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篇,供大家阅读。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父亲为了培养吉塔和她妹妹成为摔跤运动员,对他们要求十分的严格,每一天都要五点钟起来跑步。基本上每一天早上都是被爸爸轰出被窝,更有甚者不能留长发,不能吃油腻食物,这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他们十分的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他们这么狠心。
有一天他们开始反抗,调坏家里的闹钟,偷跑出去参加一个婚礼(对他们是娱乐活动),可是被她爸爸发现了,他爸爸很生气,并且还打人。她们说好羡慕这个新娘子,能够正常地做一个女人。没想到,新娘子反而更羡慕她们。新娘子说:
我倒是期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位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二八芳华,便要嫁为人妇,以此摆脱他的负担,牵着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为她那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这就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自我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为你们忍辱负重,他就是为你们有自我的将来,有自我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从那以后,吉塔和她妹妹都很自觉地去训练了,不再需要父亲的监督。
吉塔爸爸的话
吉塔连续蝉联三年的全国总冠军之后,她入选国家队训练,国家队的教练的教法与她爸爸截然不一样的`。在她理解了这些新的技巧之后,她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已经过时的,甚至因为这个与爸爸起的争执,还把爸爸给摔到了。
此后,吉她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比赛,都在初赛中就出局了,仿佛中了魔咒一样。经过多次的失败之后,吉塔意识到自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然后在妹妹的鼓励下给爸爸打电话。电话的一头是连续的哭泣声。她意识到不应当忘记爸爸一向强调:要走向世界离不开艰苦的训练。
吉塔爸爸的话
国际总决赛的那天,她独自一人应对强大的对手。当她被打趴在地上,想起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把她扔进水里并告诉他,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凭借自我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自我。
她重新站立,冷静以待,同时他想起了爸爸的教的两个诀窍,一个是声东击西,一个是满分的弧线,千钧一发之刻,演绎了一个绝地大反击。
我爸爸的话
电影确实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的爸爸会让我去背唐诗,写作文,背字典,还要参加劳动,要我去帮忙爷爷奶奶干家务,到田里干活,还给我买了铅球让我训练自我的手臂力量。记得那个铅球砸坏了我的一个指甲,柴刀坎到手至今还有疤。
此刻我已经成家,父亲仍时时提醒我,要早起、要读书、要背法条、锻炼身体,要坚持梦想。有时候会听得厌烦,觉得自我,自我也已经不需要他提醒了。当然,我自我也十分清楚父亲的话是对的,他提出的要求是对的,是为我,为了我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可选择的余地。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深深地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所有艰苦的训练,都是期望我能品尝到一个胜利的果实。所有艰苦的训练,让我甘于寂寞,都是期望我能在未来,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所有的艰苦训练,都是期望我能成为他的骄傲,成为我自我的骄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吉塔爸爸的话
父亲为了培养吉塔和她妹妹成为摔跤运动员,对他们要求非常的严格,每天都要五点钟起来跑步。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是被爸爸轰出被窝,更有甚者不能留长发,不能吃油腻食物,这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他们非常的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他们这么狠心。
有一天他们开始反抗,调坏家里的闹钟,偷跑出去参加一个婚礼(对他们是娱乐活动),但是被她爸爸发现了,他爸爸很生气,而且还打人。她们说好羡慕这个新娘子,能够正常地做一个女人。没想到,新娘子反而更羡慕她们。新娘子说:
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位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二八芳华,便要嫁为人妇,以此摆脱他的负担,牵着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为她那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这就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为你们忍辱负重,他就是为你们有自己的将来,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从那以后,吉塔和她妹妹都很自觉地去训练了,不再需要父亲的监督。
