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影片美丽人生的观后感

时间:2022-07-09 09:54: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影片美丽人生的观后感,以供参考。

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影片美丽人生的观后感

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1

《美丽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那充满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爱恋与舐犊之情……这些能够得上美丽人生的因素却是发生在战争阴霾之下。残酷的战争为背景使得这一切都那么难能可贵。战争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阳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态度便是积极的,心理便是乐观的,画面便是明艳的,情节便是喜剧的。

  偶然的邂逅了他的公主;冒充视学官对种族的一番调侃;在叔叔的饭店里左右逢源;和“公主”在雨中漫步,又骑着一匹涂有“犹太马”字样的白马带着公主逃离订婚现场;儿子大了,他对儿子说“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其实一样;被纳粹抓走了,妻子毅然决然的说自己也是犹太人,跟着他们到了集中营,而他更是对儿子架构了一场精彩刺激的积分游戏,他从德国军官那儿“翻译”了游戏规则,他偷偷跟儿子通过广播问候他的公主,他给儿子找了一群德国小伙伴,他用餐厅的留声机为远在女营的妻子播放他们曾听过的歌剧;纳粹要撤出集中营了,他对儿子说这是游戏的最后一关,将之藏了起来,他冒着危险寻找妻子而不得,却还对那些素不相识的女犯们嘱咐关心;他被纳粹军官抓住,可在儿子的视线范围内像在表演一样做着夸张的动作,为的是让这个谎圆满下,让儿子生存下……几声枪响,我们知道,基度被杀了,没有血腥,没有绝望,甚至是从容的,像这部片子一直贯穿的那样。

  记得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我们临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爱,对妻子,对儿子,对整个世界,在死难面前,在战争浩劫面前,是那样伟大,那样触动心灵。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喜剧片,充斥一些搞笑噱头,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快乐的而已。我甚至一开始还有些讨厌基度,长相平平,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油嘴滑舌,胡说八道。也忽略了战争这个背景。可到后来,竟是笑中带泪,像卓别林的喜剧片一样。

  我已经习惯把电影当成娱乐消遣了,加上自身向来开朗,因而为看一部电影而哭的时候很少。但当《美丽人生》到最后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便再也忍不住,在电脑前哭了很久。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美丽人生》的这样的悲喜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再拼起来给人看。美好的东西碎了,你固然伤感,但若碎了还能拼起来,虽然不完整,但又是另一番残缺的美;或者说还有拼起来的希望,便在伤感中给人以希望的感动。如同地震中,你对从废墟中顽强求生的人而产生的感动远远大于对早已埋死了的人的。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平凡中升华的伟大。基度是一个平凡的男人,他与多拉的爱情也平平淡淡,没有家族、地位、第三者等等的阻隔,连种族的隔阂在片中都刻画的很淡,自然而然的便结婚生子了,而那场编构的游戏,跟世界大战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但基度时时都保持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充满智慧的幽默,多拉甘愿说自己是犹太人也要跟随着家人受难,基度为了让儿子不受战争的身心摧残而编织的完美谎言,还有一同保持谎言的陌生人……平凡中升华出了人类的永恒主题,生命与爱……

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2

  太多的佳片云集在奥斯卡。凭借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美丽人生》,意大利知名喜剧演员罗伯特·贝尼尼两次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这个被称为“当代卓别林”的小个子一人独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并由此成为第一位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外语片演员。这部电影成就了贝尼尼,也成就了成长中的我们。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无名的小人物与战争和命运的对抗。面对奥斯卡许多大主题、大制作的影片,并没有竞争优势。但该片却剑走偏锋,通过一个父亲的视角审视与对抗战争。在幽默中深藏悲怆,在伤痛中迸发力量。仿佛一点光明,照亮了整个时代,使我们再次透过战争的阴霾,生出一点希望,去勇敢地相信未来。

