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四、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消失
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八、作业
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消失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童话故事2篇(写四年级童话故事左右)
★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2单元课时教案3篇(仁爱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7topic1)
★ 三年级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范文3篇(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国王和玫瑰花)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后感12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阅读理解)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1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