吉塔爸爸的话
吉塔连续蝉联三年的全国总冠军之后,她入选国家队训练,国家队的教练的教法与她爸爸截然不同的。在她接受了这些新的技巧之后,她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已经过时的,甚至因为这个与爸爸起的争执,还把爸爸给摔到了。
此后,吉她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比赛,都在初赛中就出局了,仿佛中了魔咒一样。经过多次的失败之后,吉塔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然后在妹妹的鼓励下给爸爸打电话。电话的一头是连续的哭泣声。她意识到不应该忘记爸爸一直强调:要走向世界离不开艰苦的训练。
吉塔爸爸的话
国际总决赛的那天,她独自一人面对强大的对手。当她被打趴在地上,想起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把她扔进水里并告诉他,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自己。
她重新站立,冷静以待,同时他想起了爸爸的教的两个诀窍,一个是声东击西,一个是满分的弧线,千钧一发之刻,演绎了一个绝地大反击。
我爸爸的话
电影确实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的爸爸会让我去背唐诗,写作文,背字典,还要参加劳动,要我去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到田里干活,还给我买了铅球让我训练自己的手臂力量。记得那个铅球砸坏了我的一个指甲,柴刀坎到手至今还有疤。
现在我已经成家,父亲仍时时提醒我,要早起、要读书、要背法条、锻炼身体,要坚持梦想。有时候会听得厌烦,觉得自己,自己也已经不需要他提醒了。当然,我自己也十分清楚父亲的话是对的,他提出的要求是对的,是为我,为了我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可选择的余地。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深深地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所有艰苦的训练,都是希望我能品尝到一个胜利的果实。所有艰苦的训练,让我甘于寂寞,都是希望我能在未来,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所有的艰苦训练,都是希望我能成为他的骄傲,成为我自己的骄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该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将亲情、励志、梦想完美结合的一部片子。讲述了以前的摔跤冠军辛格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了印度传统的故事。
辛格一向的梦想是能成为世界冠军,却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退役都与金牌无缘。从此他的梦想就是能生个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可偏偏连生了四个女儿。正当无奈要放弃的时候,却偶然间发现了两个大女儿身上隐藏着的摔跤天赋,从此对她们展开了残酷的训练。两个女儿从此忍受着村民的各种嘲笑声,顶着羞辱被剪掉作为女人荣耀的长发,开始一天又一天无休止的练习生涯。曾努力反抗过,却被共同的好友点醒,她十分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父亲,为了她们能够对抗整个世界,真正将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到了年龄就急着要甩出家门的负担。同时也看出了一个道理,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却不知有多少人在羡慕你。
虽然我不能赞同片中的父亲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并像“暴君”一样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但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父亲这样看似独断专行的决定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的女儿一条出路?他期望女儿们能够不再依附男人而活,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不再受歧视,期望她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男人们都望尘莫及的荣耀。而在我们眼中看起来丝毫不怜惜自己女儿的父亲,在未删减的电影当中却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个女儿筋疲力尽的睡着了,而父亲走进来默默地给女儿们按摩起了小腿。母亲说“我搞不懂你在做什么。”父亲背对着妻子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配当父亲,当身份是教练时,她们爸爸的身份就要放在脑后。”而当众人的舆论一天天的增加,说女人就该待在厨房做饭时,母亲也开始担心女儿嫁不出去。但父亲却坚定而自豪的反驳道“我会培养出一个十分伟大的女儿,他们没有资格来挑选我的女儿,而是我女儿来挑选他们。”这些片段尽显为父的那颗爱女的心,那不为人知的柔软一面,所以说做父母的,有哪个不心疼自己孩子的呢。
两个女儿在被点醒之后,自觉的开始配合父亲的训练,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奖牌,一年又一年的连冠全国冠军。以前被嘲笑的耻辱与训练的辛苦,转成了众人羡慕及渴望的目标。
