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

时间:2023-04-13 09:12: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

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次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维持一周的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今天下午落下了帷幕,回顾这周来我校开展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历历在目,六位老师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新的收获。听完课后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语文课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这次教研活动要求我们每位老师都上一节研究课,六年级的六位老师都做了的准备。我准备的课是《麋鹿》,当我拿到课题后没做多想,认为是普通的一节研究课,没怎么深入研究就备好了,所以也没费什么劲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的每天我都腾出时间走进五位老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的精彩。苏琼江老师执教的是《草原》一课的第一课时,他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静态的美,领着学生去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碧绿。李善其老师的快乐习作也展示了他的课堂风格。邓永林老师勇挑本单元最难的一课《青海高原一株柳》,尽管课件一而再地被病毒侵,但也没影响邓老师上课的激情,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我们要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哪怕苦难再大,我们也不要轻言放弃!符孔玉老师的课堂更让我们受益匪浅,她执教的是《詹天佑》,她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堂中符老师通过图片、媒体展示了詹天佑如何开凿隧道的两种示意图,和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图。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空间认知上的困难,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塑造的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的教研室主任的课,周主任虽然上了一定的年纪,工作也忙,但他研读文本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周老师执教的课题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封信主要写了巴金爷爷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家乡孩子们的期望。周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他把教材吃得非常透,要教什么,怎么教。都经过反复地斟酌,真正是研读了文本。他的课主要是通过两个板块进行,一是引导学生从四个语段中抓关键词,重点句子去品读、感悟巴金的人格魅力。二是拓展延伸,欣赏美文书信,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写信,课堂融入了读写结合。整堂课教师语言亲切和蔼,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融洽。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周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简约语文,什么是轻松学语文。

  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让我受益匪浅,六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他们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从他们的课堂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了。

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2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读准课题,引发思考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师: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多音字。大家都读对了,哪个字? 生:着(zháo)。

  对:对,我们一起读一遍,着(zháo)地。生:着(zháo)地。

  师:有一句话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是这么念的。

  2、读懂课题。

  师:课题又称为文眼。我们拿到一个课题时,首先要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好好读一读。那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候,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你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有可能是说明文,说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说明这么一个事实,是吧?

  生2:我想知道两个铁球的重量是不是相同的,要不然他们不可能同时着地。师:你对他们的重量产生了兴趣。还有没有同学(想说)? 生3:两个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呢? 师:问得好。

  生4:我也有一问题,如果两个铁球不是重量相同的话,怎么会同时着地? 师:仍然是抓住重量问题。

  生5:我想知道,是谁让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呢?

  师:(这是)特别的关键。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法,打开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点评:教师一开课便引导学生读准课题,再读懂课题。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学贵质疑,针对课题让学生说想法和疑问,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点拨疏通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教师巡视,通过话筒有选择地将学生读书的声音传出来。)

  2、指名分段读文,师点拨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大家都读完了,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分别读一读课文。我对其他同学有一个要求,要注意倾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是不是跟你读得不一样。好,第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这个男孩。

  生:(读)“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师:读得非常好。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比较特别,注意到没有,哪个词? 生:“辩论家”。

  师:对了,打了个引号,谁能猜一猜辩论家是什么样的人?

  生:辩论家应该是在别人说出一句话以后,提出相反的意见跟他辩论。师:能够跟别人争辩,是吧?有理有据的。生:我觉得辩论家是善于辩论的。

  师:善于辩论,应该说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不要看课文,我们来猜一猜辩论家的“辩”字是哪一个“辩”呢?

〔课件出示“辩”“辨”“辫”()论 〕 生:第一个“辩”。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第一个“辩”呢?有请这个孩子说一说。生:因为辩论要用嘴说。

  师:你注意到这个字的偏旁是??? 生:言字旁。

  师:对,我们看是这样的。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尤其是形声字,它的偏旁往往具有表意的功能,和它的意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咱们要记住这一点,就容易区别一些形近字了。这是一个生字,咱们一起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左半边是什么字?

  生:“辛”字变形。

  师:竖变成撇。中间是个言字旁,右边还是个“辛”字。(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在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后即时点评,并适时提出重点词语“辩论家”,在学生理解“辩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书写识记“辩”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好,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读?

