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

时间:2023-03-11 16:4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供大家参阅。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2

  教材解读:

“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发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 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

  学生解读: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比较和计算的形式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可以为学生进一 步将分数进行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射 线上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

  2.以“分数墙”为依托, 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能力和方法:

  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 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

  2.能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数墙上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认识“分数墙”

  仔细观察

  交流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运用分数墙解决比大小问题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利用分数墙比一比7/16与11/16的大小

(2)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

  比较5/6与5/7的大小

  2.小结: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数在分数墙中也可以通过找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3.练一练(P36)

  11/16○15/ 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

  加法

(1)试一试:4/9+5/9

(2)你怎么想的?

  减法

(1)7/10-4/10

(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 上做分数加减法。

  5.练一练(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数 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

(1)记录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画一条竖线

  设计意图: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来比较相 同分子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相同分母的 分数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观地予以解决。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适的数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补充练习

  独立 思考后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

  变式练习

  拓展学生思路

  反思与重建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教案年3篇(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教学接近尾声)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2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随笔

小学五年级数学最新教案范文3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年新高效课堂授课人教版小学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程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案3篇 探究乐园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例文3篇(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反思范文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