而影片也展现了两个女儿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情绪变化和性格转变,大女儿渐渐被世界所吸引,丢失了原本的初心,忘记了父亲的教导。但在骄傲中一次次的失败,最终痛哭着跟父亲道歉,而那以前伟岸如山的男人也湿了眼眶,千里迢迢赶到女儿身边为她打气并一如往常那样开始训练她。
故事最终当然不出所料的有了最完美的结局,女儿拿下了世界冠军,成为了父亲的骄傲,成为了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激励和榜样。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是个相当完美的故事,可在我眼中,这部片子带出了一个十分悲哀的家庭环境描述。作为生长在歧视女性超出想象的,并按数据统计每3分钟发生一齐针对女性暴力的这么一个国家,这位父亲所为女儿做出的决定能够说是她们唯一能够独立的出路。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是一种无奈的选取。
在正常社会环境下生活的我们感恩吧!有着无数的机会,有着相比较起来如同天堂般的环境,身为女性的有着自尊和说话的权利,那么留下的,就在乎我们选取怎样活着了。永久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因为机会是留给预备好了的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为家庭顶梁柱时,哪些该放弃哪些该继续,同时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和能力。剧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梦想,彻底息心后,当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具有能打善战的秉性时,在燃起自己心底梦想焕发出巨大力量的同时,毅然决定突破社会局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女儿走上职业摔跤之路,当然他也是一位负责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误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约定了一年的观察期,这里也要感谢妈妈的支持。
其次,目标一旦确定,无论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不会动摇,哪怕是前进路上布满荆棘也要去克服,没钱给孩子买运动衣、没钱提供高热量食物、没钱置办训练器材,除了家人没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儿不理解想放弃时,爸爸都是没有条件那么就创造条件去解决。爸爸一路的坚定产生出的定力强大到克服了别人都认为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与女儿一同成长的过程中,用爸爸强大的内心力量包容和承载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后在静中用智慧为孩子为家庭营造出一个稳如磐石的环境氛围,传递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当然要做到这点爸爸是在背后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针对成人的修为,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的明示,由阿米尔.汗在剧中给予了淋淋尽致的展示,这应该是两个文明古国在人生修炼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目标,爸爸用关爱、不放弃甚至威严包裹孩子,然后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为个人为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爸爸 拥有的止、定、静、安、虑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晓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础上,用笃定、用平静、用信念、用筹划一步一步做着萌发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成长就是要认识事务本来面目和客观发展规律,然后事有始终,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过程中,爸爸教女儿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劳、防守反击、声东击西这些技时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迹。
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现场指挥时,爸爸那早早为孩子种下的不能总靠别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发挥出了绝地反击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蜕变,从此可以放开爸爸保护的手而自立自为的前行了。看着孩子背负着自己的.使命安全远离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们共同的愿望
阿米尔.汗是位出色的演员,他主演的片子有《三傻大脑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和《地球上的星星》等,这些片子有追问人精神境界的,也有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更有对社会不公的关注,真是出世与入世相得益彰。他曾说我想去治愈大众。汗在印度做出了很多社会的贡献。我不知道他治愈了多少印度大众,但是这部电影确实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学习吧 爸爸,为了营建和谐温馨的家园和助力孩子成长,爸爸们一定要学习了,一定要好好修炼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
