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6篇 景区实习报告

时间:2022-07-31 05:42:55 实习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6篇 景区实习报告,以供参考。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6篇 景区实习报告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1

  居住区造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了解和熟悉居住区景观造景的艺术手段与方法,能够掌握植物配置在居住区中的实际运用,了解现代居住区规划中景观绿化的发展趋势及植物造景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们对居住区绿化的感性认识对今后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参观居住区各个组团和景区的景观设计,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我们的园林审美能力,提高我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绿都城小区的参观实习,使我们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及植物造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提高我们的空间感和美学修养 , 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园林植物造景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在实习中的认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紧缺、城市交通、地域特色趋同等问题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品质。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

  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摒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对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的认识和分析

  通过对绿都城小区的参观实习,下面是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后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对绿都城植物造景加以分析。

  首先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居住区的生态型绿地不仅是简单的种草种树,而是真正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居住区植物造景应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从而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右图是绿都城中模仿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运用地被植物,小灌木,色叶小乔木,大乔木形成多层次,色彩丰富,疏密有致以生态效益为主的自然群落并且使单位空间绿量达到最大化。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形成完

  整的植物群落。要掌握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合理选择耐阴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形成稳定而优美的居住区自然景观。从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来说,应强调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立体绿化的原则。

  其次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美观性原则。下面这幅图片选用高低不同,树冠大小不同,姿态与色彩不同地树木,使居住区环境具

  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化层次,加大空间感,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居住区显得生动活泼,轮廓线丰富。同时,通过植物景观,还能使各个建筑单体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布局。从而达到一种优美的环境空间。

  然后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功能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留有一定面积的居民活动场地。右图是绿都城小区中的休闲广场,该广场采用硬质铺装与软质绿地相结合的处理手法,使广场看起来不过于生硬。广场周围还设有花架,树池座椅,景观廊架等。即为居民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又丰富了广场空间。在小区的其他区域还设有舞台,健身设施,篮球场

  等都体现了居住区的功能性。

  再者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文化性原则。居住区是居民长时间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应该根据植物造园原理,努力创造丰富的文化景观效果,以人为本,体现文化气息。右图的这个景观小品就是工业文明的代表,该小品是工厂搬迁后留下的废弃机器,设计师就有效的利用了它并加以改造形成了造型独特,外形美观的园林小品。在绿都城中像这样的案例还很多,像铁道公园,利用废弃的铁道并设置一些铁路标志信息,形成极富铁路文化的风景线。还有螺丝钉桌凳,富有文化气息的标志牌等,这些都为小区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气息。所以在我们今后的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居住区的设计,要不断的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学习优秀的作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人性化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的,在现在居住区和其他建筑的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上图是建筑的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 ,为了景观上的需要与植物的绿化相结合,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

  人性化设计还表现在植物造景的人性化,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右图是绿都城中的一块休闲绿地,模仿自然群落,运用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和丰富的灌木地被草坪植物并设计自然曲折的园路,景观小品,休息设施,形成自然和谐美观的休闲环境。另外人性化设计要注意选择遮阴效果好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和带刺的植物,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果、落叶的树木。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绿都城居住小区的参观实习 ,让我们有机会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也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我们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比如说一些园林中常见的树种我们识别时还是有很多分歧甚至说不出它们的名称,科属。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只有认真的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复习,反反复复的练习,才能在平时的识别中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到设计中来。当然这次实习的最大收获是我们

  对居住区绿化设计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我们将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2

  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第一站:苏州拙政园

一、总概括:

  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其山石、水体、建筑的营建以及植物配置达到非 常高的水准。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园里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被称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很多景点的名称都和植物有关,如拙政园内的玉兰堂、海棠春坞、松风水阁等。

二、造景分析: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从视觉观赏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这里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具体分析:

1、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

2、敞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 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采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3、分景

  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人胜。风:在描写清风明月的景色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小轩筑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月洞门,环境十分幽美。建筑平面采用折扇形,背墙窗景和室内石桌,给人一种小扇自生风的感觉,带着一丝丝凉意。雨是普通的自然现象,把它变成观赏对象,充满诗意,成为园林景观,是苏州园林在构筑园林景观上的妙笔。园中雨景,常常是通过雨落花叶的声响来完成的。拙政园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

  植物配置分析:

1、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常用的有黑松、罗汉松、圆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如银杏、榉、榆、朴、枫、乌桕、皂荚、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 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2、观花类:花木是园中的重点,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红梅、山茶、杜鹃、牡丹、芍药、荷花、桂花、蜡梅等,其他如玉兰、垂丝海棠、丁香、紫薇、大绣球、石榴。

3、观果类:果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树种,数量虽不多,但它的观赏效果比较高。如批把园内的枇把。

  4地被植物及小灌木:箬竹、山竹、匍地柏、鸢尾、六月雪、金丝桃、迎春、金雀等这些植物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攀援植物:是点缀和装饰墙面、假山、驳岸不可缺少的植物,常见的有爬山虎、络石、凌霄、金银花、云南黄馨、构杞、地柏、雀梅等这些藤蔓植物。

