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9-03 11:51:46 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1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句校训。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

  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千里冰霜脚下踩”的坚定意志,完成了一个让世人景仰的人生伟业。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个寒来暑往,帮助1804名山区贫困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在大山里,你用一所没有门槛的女高,改变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同时,也将在未来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

  二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唤醒百花齐开放”的高尚情操,唤醒无数贫困山区无助少女的人生向往。

  从办学之初的96名学生,到今时今日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女高”,你让多少穷乡僻壤的少女实现了人生梦想?而为了不让一名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12年里,你步行着翻山越岭劝学,坐着拖拉机、摩托车家访。为了助学,你走遍了丽江边远山区的每一个村寨,并曾为此摔断过肋骨……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切,甚至不顾生死,但你从来不求回报。这一切,只为换取贫困山区那些逆境中的女孩,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三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三九严寒何所惧”的坚强品格,把世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变成世人仰慕的“魅力学堂”。

  20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座教学楼,迎来了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6名贫困女孩在此就读……由于没有入学门槛,摸底考试有的学生数学才考了6分!面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和办学条件,你却坚定地许下誓愿:三年后,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当时,在所有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你说到做到,三年后,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从此“一战成名”。

  四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仰,把自己锤炼成乘风驾雾的领头雁。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面党旗,并写上誓词,当举着拳头重温誓词时,你对同志们说:“我们有6个党员,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阵地都不会丢掉!”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五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你弱小多病的身躯,藏着对学生无尽的爱,藏着对党无限的忠诚,藏着对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刚强的使命与担当。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路走来,一路高唱,唱着唱着,你就把自己唱成了昂首怒放的那株“梅”,你就把自己唱成了香飘云天外的那株“梅”。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2

  一位英雄,一份初心,向老英雄致敬!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楷模。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3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取得佳绩的重要精神动力保障,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正能量,学习传承女排精神意义重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排精神始终需要继承发扬。然而,女排精神该怎么发展,怎么打造,怎么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去探索努力,而不能故步自封,甚至抛诸脑后。

  首先,女排精神是为国争光。中国女排作为一个运动项目的国家队,它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数十年如一日,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把为国争光视为己任。只要入选中国女排,为国家争光每一名运动员的重要使命。中国女排队员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这种责任,这是女排精神最重要的一个点。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为国争光的责任、志气,就没有中国女排精神。

  其次,女排精神是永不放弃。中国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看似她们被打趴下了,伤痕累累,她们还能不能站起来,还能不能继续往上冲。几十年来,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始终都会站起来。站起来并不是一个常态,有的时候站起来又倒下了,倒下了还能再站起来,这才是女排精神之灵魂。我可以失败,但我不能放弃,我可以达不到目标,但是我不能没有追求。

  最后,中国女排精神就是团队协作。对于中国女排这个集体来讲,团结、奉献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生活当中的团结、训练当中的团结、参赛当中的团结、荣誉面前的团结、困难面前的团结等等。在球队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勇挑重担,敢于冲锋陷阵挑大梁。在痛苦中去求得团结,追求和谐,手挽手,一条心,一股劲,用团队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数次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继续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排的教练员、运动员夺取冠军、为国争光的前进脚步永不停歇。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4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宁波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在重阳节,也是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上,周秀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手握奖杯的她,面对镜头,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里有点着急,因为天气渐冷,一批物资还没来得及送到支教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按照惯例,周秀芳一般不爱去参加颁奖礼,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支教上。但考虑到这次奖项的规格以及能为支教山区对接到资源,周秀芳还是决定去了。如此便耽搁了物资发往支教地区的时间。“孩子们每天要走十来里路去上学,有的孩子还穿着破底的鞋。想到这些,我心里难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说。

  从20xx年8月起,先后到贵州、湖南溆浦等地支教,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支教山区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师周秀芳近几年的生活重心。面对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会发出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句话,把周秀芳的记忆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为人心善的父母还收养了两名孤儿,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负担更重了。更不要说在家中富裕时,父母的乐善好施。父母的善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也在心里埋下了善根。

  而影响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业的,是她人生中谈起来就要情不自禁落泪的三位老师。

  小学

  周秀芳5岁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当上四年级时,由于家庭变故,家里已无法再支撑她的学费。非常热爱读书的周秀芳此时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鲍老师。时任班主任的鲍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成绩又这么好,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于是,鲍老师帮周秀芳垫付了三块五毛钱的学费。周秀芳的求学生涯才柳暗花明。

