。
所以,在看在《生机无限》时,我特别能理解那些掩面而泣、不知所措的人。他们并非软弱,而是无助。
在前三集中,有三个故事特别戳心,分别是才18个月就患了间变性室管膜瘤的楠楠,51岁呼吸困难、失去意识的赵国俊和72岁因呼吸管异物而异常痛苦的洪霞老人。
几个病人的年龄,似乎画出了我们短暂一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可这些阶段是否能平安度过,都是一个未知。
第一个故事里,楠楠的妈妈刚刚二十八岁,她在面对孩子第二天无法确定的“20%的生和80%的死”时,满面愁容。她希望自己能替楠楠痛,并说孩子“太遭罪了”。
医生们所做的,是理性、克制,用知识、经验、技术去救治一个病人。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不够温情或者面无表情起来有些冷漠,但见惯了生死,并把救治每一个病人当做理想这群人应该比任何人都知道生命的可贵。
第二个故事里,正值壮年的赵国俊因为重症肺炎被送到了急诊室,他妻子的反应应该让很多人觉得揪心吧,那种不能自抑的痛哭流涕,就是夫妻之间的不舍和相依。
在得知丈夫肺部大面积感染,生命垂危时,她直接跟大夫说:“那换我俩(肺)。”可能听惯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故事,再在纪录片里看到这样的画面,有种说不出的动人。
不知道为什么,会因为看到这些画面而想到自己陪家人待在医院的情景。
去年姥爷因为膀胱癌动手术,整个夏天家里人都忧心忡忡;妈妈因为心脏不舒服,我带她到市医院做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朋友爸爸生病住在观察室,我们并排坐在楼道安静等待;大学同学意外割断了虎口的筋,我和她在医院昏黄的灯下聊天,并在离开时塞给她两千块钱。
医院是一个能让人心变柔软的地方。它像是巨大的容器,将血液、眼泪、恐惧、悲伤统统收纳进去。
《生机无限》里的医院更是如此,它放大了这些情绪。单体的故事,也藏着不容忽视的能量。我从这些病人、家属、医生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东西,它们有我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统统不再遮掩的放在我眼前,让人细致去看生命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但最最让我觉得难得的还是金德水老人和洪霞老人的故事,他们俩用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相濡以沫和生死相许。
那句“她死了我也就死了”听得人震聋发聩,让我想起木心的那首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从青梅竹马到白发苍苍,两个人相携相守,一同熬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好在,这些故事的结局都不算太坏。楠楠的手术成功了,可能以后会面对无数次化疗,但他终究能够继续活下去亲眼看一看这个世界;赵国俊换了人工肺,已经能够坐着轮椅晒晒太阳;洪霞老人的假牙也从左主支气管中取出,能够顺畅呼吸。
我在看《生机无限》时,像是真的跟医生一起在医院里奔走、商讨、找寻治疗病人的最佳方案。人太脆弱了,可能一场看似轻微的感冒,都能让人险些丧命。而人又很顽强,面对恶性肿瘤的重创也能积极向上。可能疾病有时候是一种考验,它把最痛苦最丑陋的东西安放在最亲近的人身上,我们需要选择如何面对。亲情是否可靠,爱情也许牢固,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在未知面前又有多少?
但庆幸的是,我看到许多人在生和死、健康和金钱、信任和怀疑之间,选择了前者,所以,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爱和希望。
看完片子后,我心中最多的感受是感激,跟很多人相比,我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家人健康,生活平顺,哪怕偶尔有风,也会很快过去。
可能人总会有无限的欲望,想要得到很多东西,但能够好好活下去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我只想能在可以陪伴家人的时候,守在他们身边,一起吃一顿饭,聊一会儿天,多去看看风景,做些父母、亲友喜欢的事。
人生太短了,我们都要好好活。
观看电影无限生机的观后感范文3
从《急诊室故事》开始圈粉医疗纪实节目,看到湖南卫视的预告有点似曾相识感,随手一百度,发现是一个团队操刀的,顿时更加期待。作为《急诊》死忠粉,看完第一集,既觉得亲切,又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鲜和惊喜。怎么说呢,《急诊》大多以患者角度为切口,体现生命的温情,关注个人情怀,痛点更细腻;《生机》从第一集的表现看,好像叙事层面更宏大,从医生视角审视,有一种生命神圣的尊严感,让我对医生这个人群产生了职业崇拜。刷过太多医疗剧,这个纪实片增加了之前医疗剧的维度(现在看医疗剧开始走技术路线挑刺儿了哈哈),也因此拥有了能不断追问和反思的习惯。希望国内能多出这样的好节目,打造像BBC一样能不断生产好作品的精品帝国,拥有更多打动人心的光影力量!
最后,补充个点题的话,看到前面有朋友讨论到雷不雷同的话题,抛开这俩节目本身就是一家公司制作的不说,但就节目本身而言,技术只是个拍摄手法,电影大家都用蒙太奇,也没说谁抄谁,国外固定摄像头的节目这些年也不止一个,但我很少看到有雷同的。至于医疗场景也就是个题材和类型罢了,就好比爱情片,拍的人多了,质量也有天上地下之分。所以,节目的真正硬道理,还得看内容。
内容好了,作品不负你。
观看电影无限生机的观后感范文3篇(面对生命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电影无限生机观后感 电影无限生机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