6、竹类:是园林中主要树种之一,它有时作为造景的主题,有时可作“配角”,也可作为隐蔽房屋墙壁或作为障景用。主要品种有棕竹、刚竹、罗汉竹、紫竹、方竹、斑竹、孝顺竹、金丝竹、箬竹、凤尾竹、菲白竹、山竹。

  主要植物配置有:

  乔木:榔榆、黑松玉、兰桂、西府海棠、木瓜等。

  灌木层:红梅、绿梅、蜡梅、垂丝海棠、山茶、栀子花、南天竹、石榴、月季、紫藤、杜鹃等。南天竹则是古典园林内常用的灌木种类。

  常绿乔木:桂花、香樟、小叶黄杨、圆柏、罗汉松、朴树、毛白杨、榉树、国槐、柿树、枇杷等。

  落叶乔木:枫杨、糙叶树 梧桐、榔榆、枫杨、梧桐等。

  第二站:苏州白塘植物园

一、总概括:

  白塘植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其造景主要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物园分为四个区域。

一、人工种植展示区

  在此区域内,靠南施街一侧种植苗圃林地,以各种低矮的特色花灌木为展示主题,并通过东西向的直线形水渠和小园路进行分割,形成几何形布局,游人来回穿梭与花境之间。

二、岛屿生态自然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的两个岛屿,通过人工筑岛和水系改造,形成四个错落变化的岛屿和一片湿地,每个岛上种植突出季相变化的生态林,突出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种类。

三、湖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形成公园中部最大的水面,在湖面上组织划船等水上活动,使游人欣赏湖光、山色、林木之美。

四、山地自然生态林区

  运用人工手段,堆土叠山,并模拟出原始山林生态系统,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绿化。

二、其造景方式与设计理念概括:

1、用人工手段去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湖泊、河谷、溪流、湿地、山林、坡地、树林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城市绿洲境界。

2、以山水为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通过人工堆土造山,形成山环水、水绕山的山水园林空间。

3、运用传统与现代造园林理念,环绕公园主环道布景,并在主要景点及主环路旁营造小游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充分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

5、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动线和视线上的变化多样,运用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塑造出贴近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三、植物配置分析与概括:

1、乔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有许多采用植物名命名的道路,如香樟路,以香樟作为行道树。也有许多孤植或群植的乔木,如榉树、梓树、杜英、枫杨、黄连木、无患子。

2、灌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采用大量的灌木,布局合理,单群结合。灌木类植物树高较乔木矮,这样就构成了高矮上的变化。其

  次是色彩上的搭配,如金叶小檗,红瑞木。形态上也有差异,比如砂地柏,大枝匍匐平展。同时力求树种丰富变化,避免配置形式相同。同一片区域内有多种灌木,如西府海棠、贴梗海棠。还有很多观花类的树种,有牡丹、喷雪花、白玉兰,东京樱花,紫

  荆,巨紫荆,丁香,金丝梅,日本晚樱等。

  3 草本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较多,可单独成景,也可与传统草坪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如狗牙根、酢浆草、婆婆纳等。

  植物园中的草本植物常常是配合着其他的乔灌木植物或是为建筑小品做点缀。在植物园里面经常能看见树坛下有百子莲,金叶过路黄,美丽越见草,玉簪,吉祥草,红花酢浆草,荆芥等,小品旁边有萱草等。除此还有单独成景的,比如,醉鱼草、芍药、美人蕉、鸢尾、血石鸢尾、菊花绣线菊、锦带花、婆婆纳这些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的草本植物搭配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环境部落。

  4 水生植物

  有荷花、睡莲、黄菖、香蒲、再力花等。

  第三站:延中绿地

一、总概括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其起伏的地形、林木灌丛、草坪、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园;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绿地上空,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二、设计理念及造景分析:

  延中绿地是以蓝与绿为主题。“绿”即是绿化。以自然的地形地貌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蓝”即水。在绿地设计中,水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植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蓝与绿再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其七个园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

  每个园的特色及所用植物配置: 1.春之园

  绿地布局简洁开朗,以一片苍劲茂密的绿色丛林为开端,以江南毛竹为主景。在起伏的地形间,设置了榉树、合欢和银杏等乔木林荫下的休息区,适宜人们休闲。坡上毛竹、桂花、香樟、合欢成片成林,相互映衬。 2.感觉园

  在感觉园内,营造的是空间设计组合。

3.嗅觉园

  以各个季节不同的香味植物给人不同的嗅觉感受。春园,有白玉兰、含笑、垂丝海棠、丁香、樱花、桃花、杜鹃、红花檵木等春花植物。另,芳香植物为丁香、白玉兰和含笑。夏园、紫薇、广玉兰、八仙花、栀子、六月雪,芳香植物为广玉兰和栀子。秋园 中心的植物配置是一株大榉树,秋景植物有银杏、榉树、无患子、栾树、桂花、青枫、红枫等,芳香植物为桂花等。冬园有白皮松、五针松、粗榧、蜡梅、梅树、山茶、火棘、南天竹等,芳香植物为蜡梅等。芳香植物有香樟、月桂等樟科植物。

