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1
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
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
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地质实习报告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
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2
一.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止措施:
1.放缓边坡
2.抗滑挡土墙
3.抗滑桩
4.锚杆(索)
5.格构加固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
2.地质构造
3.岩土体结构
4.水的影响
5.风化作用
6.人类活动影响
三、基础:建筑物下部直接与土层岩层接触的部位称为基础。
地基:建筑物的荷载会引起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岩,土层改变它们原始的应力状态,这部分改变了应力状态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单位面积上地基能承受的最大极限荷载能力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在确定地基安全和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地基所被允许的最大承载力,一般不超过极限承载力。
五、地基荷载力的确定方法:
1.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2.按地基土的强度理论确定
3.经验方法确定
六、平板载荷试验曲线特征:
一般是经历三个阶段1.压密阶段2.剪切阶段3.破坏阶段
七、地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地应力,也称为初始地应力或天然地应力。 地应力特点:
1.在地壳浅部,地应力的垂直分量δv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地应力的水平分量δh大于垂直分量δv
2.在地壳深部,两者趋于一致,甚至δv大于δh
3.水平分量存在各向异性
4.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部受构造方向控制,而在山区则和地形有关,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5.由于多数岩体都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物理学性质也不相同,因而地应力中的一部分以封闭或冻结状态存在于岩石中
八、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岩土体就产生向下的滑移,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形态特征:1.滑坡体2.滑坡面和滑动带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后壁6.滑坡台阶7.封闭洼地8.滑坡舌9.滑坡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10.主滑线(滑坡主轴)
滑坡暗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
2、黄土滑坡
3、粘土滑坡
4、岩层滑坡
滑坡防治措施:
1、避开滑坡危害
2、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3、抗滑支挡(抗滑挡墙、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微型钢花管注浆群桩)
4、减重反压
5、其他方法(钻孔爆破、烙烧、化学加固、电渗排水等)
九、泥石流: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2、水源条件
3、地形条件(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泥石流类型:
1、按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按地貌特征: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
防治措施:
1、形成区:以水土保持和排洪为主
2、流通区:以拦碴坝为主
3、沉积区:以排导工程为主
泥石流地区选线:
1、道路位置选择原则: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你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2、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以及高程应根据泥石流沟淤积率、河床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
沟床断面,改沟并沟或沟中设墩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
十、地震:在地下深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岩层突然破裂,或滑移,或塌陷,或由于火山喷发等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的现象称为地震
地震类型: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十一、风化作用类型:按性质和特征分:
1、物理分化作用: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风华程度分带:
未风化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御措施:
1、黄土区地质病害主要由黄土的湿陷性和黄土洞穴引起,防治措施可采用以下两类,防水措施和地基处理
2、膨胀土可能导致工程建筑物开裂,下沉,失稳,防治措施是地基防治和边坡防治
3、软土会使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坍塌,防治措施是砂井排水、砂垫层、生石灰桩、强夯法、旋喷注浆法、换填土
4、冻土会引起道路边坡及基层稳定问题,防治措施排水、保温、改善土质
十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绝对年代法: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次排列出个地层的新老关系
2、相对年代法:通过比较各层间的岩积顺序和古生物特征确定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
断层的判断依据:
1、岩层的构造线标志
2、地层分布标志
3、断层伴生现象
4、地貌标志
断层的主要类型:
1、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2、按断层趋向与褶曲轴线关系分类
3、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4、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十三、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影响的类型:
1、溶出侵蚀:硅酸盐水泥遇水樱花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上述过程中的生成物成分不断溶解带走,结果是混凝土强度不断下降;
2、碳酸性侵蚀: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过多时,固体碳酸钙不断被溶解,使混凝土不断遭受侵蚀
3、硫酸盐侵蚀:当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对混凝土造成侵蚀破坏
4、一般酸性侵蚀:地下水ph值偏小,酸性强,这是可以溶解混凝土
5、镁盐侵蚀:地下水中的镁盐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侵蚀混凝土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3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摘 要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础。
实习地区:
1、五陂下—王坑煤矿
2、孽龙洞
3、三口岩—新泉路段
人员组成:能源系地测(3)班 实习小组第四组(组长;吴坤,组员共8人)
指导老师:易圣生
起止时间:2010年5月24日—2010年5月28日。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课2天,室内编写报告5天,共10天。
报告人:吴坤
实习时间:2010年5月24日
实习地点:五陂下——王坑煤矿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路边陡峭的高山,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水电站对面的山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1、了解什么是河流河床、河漫滩,河流的凸岸,凹岸和阶地?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来。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如图二)
岩层产状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走向为NE110°与SW29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倾角为∠30°。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如图三所示)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沉积岩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形成:
