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课心得3篇(结课心得论文)

时间:2022-10-08 17:55:19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课程结课心得3篇(结课心得论文),供大家品鉴。

课程结课心得3篇(结课心得论文)

课程结课心得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在是纲要》这本书,中国近现代史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它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终不过是小小的一段,但是却是我们中国得以改革开放走上新时代道路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部不羁的进步史;从不断的屈服到自己站起来主动反抗,这是一部霸气的奋斗史;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这是一部勇敢的抗争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那一段历史,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短短的几句诗描述出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历经的艰难困苦。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连续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这些艰难险阻没有阻挡中国人民的爱国心、护国心、责任心。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了解了红军长征这一段值得无数人崇敬的历史“奇迹”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人生道路上没有跨不过的坎儿,没有翻不过的山。红红军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强国而奋斗。激励青年人奋斗,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强国。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三、学习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课程结课心得2

  结课展示会观摩后感

  孙欢

  6月27日上午,我很荣幸地观看了新东方泡泡少儿语文15zb402班结课展示会。这次展示会为学生、家长、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 时也使家长真切的看到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成就以及教师为此付出的努力。也使作为旁观者的我受益良多、感受颇深。

  本次结课展示会分五个步骤:学员风采展示、考试试卷分析、各年级下学期学习规划、暑假课程安排及结课颁奖仪式。这几个环节全面的向家长做了展示,不仅使他们清晰直观的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形,也使家长们对下学期的时间安排和培训目标有更具体的了解。

  第一环节 学员风采展示

  这个环节中,吴老师为每位学员挑选了他们最完美的作品,并要求其感情朗读。每位学员朗读完之后,吴老师都和其他学员进行中肯的评价。全员参与以及适时的星卡奖励,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评价能力,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的融合高涨。

  第二环节 考试试卷分析

  看到自己孩子的试卷,家长们了开始议论纷纷,对自己的孩子评头论足。仅有的一次考试虽然不能对学生定格,但足以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针对这次考试,吴老师及时的给家长做了合理的回报。最重要的是吴老师仔细的对每个试题的考察重点做了分析,并说明了出错之后的解决方法。最后,吴老师对这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方便每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三环节 各年级下学期学习规划

  由于新的学年学生将会进入到更高的年级,课标设置的考察方向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吴老师用图表和数据的形式直观清晰的向家长展示了课时及费用的改变。同时把要用到的新教材发给家长翻看,使家长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第四环节 暑假课程安排

  学生已经入暑假阶段,家长对暑期课程的了解方便他们更好的安排学生的暑期时间。这一环节的安排确实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第五环节 结课颁奖仪式

  在学生期待的倒数声中,终于迎来了他们最喜欢的环节——颁奖仪式。颁奖的对象,吴老师考虑的很全面,不仅有文笔好的学生,而且全勤的、进步的学生都有奖励,从各方面鼓励了学生。家长为孩子颁奖的过程设置更好拉近亲子的关系。本次展示课观摩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学生作品取材范围广,立意新颖。传统的学校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吴老师的作文教学体现了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如王宸熙的《赏牡丹》,吴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们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从所照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次习作的成功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小作者对牡丹的描述很全面,很仔细,并且能抓住重点,修辞用的也很到位。郭安琪同学的《松鼠侦案》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当我听到吴老师说它取材于一则真实的新闻时,眼前为之一亮,哇!写作的触角原来可以延伸到这里。

  2、完美的处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吴老师的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从考试题型的设置以及试题的考察重点我们可窥一斑。

  3、适时的复习学过的写作技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话语,是一个恒定的真理。吴老师总是在对每位学员的朗诵评价中,适时的带领同学们复习学过的技巧,如写景文中的“移步换景”、“联想”、“拟物法”,写人的文章往往离不开的“故事串”。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在无意识中便加深了对这些写作技巧的印象。