4.触觉园

  通过触摸植物的枝、叶质地和形状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各种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质地感觉,而具齿、有刺的植物,如火棘、枸骨等。

5.视觉园

  感觉园的景观轴线大道即是视觉园的主要部分。中间是四季草花花坛,两侧种植山茶、珊瑚树墙和高大挺拔的水杉,终点是西端的樟树水景广场,从建成的效果看,视觉感受无处不在,如棕榈树阵,连续起伏的地坪,层次鲜明的灌木丛等。 6.地质园

  地质园的地势是由四周向中央水池倾泻,樱花路和玉兰路直指石山双瀑,构成绝佳对景。在石山的东侧,有大片毛竹林,还有松、柏、枫、槭交织与一起。 7.听觉园

  该园以象征性手法表现在茂盛的树林中出现一条干枯的河流缓缓流向前方。河底为卵石铺成有水波向后的动势。河道两侧植物层次丰富。

  园内植物配置分析:

  整个绿地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灌木占%、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公园中植物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园中应用的树木分类总结:

  乔木树种:主要有广玉兰、雪松、罗汉松、龙柏、五针松、白皮松、女贞、杜英、水杉、池杉、香樟、朴树、榉树、垂柳、合欢、法桐、加杨、银杏、无患子、栾树、杜仲、白玉兰、三角枫、青枫、五角枫、红枫、苹果、梨、橘子、枣、山楂、杏、木瓜、垂丝海棠、樱花、碧桃、垂枝榆、梅花、红叶李等。

  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美人茶、茶梅、栀子、含笑、杜鹃、六月雪、石楠、珊瑚树、洒金东瀛珊瑚、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海桐、金丝桃、八角金盘、南天竹、长春蔓、花叶长春蔓、丁香、琼花、八仙花、紫荆、蜡梅、紫薇、连翘、黄馨、月季、石榴、紫叶小檗、棣棠、凤尾兰等。

  竹类:有毛竹、黄金间碧竹、刚竹等,还有棕榈等热带植物。

  第四站:杭州西湖

  西湖的美人人皆知。她的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她的风姿。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亦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

  最先去的是太子湾公园。

  造景分析:

  整个园中以水体为界将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东部为有东方色彩的山水园,西部为有西方色彩的山水园。整体景观体现的是因山就势、顺应自然的宗旨。地形改造、水系处理和道路设计是造园的关键。创造了池、湾、溪、坡、坪、林、山丘、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大小不一的虚实园林空间。

  公园遵循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植物配置采用树木成丛、草坪成片、宿根花卉自由散植,建筑采用质朴的木桥木屋等设施,以形成一处具有田园风韵的文化游息山水园。

  植物配置特点:

  高层:川含笑、乐昌含笑等木兰科植物,构成公园的主林冠线。 中低层:春季突出樱花玉兰,秋季突出丹枫白芦。火棘和绣球。 地被:突出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草坪突出剪股颖、和早熟禾等常绿草种,部分草坪仍沿用狗牙根。

  主要植物配置有:乐昌含笑、日本樱花、桂花、枸骨、白玉兰、红花檵木、郁金香、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无患子、香樟、水杉、白栎、栾树、鸡爪槭、麦冬、金钱松、红叶李、桂花、山茶、合欢、木兰、紫玉兰、麻栎、枫香、枳椇、构树等。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 月。

  景色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

1、苏堤体现的是借景之美。孤山景区的中山公园布局巧妙,亭台错落,把天然美与人工美融于一体。园中的“西湖天下景”亭,前临水池,曲桥相通,花木繁茂,自成一座精美的小庭院,乃中山公园的精华所在。园内所有建筑都依山而辟建,园林布局紧凑,设计匠心独运。

  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搜疏等开花乔灌木,配以艳丽的花卉及碧草;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

2、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以夏景观荷为主。以“曲院风荷”这一意境为主题,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大小湖面,突出夏景,选择了荷花、木芙蓉、睡莲,及荷花玉兰作为主景植物,并配植紫薇、鸢尾等,使夏景的色彩不断。

  柳浪闻莺,以柳树为主,柳丝垂地。园林布局开朗。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沿湖柳荫夹道,临水眺望,视野开阔。

  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两个公园皆是以植物为主题的造景公园,曲院风荷以夏景出名,柳浪闻莺则重点在于春天。二者在季相上都有自己着重的季节。

3、平湖秋月突出秋景,要达到赏月、闻香、观色。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以观色,再植以众多的桂花,体现“月到中秋桂子香”的意境,此外,还配植了含 笑、桅子等花灌木及芳香的晚香玉。