阿米尔.汗曾说:电影不仅是为了金钱,最好能解决社会问题。
怀着对阿米尔.汗的崇拜我走进电影院。
电影的开头是没有信号的电视,印度幽默的喜剧开头,后来电视里出现摔跤比赛,而现实中29岁的马哈维亚身强力壮,热爱祖国,渴望为祖国获得世界金牌。可惜自己退役了,他寄希望妻子能生个儿子,然后让儿子实现他没有实现的心愿。可是他妻子接连生了四个女儿,马哈维亚从墙上拿下属于他骄傲的过去荣誉金牌,放弃了梦想。
可是生活却给了他惊喜,他两个女儿把邻居两个儿子打得鼻青脸肿。他意外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一个绝望的人,找到了救命稻草。于是马哈维亚开始魔鬼训练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刚开始是排斥的,还恶作剧。但是一场14岁女孩的婚礼后,她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天,吉塔和巴比塔抱怨父亲,可14岁女孩竟然说:她倒希望有这样关心她的父亲,而不是14岁就让她嫁给一个没有见过面的男人,有做不完的家务……
这是电影我第一次流泪的地方,我知道印度更加的重男轻女,甚至有报道称印度的女人有时候不及一头牛。尽管政府出台晚婚晚育,但是印度还是不能禁止有些女孩十四五结婚的命运,而过早的生育也是印度女性死亡的一个原因。
我也开始有点理解马哈维亚,而不是觉得他专制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压在女儿身上。吉塔开始接受父亲的安排,积极训练,并取得全国冠军。要去国家体院。
新鲜的环境让吉塔松懈,甚至觉得父亲的教法老套,固执的父亲想用摔跤证明自己是对的,可是年岁的增长,他输给了吉塔,两个人的心远了。
接连三四次世界比赛吉塔都输了,她不知道她的问题。直到巴比塔走进国家体院,劝她和爸爸好好谈谈。
从开始哭我好像眼泪就没有停,但是吉塔和马哈维亚电话通了,然后吉塔在电话里哭出声,我在电影院里也哭出声来。亲情有时候就是一句称呼一句对不起然后心比以前更近。
马哈维亚租了房子,想帮助女儿,却被自大的教练阻拦。但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可以做更多,他疯狂,他智慧,他更相信自己的女儿们。
最后吉塔靠着父亲的指点进入决赛,并在最后十几秒靠着一个完美弧线摔出对手得了五分战胜了对手获得了冠军,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时候自己独立的赢得比赛。
我难忘比赛前一天,马哈维亚对吉塔说:如果明天你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对手比赛,更跟轻视女孩的人比赛。
看完我感受很多,有关于父女亲情,有关于人生老病的感叹,有对梦想的坚持,但我更多的感受是一个女性的生命意义或者说使命,男人天生爱攻击,向外的努力,而女人更多的是守,守着男人的承诺守着孩子,大多数女人是平凡的。
我还想到虽然中国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的生育政策搞了很多年,但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在人与人之间的谈话间还是很浓厚,有些女孩本来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反而不能反思,又把这种思想传递着。
而女人该怎样度过一生?如果像吉塔和巴比塔做到了榜样,又应该怎样继续走下去?
阿米尔.汗还说过:提出问题或不足,就是为了更好。相信这部电影能促进提高印度女性的思想觉悟,出现更多的榜样。毕竟电影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相信万万千的女性会出来做榜样,而歧视女性的人会越来越少。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
在父亲节的时候,观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两个女儿在爸爸培养下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感觉到了父爱如山的伟大。影片开始男主角爸爸很霸道,根本不让女儿作出选择:女儿们抱怨长纱不方便跑步的时候,直接把女人的衣服改成男人的T恤短裤;长头发在泥地里训练会长虱子,直接剃成了男生的短头发,女性特征荡然无存。当然,这样她们就必须面临着全村人的耻笑和背后指指点点。这个时候女儿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听从父亲的选择,按照父亲的安排走不同的路;另外一个就是消极抵抗,最终回归社会,跟大部分的印度女性一样生儿育女,锅碗瓢盆一样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爸爸一肩扛起整个社会的流言蜚语,霸道地为女儿选择的时候,女儿们并不领情。她们不敢当面顶撞,但是她们想方设法暗地里捣鬼。人总是这样的,看着自己跟别人一样的时候,无论怎么做都心安,但是自己跟别人不同的时候,心里总会有牢骚:我不该受那么多的罪!我不该吃那么多的苦!她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将来,但是在爸爸的艰苦训练之下,什么都忘了。幸亏她们逃避了第一次训练,参加同龄人的婚礼,同龄人说出了事实:我倒是希望我能有这样一个爸爸,能为我的将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只让我做家务和做饭,让我一满14岁就要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终身与锅碗瓢盆和家务为伴;至少他把你当做自己的女儿,让你们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
