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3篇 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7 15:11:46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3篇 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3篇 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1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有感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10车辆2W

  徐梦杰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烈士就义群雕、纪念观和纪念碑是主要纪念性建筑。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

  陵园位于南京城南1公里的雨花台丘陵中岗,面积113公顷。自1927~1949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邓中夏、罗登贤等烈士都在这里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先烈,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此建立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 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广场、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烈士群雕是用197块花岗石拼组而成的

  纪念馆坐落在主峰南面的任家山上,平面呈向南开口的矩形结构,东西长92米,南北长49米。中间为主堡,四层,重檐,高米。正门馆名由邓小平题写。墙外面及地坪贴铺花岗石,朴素庄严。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

  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北殉难处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米,长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雨花台是一个约100米高、约3500米长的山岗,原名石子岗,相传在南朝梁代,有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了佛祖,霎时间天降落花如雨,从此改名为“雨花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陵园由雨花台主峰等五个山岗组成,总的占地面积约公顷。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朴素庄严,高约米,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在雨花台的主峰建立了米高的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烈士殉难处建有“革命烈士殉难处”牌坊以及其他的纪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岗的西殉难处,东殉难处建有烈士纪念亭,北殉难处建有赭色花岗岩烈士就义群雕,雕像高米、长米,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组成,雕像充分的表现了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正气。在主峰东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

  陵园内还建有“四一烈士墓”、“望江矶烈士墓”以及安葬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的“三烈士墓”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 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节前,我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

  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主持人说:“低头为革命战士哀悼。”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望着脖子上正在飘扬的红领巾,才想起这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心中。

  在烈士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他们的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荣辱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2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八月二十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这里有很多让人震撼的建筑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从正门进入,一进门,就看见有条宽阔的水泥路。路的两边种满了苍松翠柏,路的尽头庄严地矗立着一组群雕,它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的形象组成,他们充满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看完之后,这九位烈士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也忘不了了。

  绕过庄严地烈士群雕,我们又来到了高大雄伟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这个纪念碑高米,碑体为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手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灿灿的大字。碑前立有一个烈士铜像,铜像高米,题为“宁死不屈”。烈士铜像前地地上点着一盏长明灯,灯里的火种采集于泰山之巅,寓意烈士们的生命重如泰山,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看着那熊熊的火焰,我仿佛又见到了那些大义凛然的烈士们。

  纪念碑的正对面是雄伟的烈士纪念馆,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恽代英的铜像。恽代英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很好学,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却在1931年牺牲了,那年他才36岁。再往里走,我又看了邓中夏、罗登贤等革命烈士的生平介绍,我很感动。

  参观完后,妈妈给我买了四块雨花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块红色的,这块雨花石红红的,上面有一条条淡淡的花纹,有一个小角上是淡黄色的,透过这里差不多可以看清东西,可好看了。

  今天的参观过程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烈士陵园观后感

  宗健

  利用周末时间,我们班组织大家参观了南京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你阅读的烈士陵园观后感来自:范文之家)士事迹陈列馆,凭吊人流常年不断。

  进入风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前。(读后感 www..com)在烈士们的注视下,我们凝视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表达对我党我军的无比忠诚和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无限缅怀。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

  在烈士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他们的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作为一名军队政工干部,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提高打赢能力,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3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体会

  丁忠维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学校党支部组织我校全体党员参观了南京烈士陵园雨花台。在陵园广场上矗立着的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时,令人肃然起敬,不由得把我们带进那为民族新生而奋斗的岁月。

  看着雕塑群,想到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人生最壮丽的诗篇。我们的战士之所以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没有在刀光剑影中退缩,是因为,他们具有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理想,抱着这一理想和信念,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一往无前。“青山处处埋忠骨,战地黄花芬外香”。现在,虽然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革命先烈那种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谋幸福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学习。他们那种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远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我们面前这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将永远铭记着我们乃至世世代代对革命先烈的思念和缅怀

  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历史是不可忘却的,今天我们不仅是为了凭吊,更是为了记住,为了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3篇 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