4、断桥残雪:西湖有“三怪”: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而这第一怪断桥,位于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5、花港观鱼的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格局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在空间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既曲折变化,又整齐连贯,巧妙地运用大面积的草坪和以植物为主体的造景组合空间。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无患子、枫香的秋色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的秋色。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笆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

6、牡丹园的牡丹种植采取假山园的土石,以土带石的散置处理方式。在平面布置上,用曲折小道将园划分为10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圃小区,环形围绕着牡丹亭。而为避免园路纵横交叉过多,使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该园采取降低路面高度,让小道隐藏于各花圃小区之间的做法。

  部分植物配置:

  乔木树种包括香樟、广玉兰、雪松、悬铃木、无患子、枫香、水杉枫杨、垂柳等,

  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鸡爪槭桂花、杜鹃、红枫火棘、山茶、八角金盘、红花檵木、洒金东瀛珊瑚、云南黄馨等。总体来讲树种较为单调。

[End]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3

  规划实习报告

  目的: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园林植物,艺术风格和景观异质性理论以及景观园林,古典园林,生态园林等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现状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构成要素:湿地生态;艺术风格;布局选址;景观差异性;园林植物;园路;历史背景;

一、杜甫浣花溪园林艺术风格

  利用杜甫有关浣花溪诗作,对浣花溪园林选址、构园要素和园林借景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浣花溪园林选址能因地制宜,自然天成,构园要素突出特色,意境潜藏,园林借景手法多样,妙趣横生,对今天园林设计、规划和园林游憩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理论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浣花溪公园由万树园、梅园和白鹭园组成。万树山的林区中有许多珍奇树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等;楠木、香樟、大罗汉、桂花等树种星罗其中,一条蜿蜒的“浅水峡谷”饶山而过,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沧浪湖是公园用地的中心地带,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为意境,以水景为主体;白鹭洲位于公园北侧,据说是目前成都市区唯一的一块城市湿地,该湿地吸引了许多鸟类到此生活,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由于本来就拥有保护性湿地,又是河流的交汇地,所以整个园区对水的利用随处可见。通过宽窄适宜的景观水渠作为廊道,联系了湖泊斑块和湿地斑块,使得斑块之间能够有效地资源与能量的交换。这其中包含了与陆地截然不同的动植物种类,形成公园的自身特征。

二、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

  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浣花溪公园滨水植物景观驳岸,驳岸作为水陆过渡的界面,在滨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驳岸形式为营造滨水植物景观提供了不同的营造载体,同时决定了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而且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浣花溪公园水体驳岸以结构性柔性护岸为主要形式,是用石材、水泥、混凝。浣花溪公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水”的利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理论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自然的环境。

三、园林的选址

  成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浣花溪公园,坐落于城南的外江(两江并行,自西向东的南边一条)侧畔。外江,距城区民居有一定距离,水质远较“内江”清澈,官府遂在江畔设“织锦署”。园林选址表达了诗人的风骨雅气其一,对外有屏弃尘事纷扰以取清雅幽静,消除客愁之意。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其二,利用寺院土地兴建草堂对内亦有保持文人节操以达放浪山水,自由不羁之浣花溪以前,这里蓬蒿满地,杂木成林,野竹点缀,呈现一派烟水明媚、朴野浪漫的自然景观。因地制宜,根据浣花溪三面环水一面临壑的自然特点,突出茅庐建筑、园林动植物及水体等构园要素,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浣花溪呈现一派楠屋茅舍、圆荷细麦、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不仅如此,在每个园林景观中他还利用诗歌采取比附、象征或直抒胸臆的方法,处处营造高雅意境。

四、廊道布置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通性可从斑块大小、形状、廊道存在与否等方面得到反映,主要用来测定景观的空问结构特征。而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通性可从斑块大小、形状、廊道存在与否等方面得到反映,主要用来测定景观的空问结构特征。而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廊道是景

  观连接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生物群体之间的个体交换、迁徙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浣花溪公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四、浣花溪历史

  宋朝高宗皇帝绍兴年间,有文士马俌,在所吟《浣花溪》里,以首八句点说:“浣花溪边濯锦裳,百花满潭溪水香。宝奁散尽买霜,草林匹马不敢当。当时濯衣只偶尔,岂似取履张子房。烈烈遽能蔽此蜀,丧乱怀尔徒悲伤!……” 《卜居》道“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有客》云“患气经时疏快颇宜人”。效。《堂成》有“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杜甫无意和扬雄比较,扬雄青少年时期,同样因地制宜,营造高雅意境。从汉、晋年间起,多有贫家民女,为之濯洗丝纱、锦缎,得少许工钱,以供家用。该江遂得名:“浣丝溪”、“浣纱溪”、“濯锦江”。并有“浣花邀头”与浣花夫人的历史背景。蜀郡成都(四川成都市)人。女。姓任。喜弓马,善骑射。后嫁崔盱。唐大历二年(767年),崔盱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次年崔盱入朝奏事,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加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

