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必须每一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样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先“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超多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应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应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向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个性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务必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应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好处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明白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但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就应是用心的读书,然而此刻,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
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厌恶,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透过读书获得礼貌教养,透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推荐,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完美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此刻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礼貌,期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之后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就应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礼貌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礼貌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十分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能够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能够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每天都会翻上几页的是毕淑敏著的《爱怕什么?》。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正如书名所说,爱怕什么?于是,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光明一点……很喜欢其中一篇的书名《鱼在波涛下微笑》,那么让我在阳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时,因为我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在阳光下微笑……
书桌上《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两本书是关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因为看过窦老师的讲课视频,一下子就被她的课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从她的课,她的讲座,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展现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因此,认真读了这两本书,内心里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为窦老师一样出色,不是因为可以出名,而是因为这样老师学生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才会沉醉其中。认真琢磨窦老师的文字,仿佛能置身于当时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断反思我的课堂。我震撼于这段文字:“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教师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窦老师能够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备课这一理念也伴随着这段文字,深入我的内心。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诗意,所以有魅力。我想,这就是我前行的目标。
一杯清茶,一段音乐,徐徐的清风,此时加上一本好书,就有了安静而又丰富的内心。书,因为有她,我们变得会思考,并充满着灵性。
每一次读书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那么,静静看书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文等经典都是断章取义,鲜学鲜用,用过即忘。即使教毕业班复习古诗文,也是如此应付。毕业班过后,一切诗文皆忘。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恶补,要与学生齐积累……可是总搁浅于半途。试思缘由,皆因无内需。
今听杨淑芝教授讲座,单不说内容,仅从其年愈七旬,口齿清晰,头脑清明,就令人感慨万千。老太太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坚涩难懂的《周易》,经她旁征左引,日渐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渐渐浮出水面。〝相似、易简、德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阴阳自然之间〝随姿顺势〞、〝以愚诱智〞,做水一样的教师,行水一样的教育,研天地之学问……看似高深莫测的教学论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厚德载物〞之理原来如此。
边听边记,更在不停〝百度〞,这些耳熟的经典似曾相识,却不明其真正的含义。脑袋还停留在上句,杨老师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网络,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杨老师的步伐。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经典,却蕴藏深刻的哲理,听着听着,蓦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国学经典之魅力。
随着教学之路上的不断前行,我越来越觉得汉语之博大精深,故开始探寻《汉字树》中字根字源。因古汉语不扎实,故边看注释边听《史记》。因感古诗词之精妙,故下载《诗词歌赋》,闲来随看随悟……今与杨教授相比,甚感汗颜。为用而学怎比杨老博学专攻之大义?
国学之德在于明,国学之魅在于省,国学之魂在于承……由点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在仔细品读《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这本书时,我有幸领略到了很多大家的精彩课堂,斯霞老师的识字教学、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薛法根的“组块”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洪宗礼老师的“引读”教学等。当我读到洪宗礼老师的“关于引读”的智慧链接时,不由的感慨万千。
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来问:现在的老师课堂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课堂中学生缺少的是什么?虽然这样的问题很多的教育者都在发问,但事情的根源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从自己的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反思觉得,课堂中最大的弊端是老师的问。老师所要问的问题其实都是老师们心里早已备好答案的问题,如何巧妙的备好问题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即要能体现出学生的思考又能体现出所需要的答案,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体现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的水平。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所教的学生是善于思考的,也将是会思考的学生。正如洪宗礼老师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语文老师上课,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着眼于把学生“讲懂”,另一种则是注重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懂””。
这里的“讲懂”和“学懂”最为关键的是老师在设置问题时的能力,有提问能力的老师不会把学生当成机器一个劲儿的“灌”给学生,而是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习、去感悟。因此这样就有了两种老师“发而不引”和“引而不发”的老师;“发而不引”的老师上课时不注重启发学生,总把自己至于课堂的中心,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样的老师而进行的,学生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才能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缺少了课堂中生成的不可预知的教学成果,一切都是没有激情的机械活动。只是在“开动机器”,不注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动脑、动口、动手,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却一个劲儿的“灌”,这种教学方法违反了学习规律,违反了认识规律,效果当然是不好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引而不发”的课堂,学习是极其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遵循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才能学有成效,习有进步。“引而不发”,正是遵循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去学习。这也让我不由的想起我听王米娜老师的那节课,那是一节第五单元《遨游汉字国》,了解汉字的多样性和汉字的演变的过程的内容。整节课老师都把学生至于课堂学习的主要地位,把所有能够由老师讲授的内容变成了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自己去获得的过程。如: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汉字的奇妙。给文中的字谜起名字。将谐音字挑出来,让学生发现谐音字的特点等。整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读到“引而不发”这句话时,我也感慨万千。
有了思考就有实践的动力,今后在我的课堂中将不断践行“引而不发”的课堂模式,将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在动,老师在引领的课堂。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自小我就最喜爱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畅想,多年下来我已有了众多的“书朋友”,并且与它们感情笃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之后台,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
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
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
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
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每一天能抽一点时间去读,从书中了解到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书里也能够看到好的教育习惯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影响着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说“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能使人一生受益。我们教师一向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中也要构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教师,除了教学还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的同时自我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的同时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我作为一名教师,往往很多方面都处理的不够好:当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时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
自我的习惯到底好不好,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书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我,会以此书做为我的一本教学上的工具书,以此书来提高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并由此获得最大的欢乐。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在新的实纪,中国教育艰难地走在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范围内,小学语文界,我看好这个人:窦桂梅。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没有为这盛名所累,依然执著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语界引起很响。而近几年倾力探索的“主题教学”则标志着她对自我的超越。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家世平常,学历平常,但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特级教师。而今,她的教学艺术得到专家学者和语文同行的广泛赞誉。是什么促使她的成功?
