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心得精品5篇

时间:2023-11-15 22:56:16 心得体会

论语阅读心得 篇1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思考,没有一定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因学习而思考,而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而感到明智。可见,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阅读心得 篇2

  每当我打开《论语》,我心中有莫名的感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话,这句话告诉我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很快乐的。大家应该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他们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都很快乐,最后还留下了一段美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学过的知识,要不断的复习,从中寻找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只学不动脑永远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通汇贯通,只空想,不学习,不努力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记住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事。这就拿我自身来说,数学老师教我做一道应用题,他说一步,我做一步,碰到类似问题该不会还是不会,有些题知道做题方法,却不动手实践,还是做错,相信你也有这种情况,那是就要想着这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地凋也。”这句话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显示真本事。一块金子,只有在烈火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美的装饰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我曾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店主向我们介绍一种产品,我不是很喜欢我看店主给我们介绍了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不买,我就让她去买,当时我能清楚地记住她满脸的委屈,后来,我后悔极了,每次见了她,我都绕着走。所以自己不喜欢的,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

  读《论语》,学做人,走天下,畅天下。

论语阅读心得 篇3

  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阅读心得 篇4

  暑假里,我把《论语》第二十章读完了。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头戴一顶帽子,长头发中有一两根银丝,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脑袋非常大,能装下许多知识;孔子身穿青色的汉服,好一个“美男子”!

  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学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别优秀,被誉为“贤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指导并予以评价的“清晰可辨”的弟子有很多个,包括“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子路勇敢、坚强,是孔子的学霸。子贡家里非常富有,但他仍然勤奋好学。

  我最喜欢孔子和自己儿子孔鲤的对话:尝独立,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礼》不以立。鲤退而学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孔鲤独自一个人站在花园,孔子走过来说:“你学会《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鲤就去读《诗》。孔鲤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又说你学会了《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回去又读了《礼》。再后来孔子又来到了花园,孔子对孔鲤说:“《礼》《诗》学会了吗?”孔鲤说:“学完了,学完了。”

  孔子的“老而不死,为之贼。”这句话被后人错误理解成了老人不死,是贼。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没座位坐,于是对一个小伙子说:“喂!给我起来,难道你不知道尊老爱幼吗?”小伙子小声地说:“我生病了,刚从医院出来,想坐着休息一会儿。”公交车上的人都开始指责老奶奶不对。

  孔子既是一个懂“礼”的人,又是一个坚强的人,所以我会像孔子一样,学孔子《论语》里的道理,遇到事情不要放弃,要坚强。

论语阅读心得 篇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的语录体散文,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对于《论语》,我也只是大概地读了几遍,没有去深入地考察研究,但即便是这样,也在字里行间被孔子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为他的宽宏仁爱的胸襟和超人的智慧折服!也许会有许多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这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不屑一顾,觉得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种老朽的思想早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了。其实正好相反,生活在物质欲盛行的年代的我们越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论语》,听听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讲讲仁爱、孝顺、诚信、和为贵等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无尽的物质欲望冲昏了头,离我们的本真越李越远。其次,论语里面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等,到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实用性的。当然,毕竟是那个时候的著作,里面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我们看来是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取其精华,取其糟耙。对于这本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我们现代人是很有必要一读的。下面我就大概地讲下我读这本《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善于学习,虚心求教

  《论语》里面虽然大都是讲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也有些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到我们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有理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地方。例如,《论语》里面讲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些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后进入了社会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有所作为。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内容里面再发现新的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

  孔子很重视学习的态度,不仅要求我们要“敏而好学”,还强调我们要终身“好学不厌”,要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同时他提倡我们“不耻下问”和虚心求教,鼓励我们时刻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加以改正。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大多时候是我们身边无数的普通人。对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的“善者”之处,我们就要及时吸收借鉴过来,进而提升自己:对于“不善者”之处,我们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态度,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好好品味和学习。

  二、要对人仁爱,孝顺守礼

  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信的君子,首先必须要学会仁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时,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他本人首先却没有做到对别人给予关爱和应有的尊重,这种事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我们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要先学会去关爱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

  其次,孔子对孝道和礼节非常注重。《为政》里有句话孔关于孝道的话,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段话的意思是讲:“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依礼服侍他们;父母不在世了,我们要依礼埋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论语》里对孝的语录是比较多的,这也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家历来是重视“孝道”的。从这段话里,我们还是看出了孔子在各种各样的孝道里提倡的以顺为主的思想。再如,“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说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又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这些话就告诉我们要多关心长辈,常回家看看,而不单只是给点钱给父母就算了。不过,孔子对“孝”的有些阐述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例如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要正直诚信,广交良友

  孔子很提倡正直诚信的品格,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孔子认为,君子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在我们现在看来那也就是一个正直而诚信的人。对于君子所具有的正直诚信的品格,孔子有很多的论述。例如,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的,小人的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孔子道出了君子一个正直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他看来君子应该是正直的,光明正大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孔子很重视人的诚信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孔子教导我们,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待人接物,无论是做学问、教学生还是治理国家,诚实守信都是一个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论语》里写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可见孔子对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很看重的,在他看来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孔子择友的标准很严格的。“无友不如己者”,告诉我们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对于与人交往时,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论语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孔子告诉我们要广交良友,诚信交友,因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朋友的相伴,那样我们才不会孤独和无助,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地顺畅,更加地有多彩。

  四、要自然平和,泰然处世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泰然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论语里的一则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种自然、平和、泰然处世的心态绝对是值得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去追求的。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不追求我们做的工作要多么伟大的,只要跟我们的实际能力相符合就可以。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论语·先进》“侍坐”。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谈论他们各自的理想。在孔子的其他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远大”理想后,曾皙却对孔子说自己的理想是,“暮春者,春风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灵的声音则恰恰被遮蔽了。正如于丹老师所说,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也许不同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那样的沉重,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

  论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依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于生活在充满物质欲的21世纪的我们,其中的许多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楷模,是我们应该去追求和学习的。

  对于论语给我们的启示,许多人都各有各的看法。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所以,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阅读心得精品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阅读心得【精品8篇】

群文阅读培训心得体会【最新6篇】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小学【合集14篇】

地心游记阅读心得5篇 地心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心得4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心得

朝花夕拾读者阅读心得感想202精品5篇

关于稻草人之地球阅读心得3篇(稻草人地球的心得体会)

小学论语读书心得4篇(小学生读论语心得感悟)

阅读的心得体会【锦集14篇】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7篇 家长读傅雷家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