  僧衣,当僧衣入水濯洗,水中立时呈现无数莲花,五彩缤纷,此后人称洗衣处为“百花潭”,称小河为“浣衣溪”,称任氏为“浣花夫人”。

五、结束语

  从大范同来讲,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是比较弱的。但人类的活动会打破自然生态链,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的斑块化趋势日益严重。因此就景观设计来讲,应尽量少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进行设计。景观生态学对我们的设计有直接指导意义,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四川建筑第29卷3期2009.06

  建筑学报14 2010年第2期〃总第146期

  安徽农业科学(3)

《文史杂志》2010年02期

  文学沙龙—四川论坛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4

  专业实习总结

  动物科技学院动医071班17号程景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我于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5月20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兽医临床实验室实习,期间由李宏全老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实验室的一些日常工作,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帮忙其它实验的完成,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模式、方法和思路。

二、实习感受

(一)成绩与收获

1、对PCR的了解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

  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专用仪器,在人工合成引物介导下反复进行热变形-退火-延伸而扩增DNA的循环过程。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简便、快速等特点, PCR技术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项常规手段,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PCR方法模仿体内DNA复制过程,首先使DNA变性,两条链解开,即将模板DNA置于94—95℃的高温下,使双链DNA的双链解开变成单链DNA;然后使引物模板退火,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到45—65℃左右,引物能分别与变性后的两条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将反应体系调整到DNA聚合酶作用的最适温度,DNA聚合酶随即以4种dNTP为底物,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重复此过程,DNA即以指数方式扩增。1988年耐热的TaqDNA聚合酶在栖热水生菌中被分离出来后,PCR技术逐步成熟起来。近年来,在实际工作和运用中,以基本原理为基础又发展出了很多新型的PCR技术。如:反向 PCR( Inverse PCR)用于扩增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一段未知序列;不对称 PCR( Asymmetric PCR)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等量的一对引物从而获得单链产物;重组 PCR ( Recombinant PCR)可以把两个不相邻的DNA片段重组在一起的PCR法。除此之外还有套式引物 PCR ( Nested Primer PCR)、免疫 PCR( ImmunoPCR)、加端PCR (Addspecific PCR)、原位PCR ( In situ PCR) 等。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简称RT - PCR)。逆转录PCR是一种能检测细胞内低丰度特异性RNA的方法。其原理是原理是: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

(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RT-PCR主要用于对表达信息进行检测或定量,分析基因的转录水平。另外,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基因表达差异或克隆cDNA而不必构建cDNA文库。RT-PCR比其他包括Northern印迹、RNase保护分析、原位杂交及S1核酸酶分析在内的RNA分析技术,更灵敏,更易于操作。

2、对红细胞免疫的了解

  以往认为,红细胞只参与呼吸功能,没有免疫功能。事实上,红细胞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

1、CR

3、CD

58、CD

59、DAF、SOD,数目众多,自成系统。红细胞是血循环中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红细胞有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并有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许多疾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红细胞天然免疫缺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E-CR1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表达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血液病等。20世纪50年代,Nelson等首次发现了红细胞具有免疫黏附功能,此功能有促进白细胞吞噬的作用。人红细胞能与特异调理过的梅毒螺旋体及肺炎球菌结合,从而推测红细胞膜存在兔免疫黏附受体,免疫复合物同该受体结合,促进白细胞对其的吞噬,是宿主防御机制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证实了这种人红细胞所具有的免疫黏附功能是通过Ⅰ型补体受体(CR1)实现的;20世纪70年代在人的红细胞膜上首次分离并纯化了该受体;20世纪80年代初,Siegel等首次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红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的一个构成部分,是机体自身免疫平衡的稳定的重要基础,它在整体免疫反应这种具有以下作用。增强吞噬作用;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识别和携带抗原;免疫调节作用;效应细胞的作用。

3、试验用动物的取样以及血液的前期处理

  耳缘静脉采血4ml于含有EDTA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置于4℃备用;取出血液加入等体积(4ml)的生理盐水对犬的血细胞进行等体积稀释;按1:3比例加入红细胞裂解液,轻柔的颠倒混匀3-6次,4℃静置10分钟;2000rpm,4℃离心5分钟,弃上清加入4ml生理盐水悬浮沉淀,按1:2的比例将此悬液缓慢加入到淋巴细胞分离液表面,注意不要使两者混合;4℃,2500rpm离心15分钟;离心后,该液分为四层,取第二层环状乳白色细胞层于另一新EP管中;4℃,3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4、RNA的提取

  向EP管中的细胞沉淀加入1ml Trizol;旋涡振荡器上充分混匀,静置5min;再加入200μl氯仿,混匀后静置2min,于4℃,13,000rpm离心15min;