  生:(读)“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师:这句话最后一句有一个提示语,大家注意到没有?“人们就会??” 生:责备他。

  师:我们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有这么一些词语经常会提醒我们,如何把这个句子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点评:第二自然段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责备”的语气,并提示“当作”的读音,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读得又准确,又有了情感。)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真不错。同学们,第三自然段特别长,里面还有些关联词语,我们能不能一字不错把它读正确?谁来挑战一下?来找一个女生。

  生:(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师:读得怎样?有没有错误? 生:没有。

  师: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师带领大家鼓掌)赵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都读错了,你真了不起。好,第四自然段,谁来(读)?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师:请坐下。这一段话中反复出现一个词。生:试验。

  师:很正确,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词叫? 生:实验。

  师:这两个词很容易混淆,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两遍。(课件出示“试验”“实验”,学生跟读。)那怎么区别这两个词呢?“试验”常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 “试验”中的“试”指的是尝试。

  师:那么“实验”这个词常讲什么(意思)?你也说说。生:“实验”的“实”代表实践。

  师:要实践一下,结果其实已经明白。我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出示图片)

  生:实验室。

  师:这是一所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那为什么是实验室,不是试验室呢? 生:因为是实验室,那就是实践的意思。师:让小学生来实践一下,不是让我们来做一些发明创造,做一些尝试,那样可能有一些危险。好,同学们,再看一条。这是凤凰网的一条新闻的标题,叫做“中日韩三国就防止朝鲜核 达成一致”,大家看看。

  生:试验。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呢? 生:因为这个核弹非常危险。师:朝鲜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生:没有。

  师:所以叫“试验”,是不是这样子?你看有没有答对?(课上动画出示“试验”)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往后看,第五自然段谁来读?后面找个男生。生:(读)“消息很快传开了??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有两个标点,看到没有?两个“!”。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关注感叹号后,你读得怎么样?

  生:“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后面这句话哪个来读,你来试试。

  生:“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说得非常坚决啊!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同学愿意读?挺好,我们一起来吧。

(6)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师引读,生齐读)“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点评: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是突出了每一段的语言训练重点。如第三自然段侧重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第四自然段侧重区别“实验”和“试验”,教师通过课件创设语境,让学生自己感悟两个词的不同。第五自然段侧重关注两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通过充分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伽利略的嘲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

  三、重点研读,感悟体验

  1、回顾课题。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结合你前面提出的想法,你现在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两个铁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总是同时着地。师:这是一个事实。是不是?你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物体落下的速度跟它的重量没有关系。师:跟它的轻重没有关系。很好,你呢?

  生:我知道了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这个人是伽利略。

  师:伽利略。非常好。咱们把这个名字写到黑板上。(板书伽利略)同学们,当我们读到一篇课文的时候,课前第一次看到课题有些想法,读完课文后有一些(已经)知道,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这篇课文给我们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事实或一个人,要课下去读一读相关的资料。同学们,这个课题比较长,假如我们要在它后面加一个标点的话,你看可以怎么加?你说说看?

  生1:我认为可以在后面加个“?”。师:为什么想起加个问号呢?

  生1:因为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还并不知道两个铁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是不是同时着地?

  师:请坐下。当伽利略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人们相信他吗? 生:不相信。

  师:(人们)是不相信他的。还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 生2:可以加“!”。因为他们很惊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谁很惊讶?

  生2:人们。还不知道两个铁球是不是同时着地。师:人们看到这个事实之后,非常地惊讶,于是忍不住发出这样一个惊叹。同学们,带着你的感觉和想法,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点评:“回顾课题”这个环节为本堂课的教学增添了新亮点。既与第一次读课题质疑相联系,解决部分问题,又引发新的思考,层层递进,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增长点。“?” “!”犹如给课题点睛,体现了学生的初读成果。课堂的精彩生成,得益于教师的巧妙设计。)

  2、重点研读。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到底是什么改变人们的看法? 生:事实。

  师:是这次试验。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次试验的结果,好不好? 生:好。

  师:课文哪一段写到试验的结果? 生:第六段。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段。(出示第6段)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读得很不错。我刚刚注意到你有一个词读得特别重?“惊讶”。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惊讶地呼喊些什么呢?

  生1: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惊讶地呼喊:这怎么可能,亚里士多德的话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直接喊出来?谁来喊一喊? 生2:不会吧。

  生3:天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噢,不,亚里士多德真的说错了。生4:哦,不,亚里士多德是真的说错了。生5:唉,我们错怪伽利略了。(点评:此处给课文补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且训练了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想象中拓展了文本,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那么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师:现在终于明白了。同学们,我们注意看一看,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们注意揣摩一下,什么叫“不是全都对的”?你的理解是什么?

  生:有的是对,有的是错的。师:到底是对的多,还是错的多? 生:对得多。

  师:对得多,错的少,我们才能说“不是全都对的”。是不是这样?同学们,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一下,你们读原句,我来读后面改动的句子。(课件出示对比句子)

  生:“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有什么区别?

