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后感3篇 读现场改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9-27 10:16: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现场改善读后感3篇 读现场改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现场改善读后感3篇 读现场改善心得体会

现场改善读后感1

  20xx年1月16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在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上作了《价值观是企业的生命线改善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讲话。我矿领导根据集团公司持续改善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也为了提升我矿中层管理人员的思想,进一步落实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把改善工作更好地落实下去,专门购买了日本今井正明著的《改善》一书。通过学习,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改善的意义就是将问题逐一发现并解决,以此推动进步的一种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在企业形成一种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培养人才,使工作的标准确立后不会随意变动的机制,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有效的改善,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改善的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经营发展。

  三、改善管理的根基是企业核心文化的培养。改善注重实践和阶段的重复累加,在长期的改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具运用和文化融入成为中国企业改善推行成功的关键因素。改善的过程涉及的思想、思维意识、以及人队自我的认知是改善推行的基础。作为改善的基础应该是文化的合力,除了制度和改善样板的推广,更加需要传承和不断的思维意识锻炼,从而实现改善的持续化发展根基。

  四、改善的作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的作用就是由小见大,不要太大的成本投入,通过内部的资源和人的能动性的积极锻炼,加以正确的方法运用,将身边的事物分解,并追求其发展空间的完美化。在公司内部的生产间隙,应该有无数个形成具体的,实战性强的改善人员,通过专业化眼光发现改善点,对员工加以引导,实现全员参与的改善。

  五、改善无处不在。在现实生产中,解决企业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创新,利用最新、最高科技和大量资金;另一种就是改善,利用现有工具、技巧和不需要花费多少资金。改善与西方管理方式不同,它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只需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方式等就能轻易解决生产中的弊端。改善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是一种低风险的生产方式,如果在改善过程中发现偏差或不妥之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纠正。

  六、改善永无止境。改善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因此,每个人都要把改善做为工作中的一部分,“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成长,年年有成就”。让改善成为企业发展的阶梯,让改善成为员工晋升的桥梁。

  总之,通过学习是我认识到:改善是一种思想,它告诉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和思考,不断地否定现状、寻求更高水平。改善也是一种文化,它能为创造具有活力的现场和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还是一种习惯,它能让我们养成敏锐的眼光和思维。改善又是一种提高员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它要求

  我们必须立足现地、现物、现实和坚持原理、原则,将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当中。

现场改善读后感2

  通过学习《改善》这本书,深刻体会到改善对一个人、一个企业影响是深远的。改善的精髓不仅是要改变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还要改变一个企业的风气,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正能量象征,使每个人每天为改善而自豪。

  改善工作,起源于丰田公司初创期,当时丰田由生产织布机转向生产汽车,而在日本生产汽车,一是需求量少,二是需求类型较多,这就决定了丰田不适宜采用福特汽车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尤其是福特模式还存在存货较多而造成资金占用量大的弊端,这更让刚刚起步的丰田难以采用这种生产模式。面对这种情况,丰田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探索出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既能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又有高质量,还不会产生大量库存,并且效率又高的产品,于是丰田生产模式便应运而生。

  改善是持续不断的,是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善要达到应有之效,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通过细微改变的积累而达到思想的转变,通过一定时间的改变形成一种习惯,通过长期的习惯改变,进而达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能力提升。部门要在改善中使工作效率提高、流程优化及管理成本下降,企业在改善中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且更具竞争力。这些改变,没有一定时间积累和沉淀,是无法达到实质性的改变。

  要想真正地做好改善工作,关键是立即“走进现场、发现问题、制订措施、解决问题”,是基于现场和问题的立即行动。当前改善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要么不去现场,而在屋内高谈阔论或闭门造车;要么去了现场,但对到处都存在的问题硬是发现不了,即没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要么只说不做,或者干脆不说也不做,根本不行动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改善工作的开展始终停留在表面上,很少有轰轰烈烈的改善活动。

  现场和问题就如改善工作的两条腿,行动好比腿走路,只有两条腿实实在在的存在,行动起来才会平稳,也才会走出路程来,而且效果会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从健康学的角度讲,企业这个肢体,只有两条腿迈起来行动,才会确保健康。正如“迈开腿,控住嘴”是现代人确保健康最关键的六字真经一样,虽然它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我们要认真思考和理解这一点,并在明白其中的道理后立即真行动,切不可再观望了!

  任何一项改善工作的开展,都存在困难和问题,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不能对问题和困难熟视无睹,这很容易犯轻狂症和麻痹大意症,在被问题和困难束缚时,也很容易自乱阵脚,无应对之策;过于强调问题和困难,则很容易被困难和问题吓倒,这样人没上阵就先败下几分,最后的胜算把握很小。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先承认它、逐渐面对它、慢慢适应它,并最终解决它,这才是辩证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总之改善就是走进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行动解决问题。

  在脑海中,要始终牢记“行动”两个字,其它的都是次要的问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立即投身到企业管理的改善工作中去吧!

现场改善读后感3

  今天拜读了今井正明先生《现场改善》一书,这本书分十四章,向我们阐述了改善焦点,也给我们指出了改善的重点,在质量、成本和交付等主要的项目中,质量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产品或服务本身质量不佳,公司就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下面就对本书的内容谈下我的感受。

  一、《现场改善》中讲到5S是实施现场改善的第一步。近年来,我们公司也在大张旗鼓推行5S,管理人员在解放思想,工人的工作习惯在改变,生产现场通过改善环境焕然一新,员工的进取心得到加强,产品质量问题明显减少,现场脏乱差问是得到改善,最终得到客户认可。但书中讲到5S每步实施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就跳过了一些很重要的步骤,否则固化难以持续,最后就是形似神不似,要培养员工独立改善的思想。

  二、改善目标是实现质量最优、消除浪费,交货期最短。现场改善主体是员工,我们在实际的生产当中,往往在交货期与质量上发生冲突,生产主管总是做一些“救火”,为完成数量牺牲质量,车间有些工人做计件追工时追数量,过程质量得不控制,发生质量问题并没有深入分析去刨根问底,最后大家都可以找一堆借口,把持续改善当成了下次做好的挡箭牌,产品带着潜在问题欠债交客户,发生问题再派人去现场整改,增加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浪费。书中讲到质量、成本、交付他们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应该是先有质才有量,如果质量不过关,不管摆在客户面前价格有多么低,都无法打动他们,因此降低不合格率,眼光要瞄准最常见的5种不合格品上解决。

  三、标准化是现场作业准则。如果工作场所已具备标准,工人也按标准行事,那么此过程就在掌控之下,下一步就是调整现状,并提升标准,这就需要PDCA工作持续改进的生产模式,结合生产现实,我们生产的产品很多的不健全和缺陷,或者是执行和监管不到位,下面工人干活流程不清,培训并没有深入工人心里,也导致我们产品质量波动大,隐形质量问题也多。

  四、生产中的浪费,消除不增加附加值的工作。我们平时的七大浪费每个人都会讲出几点,但书中讲的'浪费增加了“不均”和“无理”,不均是有变动的意思,无理则是指滥用或过载,任何事只要费力和不规律就有问题,书中讲到一但平稳工作中断,或是缺件,产品变更,机器没跟上,当然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这点在我们实际生产常见。

  最后我想说,看一本书都会从中找到一些受用的启示和方法,我们要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解成自已的,要学会渔而不只是得到鱼。

现场改善读后感3篇 读现场改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