她给予的回答是:是热爱让我取得了今天这点成绩,当人的愿望是积极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欲望,并渐渐形成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气质,这种力量和旗帜,让生命有了一种韧性。当然,我也相信“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窦老师的不少公开课,低中高各个年级的,阅读作文各种类型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哪里?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古人慨叹作诗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用在评价教学设计上,也不算夸张。比如她上《秋天的怀念》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十易其稿。除了这看得见的`备课以外,还应当有更多隐形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课堂上的新意,或者说底气,决不可能是所谓的灵机一动,背后应当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窦老师不凡之处就在于她的“底气足”,这主要是她的语言吸收和表达的能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难以把握,其实是时时处处都明显存在的个人的“语感”,语感的敏锐和丰富多彩,不在于刻意地“修炼”,而在于日常的领悟和揣摩,它往往是“习得”的而不一定是“学得”的。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在长期涵泳于生活,尤其是经典性的语言艺术作品之中而“悟得”,仅仅上几节戏剧学院的“台词课”,作用恐怕不。在这方面过去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十分讲究的,甚至形成一种浓厚的风气。窦老师的“底气”由此而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非但没有上丧失这种“底气”,而且善于“养气”,使之充沛于全身,散发与外,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了。
最后还是一窦老师的话来与家分享
“自己向往的为师境界,那是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不虚伪、不做作、不冷眼旁观。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从而获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向往的为师境界,不就是多数中国人认同的一种人生境界吗?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近日将雷婷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一文反复读了好几遍,收获颇丰。
在雷老师眼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高雅而不失童真的:优美地表达,智慧地建构,巧妙地引导,缜密地预设,灵动地生成。最关键的,是要有儿童的情趣和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优雅从容的:拥有翩翩的风度,儒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博学的底蕴,书香的气息,健康的情趣,柔善的爱心和童心。特别是这颗童心,应该是一颗“人之初,性本善”、对人对物先不下定论、先不存芥蒂、先不设防、对复杂的人性有同情的了解和宽容的赤子之心。
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融合,高雅气质中见童趣,要精于预设,巧于生成,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然后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在文中,雷老师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视角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高雅的气质?雷老师认为:1、语言艺术是高雅的艺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生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一生,语言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点:简洁、准确,语速疏缓、抑扬顿挫,语调富于情感,富于启发性。2、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高雅的文人。语言有一个底座即文化,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教师要多接触优秀的书籍,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做一个有思想的人。3、语文教师要有对人类的无限热爱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只有快乐的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播种幸福的第一要义,是让自己活在幸福之中。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童心的本质?雷老师告诉我们:1、要认识儿童,教师就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渴望,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感悟,从而正确把握儿童心态。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有一颗孩子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要以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把教学的成功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和引领上。2、语文教师要真正地使教学关注学生,把孩子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与孩子同呼吸、共感受,一起成长。()真正的阅读来自孩子的感≤≥悟和对话,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3、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有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意识,还需要有儿童文学的修养。解决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化冲突的一条根本的途径是全面导入儿童文学的资源和方法,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化。
第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高雅气质和童心本质的融合?雷老师说:1、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能力,要把语文教学内容中反映语言文字最优美的东西用儿童化的语言呈现出来。2、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但同时教学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到达“最近发展区”,语言修养和思想情感均得到发展。只有在童真的世界中融入高雅,学生才会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成为文学的爱好者、文化的继承者。
品味着这些雷老师以亲身实践为基石,用真情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真知灼见,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知道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与追求,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条充满阳光的语文教学之路铺展在我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路的尽头不时传来一阵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愿踏着这条幸福之路,去实现一个为人师者最大的生命价值。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周年了,网络、电视、单位的援助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把我们拉回了一年前,惨烈的一幕又一幕让人心有余悸,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脑海,禁不住翻开了《教师感动中国》一书。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张米亚、周汝兰……一个个原本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平凡的人物,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来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这一光荣的职业,他们崇高的师德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虽然书中的描述已不陌生,因为在网络中早就看了一遍又一遍,然而看后的心情依然久久无法平静,假如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真的不知道我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因为在没有发生的事情面前口号和高调将会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因此,这更让我对我们当代的教师英雄肃然起敬。在他们为了孩子献出自己生命的那一刻,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更没有时间选择,只是一种本能,爱生的本能,他们来不及发表豪言壮语,但却用自己的行动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演绎了他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其中,我同样难忘聂晓燕这个名字——一个舍弃亲身娃娃,一心想着别人的幼儿教师。虽然她没有用生命来谱写感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在灾难突然来临时候的选择,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当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夺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我无法想象更无语描述,那是怎样的一种痛。
