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以供参考。
关于李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以李林森为镜树正“五观”
强湾乡人民政府 强红霞
李林森同志虽然一生短暂,但用一言一行塑造了一名组织部长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作为组工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为镜鉴,从做人、做事、用权等方面进行对照察看,见贤思齐,树正“五观”,争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
要学习李林森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用人观。选人用人是组织部门的重要使命,举贤荐能是组工干部的应尽职责。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干部风气,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李林森同志担任万源市委组织部长5年,始终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在他手中,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到市级部门,而没有一个想搞歪门邪道的人能走进他的家门。当前,正值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的关键时期,学习李林森的用人观更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李林森的用人观,就要加强党性修养,自觉锤炼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品格,消除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和“老好人”心态,不为利益、关系和人情所左右,敢于讲真话、报实情,敢于坚持原则、主持公道,敢于对那些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较真碰硬,以坚强的党性保证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学习李林森的用人观,就要坚持“四重”用人标准,用工作说话,用民意考量,真正做到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要学习李林森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组织工作的政策性、程序性很强,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使人习惯于按部就班,丧失开拓创新的勇气。而李林森要求组工干部要创造优秀、追求先进,每项工作都努力做得完美。在他带领下,创造出了“四评村官”、“五议社区党组织”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领先的工作经验,开创了万源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像李林森那样,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找准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着眼于组织工作新的实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力戒工作一般化,努力创特色、求突破、出经验,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要有无私无畏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要学习李林森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的工作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对人民群众动真情,群众才会对我们有感情”,这是李林森对干部们经常说得一句话。“把群众当父母,视乡亲为爹娘”,这是他不变的诺言。组工干部要像李林森那样,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心存百姓事,冷暖知民心,做一个对百姓“有情有义”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结对联系、定期走访等方式,融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群众的贴心人。要高度重视组织部门信访工作,主动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在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要学习李林森从严律己、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有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有权,更不会差钱。但李林森生活简朴,为人低调,没有因个人事情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从未利用手中权利谋取任何私利,是个“穷”部长。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认识到,选用干部是组工干部的权力所在、责任所系,要像李林森那样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组工干部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可能会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与进攻的目标,能否自觉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至关重要。组工干部一定要强化自律意识,加强党性锻炼和从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立身做人的尊严。要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坚决反对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的不良倾向,自觉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树立组工干部“俯仰无愧”的崇高形象。
要学习李林森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忠诚,是一个人首要的政治品德,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最根本的要求。李林森同志把党的事业当作生命,他与死神赛跑,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而与李林森相比,有的组工干部缺乏忠诚品质,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还有的因事业暂时的曲折等原因而改变信念,走上违规乱纪的道路。作为组工干部,要把忠诚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义,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无私奉献,做到钟情于党的事业、忠实于党的事业。要保持高度的职业忠诚,树立对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工作竭忠尽责,力争做一个组织信任、人民信赖的人。要把忠诚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舍得付出,舍得奉献,在奋斗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以出色的工作赢得群众的尊重。
关于李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邓影个人先进事迹
我叫邓影,女,现年51岁,1986年参加工作,陈大学区中心学校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三十年来,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正直善良,坚强,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的角色。
2012年我的婆婆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我的丈夫也在陈大中心校工作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他每天工作繁忙,总是早出晚归,我不忍心看他为家事发愁,作为儿媳妇的我义不容辞的地挑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单位领导特别给予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我一边上课,一边照顾婆婆,婆婆的大小便失禁,不知每天要给她换洗多少次脏衣服、尿湿的床单及被子,我毫无怨言,我的婆婆失去进食的能力,我做她喜欢吃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她吃饭,2013年我的婆婆瘫痪在床我怕她长期卧床得褥疮,我每天勤于护理,给她翻身擦洗,2013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的丈夫被确诊为腮腺肿瘤,急需住院手术,我应坚强的支撑下去,还好丈夫患的是良性肿瘤,丈夫手术没完全康复就急急忙忙的出院了,在学校十来平米的卧室里,左边躺的是婆婆,右边躺的是丈夫,我的丈夫拆了线就急不可待的的上班了,因为他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他深知责任的重大,2014年秋天,我的婆婆去世了,她欣慰地走了,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相邻、同事眼里我是一位孝顺的人,在丈夫眼里我是一位贤妻良母,我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怎样做人,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中年一代,我们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应该把尊老爱幼中华美德更好地继承、发扬!