  小心吸取上清(大约500μl)与另一个干净的EP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颠倒混匀后静置10min,于4℃,13,000rpm离心10min;倒掉异丙醇加入1ml 70%预冷的酒精洗掉多余的异丙醇,于4℃,10,500rpm离心5min;倒掉酒精将提取的RNA风干,约10分钟左右至半透明(不可全干);加入40μl的RNase free dH2O,充分溶解,-80℃保存备用。

4、论文的完成

  这个假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师兄师姐们的斑竹下,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犬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受体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应该选什么样的话题来做论文,选好话题以后又应该如何安排思路,安排好思路以后下笔成文又该如何查找资料,以及如何挑选资料等等,这些东西都必须是通过自己亲自完成才可以学到的。

(二)问题与不足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发现了自己的许多的问题,

三、总结

  在这个实习期内,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也知道了自己不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不了解学科内的科学体系,不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等,更反映出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不足,总是浪费了时间也做不好事,让时间悄悄流失。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虽不能苛求在不到一百天内把发现的问题全部解决,但发现了问题总归有了一个良好的转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努力的方向也明确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趋向于理性、客观。

  但是经过对这一个月的的实践和实习,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2、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3、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感谢张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几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

  最后,我要感谢李老师和所有帮助我的师兄师姐们,他们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为以后的动手操作和灵活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5

  远通维景酒店实习报告

  郁永

  大家好,我是09旅游管理的郁永。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实习经历。我实习的单位是北京远通维景国际大酒店。酒店是由北京大地远通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由香港港中旅集团维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国际五星酒店。维景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包括唐山紫天鹅维景、国丰维景都是由港中旅集团管理的。维景的意思是mertor park都市花园的意思,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实习半年时间,我一直在管家部工作,通俗的说就是客房部。实习结束了,由于一些人事变动再加上我一心想留在酒店,被调到宴会工作十天,之后又因为人事变动调到大堂吧,工作了两个多月。实习生活也算是比较丰富吧,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客房工作不是大家想象的打扫房间那么简单,一天工作我们要完成很多任务。早晨7:50集合,主管开一个10分钟的短会,总结昨天工作疏忽的地方还有今天主意事项,然后领钥匙、房表上楼。我们那里的工作标准是一天13间房,客房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细节很重要,怎么重要呢?房间配置的东西一样不能少。比如,便签夹要放三张便签纸,少一张被领班查出来,就要放下手头工作去改错,直到可以放房了这间房的工作才算完成。所以在工作时候必须认真再认真。做房同时还要谨记以下几件事:早10点敲门收洗衣,查看客人是否将要送洗的衣服放入洗衣袋,洗衣单是否填完整,二者缺一不可;中午吃饭换布草,以脏换新,清点好数量,方巾枕袋一个不能少;下午3点房间补水果,VIP房水果由餐饮部派人单独来送,楼层服务员要与其一同进入房间,包括客人开保险柜之类的事楼层服务员都要与其他部门人一同进入,即保证客人财产安全也少了很多纠纷;最后在下班前收拾好工作间、整理工作车,为第二天工作做准备。这些工作看起来很繁琐,等工作时间久了认真去学了,就能游刃有余。用我一同学的口头禅就是:不大点事儿!

  白班工作三个月后,因为上中班一员工离职,我顶替他开始上中班。中班工作量存在不稳定性,工作量大小与房间出租率是成正比的。中班工作做房压力小了很多,更多的任务是为房间客人送东西,包括一些额外的枕头、被子、加湿器、毛巾等等,也会去帮客人解决一些问题调空调温度、看上网以及保险柜的使用等等。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接到很多任务,工作的时候会准备一个小本,把接到的任务都记录下来,两个人看所有楼层任务很重,要考验协调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头工作,并且保证不出差错。白班重视细节,中班就要讲效率,因为你不知道在你打扫房间的时候会有多少任务派发给你,你也不知道在你抱着加湿器给客人去送的时候,楼上正有人等你开门呢。当然有的时间段是比较清闲的,劳逸结合慢慢的也适应了这里的工作。

  客房工作就介绍到这里,至于宴会我只学了个皮毛就不在这班门弄斧了。大堂吧工作两个多月,能够独立上班,能够让大堂吧正常运作不出大的纰漏,完成了主管交给的任务。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洋酒、学会了调酒做咖啡。总结一下我的实习经历吧!我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没有领导的包容我也学不了这么多的东西。至于我自己,我不能保证从不犯错,但我可以做到错了,不会再犯。做错了印象很深,下次做事会很小心,慢慢的就会发觉做事越来越谨慎,错误也会越来越少。给大家讲两件事一件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一件

  是自我感觉做的出色的地方、、、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最想听的是,我们实习到底学到了什么,实习到底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东西。第一专业技能。半年时间足够你去熟悉,然后慢慢胜任这份工作。同时酒店人事部会定期进行培训,可以了解其他部门是如何运作的,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以及酒店服务的基本礼节。第二我们都学会了成长。成熟谈不上,但我们都懂事了很多,我想出来实习以后,没有人再跟家里要生活费,更多的是想着我们能攒多少钱为父母做些什么。我们也不再孩子气,不会整天生活在抱怨中,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烦心,心理承受能力变强了。第三对于我自己我懂得了朋友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同学情谊。而自己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够与部门员工还有领导相处融洽,是自我感觉值得骄傲的地方。与人交往,将心比心,你为别人做得多,他们更会照顾你,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多。

