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学听课心得体会7篇 听课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1
虽然两天半的听课,加上来回各近6个小时的坐车很苦,但享受到了19道各具特色的美味大餐,内心无比高兴。回顾这19节课,每一堂课都是简简单单、扎扎实实。19节课,让我对小语教学有了不同的感受与理解,可以说凡是落实了识字、写字、朗读的课堂都得了高分,凡是深挖教材,串讲串问的课堂一律遭到了否定。
第一、每一节语文课上都非常重视识字方法的指导。有的是用动画的方式为学生演示汉字的演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汉字的意义,有的是出示汉字在字典中的注释,指导学生根据意思选择恰当的读音,还有的是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指导学生记忆带有这一偏旁的一类字等。这样灵活多变的识字教法给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增添了很多乐趣,学生们的识字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第二、在课堂上,老师们都舍得拿出时间来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更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在识字的环节里,老师们不断地指名读,多种形式的检查,几乎要查遍每个孩子,难度易错的读音更要单独指导,反复指导学生读,直到读对为止。
第三、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指导,语文学习更离不开朗读训练。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和学生一起,在一声声、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意、知情、悟思。本次大赛,“读”依然独照鳌头。带着感悟体会读——课堂主旋律;想象画面读,做动作读,创设情境读,教师引读……各种别具特色的读此起彼伏,点亮课堂朗读之音。
我们的课堂上很少看到老师们在初读课文的时间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而大赛的课上,不管课文长或短,每一位老师都拿出了大量的时间来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遇到读错的反复纠正,遇到添字漏字的耐心指导、鼓励。从第一遍的读准字音,到长句子、难读句子的指导,每一个句子都要指导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课堂上偶尔有分析句子、抓住关键词谈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的时候,要落脚在朗读上,一切的手段都是为朗读指导服务的,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请地理解文本,更好地读出文本的韵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参加赛课的学生在课堂初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整齐划一的齐读,而是各自摇头晃脑地读、津津有味地读着,每一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高举着小手等待独立展示自己的朗读。那些单独展示朗读的孩子更是抑扬顿挫、干脆利落,声音异常洪亮。更可爱的是,有孩子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能读得更好。”那份投入、那份自信是我们的学生所不具备的,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我想,同样都是孩子,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我们的语文课就一定会越来越精彩!我们的学生也会如同大赛课堂的学生那样投入、自信、张扬。
谢谢大家!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2
感谢学校让我有机会参加了“20xx年春季宁沪杭榕珠五城市教学研讨会”的听课活动,在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让我不仅明白了一节好课是怎样生成的,还让我看到了优秀的教师的风采,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努力。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听了四节课,分别是南京市三条巷小学袁萌萌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高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上海市蕃瓜弄小学唐蕾老师的《喜鹊》,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周巧梅老师的《自己的花市让别人看的》。这四节课都是精彩纷呈,让我受益颇深。我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对《喜鹊》这一节课的感受。
这一节课是一节二年级的注音课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这一节课中教师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然地环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读出了“喜鹊枝头叫,家有喜事到。”的意境,但是这时候学生并不真正的了解其中的意思,教师通过朗读使学生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的情景中,唤起他们内心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美读品悟,来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谓。朗读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味道、读出情,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
2、教师在教学上关注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大自然中群鸟鸣叫的情景,设置了喜鹊的叫声,让学生想象喜鹊在说些什么的环节,这样的环节,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想想、想说,引导了学生积极地参与,学生通过了自己仔细的观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自己充满童趣的话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激活了课堂。其次,教师教学中紧扣“轻盈优美”这一重点的词语,将文本语言抓化成生动而立体的喜鹊形象,帮助学生对关键词的句产生真切的体会,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词汇转变人称,再现了喜鹊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3
有关应用题的教学心得,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指教。
一、低年级段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初步知道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主要以图画、图文应用题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应用题为主。在低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在第一册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对所听到的内容能正确地进行复述,不产生歧义。
2、注意题意义的的表述。在学生初涉应用题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三句话来表述应用题(即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应用题时就感知到应用题的结构,知道应用题必须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否则就不完整,在实际教学还可以举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加以判断,看它是否完整。
3、数量关系的感知要准确。找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要准确地感知数量关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含义;二是充分理解了题意。因此,在低年级的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图、口述图意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感知图(题)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答的正确途径。
4、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列式。一、二年级的应用题都是一些简单的又必须运用运算含义来解答的应用题。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和数量关系的.感知结合四则运算和含义来正确列式。例如:有3排花盆,每排5盆,一共有多少盆?这道题既可用加法,又可用乘法,这两种方法都要肯定,但据题而言,应重在乘法方法。因此在肯定加、减法都对之后,还要提出用乘法更简便,以后遇到这种关系呢就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低段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践,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去感知应用题的结构和一般的解答步骤。
二、中高年级段应用题的教学应重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
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较低年级有所发展,已基本具有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归类的能力。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步骤也很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在中段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规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段中已不再单纯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就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中高年级中均有所涉及,要正确理解和解答列方程类应用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等量关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找到题中包含的相等关系,建立平衡关系式。例如:有25筐桔子,运来的梨比桔子的多4筐,运来梨多少筐?就要通过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找到梨的筐数——4筐就等于桔子。
2、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特殊要求(也就是必须要写出解、设),注意加强学生对应用题解答之后的检验习惯的培养。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必须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构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十分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决定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资料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
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最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潜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十分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带给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带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潜力与思维潜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应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应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潜力。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6
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这么好学习的机会,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听了六位老师的课,和同行们有了一次面对面地交流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下面我就把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学会为目的的,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效率地组织教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做课的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们针对学生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做了很好的分析和解决。由于针对性强,学生听得也就认真,接受情况当然也就非常理想了。
二、要教给学生以方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强调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掌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教学理念的体现,学生掌握了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路,才可能发展能力,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会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才会有自身可持续性地发展提高。做课的老师的课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改精神的指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张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复习课当中,先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解决办法。老师只是总结性地点评一下,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才是以学生学为目的,而不是老师单纯地教,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较高境界。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使我提高了不少,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我改善和提高今后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再次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与兄弟学校的同行交流的机会,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希望今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7
11月中旬,我很有幸参加了在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的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充分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新课的前提,是学生心理意识的一种良好心态反应,也是学生自觉主动从信息源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自觉学习理解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不只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预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品德课堂的三分之一模式就是外在的绚丽,并不能真正做到将课本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应该来说是不适合作为常态课来使用的模式。而这三位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花枝招展,而是非常的实在、实用。他们的导入简单明了,用时短,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三位老师并不是花很多精力来对课进行外在的模式化,而是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这三块很好的整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三位老师巧妙的引导与设计,赢得了在场观摩者的赞赏,而我也认识到了一堂真正好的品德课就应该脱掉那种刻意营造的热烈讨论学习气氛的花俏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
三、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应该承认品德课堂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表达的能力。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是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并学习。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将这一科学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力不从心的两难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小组成员中限定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就容易使不用发言的同学产生懈怠心理,小组成员角色是否需要互换、如何互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再比如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做什么;自主学习的时间及任务的确定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师的教应该教到哪些地方,讲应该讲到什么分寸;对于课堂生成的知识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的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探讨与研究。
总之,在这些观摩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7篇 听课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