关于李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苦难是生活的一把钥匙”
对于李影来说,童年和少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伤痛和苦楚。1981年1月,她出生在范楼镇范楼村一个农民家庭。七岁那年,母亲撒手离开了她与年幼的弟弟,爸爸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年迈的爷爷奶奶便成为了她和弟弟生活的依靠。过早的失去母爱与童年生活的艰辛,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种子。
1998年,李影告别爷爷奶奶,像其他的小姐妹一样投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年仅17岁的她只身来到上海,举目无亲而且仅有初中文化的她,初到上海的那些日子充满了茫然,跑了半个月,也没有一个正规单位录用她。为了生活,她只好去了一个小餐厅刷碗洗盘,每个月工资300元。她花100元交房租,留50元作开销,攒下每分钱贴补老家。后来为了多一些收入,她到了一家纺织厂做挡车工,后来又做产品推销员,再后来做投币厕所的管理员。一个女孩子在外面的辛苦可想而知,但从小就要强的李影心里清楚,没有了母爱的依偎,一切只有靠自己。2005年10月,她被聘用为上海闸北区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保洁员。
文化知识欠缺一直困扰着她,“没有文化,工作和家庭都会受影响”。因此,接受继续教育、提升文化素养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当她得知区里为环卫工人开设了中专培训班时,第一个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并且顺利得到批准。她重新走进课堂,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的技能培训。
她平时也爱读文史类、励志类的书,在上海一家三口居住的8平方米的小屋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房子虽小,却摆着一个4层书架,里面满满当当将近200本书。
在沪打工12年,和她一起进城务工的姐妹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从小家境困难的李影非常珍惜在外工作的机会,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始终坚持着。而正是靠着她的这份执著和坚持,她的命运渐渐发生了转机。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事”
走进上海闸北区沪太路1170弄龙潭小区,一座小型花园,格外引人注目。金橘、桃树、梨树,以及各色花草点缀其间。若不是有标志牌提示,外来的人很难将这眼前景象与公共厕所联系到一起。其实在花园的后面,就是李影曾经管理了5年的小区29号公厕——也就是传说中“全上海最好的厕所”。
如果有人告诉你李影的中饭、晚饭是在公共厕所的门厅里吃的,你也许会觉得不能接受,但这是事实。对李影来说,在门厅吃饭一半是“没办法”,因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一半则是“没关系”,这里非常干净。这也许就是李影来到这个公厕发生的变化。身处李影管理的厕所,闻不到一点异味,到处是淡淡的檀香味。
如何保持完全无异味?李影的经验是要把墙角、地面、蹲位、挡板全都擦干净。“擦”的工具是手套加毛巾,因为不这样,不能照顾到每个细节。普通公厕,用樟脑球掩盖这股味道,李影为了不让第二天开门产生异味,每晚关门后,就把门一关,埋头冲刷。李影创造的“跟踪式”保洁方式已经成了灵石公司公厕管理服务的一大特色。但这样的保洁方式劳动强度大,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数千米的路程。
李影说:“要保持这里没有异味,除了勤快点随时保洁,没有其它办法,累一点也值得。”
“一开始刚来的时候好像感觉有点别扭,后来做得时间长了也习惯了。”慢慢地,她便把厕所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她从早上五点开门,到晚上10点钟关门,一天要在厕所里工作17个小时。
为了方便附近的居民和用厕人员去关心一下新闻,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她在厕所里设置了书报架,为了防止居民发生意外,她在厕所放置了医药箱??善良、热情的李影是一个有心人,她做事细心、处处为他人着想,李影把这份心思也完完全全的用在了她所热爱的工作上了。
“道德是一种坚持和态度”
龙潭公厕在李影的打理下,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公厕外墙多了一个“残疾人专用设施”的醒目标志,一条残疾人通道,被铺上了红色的防滑垫;厕所门口多了一条休息长椅,是李影和爱人一起用拣来的废旧长椅,经过修缮成了既干净又舒适的座椅,这样,就能让老年人用完厕后歇歇脚??
龙潭公厕实行社会尊老一条龙服务,70岁以上老年人上厕所都是免费的,李影对老年人的服务也是坚持做到热情主动,凡是老人上厕所,她都会上前主动问一声、搀一把、送一程。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更加主动地提供帮助。
小区有一个残疾人,一到雨雪天,原来的小路上都是泥水,老人坐着轮椅从家里出门上厕所就变得很不方便,于是她动员爱人帮忙,找来沙石方砖,铺设起了一条方砖小道直通老人家门口。谈起李影,这位残疾老人朱祖康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不是光铺路,我家里有什么困难,要大扫除啊要做什么啊,什么东西坏了,一叫她马上就来,就是不叫,她看见了也会来帮忙,就像自己家的孩子。”
“她自己戴手套天天晚上擦,不是一天两天,她来了这么几年,天天这么擦,人家讲做好事一天两天是容易的,长期这样子是不容易的。”一位小区的居民这样评价李影。
上海闸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根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由衷地感慨:“多年来,李影虽然只是做了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她很用心地去做,因为这些小事平常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可能其他人都没想到,但是她很用心的去做了。现在整个上海市的环卫行业已经进行‘李影式公厕’推广。李影既是你们丰县人的光荣,也是我们上海人的光荣。”
彩虹总在风雨后。2007年3月,当地居民群众联名向公司致函,对她的服务工作进行了肯定和表扬,该公厕荣获2006闸北区市容局十佳文明窗口称号。2007年5月新民晚报社接到群众热线电话后,对李影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新闻报道,同年9月,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又对李影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李影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上海,而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和上海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6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她成为闸北首个转为上海户籍的农民工。
如今,李影成了上海人又成了名人,她的岗位也由一线保洁变成了监督,她带领着手下的11名员工继续工作在保洁战线上。她和爱人梁明、女儿梁锶维一家生活其乐融融。但接踵而来的荣誉还是让她有点不适应,她说:“我担当不起这些荣誉。我还是喜欢以前默默无闻的我。”
采访手札:
在采访李影事迹过程中,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崇高境界。李影曾对记者说:“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只有把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本职工作干好。”这应该就是李影在平凡的岗位上光芒耀眼的原因。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管理公厕的李影也可以成为全国劳模和上海十大新闻人物。她干的是一般人不愿干的工作,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执着地工作。当前我市各项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社会只有分工、岗位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岗位的工作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影一个普通的姑娘,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了众多上海人民的尊重和感动。因此应该相信,只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都可以有远大的前途。
关于李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