同龄人的'点拨只是提醒,更重要的要看她们自己的选择,很多人其实非常清楚自己的选择,只是面临艰辛困苦和安逸逃避的时候,她们总是在为自己寻找借口。影片中的第二个选择是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当国家队的教练和爸爸冲突,女儿又战胜爸爸的时候,女儿认为爸爸已经落后了,她忽视了爸爸体能衰落的事实。带着沾沾自喜的心态与一流的高手决战,失败是必然的。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反思,当她愿意向爸爸坦诚的时候,机会已经来临。知女莫如父,爸爸熟悉女儿的风格,让擅长进攻的女儿一味防守,本身就是错误,改变风格之后,势如破竹;在遇到更强的进攻对手,爸爸并没有坚持进攻,而是让女儿致力防守来寻找战机,等待对手出现破绽的时候,击溃对方就有了可能。进攻与防守本身就是一体两面,如何把握好策略以及如何应对过程中出现的瞬息万变成了战胜对手的关键。最终的圆满还需要自我的觉醒,进入总决赛之后,爸爸已经无法指导她了,所以爸爸让她倾听自己的心声,让她自己去思考如何取胜。如果这个时候女儿还把希望放在爸爸的身上,还想从爸爸的身上汲取养分,那么她很有可能就会失去登上冠军宝座的机会。
也许正是教练的自私无意造就了她的冠军,虽然爸爸在很早之前就告诉她: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恐惧是深藏在心底的惴惴不安,一旦有机会生根发芽就会破土而出。只有自己战胜恐惧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强者。
父爱如山,至天下为孩子美好将来报这个辅导班那个兴趣班操碎了心的父母亲问候一声:父亲节快乐!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7
他是一名严厉的教练,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故事发生在一个印度的小农村,一位因生活所迫而放弃摔跤的国家冠军——————辛格,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可命运捉弄让他生下了四个女儿。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教两个女儿摔跤,一路上披荆斩棘,有过笑也有过泪。尽管眼前困难重重,不过最终大女儿吉塔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桂冠。
在当时印度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女性在出生之时便被安排好一生,在这种情况下,辛格从未放弃,甚至因为要让女儿参加比赛差点大打出手。三年内,吉塔战胜无数男孩,便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也正是这些事情,都如奇迹一般震惊了全场所有人。殊不知,为了比赛,辛格忍心剪去女儿的头发;为了比赛,他们受尽全村人的嘲笑与讽刺,在一句句“不可能”下逆水行舟;为了比赛,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艰苦训练,承受着其他女孩承受不了的`痛苦与煎熬,却过着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苦尽甘来,因为不平凡,不放弃,吉塔一次又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欢呼都能掀翻整个场地。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诠释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就算隔着屏幕,我内心也激动地为她而欢呼骄傲,为她鼓掌自豪。当我以为她的人生将走向巅峰之时,却没想到,这只是她将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前奏。
我记得,再一次因吉塔走进国家摔跤学院后认为父亲教的技巧老套不中用时与父亲争吵打架后,她坐上车离开家时,父亲站在阳台凝望着她的背影时的眼神,一种父亲望着女儿的眼神,一种泛着泪光却沉默的感受从内心深处的记忆中浮起,这里面有最初的寄托与希望,也有现在的伤感与刺痛,但都是玫瑰色且沉甸甸的爱。吉塔不知道,原来不是父亲的技巧老了,而是父亲老了。她也不知道,那个日日夜夜为她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人是谁;那个千里迢迢来到学院附近租房子住的人是谁;那个时时刻刻站在她身后的人是谁。当严厉与爱共同站在十字路口时,他想要强硬一些却于心不忍,一直在矛盾中徘徊,但是他知道,为了她的未来与前途,为了让她去选择别人而不是被别人选择,辛格只能含着泪水选择最能让吉塔醒悟的办法,也是让他最痛心的办法。然而,因为此事,她屡战屡败。直到吉塔的妹妹,巴比塔告诉了吉塔父亲的良苦用心,她才恍然大悟,明了一切。吉塔怀着惭愧与懊悔,为父亲打去一个电话,这一次通话,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通话,电话线连起了父女之间那原本无法攻破的隔阂,一切的不理解,所有的不明白,都在此刻化为乌有。
“我不能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保护你,我只能教你如何战斗,你必须自己克服恐惧。”在英联邦摔跤比赛时,吉塔最重要的人——————父亲,却因为被可恶的教练锁在房间里无法出现在她身边,无法指导她比赛。此时,吉塔只能独自面对对手,独自面对恐惧,这是一次挑战,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她的脑海间一次又一次地放映着父亲对她说的话,因为她知道,父亲不可能陪伴她一辈子。那个在你身后保护你,支持鼓励你的人,并不是永远都在,哪怕是拐弯处的回头,门后的等待,也需要自己克服伤痛与障碍,战胜困难与挫折。
在生活中亦是如此,终究有一天,我们所依赖的父母将离我们而去;迟早有一天,我们所依靠的人也将不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能无所畏惧地独自一人走过那段最黑暗的路程时,时间会证明我们的努力,证明我们的成功,那一天,我们会携带着寄托,怀揣着希望,迎接最清凉的风,看最蔚蓝的天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
