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孤独之旅语文教案3篇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参考。
孤独之旅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三、教学时速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教材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生疏词意;(2)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画
2、学生自学并完成以上要求
3、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嬉(xī)闹撩(liáo)逗凹(āo)地
胆怯(qiè)撅(jué)断抠(kōu)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
学生1:
(三)探
1、教师诱导:
同学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质疑对话中挑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供我们尽情探讨。
(1)
(2)你发现本
(3)由此你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生再速读课文,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
(四)议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思考的结果。
2、让不同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索,讨论结果。
学生2:本
教师点拨:
那么,你能试着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学生3:第一部分,无奈的选择;第二部分,茫茫赶鸭路;第三部分,鸭子长大了。
3、理解小说的情节
学生4:开端————写杜小康因家败辍学随父去放鸭。
学生5: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学生6: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学生7: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4、"孤独之旅"的真正含义
学生8:就是指杜小康放鸭的日子很孤独。
学生9:就是指杜小康孤独的放鸭生活。
学生10:既指杜小康和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一段孤独的生活经历,又指杜小康远离家乡、老师、同学、伙伴后
为让学生深刻理解主题,教师采用谈话法这样点拨:
师:杜小康失学前家底怎样?
学生11:厚实。
师:那时他的生活可想而知是怎样的?
学生12:快乐,无忧无虑。
师:如今突然远离家乡、伙伴,而且只有父亲和鸭子相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3:难舍、痛苦、孤独、失落......
师:说得对!那么本应该在学校好好读书的杜小康却一下子成了"不知要往前走多远"的放鸭的流浪儿时,他对前途一定会感到怎样?
生14:茫然、渺茫、恐惧、害怕......
师:杜小康父子俩一路上有没有结识新的朋友,如渔民、小伙伴儿、好心人?
生15:没有。
师:那么,他们眼前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生16: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还有青森森的芦苇。
师:杜小康面对这样的环境,小小年龄的他感到好奇吗?
生17:不,他感到害怕、恐慌,"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师:日复一日,杜小康只有在父亲面前滔滔不绝,说他的心理话吗?
生18:不,他和父亲的对话越来越单调、干巴,甚至大量言语被省略。
师:噢,是这样。那么这样杜小康岂不是感到更?
生19:孤独!寂寞!
师:天啦!这可怕的孤独和恐慌可以打垮一个人。我真担心他会变成一个不再会说话的傻子!同学们,杜小康被打垮了吗?
生20:没有。后来他知道"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师:噢,是这样的话,他眼前的景物还像以前那么陌生和令他恐惧吗?
生21:不是。
师:可见,是他自己在调节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己的灵魂。正如海明威所说:"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证明杜小康是不会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生22: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
师:对!找鸭艰难吗?最终找到了吗?
生23:非常艰难,但最终还是找回了所有的鸭子。
师:其实他完全可以靠着父亲去找鸭,可他受伤了还要主动继续找。你们看到了他哪些品质?
生24:不畏艰难,坚强、勇敢、有责任心、体贴父母......
师:经历了这件事,杜小康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25:"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师:是啊!最令人欣喜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26:鸭生蛋了。
师:小鸭能生蛋么?
生27:不能。
师:那么,鸭既然能生蛋了,说明了什么?
生28:说明鸭长大了,成熟了。
生29:说明鸭被杜小康喂得很好,长势很好,杜小康也成熟了。
生30:说明杜小康们的艰辛付出最终有了收获。
师:同学们答得太棒了!虽然你们没有刻意的去背诵课文,但你们能让你们的理解与作者所写相互交融,可见我们和作者及主人公都产生了心灵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把各情节中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划出来。
生31:起初: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
生32:接着: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33:最后:长大了,坚强了。
师:找得很准确,也很全面。那么,现在同学们认为"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生34:就是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长大了、坚强了。
师:你们读懂了杜小康的心。老师很高兴你们成了杜小康的知音。
(五)再议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师:请同学们把写杜小康心理感觉的词语的相关段落仔细读一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35:那种心理感觉都是在具体的相应的环境下产生的。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先分小组讨论,再
在全班交流。
生36:烘托人物的心情。
师:对。谁能举一例具体说说吗?
生37: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师:分析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认为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太突然了吗?
生38:不突然。
师:仔细看看,是什么推动了他的心理变化?
生39:时间,还有景物、环境。
师:噢。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40: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41: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师:可见,环境描写还能……。
生42: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段描写暴风雨到来时的环境描写。是哪一段?
