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案4篇(小学语文教案),供大家品鉴。
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打开书60页。
二、看图学词学识字。
师:看看图上画有哪些东西?
生:图上画有一个桃子。一个桃。
生:图上画有一篮梨子。一篮梨。
生:图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只猫。
生:还有一只凶猛有大老虎。一只虎。
2、多种方式认读这几个词语。
生领读,自由读,分组读。
一、读韵文,继续学词识字。
1、自由朗读韵文,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2、交流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学识字,记字方法。
生:“人”字上面加一横成了大。
“人”字下面加一竖成了个字。
生“口”字下面加一撇一点成了只字。
“小”字去掉下面的小钩钩,再加一撇成了“少”。
“分”字上面加个“人”字,下面是个小刀的“刀”。
3、认读生字“猫、桃、边、多、和”并口头组词。
4、再次自由朗读韵文。
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N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R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难点)
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
讲读新课
1、导入
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
〖板书课题 师说 (谈谈从师的道理。说,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
古文运动的主张:
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
②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憙唯陈言之务去。”憘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3、讲读课文
①译 ②分层 ③概括层意
〖板书 ┌传道受业解惑┐
┌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
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教学步骤】
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2、讲读第二段
①生读 ②生译 ③分层 ④说层意
〖板书 结果
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环境中独立认识"侍、棺、秦、腕、脉、厥、症、携、囊、拇"9个生字,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起死回生教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2、重点: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3、难点: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
2、反馈预习,识字正音,理解"起死回生"的意思。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心中默读并注意正音。(纳闷/胸口闷mèn扇shān动)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家,"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
扁鹊---→虢国太子
多媒体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注意书写
4、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3、辨析"起死回生"与"死而复生",并概括文章大意
师:文中有个"起死回生"的近义词,预习过了,谁能来说一说?(死而复生)
师:哪位同学能用"扁鹊、起死回生、虢国太子、死而复生"说一句话,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师: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啦:起死回生是(指课件)--(本领),而死而复生是事情的--(结果)。
师生合作读1--9小节,思考: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课文1-9节,在朗读中体会扁鹊扁鹊问诊过程及语气变化。
1、引:扁鹊是四诊疗法的祖师爷,他要看病自然少不了望闻问切。让我们来看看扁鹊是怎样问诊的。请大家快速默读1-9小节,边读边把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了解到关于太子的情况圈出来。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交流出示: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时死的
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四个"死"泛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先个别练习,再指名转述。)
多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太子一向好好的,但今天早上鸡叫的时候,突然间说胸口闷,后来就死了。到现在还没过半天,所以还未入棺。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教案《起死回生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1-9节。
师:当扁鹊听到行人说一向好好的太子突然死了,他感到很--(纳闷),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前了解情况,当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时,他又--(松了一口气)。请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1-9节,注意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朗读1-9小节。男女生分角色读。
朗读时抓住"忙赶到"领会无提示语对话形式可表现出扁鹊当时焦急的心情。
5、师:在行人和侍卫官看来,太子已经--(死了!)那在扁鹊看来,太子还是--(活的),也就是生。
三.学习课文10-11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引:所以他请求入宫,救治太子。接下来请大家默读10、11节,圈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看看扁鹊是如何施展四诊疗法,起死回生的呢?
1、默读11、12节,圈出扁鹊医治太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词。(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2、交流并引读10、11节
出示:按、切、贴、听、取、扎、拣
3、学习第11节
多媒体出示: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按住他的手腕切了脉,又把耳朵贴到他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这才起身说:"依我看,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1)切(qiēqiè),多音字。组词分辨--切菜,用刀加工;切脉/密切,贴近。
(2)多种方法理解"凝神"。"请同学们给凝神换个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3)补充厥症知识
师:字典里"厥"的意思是"气闭,昏倒",厥症就是突然闭气昏倒的病。没有了气息,难怪人们以为太子死了。
4、学习第12小节
师:扁鹊在问诊、切脉之后如何诊治太子的?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引读)
说完,扁鹊(先是)取出针来,(然后)在太子头上扎了几针。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接着)扁鹊又从随身携带的药囊里拣出几味草药来,叫人煎成汁。(最后)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1)扇(shān shàn),多音字。组词扇子/一扇门名称或者量词;扇风/扇动动词
(2)理解"拣"字。
师:能不能给拣换个字或者词?(挑/选/挑选)
(3)从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扁鹊医术高明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泛蓝
师: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扁鹊给太子扎了针、用了药,使太子恢复了健康,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高明"。
5、生做动作朗读11-12小节。
6、生根据多媒体动词提示复述扁鹊医治太子过程。
四、从人物对话,抓矛盾质疑、释疑,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1、人物对话中体会扁鹊医德高尚
(1)抓提示语朗读
师:扁鹊治好了太子,国王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呀,有起死回生的本领。",面对国王的啧啧称赞,请一位扁鹊来回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提示语。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时治好了他的病。"
(2)点评时抓"不过是",体现出扁鹊对此事的轻描淡写,在国王眼里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扁鹊却认为不过是件小事,不足挂齿。
2、抓矛盾质疑、释疑,进一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引:我们已经知道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那谁能用死而复生来称赞扁鹊?
"先生真是神医呀,使我的太子死而复生。"
1、揭示矛盾,引导质疑。
师:"死而复生"这个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扁鹊谦虚地说。
师:听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同桌讨论,合作质疑。
3、师:是呀,为什么扁鹊对侍卫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请四人小组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4、交流,小结。(板书:医德高尚)
五、串读板书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神医)扁鹊--→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使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语文教案4篇(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蝴蝶的家》3篇(四年级课文《蝴蝶的家》)
★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年解析3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教案)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0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海上日出试讲教案
★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样本3篇 人教版4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电子版教案3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