电影情节中有个很好的设定在于,虎爸首先是看到了女儿们具有摔跤潜质,然后才开始引导训练,并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想当国际冠军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只不过,虎爸觉得既然开始训练了,那就一定要严格,做事就是这样嘛,不做则已,要做就要认真做。
父亲作为教练的时候是无情的: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让平时穿长袍的小姑娘穿上男孩子式的短裤;无视女儿们的苦苦哀求剪去她们的长发……
刚开始,女儿们受不了苦,也受不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偷偷与父亲对抗。
她们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偷懒跑去参加14岁闺蜜的婚礼时候,父亲则用一个巴掌将其玩耍的梦想击碎。
但,当女儿向出嫁闺蜜埋怨父亲的`时候,出嫁好友的一番话却让女儿们醒了过来:
“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一个这样的父亲,至少他非常关心你们,否则就像我一样,以女儿降生开始就是以锅碗瓢盆为伍。他愿意为你们挡风遮雨,为你们忍辱负重,就是让你们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我们现在经常说要快乐教育,但快乐教育不等于放养教育,孩子心性散漫,把玩放在第一位,即便有某种天赋,也很容易因为吃不得苦、不愿吃苦而浪费掉。虎爸十分清楚孩子的天性,他明白现在这份苦,对孩子的将来意义非凡。
我们说“母爱”和“父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父爱教育,因为它可以促使孩子历经磨难,发自内心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当下吃穿住行等外在的东西所迷惑。
其实,虎爸也有温柔的一面:因为素食主义的母亲不愿意触碰任何荤腥,从来不知如何烹饪的父亲按着烹调书制作鸡肉;因为小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于是便在自家农田里亲手开辟出一块训练场;在Geeta受到学校教练不公平待遇的时候,长途跋涉来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以合适Geeta的方式训练她,并为她烹饪营养丰富的食物。
决赛的前一天,虎爸鼓舞女儿:“如果你明天赢了,并不是独享胜利果实,会有成千上万个人和你一同享受胜利果实,是所有被认为不如男人的女孩的胜利,是那些被禁锢在家庭琐事中女孩的胜利,明天比赛将是最重要的一场,你不是和那个澳大利亚人比赛,你是同那些所有轻视你的人比赛!”
这就是真正的父爱印度传记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印度传记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在严厉的外表之下,其实没有一个人比虎爸更了解他的孩子。一个陪着女儿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人,一个最了解女儿的天赋和弱点的人,一个真真正正为她着想的人,给我们展示了他彪悍的教育观。
最后,最后,女儿站在了决赛现场,虽然没有了父亲在身边陪伴,她还是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赢得了比赛的胜利。结尾时,精彩的摔跤镜头看得人热血沸腾,忽然觉得,人生有个念想,为了这个念想去拼尽全力的感觉真好。
这也是整部电影非常可贵的地方。它一点也不掩饰现实的残酷,无论是早婚、父权、官僚,甚至于摔跤运动本身的激烈与危险。但针对所有的社会问题,影片都抱着一颗勇于选择的心。父亲和女儿选择了,行动了,然后从卑微的起点,一直到自己的目标。
银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所触动了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9
看完摔跤吧,爸爸,从影院出来之后,看见一家三口爸爸对妈妈说:“你看我说孩子要严加管教吧,就是要严厉的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电影当中的两个女儿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她们的爸爸,怎么能够获得世界冠军,我告诉你就是平时太惯得孩子了,孩子是要被你毁掉的”
听完夫妻俩的观后语,我不禁毛骨悚然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盛产虎妈狼爸的国度,拼爹拼妈的同时,孩子的比重呈现3分之1的奇怪比例,而且因为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大热,会产生更多这样的爸爸妈妈吧。说实话很多人看这部电影看到了励志,我呢则看到了更多的心酸和无奈~~~
电影中的两个小姐妹真的是因为爸爸严格的要求而成功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女儿为什么会获得爸爸期待的成功。我们经常分析孩子学习好的'要素:第一就是爱学,第二是能学习,第三是会学习,这三个要素共同具备的时侯,这个孩子学习方面就没有问题,容易成为佼佼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剧中的两个女儿学习摔跤的心理动机,起初逼迫她们学习,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女儿虽然出于害怕,刚开始能够按照爸爸的要求进行,但是过后是反抗的,反抗振压无效后消极怠工,因为这只是爸爸的一个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通过女儿来实现,所以两个女儿根本没有强烈的心理动机来做这件事,你可以逼迫奴隶听话做苦工,但是你没有逼迫奴隶爱上他的工作,所以女儿根本不可能爱上摔跤,当你都不热爱一个项目的时侯,又怎么可能长时间的去投入和坚持呢?坚持不下来就更谈不上取得什么成就了.....