回头看我们身边的一切,教学条件如此优越,学习环境如此优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值得抱怨,我们是否该懂得好好珍惜!珍惜!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英雄的教师们,他们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最近,我精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本人的实际情景,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着手,潜心学习了学界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阅读中,我也在不断思索,否定旧想法,探求新观念。
《班主任工作漫谈》和《今日,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两本书风格迥异。横向比较来,《漫谈》为魏书生教师经典名作,个人思想在全书中得以彻底贯彻和表露。视角新颖,方法独特。《今日》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培训教材,集众家之长于一书,观点全面,论证翔实。纵向比较来,《漫谈》所谈,是魏教师自70年代工作十几年来的切身经验,是他历经普通教师、主任、校长各个主角转换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跨度大。《今日》的编写和案例均适应当代教学,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能够说是时代断面上精华的浓缩。对这两本书的研读,使我在互为补充的同时,到达了不一样层面上的拓展延伸。收获匪浅。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在这点上,魏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为我们做了好的表率。魏书生爱自我,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忙他们提高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仅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仅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当说是十分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经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本事。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经过这份心理病历,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我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绘出自我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样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样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经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我,分析
自我、完善自我、不仅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本事。
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育是一项能够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我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今日,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的学习,我也有很多体会和感悟,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与完善。
做教师的幸福,也许仅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逐步体会。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于老师能够成为一名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家是因为他对教育有着有一种责任。我想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如果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责任,那他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如何成为一个像于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之毒。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也应该像 于老师宁愿做甘草,因为甘草不仅性温,而且具有包容性。无论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包容别人。在我们生活中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按照我喜欢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3)不断反思。在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4)不断地写。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写作,首先自己也得善于写作,要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最好的修炼。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她)。
其实,我们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他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了,他们也会自然地喜欢你,如果学生喜欢上你了,那么他们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这不就是爱屋及乌吗?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所以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十分重要。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总之,一定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爱。记得泰戈尔曾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一定学会理解、包容孩子。
三、童心不泯
于老师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张光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从这些名家的话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应该有一颗童心,因为有了一颗童心,就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其实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搞活动,不想做太多的作业。所以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让作业把孩子的空间填满。于老师说过:“靠做作业成绩好的学生将来没多大出息,让学生多读书成才的才是真正的才子。”于老师的作业就是三样,一是练字,因为写好字是小学生的标准。二是读好课外书,三是写好作文。
四、身正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生活要注重自已的一言一行。于老师平时这样要求自己的;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其实于老师的这八个不敢,写出了我们作为一个小学人民教师应该必备的技能,
五、激励
我觉得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激励时要动情、及时。我们表扬、激励学生要有实指性。要用放大镜找激励后进生的理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是在为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
跟大师学习交流,思想的火花会不断地飞溅,我相信不断地吸收大师的思想,自己的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出满勤干满点,团结同事,关心学生。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不迟到、不早退,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每天都会翻上几页的是毕淑敏著的《爱怕什么?》。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正如书名所说,爱怕什么?于是,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光明一点……很喜欢其中一篇的书名《鱼在波涛下微笑》,那么让我在阳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时,因为我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在阳光下微笑……
书桌上《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两本书是关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因为看过窦老师的讲课视频,一下子就被她的课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从她的课,她的讲座,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展现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因此,认真读了这两本书,内心里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为窦老师一样出色,不是因为可以出名,而是因为这样老师学生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才会沉醉其中。认真琢磨窦老师的文字,仿佛能置身于当时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断反思我的课堂。我震撼于这段文字:“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教师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窦老师能够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备课这一理念也伴随着这段文字,深入我的内心。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诗意,所以有魅力。我想,这就是我前行的目标。
一杯清茶,一段音乐,徐徐的清风,此时加上一本好书,就有了安静而又丰富的内心。书,因为有她,我们变得会思考,并充满着灵性。
每一次读书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那么,静静看书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3篇)相关文章:
★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4篇(疫情期间师德师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