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3篇(当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1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2016年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2016年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诵、班队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总之,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凸现出来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较高能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时,更需要教师角色、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创新,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进而达到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篇2: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以上是我在学习新课改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篇3:2015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黎香湖中心校:陈长贵
在2014年秋期南川区组织学习了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卞松泉校长的讲座——《在课程建设中引领学校发展》。专家的理论深,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很是敬佩。在期末时区里又组织学习和培训,通过三天的学习,我体会也很多,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通过三天的寒假培训和一个假期的自主学习,让我感受到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工作中的危机感和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让我充分认识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的课改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改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我们要准确把握深化课改的总体要求,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的改革。
学习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调整课程计划,让我清楚地了解了现在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总体的要求,改变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以前总认为上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才明白,不单要开设全部课程,而且要开足全部课程并按要求上好每一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育都应尽的义务。
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南川区三年工作规划》。让我看到区教委为了课改下了功夫,也让我明白,改革不是空话,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也吹向了我们南川。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还学习了《学校课程方案》,学校书记还与我们分享了《整合校内牙资源,推进学校建设》等文章。
课程领导力,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它正吹向了教育甚至其它行业,也是每位教育工作都应该都听得最多的一个词。但人们还不太熟悉,或者了解得不够透彻。现将我的一点理解分享与大家。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教师课程领导力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共同体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领导学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课程文化建设过程的能力。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教师的领导素养和领导智慧。教师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涵:一是课程的解读力,即教师对课程政策的理解,对“三级课程”比较、分析等;二是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即对校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以及对校外资源的统筹和整合的能力;三是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即课程的选择、规划、设计以及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即对课程实施过程、方法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五是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即如何构建一种开放、分享、共进的课程文化,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学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与教科研素质、专业知识的素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和
实践决策能力的综合素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强弱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听课体会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程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2
小学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东观一学区东观小学 王之兴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
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
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
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篇2: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5月11日,我参加了在高平市实验小学举办的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聆听了长子县东方红学校赵庆华的示范课《圆的认识》以及“三课四环节”模式解读。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三课四环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受益颇深。
感触一:“学案”习题分层:第一层次是基础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层次是较难题(选做,面向中等生,中下层学生可通过“跳一跳”或“小组互助”来完成;第三层次是拓展题(思考题),面向学优生,中等生通过“小组互助”也可完成。这种作业设计,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需要,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 ,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面临挑战,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明显效果,同时,还可起到培养“小组协作”的团结合作精神。 感触二:赵老师提到了高校课堂操作五要求之一“构建一个组织”很重要。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分组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组长帮助组员的积极性。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交流时先让1号同学先说,即组内最差的同学先说,其他几号补充、纠正,促使学困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必定提高。
感触三: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始至终是摆在首位,教师只是起到“点燃”、“点拨”、“点化”的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鼓励学生不用举手直接回答问题。我也在想,这样做会不会出现教
学秩序混乱的问题呢?经过和赵老师交流互动环节,才知道了这也是有具体的操作办法的,如优生让差生、师生眼神交流等,我恍然大悟。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蕴含着先进的教学理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也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今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因课改而精彩。
宰李小学 秦志恒 篇3: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安新芦庄学校初中部 彭慧敏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习方式的更新。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篇4: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以上是我在学习新课改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篇5:小学课改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
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
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3
小学说课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说课培训心得体会
(一)
本周五,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秘书长房涛来到我校进行课改验收和指导工作。
房秘书长从早上第一节课带领校委会成员开始转课,现场点评课堂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房主任仔细倾听老师的上课过程,时而点头,时而凝思,时而记录,不时观看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在周六的早上,我以及我们学校的其他五位老师进行了一册书,一章节,一单元的"三说".房涛主任认真聆听并给我们不断地问问题,问课堂,问想法,使我们受益匪浅,并意识到我们对课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在听完我们的说课后,房主任从以下几方面给我们作了阐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很有道理。我们要重视重视说教材活动的开展。
知识树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做法,"运用知识树说教材让人感到神奇,几棵简单的知识树就把整个学段或一册书的内容整合起来,简便实用,一目了然,为钻研课标和教材找到了一个好抓手。"运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原创性的教研活动,是一种区域和校本教研的新形式,是深入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好方法。知识就像一棵树,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嫁接".但"自嫁接"比"嫁接"更重要。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仅仅靠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许多地方的课堂教学很活跃,而学生的负担却很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不到位。鉴于此,凡是开展了"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学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别的事情不敢说都有效果,唯有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使"说教材"成为教师必做的功课。"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也不同于"说课",但是和说课拉近距离。
说教材和说课的区别
1、说的对象
说教材——课标、教材、建议
说课——一节课的设计
2、说的目的
说教材——强化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整合使用,为备课做准备
说课——强化教学理念在一节课设计的体现,是备课的提升
3、说的方法
说教材——吃透课表、教材、精心设计
说课——从备课出发,指向上课,说理解、说分析、说设计、说流程、说反思
4、说的意义
说教材——宏观、整体
说课——微观、理念使用
5、我们提倡将说教材与说课拉近距离
说的对象将说教材的对象趋于微型,更贴近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说到单元。
说的目的将说教材的理念与课堂理念、课堂的目标贴近,将整合成果带进课堂。
说的方法,找出说教材与说课的近似点,进行串联、融合。
说的意义说教材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要为实现高效教学服务。
听完房主任关于"三说"的精辟解读,我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希望有一天真正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小学说课培训心得体会
(二)
张思思
有幸参加此次教师课改培训,今日主要培训内容为小学课堂上课说课与导学案的编制。长达几个小时的会议让人感觉头昏脑胀,然而房老师的讲解却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准备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认识到我们平时撰写的说课稿,有的只是形式上像说课稿,实质上内容漏洞百出。房老师上课两个说课稿案例,初看时找不出任何毛病,因为我们平时也是这么设计的。在听完讲座之后,我才领悟到自己也犯了很多类似的错误。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平时也习惯于用
一、二、三点来描述,匆匆宣读一下教案,而忽略了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设定的目标不是形式,而且每一个目标在其后的教学内容中都要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关于知识的三维目标,我习惯将它们混在一起设计,今天才发现要有清晰的细分的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设置,培训后我才知道,情感目标不能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平时所设定的情感目标都不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而只是对学生的一种品德教育,这不应该成为情感目标的内容。
其次,我也认识到好的说课稿,除了好的教学设计之外,还要有好的教学理论。说课稿不能等同于教案,不能仅有教学步骤,而缺乏理论依据。平时仅习惯于在教学流程中提及设计意图,殊不知这样的设计意图从教学内容开始到板书设计结束都要涉及。这不仅又让我反思到我们现有的教学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比如房老师提及的很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我甚至都不明白它们具体的内涵,这需要我更多地努力和学习,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
最后,在说课的形式上,也许平时我还在犹豫是"背"课,还是"读"?毕竟教学设计已经写好,上面的内容就是需要说得内容,有时候总在踌躇是该照着上面读呢,还是努力一下背出来呢?往往我选择后者。今天培训之后我才发现,"背"课也是不对的,说课要求的是流利地阐述,而不是简单地背诵。说课是一种与评委的交流,并不是把课堂用语搬运过来。说课是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意图和理论依据,而不是仅仅背诵教学流程。
总而言之,今天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让我对说课有了更系统更权威的认识,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是"学"尔后知不足呀!希望这一天的培训让我的每一项技能都得以提高。
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3篇(当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文学课主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