生齐答:第36段。
师: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声流利地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感觉怎样?
生43:很害怕,很紧张。
生44:还很担心杜小康的鸭会遭遇危险。
师:对!那么,你们一定能悟出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啰?
生45: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
生46:还能烘托杜小康找鸭的艰难,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
生47:这种环境还能为杜小康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一起归纳
五、练。口头表达
1、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48: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少年。
生49:我眼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懂事,有责任心,坚毅勇敢的男子汉。
生50:我认为杜小康是一个通情达理,理解父母苦衷,体贴父母疾苦的人。
生51:杜小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生52:从杜小康最初的茫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少年。
生53:我觉得杜小康是一个勇敢、坚强、活泼的少年。
众学生:嗯?活泼?
师:同学们有异议吗?先讨论一下杜小康活泼吗?
生:(合作探究)
生54:我们认为他虽然孤独,但有活泼的一面。
师:何以看出?
生55:课文末尾两段杜小康发现鸭下蛋后的反应。
师:噢!主要运用的什么描写?
生56:对话描写。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生:读
师:同学们感觉到了杜小康的活泼吗?
生57:不是很明显。关键在于感情流露不够。
师:噢!要读出什么感情?
生58:激动、惊喜、兴奋!
师:对!再请两位同学有盛情的读这段对话。
学生:读。
师:读得好!如果我们把"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改成"爸,鸭下蛋了。"好吗?
生59:不好。这样就不能表现杜小康历经苦难后终有收获时的激动心情,也不能表现他的活泼,显得缺乏活力。
师:看来杜小康确实虽孤独,但一样拥有其他孩子所普遍具有的活泼天性。
2、读书贵在感悟,说说这节课给了你哪些收获?
生60:我把自己的经历与杜小康相比,感到惭愧,记得……。我当时为什么不坚强呢?如果我像杜小康一样勇敢,那件事就不会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了!
生61:能打垮我的只有我自己。十年前……。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苦,我不能再怨天尤人,找客观原因放弃,而应该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生62:杜小康是一个能为父母、为家庭分忧的好孩子。我这么大了,却常常
生63:我现在能无忧无虑的学习真的好幸运,我应该好好珍惜。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必须创出一番成绩。
生:……。
六、结束
同学们,其实你们身上也有杜小康的这些优秀品质,因为今天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勇敢、好学、谦虚、坦诚……。希望你们一路走好,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当他是人生的一笔可贵财富。记住: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现在让我们将满腔感慨化作歌声,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七、课外作业
以"孤独"为话题,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要求有环境描写,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八、《孤独之旅》教后反思
《孤独之旅》是我在"学。探。议。练"总体模式
第一,要切实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
第二,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认读和深挖掘,使学生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现预定目标。这节课同学们的思维似乎比平时更活跃些。以往老师很多时候觉得什么都简单,不用费心费神地弄清"细枝末节",这样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学生能满怀信心地举手的并不多,而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认真读课文,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去理解"茫然、恐惧",学生一一攻破,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激情高涨,是越议越觉得趣味无穷啊!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课堂的动态资源。因为这一课只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如
这节课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教师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学生在"谈体验"时,许多学生满怀激情却苦于没有机会表达。再就是课堂上创设情景还不够。课堂教学改革于我来说才刚刚起步,我会在漫漫长路中永远告诫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敢于尝试
孤独之旅语文教案2
学习重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
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
3.以文观己
[自读程序]
一、导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掌握自读提示中列出的词语。
2.再次浏览课文,以小说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例: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3.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
请学生找出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注意体会。
4.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这场暴风雨中的表现。选出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品评他“长大了,坚强了”的形象。
5.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三、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真实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
导语既要涉及文章内容主旨,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两遍略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了小说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既回顾了小说的相关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这两问重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给予他们自由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体会“孤独”二字。
这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描写进行分析品味的能力。
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孤独之旅语文教案3
一、主题和题目含义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语文教案-孤独之旅。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二、结构内容
这篇小说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写杜小康放鸭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小木船赶着鸭子”至“直到明年春天”)写杜小康及其父亲在芦苇荡放鸭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至结尾)写杜小康在放鸭时所遭受的磨难,尤其是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体验——长大了,坚强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三、文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一部分第9小节,第11~12小节,第20小节,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3~24小节,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二部分第9小节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20小节,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孤独之旅》。
四、细腻的心理描写
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一部分第10小节,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0小节,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二部分第2~4小节,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11、16~19小节,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20小节,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孤独之旅语文教案3篇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3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七年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