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3篇 红楼梦课外阅读后感

时间:2023-05-15 16:24: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3篇 红楼梦课外阅读后感,以供借鉴。

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3篇 红楼梦课外阅读后感

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2

“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开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这便是我最爱的小说《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一九九零年。这是曹雪芹在清朝时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广泛、深入而细腻的描绘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对凡人常事所做的细致描写中,塑造成群的典型形象。421个小说人物中,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文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答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儒家着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利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教学道批评得一文不值。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黛玉性格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宁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样,都是的她像一株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激。用我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和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这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词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隽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可惜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观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得以倾诉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不可奈何啊!

  端庄贤淑的薛宝钗。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教育过得为人方式,也正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

  不过这些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的结局。而《红楼梦》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这一悲剧制造者的罪孽。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一问世就轰动了社会。“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为品评书中人物高下。人们互不相让,“几轮老拳”。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红楼梦》也熠熠生辉,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当今世界,研究《红楼梦》已成为一门学问。曹雪芹以一本未完稿的小说成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齐名的大作家,这是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3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

  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她会遇到那个清冷得不似人间女子的林姑娘,宝玉对林妹妹几乎是一见钟情,而后来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宝玉有一段时间和宝钗走得极近,好似有些冷落了林妹妹,其实不然,宝玉虽然和宝钗走得近,但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林妹妹,而非宝姐姐。纵然后来林妹妹一缕香魂终归离恨天,她和宝玉也结成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可她却终究没能与宝玉举案齐眉。只能在宝玉出家后发出“到底是意难平”的感慨。

  一座红楼困住了那么多人,而宝钗是其中陷得最深的那一个,在宝玉与青灯古佛常伴之时,她仍是小心的掩了自己的情绪,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贾府的老老少少。宝玉就像是她的一场梦,纵然并不美好,纵然会使她眉头深锁,她却仍不愿醒来……

红楼梦课外阅读心得3篇 红楼梦课外阅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