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小学音乐课标培训心得),供大家阅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四月末,我们相聚云端,共同聆听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对新版课标的解读。在两个半小时的解读中,杜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2011年版课标十年实践的实施情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然后重点说明五项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杜老师情真意切地分享与说明,三年来如何字斟句酌地进行修订、删减、增补等繁琐的工作历程令人肃然起敬。
看着案头一边是近期才颁布的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一边是聆听时的笔记与心得,做了特殊标记的词句显眼异常——“考虑到幼小衔接,把一二年级设置为一个学段,叫做唱游音乐课?!强调实践性、游戏化,好人性化啊!”“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每一学段以‘学习任务’‘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来呈现,还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让教学更具指向性、有底线”“中国音乐转变为主体地位,强调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不就是一份给音乐教师的使用说明书吗?具体细致、平实易懂,犹如专家前辈们面对面的谆谆教导,让我感到踏实又温暖。
在数项变化与突破中,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二年级学段,我相信儿童从早期开始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低段的音乐课尤为重要。新课标切实联系到现实情况,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重视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转变,将一二年级设定为一个学段,并且以唱游音乐课的面貌呈现,强调了实践性、游戏化、具身的学习方式,真是令人拍案称快!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快乐场面立马在我头脑中再现,同时向我涌来的还有曾经n多次的疲惫感、困惑感,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唱游音乐课”的背后,“教学有效性”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切勿以为唱游课就是唱歌玩游戏,这对老师们来说其实更有难度。
首先,要设计更加趣味、创意的课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留心好玩的事物、抓住灵感,将对音乐素材的思考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其次,课程好玩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管得住自己吗?这就要提前进行课堂常规的铺垫工作,然后考虑如何将常规融入到课程中,还要不失趣味。还有,一首歌曲虽在活动中多次聆听、演唱,孩子们确实调动了多元感官来学习、情绪情感也得到了激发,那么歌会唱了吗?唱好了吗?最后,在唱游课中,我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音乐要素,因为容易操作,而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太少了,这是今后要重点反思、实践的部分。
手握这份有温度的“说明书”,让心中怀有的那份对音乐教育的理想更踏实了一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今天学习了杜老师对于2022新课标的解读,在聆听过程中,时有不惑,时有联想,时有思考。在此次新课标的解读中,让我深感美育工作的任重而道远,也让我保持需时刻学习的理念。课标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分别由五点构成,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也在课标的内容中得到了多次体现。
一、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身为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有育人。杜老师在解读中也多次提到,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性特点,这也贯穿于学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到需要初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第二学段目标中,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中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第三学段目标中,渗透了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第四学段中,理解作品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体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中国音乐文化,能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扬,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影视板块都有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体现了民族性的特点,也告知我们身为教师,要更关注和了解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并能传扬出去。
二、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教学目标和内容更为统一,指明了方向。学段目标中的核心素养的体现是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
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构建则是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围绕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这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这样的课程内容组织和构建让我更明确从哪些方面去落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核心素养”这一名词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点可抓,有途可循。
三、强化学生主体,推动艺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
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中,14项学习内容涵盖了音乐课程学习几乎所有内容,但在具体任务中并不意味着需要学习所有的内容,而是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在音乐活动中。1-2年级的学习任务为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和发现身边的音乐,3-9年级的学习任务则为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小型歌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这样的观念转变让我们着眼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授了多少。
四、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及其育人价值
2011版的课标中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4类艺术实践活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杜老师对于旧版音乐与相关文化和新版发展为联系的解读。其实音乐与相关文化或者是联系这一说法,指向的都是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姊妹文化以及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新课标中更为注重在这样的关联中,能够在欣赏、表现、创造等实践中再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的这一核心素养能力。
五、体现音乐特点,一体化构建音乐课程学习体系。
2011版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3个学段,小学低年段(1-2年级),小学中高年段(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新课标中重新区分了三个学段,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有机会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学段目标中,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两个学段,分别是3-5年级和6-7年级);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这样的划分不仅向下衔接到幼小阶段,更向上延展到高中模块化教学,能够实现音乐课程一体化,避免断层式教学。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初步想法,今后还将继续对比旧课标、研读新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读能力,并将课标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力、表达力、创造力,深入理解音乐,提升核心素养做出努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2022年5月7日上午9时,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自身学科有以下感受:
首先,对于艺术类课程,此次也做出详细的课改标准指导。与2011年的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音乐不再只是“听觉艺术”。从指导思想及修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要路线,确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主要教育方向,以新设立的学业质量为考察标准,通过从“有学上”转向到“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其次,根据更新后的新课标内容落实教学,力求心中有谱,才能畅通无阻。并结合音乐课的两类课型范畴——演唱课和欣赏课,对于日后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阐述。透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随着艺术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现在,我们想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努力。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小学音乐课标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