转机在两个女儿去参加一个婚礼之后,看到比自己年长不了几岁的新娘对她们说:“我们的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等到十四岁就要嫁为人母,为了摆脱家庭的负担就要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谋面的男人,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避雨,为你们忍辱负重,他为你们有自己的将来,有自己的人生努力,请问他错了吗?”
两个女儿与其说是被激励了,不如说更是被吓着了,一想到十四岁就要嫁人,一辈子就只能和锅碗瓢盆为舞,与这样的人生相比成为摔跤运动员的人生真是不知要好上百倍,成为摔跤运动员在那个时侯,已经成为两个女孩唯一的最好的道路,这是一条分水岭,两个被洗脑的女孩立即就有了强烈学习摔跤的心理动机,一改之前消极怠工的学习态度,开始出乎爸爸意料之外主动的训练,之后随着两个女儿能力的提高,爸爸带着她们参加比赛,虽然第一场输了,但是接触到竞技场面的激动愉悦,开始主动的跟爸爸说我还想参加,这就是第二条分水岭了,从这个时侯开始女孩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向,她爱上了摔跤运动,而且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爸爸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激励师,不断的给予女儿正向积极鼓励,比方说在比赛的前夜对女儿说:“如果你赢了,并不是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跟你一起得胜,所以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烦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要各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要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于是女儿完成了第三要素当中的爱学习这个阶段的修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
我很喜欢看印度电影,所以今天要说的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刚上映那会简直刷爆朋友圈,我当然也不能错过。于是约朋友一道去影院观看,看了之后感觉确实没有辜负电影票的钱。今天又重刷了一遍来讲讲自己的感觉。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萨卡诗·泰瓦、桑亚·玛荷塔、法缇玛·萨那·纱卡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影片一开始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身材臃肿的是阿米尔汗?不敢相信,但跟他影片中马哈维亚的形象确实很像。马哈维亚年轻时是位摔跤运动员,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但由于家人的反对和生活所迫,早早退役而与世界金牌无缘。
而现在马哈维亚早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跟很多父母有一样的问题,曾经的梦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帮自己实现,当然马哈维亚也不例外。可惜的是与妻子四个孩子都是女孩,让马哈维亚一度心灰意冷。当发现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的天赋之后,不顾妻子孩子的反对,定下约定以一年时间来训练二人。从此两人开始在父亲的训练下踏上摔跤手的道路。
看到这的时候就在想,要是在和平的中国绝对不能接受,怎么能用你的梦想来规定别人的`人生,即使这个人是你的孩子。可是在当时的印度小编是有些庆幸的。在当时的印度,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情况下,女孩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年龄一到就会被父母嫁人洗衣做饭从此一生,这样的人生有多可悲小编简直无法想象。
就像影片中吉塔的那位朋友一样,吉塔巴比塔羡慕她可以不用每天训练,可以留长发穿漂亮的衣服。而女孩羡慕她们的人生可以不用想她一样,一眼可以看到底,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
影片中吉塔巴比塔与父亲马哈维亚经历种种磨难,最终吉塔问鼎世界冠军,巴比塔塔上姐姐的道路,也在各大赛场上取得成就。两人不仅仅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也为印度国家在国际赛事上争光,更为了印度女性扬眉吐气,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印度女性。
很喜欢阿米尔汗的电影,不单单是电影的精彩,阿米尔汗的电影大多都反映了印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他在用自己所能做到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国家。阿米尔·汗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出生在这样的国家是我的无奈,如果我的子孙后代出生后我们的国家还是这个样子,就是我们的无能了。”