  对于即将参加实习的大三同学来说,实习生活是陌生的,你们会有很多疑惑也在担心很多事情。每个酒店待遇都不一样,至少我觉得在维景工作的时候,那里的员工很照顾实习生,我们跟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很多人都愿意教你帮助你,也希望你们实习生活一帆风顺,学到更多的东西来充实自己!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6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延中绿地、宝山顾村公园、世纪公园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上海园林植物造景实习,对自己平时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差异有所了解,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另外结合平时课堂上学到的植物造景理论基础,从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园林的植物观赏区造景,滨水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滨水植物造景几个方面

  正文: 一、园林植物配置

  景观植物配置方式

  所谓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注重常绿、落叶,乔、灌、草、地被等多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构建,形成立体景观。

  然而景观植物配置方式就是指景观植物搭配的样式,是运用美学原理,将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花卉、草坪植物等作为主要造景元素,按其观赏特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是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主旋律。现代园林艺术中,要创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更应注重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应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

  景观植物配置一般遵循功能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观赏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人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丰富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通过景观植物的配置,因地制宜创造园林空间形体的变化,季相色彩的变化,体现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并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等要求。 (一)、总体上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两大类。 (1)规则式

  该形式整齐、严谨,具有一定的株行距,并且按固定的方式排列。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中轴线,多为几何图案形式,植物对称或拟对称布置,体现一种整齐、开

  朗、壮观、庄严的气氛。

(2)自然式

  该形式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主要特点是不规则,植物配置力求反映自然之美,树木栽培不成行、不成列,以孤植、丛

  植、群植、林植等自然式为主。自然式植物配置能表现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氛围,多用于休闲性公园,植物园等

(二)、景观植物配置具体方式 (1) 孤植造景

  孤植又叫单植,是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形态美或者色彩美而采用的方法。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中均可采用。孤植树处在绿地局部空间构图的重心位置,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导向性和装饰作用。孤植树的配置要有开阔的空间,四周配以地被植物,还可以用其他树种作陪衬,并留有足够的观赏角度和空间距离。适合孤植树种的乔木有:银杏、雪松、金钱松、白皮松、五角枫、落叶松、广玉兰、桂花、榕树、合欢、冷杉、云杉等。

(2)对植造景

  对植即对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分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植。对植多用于构图起点,体现一种庄重的气氛。对称式对植要求在构图轴线的左右,相对地栽植同种同形的树木,要求外形整齐美观,树体大小一致。对植形式强调对应的树木体量、色彩、姿态的一致性,进而体现出整齐、平衡的协调美。非对称式对植常见于自然式绿地中,不要求绝对对称,如树种相同,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变化。常见的树种有:雪松、油松、广玉兰、规划、龙爪槐、香樟、刺槐、大王椰子、棕榈、针槐、落叶松、杨树、银杏等。

(3)列植造景

  也称带植,即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列植在平面上要求株行距相等,立面上树木的冠形、胸径、高矮、品种则要大体一致。可用单一的树种,也可用两三个树种相见搭配。在整齐划一的前提下,列植中也可以把不同品种的乔木与灌木相间栽植,但总体上要有节奏变化,不能参差不齐和突起突落。也可以等距离反复种植异形或异种树,使之产生韵律感。列植应用较为广泛,可供选择的树种也较多,适用于在道路两侧列植的树种有银杏、银白杨、广玉兰、樱花、山桃、杏树、梅、光叶菊、国槐、刺槐、合欢、乌桕、木棉、水杉、柳杉、白皮松、华山松、旅人蕉等。

(4)群植造景

  群植通常是指由10株以上的乔灌木组成的树木群体。群植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对单株要求不严格,树种也不宜过多。树群在园林功能和配置方面与树丛类同,不同之处是树群属于多层结构,需从整体上来考虑生物学与美观的问题,同时要考虑每株树在人工群体中的生态环境。群植多用于绿地中的大草坪、林中空地,围合、隔离、遮蔽,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树木的搭配要按照自然式树丛的配置原则进行栽植,依据地形变化,形成主从、高低错落、富有变化的林冠线。

二、园林一般植物观赏区造景——世纪公园、延中绿地为例

  园林绿地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及锻炼等身体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园林绿地的功能多方面的,以游憩为主,兼有健全生态、美化环境、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植物对于造园是不可缺少的,历来中外公园首选植物美感为要素,用其构成特色环境景观。营造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既涉及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的艺术组合,一个公园园林的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一)、世纪公园景观设计植物营造的特点与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休闲区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视觉、触觉以及尺度等多方面,使他们在休闲、娱乐、赏景时更加舒适,创造一个生态健康、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2)自然生态和谐原则

