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0篇 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供大家品鉴。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五、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 学习古诗
1、 自读古诗,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 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 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12、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三、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师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指名交流。
3、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4、来,读好这首诗。
四、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1、交流,评价。
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待会儿送送老师比较合适?
五、学习吟诵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想不想读得更好听?古人吟诗摇头晃脑、抑
扬顿挫,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吟诵,古人都是先吟后写。今天老师也简单
地教一下大家吟诵的方法。吟诵,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平长仄短韵字延。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出示:老师根据这一规律,为这首诗标好了符号,我们一起来加上手势试着吟诵一下。
带领吟诵多遍。
六、练习书写(相机作为作业)
一首好诗,不仅要理解,要会吟诵,更要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我们的笔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认认真真默写这首千古名诗。
七、作业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较阅读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4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5
这首诗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有的说是写景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更离奇,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带给学生,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玩味一番。既然是因课文而得来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到课文里去找吧?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学生尽数了所学过的所有送别诗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着再让学生设疑,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老师,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我没有马上顺着她的思路展开,而是先肯定她的提问,鼓励学生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意,品出诗情了,再来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学最后,我把刚才学生提问拎了出来,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找不到送别的气息呢?
理解了诗意,学生开始议论开来:
生一: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我觉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三:我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一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彼此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
……
看着学生侃侃而谈,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荷花和莲叶他们想到映衬才体现出了没有,眼前的荷花是美丽了,“无穷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丽的,因为有荷叶在映衬,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堂课最后以同学的解疑而结束,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会有所牵强,但课堂本生就是一个思想的迸发的场所,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想与不想,只要学生投入地思考了,思维得到启迪与锻炼,也就完成了这堂课的任务。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
教案小语第十册12课 教者:吕平平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 学习古诗
1、 自读古诗,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 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 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
(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到学习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字词的理解: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间)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连天 映日:阳光照射
2、诗句的理解:西湖的美丽到底是在六月之中,这时的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垠,颜色碧绿,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娇艳火红。
3、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色呀!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谁来试试。
4、质疑: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
(四)想象画面,融入意境
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知道了诗的大致意思,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湖,他一下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谁能把文中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读读。
1、从这两句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引导:①、莲叶:它不仅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接,而且还连接着蔚蓝色的天空,你想,这个画面是开阔的,非常有气势。②、荷花:它与红日相映,头脑中的荷花不仅有婷婷玉立的样子,还有它娇艳的色彩,因为它与朝阳相映,它的画面是光彩夺目的。③、莲叶与荷花:想像中的画面还是莲叶与荷花交相辉映。眼前即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又有点点相缀的红艳,不仅有广阔的面积,又有艳丽的色彩,它是清新秀丽的。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2、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追随着老师的声音到西湖一游。
3、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风光吧!把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再读一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意境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异同,从内容、写法上进行引导比较。(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赞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了解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掌握了诗人在构思中的奇妙之处,其实,古诗中描写夏天,描写荷花的还真不少,可以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查查,去读读,我相信你们在读中,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还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瑰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业:
1、写夏天的诗,画夏天的画,把你对夏天的感受抒发出来。
2、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喜爱、赞美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8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是( )代作者( )。全诗写的是( )的变幻景色,把“黑云”比作( ),把“白雨)比作( )。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朝的( )。“无穷碧“写出了莲叶( ),“别样红”写出了荷花( ),写景的诗句是( )。
3解释词语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 跳珠:
句子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穷碧: 别样红
句子的意思:
4 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除了今天学习的这两首,你还知道苏轼和杨万里的哪些诗呢?请各写出一首。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出了夏天天气的变化无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繁茂美丽。你能搜集一两句与夏天有关的诗句吗?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9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6月) 翻开23课,静静看着,发现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品味诗词,可谓诗情画意。于是决定将这两首古诗相结合教学、品析。在释题之后,我让学生先看图,比较两幅图的不同,学生很快发现了差异,了解到诗人同样写西湖,一个写出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色,表现诗人的赞赏之意;另一个则写出了莲叶荷花一望无际和亭亭玉立的形态,红绿相映,写足了西湖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鼓励学生积累相关的诗词,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便会渐渐地厚重起来。于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便成为学生的积累拓展。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0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43
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
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交代。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我颇赞成水月心的见解,于是便把此说法与学生一同交流,学生认可。
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解释,请不吝赐教!诚谢!
/user1/dahai1020xx/archives//33919.html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0篇 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文章: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9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实录)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9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讲解)
★ [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9篇 三年级语文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14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 初中八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案及反思6篇(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