在中国阿米尔汗很受欢迎,被网友们称为“改变印度的男人”“国宝级巨星”。但实际上阿米尔汗在印度自己的国家却不是很受欢迎。因为阿米尔汗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为女性发声,引起印度人的不满,在他们的眼里女性的地位之低下甚至不如一件东西,女孩刚生下来直接被淹死的数不胜数,女孩子在他们眼里就是赔钱货。在这种情况中阿米尔汗所做的事情与他们恰恰相反,背离了大众的思想。
我觉得这时的印度很像很久之前的中国,那个女性地位十分低下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女性有多悲哀,这时的印度只多不少,有时会忍不住的想又忍不住的庆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
保持一个最初的心,不忘记那个最初的梦想,成功不是从天而降,需要你去抓住它,并且努力与它“肩并肩”。——题记
这部电影我观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看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影片中狮子一样的爸爸有着不容置疑的为国争光的信念,他那强大的内心、不服输的个性、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女儿深深的爱,在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爸爸是一个全国摔跤冠军,他一生的梦想就是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然而,他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现实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摔跤运动放弃理想。他一直心存希望有个儿子将来能够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摔跤金牌。一腔壮志未酬,心里有太多的不甘。偏偏命运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妻子接连给他生下了四个女儿,就在他放弃时,却偶然发现了女儿们极具摔跤的天赋,喜出望外的他重新燃起了实现理想的信念。
爸爸开始倾尽自己所能训练两个女儿摔跤,而在那个男权社会的印度国家,女子生来注定只能在家做饭打扫卫生,嫁给一个不熟悉的男人与锅碗瓢盆过一生的命运。他的作为无疑引来了人们的冷嘲热讽,两个女儿也受尽了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和瞧不起的讥笑。坚强的爸爸顶着所有沉重的生活压力,用心、坚忍不拔地训练女儿们,他把她们秀丽的长发剪成了跟男孩一样的短发,他每天“魔鬼式”地训练她们,他把她们扔进了河里……他们战胜种种困难,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影片中的爸爸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他是女儿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和尊严的指路人。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训练,他告诉即将参赛的女儿:“如果你赢了这场比赛,你将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用你的能力向社会宣告,女生还有别的出路,女生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爸爸的话经典而又真实,他教会女儿:“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们,爸爸只能教你们如何战斗。你们要战胜自己的恐惧,学会自己拯救自己。”
影片中爸爸一生的梦想和执念,是他最初的心。他带着女儿们一路劈荆斩刺冲进全国冠军,一直到世界冠军。这其中的辛酸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当大女儿面临多次失败痛苦无助时,是永远最爱孩子的爸爸又站在了她的面前,和她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帮助她研究对手,鼓励和安慰提出有效提升措施,陪伴女儿回归刻苦训练的状态。影片中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情节讲的是:当女儿差一点被踢出国家队的时候,爸爸拿出一本纪念册,历数女儿参加每一场比赛拿到的奖金,爸爸把每一张钱当做奖牌贴在纪念册上,坚持女儿一定能拿下世界金牌,一定能为国争光,弘扬女子摔跤的信念,双眼含满泪水苦苦哀求体育部门的官员:“俩孩子这一路走来不容易,请给她们一个机会!”多么伟大的父亲!那真挚、卑微、深切的父爱牵动着我的心,因爱而产生的感动,再一次触动了我内心最柔暖的角落,令我不禁为之泪奔……
爸爸付出满怀的爱不忘初心教会了女儿:“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孩子,你们是爸爸的骄傲!”“如果你拿了银牌,人们迟早会忘了你。但如果你拿了金牌,你就是榜样,而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榜样的。”最终,女儿拿到了世界女子摔跤冠军,高举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此时此刻,我收获的已远远超过观看一部电影的喜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勤奋努力、不懈追求、定能得成功垂青。
用爱心,用努力,用热情,用信念,坚韧不拔去浇灌希望实现理想!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篇相关文章:
★ 精品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