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3篇 决胜小康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24 12:00: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3篇 决胜小康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阅。

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3篇 决胜小康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1

  脱贫有多难,贺州人就有多努力。“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零。

“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完成脱贫任务。”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

  路要通。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坐落在大桂山山脉之中,是贺州6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之一。62岁的村民盘木转,之前去过鹅塘镇上的次数用10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以前,赶集早上5点就要出门,就算走得快,回到家也得晚上9点了。”盘木转感叹,现在,一条条通往村外的水泥路让他看到了希望,去镇上骑摩托车30多分钟就能到了。目前,贺州市707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贫困地区的出行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水要畅。缺水一直是困扰平桂区羊头镇龙山村发展的难题。虞树友是龙山村的村支书,他回忆,以前遇到旱季,他跟家人只能到老井打水,挑一担水就得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自从龙山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不仅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山泉水,还在2018年7月引进了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龙马产业园项目。2018年,龙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4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47%。

  要让村民们住上新房。“以前住在茅草屋里,四面透风,一到冬天就冷得受不了,还经常停电。”坐在明亮的客厅里,提起以前的生活,村民盘春贵记忆犹新。此时,他从贺州市6个土瑶聚居深贫村之一的金竹村搬出来已有两年多了。盘春贵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下,他们一家4口以1万元认购了平桂区老乡家园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子。据了解,贺州市25个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善到位,小区内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市场、超市全部规划到位,建成管理服务各类机构办公用业务房50处(幢)16046平方米,移民公共活动场所17个,全面满足了移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在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同时,贺州市还力保群众“能发展、可致富”。

  42岁的廖燕云原本住在钟山县珊瑚镇新民村,全家14口人,住着很不方便。现在她搬到该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圆梦苑,并在钟山县菲太电子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在旁边上班也很方便,每个月收入有2700元左右。”廖燕云说。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中,贺州认真做好扶贫搬迁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创业就业专项规划。目前,贺州全市12715户搬迁对象已实现每户至少有一个增收渠道,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

  沙田镇新民村是平桂区6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之一。2017年,该村凭借高寒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水资源成功发展种植茭白100多亩,基地采取支部 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第一年就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广西地矿局驻新民村第一书记韦连军说:“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平桂区出台扶持政策,贫困户每种植1亩茭白获得扶持补助资金500元,仅2018年全村种植茭白面积就达480亩,33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每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2019年,该村的茭白种植面积达600多亩。茭白种植成为新民村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渠道之一。”

  经过3年集中攻坚,6个“土瑶”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土瑶”聚居区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51.73%下降至0,整个“土瑶”支系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贺州市长林冠表示,贺州将在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2

  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当前兴宁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还有硬仗要打、有“硬骨头”要啃。要如期完成攻坚,还须咬定目标,持续发力。同时,还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为决胜全面小康不断蓄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目前,影响兴宁剩余4个未退出省定相对贫困村的“卡脖子问题”——供水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这意味着兴宁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拔掉了“最后一颗钉子”,进入收尾整理阶段。脱贫攻坚让许多贫困村、贫困户站上了新的起点:贫困村已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网通,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前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要取得脱贫攻坚战场的全面胜利,就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贫困户、贫困村的帮扶工作,确保顺利摘帽、确保不出意外、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户,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一程,其实也迫在眉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全面脱贫是实现小康的基础,建成小康是脱贫攻坚的延续。所以,脱贫工作不能满足于摘帽子,更不能止于摘帽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乘势而上,继续巩固,有针对性地强化脱贫户、脱贫村的后续发展动力,增强内生动力,让脱贫村、脱贫户在完成“输血拔针”后也要具备“造血再生”的能力,在成功“摘帽”后仍然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自力更生开创更美好的生活,大步奔向小康路。

  更重要的是,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未来之路,接续奋斗;攻坚而进,克难前行。

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3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只剩9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要高度重视,选准脱贫攻坚的“尖兵”,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

  选准“尖兵”递好缰绳。 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

  系牢“马鞍”扶正坐稳。 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扬起“马鞭”奋蹄疾驰。 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力拔穷根逐梦小康个人心得感受3篇 决胜小康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