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形教学设计3篇(形状拼图教学教案)

时间:2023-02-05 19:2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拼图形教学设计3篇(形状拼图教学教案),供大家品鉴。

拼图形教学设计3篇(形状拼图教学教案)

拼图形教学设计1

  【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此次活动以幼儿分组操作为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然后,组织讲述、讨论,帮助幼儿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整理升华。

  【活动目标】

  1、通过拼贴,进一步熟悉圆形、长方形、梯形的特点,以及各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多解性。

  重点:用已知的图形概念来判断。

  难点:初步感知能拼和的图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长方形、梯形娃娃各一大小半圆形若干,大扇形1个背景图一张。

  学具:能相拼的大小半圆形、扇形、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若干浆糊、透明底板、擦布。

  【活动过程】

  一、今天来了三个图形娃娃,请你猜猜它是谁?

  1、第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朋友爱玩的呼啦圈,我像奥利奥饼干。(出示圆形)

  2、第二个图形宝宝说:我像一本书,我像教室的一门。(出示)

  3、看,第三个图形宝宝是谁?(出示)你从那里看出它是梯形?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两条边不是平行的。

  二、呀!多美的一片草地呀!圆形说,我要变成一朵小花打扮草地长方形说,我要变成小石头铺条五彩路。梯形说,我要做个小蘑菇,让小兔吃个饱。可是,我们的朋友太少了,怎么办呀?(我来帮助你)等会儿,我们要找一些和它们张得很像的朋友,找的时候看仔细,看看像不像,如果不像,就想想办法,等变像了再贴在底板上,送到它的朋友那里去。

  三、幼儿自由操作。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变化图形。

  2、鼓励幼儿多找几个图形宝宝。

  3、引导个别速度快的幼儿用拼好的图形搭成一定的造型,装饰花园。

  四、讲述、讨论。

  1、谁帮助圆形宝宝找到朋友啦?你是怎么找到的?

  讨论:怎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教师演示两个不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拼圆形,引出讨论〉

  小结: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才能拼成一个圆形。

  2、这些都是长方形的朋友吗?你用那些图形拼成长方形?

  3、你帮梯形找到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引出讨论:1是不是梯形?为什么?(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进行判断)

  五、延伸。

  今天,我们拼了圆形、长方形、梯形,把它们变成小花五彩路、小蘑菇,把大草地变得美丽多了。下次,看看能不能拼成其它东西,把大草地变得更美丽。

拼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教具准备: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 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 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 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拼图形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

  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

  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6、用1423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

拼图形教学设计3篇(形状拼图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图形概念的教学设计3篇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8篇(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创意教学设计借鉴2篇(图形创意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2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3篇(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3篇(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优质备课教学设计3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美术图形教学设计3篇 有趣的图形美术教学设计

图形运动教学设计共4篇(图形的运动一优秀教案)

图形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 平面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