  4、“教育机智”的合理运用。陈韵冰同学本来要朗读的作品是《给妈妈的一封信》,当学生拿着作文本在讲台上不自然的、吞吞吐吐的“朗读”时,吴老师及时的上前询问,原来孩子忘带要朗读的作品了。她机智的处理了尴尬,并对学生进行鼓励,选取另外一篇美文来做展示。殷文婷的文章《出租车司机并不平凡》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当讨论到达高潮时,吴老师适时的进行总结,但对这些看法不置可否,而是“留给家长和孩子回家讨论”。家长根据自家家风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另外,体现“教育机智”的语言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在寻找不一样的声音”等。

  5、言为心声,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好文章就是作者思想的再现、真情的流露。我觉得“父亲节征文”,《给妈妈的一封信》这些作文设置的都很好。虽然亲情是我们写了无数遍的话题,但它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亲情是联系家庭成员的纽带,最容易让我们从平时的生活细节中有感而发,流露真情,成就佳作。

  这次的生动的结课展示会,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又完善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课心得3

  摄影学习心得

  上大二的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迎来的是摄影课程。

  关于摄影我还是挺有兴趣的,倒不是说专业的学习和拍摄,我就是喜欢在生活中抓互美好的瞬间,用相机也好,用手机也好,拍下来,记录到我的生活相册里,等着以后慢慢欣赏。

  这次,学校给了我一个正式学习摄影的机会,我当然很高兴,把家里的相机拿过来了,为了更好的学习摄影的技术。

  虽然摄影课程才两周,太短太短,这也许是学校的安排,只是让我们初步了解摄影的意义,以便以后在设计中有更好的灵感。摄影

  通过两周的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水平略有提高。学习摄影以来,不断加强了自己对摄影的认识、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摄影的基础操作、构图与用光的实践练习、学习国内外摄影史。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的过程,反复地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我熟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通过构图与用光的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意识: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一瞬间;还有通过国内外摄影史的学习,我们对摄影的历史和前身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也对摄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这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的,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地学,用心去领悟。质与量发生着变化。唯物主义辩正法告诉我们,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真正的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有个量化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提倡的,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认识的必要的途径。比如在洪江采风学习的两天,我拍了一些照片,在电脑上预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些都有点暴光过度,所以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暗色调,一片迷茫的感觉。虽然我当时是采用的准确的暴光,但对这相机来说还是暴光偏高,这是我没有对本相机的一些性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是按照常规的来,忽略了一些由于相机本身所产生的误差的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一个是因为我平时没有过多的尝试,没有去总结在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也许是当时拍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拍摄当中,我一定要勇于去拍、敢去尝试,并且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总结出来,把弊端和好的方法也记载下来,以便下次的正确的操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地知道自己前进。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风格。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生来说,我们要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摄影的渠道很好地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的各位摄影大师,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影响了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如:罗伯特卡帕是以一名专职的战地记者而著名的,他拍摄了大量罕为人见的战争现场实况;卡蒂埃布勒松是以抓拍现实生活的普通细节和感人场景而著称的摄影大师等等。我认为思维方法不只是摄影者选择的拍摄对象和角度等,还应该包含着摄影者的设计创意、设计元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方面,我们要多看下有名的摄影大师的一些代表作,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摄影师所要传递的思想,他的构图和取景方法,对光线的运用等。只有识多才能见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加上自己的领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达到了一定的认识程度。

  最近我下了许多有关摄影的论文,开始看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要怎么去学习,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全是一些高见识者说的一些很专业的话,他们谈自己对摄影领域有关方面的自我认识,不过也谈的很客观,毕竟人家也是看了很多书籍杂志的,更何况还是比我们还专业的人士。看了一些以后,确实感觉到了这对自身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还有那些模糊的,看多了以后,我觉得那是帮我们理清了思路,真正去读懂它、去理解它,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一种无形的量化积累。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我现在看的不是很多,但是一天看一篇,只要坚持下去,那也是种自我学习的方式。

  两周的时间过的很快,我们的作业也都做了出来,虽然比起专业摄影相差甚远,不过每一张都能看出我们的用心。

  照片里有洋溢着笑脸的老人小孩子,有充满朝气的花朵大树,甚至有一片不起眼的落叶……这些被忽视的美就这样被我们这一群初学者收入了相机中,把那一刻留作永恒。

  短短的两周我喜欢行摄影,不在于它的技术,就在于它可以收容世间最美的瞬间。

课程结课心得3篇(结课心得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