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热心网友“gfmqf63”分享的语文教师寒假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xx年x月,在区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有幸成为“xx区初中教师xx培训班”的一员,前去山东xx接受培训。在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中,大家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节语文示范课,聆听了三场专题报告。尽管时间很短,但“271有效教学”和广文中学课程建设的讲座让我坚定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念,确定了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我深有所得,这次经历让我觉得很值得。
一、坚定了课程改革的信念
在前往xx以前,我对课程改革一直拥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任何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何况教学没有固定方式,针对不同的改革方式我理解也仅是浅薄。然而,前去xx二中观看第一节课时,我被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现出的激情和敏捷的思维深深震撼。
在报告会上,发言人的前沿教育理念和“不局限于方式、追求高效”的课程改革原则让我恍如理解:“271方式”实质上是依靠课堂这一重要阵营,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引导学生走出“刷题”与时间的陷阱,同时开展大量阅读、大德育实践和学生自主管理等活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独立发展,不断进取。在我们依然致力于成绩时,xx二中已经超越了这类狭隘的角度,关心怎么让学生学会做人、办事。“271方式”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为实现素质教育、激起学生内在动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二、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1、观念的改变。
“教育是对人的满足、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源于学生深刻的感受”;“让每个孩子的人生变成精彩的故事”。通过这些教育语录,想起xx的孩子在课堂上积极独立的学习状态,我不禁感叹:xx二中的教育理念关心人性,着眼于小孩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儿的学生正面临着压力,但他们依然开心而主动;尽管老师们也很辛苦,但他们了解教育的真谛。xx的教师教学有道,教学成果显著;xx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课程的改进。
“学科的质量决定学生的素质。”在听讲座、与授课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学校普遍重视阅读和丰富课余活动。xx二中为初一学生安排了每周6节的阅读课,每位学生手上至少有一本习作簿、一册作文书和一本阅读摘录(均是16k方格本)。xx外国语学校则重新整合课文,通过结合课余资料进行深入讲解。xx一中每两周安排一次随意阅读,每次定为一个下午,让学生在固定时间与空间中阅读,进而促进学习。在阅读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同样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的确,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而非单纯的教学。只有有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拓展人生高度与格局。
学校的微笑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特色课程也各具风采,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比较之下,大家单一的教材导向课程内容促使学生觉得枯燥,老师也越来越枯燥。
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改变比课堂的改革更为重要。我们是否也需要考虑将阅读列入学科课程,并为学生造就专门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同时丰富院校的课程设置呢?
3、考核评价体系及管理的调整。
改革必须好的环境。以xx二中的成功为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对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管理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xx,学生的考评中,课堂表现和考试分数各占30%,参加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一般以成绩来判定好坏,而xx院校则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xx能够将每一天都活得踏实,青春才不会留有遗憾!虽然表面上看学生自主管理事实上却拥有细腻且类似企业管理和激励制度的严谨管理,当然我们在参考这些管理政策时,还要考虑到xx区域教育大环境,防止片面化。
总之,此次的xx之旅让我在教育理念上获得了质的变化,对课程改革拥有明确了解。我深切体会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贯彻“道(通“导”)而不强求、关心本质驱动”的教育理念,其实并非不可能。体会到齐鲁大地浓厚的书香文化,称赞xx教育同仁在素质教育中展现出的实干心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将竭尽全力,为xx的课程改革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语文教师寒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寒假工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