1.物质堆积。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例如山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会有物质堆积(这些物质包括流水和风搬运来的沙子、泥土、灰尘、生物的残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残骸)。这些物质年复一年地层层堆积,越来越厚,甚至厚到几公里。
2.沉积物深埋。与此同时,沉积物下方的地壳在不断地升降运动。如果这地方下陷,这些沉积物就会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在巨大的压力、高温下,经历很长时间,最后形成岩石。3.沉积岩出露。这些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又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露出地表,形成我们看见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例如,王坑河谷两侧的山,大多数是由远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构成。图四为胶结质砾岩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断层与河:
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为什么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断层呢?因为断层面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其宽度一般由数十厘米到数十米。破碎带内常充填有经过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杂乱的岩石碎块或碎屑、岩片,一般情况下,断层规模越大,破碎带越宽,结构越复杂。破碎带岩层破碎,抗风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带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势较低,经流水常年的冲刷后便发展成啦规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规模较大的就成为江或湖泊。象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都是些大的断层。结合易老师给我们讲过逢沟必断的理论,所有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由断层经上流常年稳定的水源冲刷形成的。
实习时间:2010年5月25日
实习地点:清溪孽龙洞
孽龙洞位于距萍乡市区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萍乡孽龙洞 素有"吴楚咽喉"之称,萍乡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
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孽龙洞,经科学家考察论证,孽龙洞是一个形成于亿年前的天然溶洞,长4公里,内有地下河贯穿首尾,常年流水不断,泉声沸然。水声淙淙如弹琴,瀑布倾泻似雷鸣。“洞天飞瀑”十分壮观,清泉从9米峭壁上飞流直下,跌入碧潭,激起无数浪花,颇有“卷起千堆雪”之势。有一块巨石上有一“天池”,它的边沿由薄如瓷碟,形似荷花瓣的石钟乳叠砌而成。池水清澈见底,池底几株石花,洁白如玉,似海中珊瑚,璀璨绚丽,美不可言,令人拍掌叫绝。“灵泉”终年保持不溢不落的水位, 留给人们一个不解的谜,“蘑菇山”清流淙淙,环山而下,迭次汇成多处小瀑,正是“黄山无悬流飞瀑”。
孽龙洞内石乳遍布,形态万千,是一座石头模型的地下艺术长廊,那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生成的,有的似仙女下凡,有的如仙人对弈,有的似仙鹤长鸣,有的如蛟龙探海。还有那耸立的“宝塔”,参天的“玉树”,悬挂的“瓜果”,挺拔的“神针”,飘落的“罗幔”,无一不形象逼真。就像一件件精致的工艺珍品,无不神奇绝妙,惊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研究区域。
喀斯特地貌生成的必要条件: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岩层上形成的地貌景观。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酸性的水溶解。自然界里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岩溶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碳酸,再与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与地下的石灰岩发生反应。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来,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一点点溶蚀了。按地貌景观特征,岩溶地貌又分为多个类型:以石芽、石柱为特色的石林型,以峰丛、峰林为特色的桂林型,以大峡谷为代表的三峡型、以及以溶洞为代表的溶洞——清溪孽龙洞
所以,它的形成必需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可溶性岩石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及溶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实习时间:2010年5月27日
实习地点:新泉、三口岩
这里与五陂下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有大面积的变质岩系的存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既决定于原岩性质,还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变质岩具有自己的矿物成分特点,又和火成岩、沉积岩有一定联系,且比它们更复杂多样。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刚玉,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叶腊石,十字石,堇青石硬绿泥石,硬玉,浊沸石方柱石,钠云母,绢云母
帘石类,葡萄石,硬柱石绿纤石,钙铝榴石符山石,绿泥石,阳起石蓝闪石,滑石,蛇纹石直闪石,硅镁石,透闪石钙镁橄榄石,钙铁辉石蔷薇辉石,硅灰石等。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如右图)
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石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和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征,称之为结构。变质岩的结构,颇为特别,因为其是一种转化改造原岩的岩石。根据成因,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交代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三类:变余构造,变成构造和混合岩构造。
结构构造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常用作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结构和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原岩,判断原岩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环境、方式和程度等特点。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成为接触变质岩。它们分布在紧靠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围岩由于温度升高,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热接触变质岩,而由于岩浆中逸出的气态、液态溶液的影响使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接触交代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常见的有角岩类,斑点板岩,大理岩,而接触交代变质岩最常见的是矽卡岩。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引起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其温度变化可在200-300℃至700-800℃,压力可自至,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可自7℃/km-60℃/km。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是区域性的,因而区域变质岩常大面积分布,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有的地区甚至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从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出现,前寒武带结晶基底主要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岩浆岩构成。古生代以后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地测,(3)班进行了为期5五天的 地质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在实践之上的,之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论界结合实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画上一个逗号。