  生:因为不仅是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其他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所以课文中要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是不是这样的?好,咱们再把课文的原句读一下。

  生:“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点评:对比阅读品味句子,又是执教者的亮点之一。因为教师的巧设妙引,所以水到渠成,学生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语句。)

(2)出示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这次实验之前,人们相信伽利略吗? 生:不相信。

  师:在课文中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实验之前是不相信伽利略的?可以拿出你们的笔动手画一画。

(学生阅读找句子,教师巡视。)

  师:都画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大家找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当时人们是怎样评价伽利略的?来,你说。生:伽利略,你真胆大妄为。

  师:关键词,胆大妄为,这是一个新词,咱们来写一写。(板书“胆大妄为”)这个“妄”是个生字,大家跟我一起写。上面是一个“亡”,底下是一个“女”?这一横要特别长一些。“胆大”的意思好理解,什么叫“妄为”?猜一猜,什么意思?狂妄?妄想?老师告诉大家,“妄”在这里是胡乱的意思。那“妄为”是什么意思?

  生:胡作非为。

  师:有人说是“胡作非为”。讲得非常好。这就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人们还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人们还说,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还说他是固执的人。

  师:“固执”,这也是一个新词,咱们也把它写到黑板上。好,拿起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这个“执”。(板书 “固执”)“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左半边在写的时候要怎样?要稍微瘦一点,窄一点,右半边是撇,横斜钩,点。你是一个固执的人吗?

  生:不是。

  师:什么叫固执?你说说看? 生:顽固执著。

  师:顽固而且执著。同学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定不动摇,这就是固执。那么我想问大家,他坚持的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生:正确的。

  师:坚持正确的看法叫固执吗? 生:不叫。师:叫什么? 生:执著。

  师:坚持正确的看法,刚刚有个同学说得非常好,叫执著。坚持错误的看法叫什么?

  生:叫固执。

  师:同学们,同样的近义词,有时候它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咱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要注意了,你想表扬他,还是批评他,你得选择好词啦,好不好。同学们,再来看人们的两句话,人们说他的时候,有没有加提示语?有的说,有的说,并没有加提示语,我们能不能发挥我们的想象,给它加上一个提示语。可能当时们说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动作是怎样的?你把它加上去。生1:有的气愤地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气愤,有心情了。

  生2:有一位商人讽刺他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你都咬牙切齿了。

  生3:有的笑着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这一种什么笑?哦,冷笑。

  生4:有的都气得跺脚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能不能一边跺脚一边说?

  生5:不能,跺完脚再说。(同学笑,生笑读)“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跺脚都把你力气跺光了。

  生6:有的挥起拳头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朝着我挥拳,一边挥拳一边说。还有点不好意思,同学们,咱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当然我们课文中并没有加提示语,为什么不加呢?我在想,可能它并不是写某一个人,写的人数非常多的,是不是这样?

  生:(齐读)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3)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人们不相信伽利略,人们相信谁啊? 生:亚里士多德。

  师:刚才同学提到了“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课文哪一段写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任?

  生:第二自然段。

  师:咱们来看看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段)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人们并不相信伽利略,而相信亚里士多德,但课文并不是用“相信”这个词,用的是?

  生:信奉。

  师:“信奉”的“奉”也是一个生字。同学们,伸出手,我们来写写这个字。(板书“信奉”。)几横?

  生:三横。

  师:撇,捺,舒展开,底下是两横,一竖。大家猜一猜,“信奉”和“相信”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1:我觉得“信奉”有一点敬意,而“相信”没有。生2:奉承他。

  生3:“信奉”是指信仰和敬奉,是对长辈和比自己年长的人,“相信”是和自己平辈的人。

  师:“信奉”还带有一种敬意在里边。同学们,想了解“奉”这个字在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吗?(出示楷体和金文的“奉”字)古时候金文是这么写:上部分表示一串玉,底下表示两只手,用两只手托起这串玉,(出示“奉”的金文和楷书字体。)用两只手捧着一串玉献给别人,态度怎么样?(师作手势,生猜意。)通过这个字能感受到人们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任,甚至是达到一种崇拜的地步。那你能不能从这一段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任和崇拜?找到之后,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词强调了 “不容更改”,能不能变? 生1:不能。

  师:谁变跟谁翻脸。还有哪位,你从哪个词找出来的? 生2:我还能够从“真理”可以看出人们很信奉亚里士多德。师:什么是真理?

  生2:“真理”就是不容更改的知识。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竟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事实,真理,永远正确,是吧? 生3:我从“两千多年前”可以体会到人们很信奉亚里士多德。因为两千多年前,时间过了这么久了,人们还这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师引读)“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生4:我能从“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可以看出)。(师引读)“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人们都责备他,还有人敢怀疑吗?同学们,了解这么多,到底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大哲学家。

  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他?我们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些介绍。(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资料)老师给大家读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你能够体会到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奉了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第二段)“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点评:在学生精读课文时,读写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在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语句前面加上提示语,深化了对文本的体验,又训练了语言。紧接着从近义词“相信”引出“信奉”,再从“奉”的字形、字理上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了解人们是怎样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奉”,抓住“信奉”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认识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权威的地位。)

  师:同学们,在这么一种背景下,偏偏有这么一位二十五岁的数学教授,他却来质疑亚里士多德了。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人们,你会怎么责备他?我现在就是二十五岁的数学教授,你倒是来责备责备他。哪位同学来试试看?