  从讲述第一位恩人老师时,周秀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觉间,十几张沾满泪水的纸巾在桌上散落开。

  初中

  周秀芳说,到了初中,家境依旧没有好转。尤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学生主动退学,有校长、老师去学生家中劝学生返校。

  周秀芳在帮一位校长指路带路时,诉说了想要读书的念头。不料,这位校长知道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周秀芳的名字,并撕下来告诉她,拿着这张纸到一所民办学校去念书。

  休学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保姆生涯

  这位有恩于周秀芳的校长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后的保姆生涯中,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毕业后,就连“勉强”读书,家中都再无力支持。周秀芳无奈再次辍学,找了东家去当保姆。刚好这个东家就是徐志慧校长。

  看到徐校长家有大量的藏书,周秀芳渴求读书的意愿再次喷涌,忍不住开口说:“这些书我可以看看吗?”徐校长一口答应了。

  从此以后,周秀芳白天带小孩,晚上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半夜一两点。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黄静宜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对周秀芳说:“你性格好,对孩子有爱心,又爱读书,真的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这句话,点燃了周秀芳的内心:“我一个小保姆也能当老师吗?”从这之后,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读书。在当保姆的两年时间内,她自学完成高中和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也正是感恩于三位老师,更坚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当一位老师,宁可减去十年阳寿;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5

  从2003年到2022年,20年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颗颗炽热的心灵,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在照亮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1,家国万里,感动依然。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高达100岁高龄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他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再到归根老人。他用50年时间回应了邓稼先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子之心,让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爱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百年征途筑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爱国是“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用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为中国抗战事业、脱贫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人彭士禄,“深埋”一生,守护着中国的海洋。中国超人苏炳添超越病痛,超越局限,超越极限,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两人共两条腿,一只手,而他们却用那两条腿,一只手养育了一双儿女,成功地脱离贫困,走上小康道路。因小时候误用药物而导致神经性耳聋的女孩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的学会了唇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凭借一己之力考上了清华博士生,致力于人类的生活健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工程师顾诵芬,他让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翱翔于天空。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他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天一,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高原病。他在高原病研究一片空白时,开启高原病的研究之旅,他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留在了高原上,让修筑青藏铁路的14万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医学界高原病的奇迹。

  他们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有追求,就能无畏挫折,不惧艰险,风雨前行;怀理想即可处变不惊,沉寂喧嚣,凝视缭乱!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6

  我深知坚持下去的艰难和含义,就像21年感动中国人物,半岁失聪却凭借一身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成为清华女博士江梦南这三十年来一直所做的。于我而言,即使是笑看过往,我也会清楚地记得去年夏天那燥热的气流朝我扑面而来。那时候正值考核之前,我看着部长的申请表沉默了很久,我很迷茫,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继续下去。那个时候,在宿舍熄灯后,我一个人坐在床下的桌子旁,灯光照在申请表上,光影不动,然而内心争斗如江水翻涌,不曾平息。我想起了第一次和一批和我一面试的同学走进1313教室面对学长学姐们时那紧绷的身体,还有自以为能掩饰慌张的声音;想起了第一次做表格写策划时的手忙脚乱,总也对不准的表格和文件格式;想起了开会前认真整理正装的样子……内心的焦躁逐渐平息,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坚持下去。即使可能无法在学生会继续工作,此刻的坚持,也是这一年来给自己的完整的结局。事实上,我感激当初那个深夜做出的决定,也不曾后悔。

  江梦南在半岁时,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通过学习唇语、练习开口说话让她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让她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江梦南在课下通过看板书和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江梦南还是坚持了下来,即使后来难度生得一步比一步高,她也没有放弃直到后来成为了清华女博士。我们要直视自己的缺点,不只是认识,还要正视,不逃避。我们虽然不是和江梦南一样的残疾人,但对于自身的缺点,我们不要让它,或者是它们成为自己的逆鳞,让它们成为不可触及的一部分,更不要成为心中不可逾越的横沟。而坚持,不仅仅是在逆境中的奋起反击,还有我们在面临选择和诱惑时那最艰难的决定。热爱生活。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打击,忙碌,以至于迷茫时,也要记得其中的热烈和欣喜。心中有爱,还有希望,那就是我们勇敢走下去的养料。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精彩6篇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精华8篇】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500字(汇总11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4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最新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2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度人物苏炳添事迹14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5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8篇(写感动中国人物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