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5篇

时间:2023-03-03 19:4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5篇,以供借鉴。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活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过做猜数游戏,引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数是多少?

  3.你想的数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学生交流,解决。

  6.学生汇报。

  7.如果淘气想的 数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导学生解方程与等式性质结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9.通过刚才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按照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游戏, 并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数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这个数是20。

  生独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课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2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本课教学我努力体现了《标准》倡导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调查我国一些城市的气温;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结合切身的体验来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进行总结,此时,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运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4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5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最新5篇相关文章:

年小学开学安全教案3篇(小学安全教案开学第一课)

三年级数学课件教案范本5篇(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案范文4篇(六年级语文课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公园作文5篇 四年级写公园的作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提高教案最新例文3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如何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2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7篇 小学数学老师个人述职报告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3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范文3篇(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