  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基多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天赋的浪漫赢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温馨的生活。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蔓延,fa西斯对犹太人实施残酷的灭绝政策,他们一家人也没能躲过这场灾难。犹太血统的基多和儿子也被关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却为了不和心爱的人分离也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进入集中营。人生真正的磨练和考验开始了。活着还是死去,真的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选择的问题。为了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野蛮战争的戕害,为了儿子能够对人性与未来保有希望和信赖,基多凭借一个父亲强大的心灵和胸怀,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在重重阴霾下为儿子守住了一份光明。这个虚拟的游戏,让儿子在饥寒交迫又压抑恐怖的集中营里延续着童年的快乐,并成功地度过这段本应艰难的时光,重新回到阳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却没能走出“游戏”,他用全部的智慧与生命与战争对抗,为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前后两次看这部影片,中间隔了两年的时间。在高中第二次与《美丽人生》邂逅,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对心灵以及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以往我的关注点局限于影片所诠释的爱情与亲情,觉得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而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影片所传递的生命之爱,她对战争、对人性的反思与叩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当世界示我以黑暗,我该如何寻找光明?

  看过影片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影片的主体部分都在揭示战争对生命的威胁和对人性的摧残,可为什么还要冠以“美丽人生”的名字呢?这也许就是罗伯特·贝尼尼给出的回答,相信人性的温暖,相信坚守的力量,相信光明,相信未来,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相信阴霾之后的阳光,用智慧与爱,守望幸福生活,创造美丽人生。

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3

  这天是教师节,我们放了一部叫《美丽人生》的电影。看过之后,我不禁感慨万分。

  看这部电影之前,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部教育片。我心想,这部电影一定是一部特别无聊的电影,唉,要是能放科幻片就好了。不过,等这部电影开始放了之后我才发现这还是个喜剧片呢。片中的主角基度虽然只是一个从乡下来到城市的普通犹太人,但他胆子很大,机灵聪明,在与朵拉多次邂逅后,他大胆示爱,终于以他的幽默赢取了这位“公主”的芳心。

  几年之后,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约舒亚。影片进行到了一半,这时他们的生活有了变化,这个年代是二战时期,而基度是犹太人,所以德国人把基度和他的儿子给抓了起来。朵拉虽不是犹太人,但为了离丈夫和儿子更近一些,她也去了德国人的集中营。

  此时的基度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个好父亲。他为了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暗与血腥的记忆,于是就骗孩子说这是一个游戏,只要能积满1000分就可以得到真的坦克,不管有多困难,基度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朵拉则听到室友说德国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气室,是专为犹太老人与小孩准备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心里非常恐惧,于是每天在收拾死人的衣服时,看看有没有约舒亚的衣服。幸好约舒亚不喜欢洗澡,所以他没有去洗澡,却正好救了自己的命。基度则冒着生命危险用德国人广播用的喇叭给妻子报了平安信。

  后来,他碰到了一个他曾经服务过喜欢猜谜的医生,他使基度能够和他的儿子平安的熬过这几年。为了使他的儿子不被纳粹残杀,基度让约舒亚去和德国的孩子混到一块去,可在基度给他儿子端早餐的时候,约舒亚无意中说了谢谢,被德国人发现,基度教那群小孩说谢谢,终于巧妙的化解了危险。

  最后结局是他临上刑场时,他依然迈着夸张的步伐,挤眉弄眼的逗他的儿子开心,最后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天亮了,约书亚逃了出来,坐着真正的美国的坦克回家了,与他的母亲团聚了。

  男主人公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但我钦佩他,他履行了一个男人最基本的责任。保护了家人,爱护妻子为儿子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看到了逆境中的乐观,困境中的搏斗。他唤醒了我们的爱,他给我们爱的信念。从他的爱中,又看到了他的大义。对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以他的这种品质之美,赢得了自己以及其家庭的美丽人生!

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影片美丽人生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美丽人生电影观后感   美丽人生电影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