  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要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生长好的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同时,要注重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使植物的柔和美与建筑的硬质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3)经济实用原则

  公园绿化以满足居民休闲为主,公园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要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既要考虑到景观环境的美化功能,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此外,还要兼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费用

(4)、世纪公园植物配置总结

  世纪公园在植物配置上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落,提高绿地的质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园内多运用立体植物造型,既丰富植物景观,又满足游人观赏需要,活泼生动,引人流连忘返。上海世纪公园作为一个新型城市公园,其在造景手法方面较为成熟,形式和内容丰富,使得设计师竞相效仿。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群落绿化模式,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广撷博取的海派风格,既借鉴地吸收先进的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又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由陆地到水体,体现了物种与生态环境的合理过渡,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二)、延中绿地

  延中绿地以蓝与绿为主题.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绿肺“绿”即是绿化。以自然的地形地貌、茂盛森林灌丛、疏密的草坪地被、潺潺的小溪流水、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为上海市中心注入清新的自然活力。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点

1.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2.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灌木占%、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

3.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蓝\"与\"绿\"的主题,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4.公园中植物种类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5.公园引进了一些热带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如棕榈科植物等,结合硬质铺装、景墙,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

三、园林滨水植物造景——延中绿地为例

  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水景在园林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否处于主要地位,或成主景,或成配景,无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重视滨水植物造景、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一)、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首先要考虑其用途和目的,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一

  般宜选择浅水植物,如菖蒲、水葱、芦苇和鸢尾等。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驳岸也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如,将芦苇成片种植于池塘边缘,能呈现出“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自然景观。水边植物配置要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自古以来水边多以垂柳为主,造成柔条拂水的效果,但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二)、水面的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的水面、河流和小溪的水面,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规则式的。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游人观赏。

  宽阔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具有开阔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舒畅的感觉。这种水面上的植物配置模式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

  植物配置注重整体、连续的效果。植物配置宜以量取胜,给人以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如大面积的荷花、睡莲,盛夏时节能创造出“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观。

  小水面的植物配置:该类水域一般为池塘,单个即能成为一个完整、精致的景观,植物配置宜考虑近观,其配置手法细腻,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和高度有较高的要求,植物配置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过面积的1/3,便于人们观赏水面和水中优美的倒影。

(三)、延中绿地的滨水植物分析

  延中绿地水景园的植物配植主要考虑近观效果,比较注重植物的姿态和色彩搭配,近河道的两侧,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朴树等具有俯瞰姿态的树种,以及桃花、青枫、红枫、海棠等开花或色叶灌木树丛,层层掩映,以加强水体的层次。在春之园里为体现“干河”,抬高了两侧地形,利用水杉、雪松、黑松、香樟、榉树等乔木来分割空间,利用山茶、红枫、青枫、桂花、杜鹃、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等色叶乔、灌木植物组合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以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在水景处置有的中央采用传统的曲水流觞方式,应用弯弯曲曲的流水与水空间的开合,深邃不尽,清幽 有限,给人以延绵不绝、望不见止境的效果;有的中央

  湖面安静清澈,岸边配以垂柳、绿地,养上几只白鹅,充溢有限的江南风景;有的中央运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两岸相对、顾盼无情;有的中央架上木桥、放置汀步,中国式的亲水设计让人流连往复。

  在视觉园和触觉园的驳岸处,结合地形,或是草坪一直延伸到水体,引导游人到水边观景;或是有断有续、曲曲折折地种植了大量的地被和黄馨、棣棠、杜鹃等矮灌木,它们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到水面,活泼而富有野趣;在水边还种植了美人蕉、鸢尾、菖蒲等,丰富的植被将蜿蜒的河流装扮得分外绚丽。即便是“岛”的植物配植,在突出水的倒影效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下木地被的植物选择,在一片水杉和池杉林中,种植了成片的水葱、萱草、黄菖蒲、过路黄、玉簪、金丝梅、洒金蔓长春花、熊掌木、小叶栀子等20余种开花和色叶地被,简洁而自然。

  总的来说,从延中绿地的水体植物配植中可以看出,由于所表达的意境不同,水体的体量、形状等不同,植物配植的手法也就不相同。大的水体,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植注重整体的、大而连续的效果;小型的、曲折流畅的水体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近观的水体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特别的要求。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小瀑布, 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的绿肺。

四、总结

  通过本次植物造景的上海实习,对植物造景的形式及其实际效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收获颇丰,我认为最大的地方在于,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关注身边植物的设计,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些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另外在实习过程中,解决了书本学习中没有解决和理解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实际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没有运用一些新理念、新技术去解决造景过程中的问题;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没有体现因地制宜的理念,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等。所以我们要做出真正的生态植物景观,必须要对生态保护有深入的认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我们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这些方面仍然是需要努力和注意的地方。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6篇 景区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