  生1:你这个人,竟敢违背人类的真理,你会丢尽脸的。

  生2:谁都知道,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是真理,你居然连一个三岁的小孩都不如,还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

  师:让我感到羞愧了。

  生3:天啊,你居然敢怀疑亚里士多德,难道你不知道吗?许多学科学的人都信奉他,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真是太胆大妄为了!

  师:汗都要出来了。还有没有?

  生4:你真是无药可救了,竟然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师:我都无药可救了。

  3、感悟体验

  师:同学们,面对人们的这种质疑,这种嘲讽,这种责备,伽利略还有这个挑战的勇气吗?

  生:有。

  师:不但有,而且挑战成功了。最终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伽利略说吗?

  生1:对不起,伽利略,我们以前错怪你了。

  生2:伽利略,你真伟大,你不顾我们的嘲讽,证实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生3:伽利略,对不起,我刚才还说你无药可救,可是现在我估计我自己都无药可救了。(同学笑)

  师:没关系,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点评:赵老师巧妙地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当时的人们。先是在得知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时,不留情面地责备伽利略。然后让学生在伽利略试验成功后,发出惊叹,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真切体验人们对伽利略态度的巨大转变。伽利略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丰满。)

  四、回顾板书,总结提升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你还同意人们的评价吗? 生:不同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词:“胆大妄为”,伽利略胆大吗? 生:胆大。

  师:的确胆大,妄为吗? 生:不妄为。

  师:不是妄为,那就把它擦掉吧。(师擦去“妄为”)伽利略固执吗? 生:不固执,执著。

  师:有的说,应该用“执著”,好,擦掉,写上“执著”。(擦掉“固执”,改为“执著”。)“执”是生字,我们再来写一遍,“著”有两种写法,正确的写法是有草字头的。要想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光靠胆大和执著,行吗?两千多年了,我就不相信没有别人质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同学们,在这里,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好,究竟伽利略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实践的?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下课。

(点评:两次板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们情感态度的转变,教者可谓匠心独运。第一次板书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态度,而且指导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胆大妄为”,辨析了“固执”和“执著”的感情色彩,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教师后来把板书中“胆大妄为”的 “妄为”擦去,把“固执”改为“执著”,表现了人们对伽利略的崇敬,也是对真理的肯定,主题更鲜明。结课前,教师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所谓课已尽而意犹未尽。)

(总评:

  这是一堂朴实而又扎实的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赵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如何读懂课文,而是学语文的方法。导学富有技巧,如两次读课题质疑、两次不同板书、找准每段话中语言训练点,调动各种语文手段,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充分感受和体验人物内心。创设多个语言情境,通过充分地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们起先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直到后来人们亲眼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十分惊讶,从心底里改变了对伽利略,对权威的态度。这堂课有许多亮点,各个教学环节都凸显了赵老师厚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智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朗读引导层层深入,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撞击。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从字音、字形、字理、字义、词义几方面,进行实在、有效、到位的训练。教学语言精炼风趣,教学环节清晰简洁,课堂教学步步扎实,实现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根据本文理性较强的特点,赵老师采取了以阅读感悟为主的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习生字新词。然后直扑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如果能让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便落实了中年级段语文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口语训练较多,如果适当布置一些书写片段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

  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研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温泉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评课+讲座,听了玉林和陆川两位老师的课,以及广西特级教师凌军霞的讲座,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温泉中心学校吕燕萍老师的新授课《倾斜的伞》。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激发学生兴趣,重点突出,注重方法指导,给同学以方向感,能活用交叉,学生学会了关爱。

  第二节是玉林玉州区万秀小学谢丽丽的新授课《倾斜的伞》》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有选择地抓住与教学相关点进行教学,强调朗读,在读中感悟。她的课堂调控能力强,细心。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

  最后是广西特级教师凌军霞对两位老师授课的评价,她还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想法,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她指出了语文味的重要性,以及现今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5、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

小学语文读书指导教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我很重要》教学设计范文2篇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6篇(年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心得)

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范文2篇 语文老师教学工作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3篇(小学语文教学教案集)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6篇(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学保育工作心得体会4篇 保育员教育教学工作

最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总结3篇(中学语文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学前班正确教学的工作总结模板3篇(学前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6篇 4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