这次实习的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长点,我想理解的会更深更透彻些的。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们完满的完成啦这次实践的几项主要任务:
1、培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例如:皱褶构造,断裂构造特征等地质现象。
2、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对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3、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地质学的重要。
4、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和品质都是以此很好的考验,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4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摘 要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础。
实习地区:
1、五陂下—王坑煤矿
2、孽龙洞
3、三口岩—新泉路段
人员组成:能源系地测(3)班 实习小组第四组(组长;吴坤,组员共8人)
指导老师:易圣生
起止时间:XX年5月24日—XX年5月28日。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课2天,室内编写报告5天,共10天。
报告人:吴坤
实习时间:XX年5月24日
实习地点:五陂下——王坑煤矿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路边陡峭的高山,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水电站对面的山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1、了解什么是河流河床、河漫滩,河流的凸岸,凹岸和阶地?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来。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如图二)
岩层产状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走向为ne110°与sw29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倾角为∠30°。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如图三所示)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沉积岩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形成:
1.物质堆积。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例如山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会有物质堆积(这些物质包括流水和风搬运来的沙子、泥土、灰尘、生物的残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残骸)。这些物质年复一年地层层堆积,越来越厚,甚至厚到几公里。
2.沉积物深埋。与此同时,沉积物下方的地壳在不断地升降运动。如果这地方下陷,这些沉积物就会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在巨大的压力、高温下,经历很长时间,最后形成岩石。3.沉积岩出露。这些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又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露出地表,形成我们看见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例如,王坑河谷两侧的山,大多数是由远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构成。图四为胶结质砾岩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断层与河:
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为什么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断层呢?因为断层面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其宽度一般由数十厘米到数十米。破碎带内常充填有经过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杂乱的岩石碎块或碎屑、岩片,一般情况下,断层规模越大,破碎带越宽,结构越复杂。破碎带岩层破碎,抗风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带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势较低,经流水常年的冲刷后便发展成啦规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规模较大的就成为江或湖泊。象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都是些大的断层。结合易老师给我们讲过逢沟必断的理论,所有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由断层经上流常年稳定的水源冲刷形成的。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实习时间:XX年5月27日
实习地点:新泉、三口岩
这里与五陂下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有大面积的变质岩系的存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既决定于原岩性质,还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变质岩具有自己的矿物成分特点,又和火成岩、沉积岩有一定联系,且比它们更复杂多样。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刚玉,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叶腊石,十字石,堇青石硬绿泥石,硬玉,浊沸石方柱石,钠云母,绢云母
帘石类,葡萄石,硬柱石绿纤石,钙铝榴石符山石,绿泥石,阳起石蓝闪石,滑石,蛇纹石直闪石,硅镁石,透闪石钙镁橄榄石,钙铁辉石蔷薇辉石,硅灰石等。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如右图)
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石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和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征,称之为结构。变质岩的结构,颇为特别,因为其是一种转化改造原岩的岩石。根据成因,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交代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三类:变余构造,变成构造和混合岩构造。
结构构造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常用作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结构和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原岩,判断原岩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环境、方式和程度等特点。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成为接触变质岩。它们分布在紧靠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围岩由于温度升高,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热接触变质岩,而由于岩浆中逸出的气态、液态溶液的影响使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接触交代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常见的有角岩类,斑点板岩,大理岩,而接触交代变质岩最常见的是矽卡岩。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引起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其温度变化可在200-300℃至700-800℃,压力可自至,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可自7℃/km-60℃/km。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是区域性的,因而区域变质岩常大面积分布,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有的地区甚至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从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出现,前寒武带结晶基底主要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岩浆岩构成。古生代以后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共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普通地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