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表格式

时间:2023-08-01 03:0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表格式,以供借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第七单元统计

  奥 运 会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使用教材时,我对教材使用了如下处理:把两个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完,创设了一个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众数和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让知识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题:你觉得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合适吗?如何表述这个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怎么求中位数和众数。紧接着通过三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运用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记分法则的题,让学生了解到,三种统计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灵活选择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联系生活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得到,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没有去挖掘这个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花两分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选用平均数?为什么不选用众数或者中位数?而要选用这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求其他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整理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四、作业设计 《新同步》

  板书设计 每题的演算过程

  第四课时 练习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二期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个梳理,一方面进一步借助学生的低阶面积单位的表象累积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

  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

  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

  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

  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

  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太大)

  3、感知练习

  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第三题,比比看,谁填的有快又准

  在下面()中填入适当的面积单位(课本23页)。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9()

  一张乒乓球台面约410()㎡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3()

  一张软盘的面积约1()

  一个排球场占地约162()

  上海野生动物园占地约2()

  (在前面面积单位的充分感知铺垫下,通过填写适当的单位,促使学生将熟悉实物的某个面或某块区域与面积单位建立起联系,既诊断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激活他们已有单位面积的量感。)

  二、探究阶段

  1、情景设疑:通过刚才的单位填写,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都很熟悉了,接着让我们来解决前面学习中留下的问题:(出示)如果1㎡可以挤下17人,那么1k㎡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上海总人口为16737700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k㎡等于多少㎡,即k㎡与㎡之间的进率,就可以求出1k㎡可以挤多少人,最终把问题解决。

  2、合作探究:我们知道1k㎡就是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出示边长为1km的正方形图形)。

  那么k㎡与㎡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能从1k㎡的定义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吗?请小组合作完成。

  (1)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解法:(板书)

  1km×1km=1k㎡

  1000m×1000m=1000000㎡

  1k㎡=1000000㎡

  (3)再次交流:通过在1k㎡定义的关系式中把km转换成m,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再把这个过程互相交流一下。

  3、问题解决:知道了1k㎡=1000000㎡,那么1k㎡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呢?谁来说说看?指名交流。这个结果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完善面积单位进率:现在我们已经把所学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找到了,请同学们把P22的面积单位的关系填写完整。(媒体演示课本23页单位面积的累积过程)

  1k㎡=()㎡1㎡=()d㎡1d㎡=()c㎡

  (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k㎡和㎡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启发学生从定义去推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尝试计算中直观获得1k㎡=1000000㎡。其实学生以前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时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在这里学生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今天所学的新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关系的探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面积的含义和进率的由来,促进学生表象记忆的形成都有好处,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_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以下单位换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运用阶段

  1、分层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1)25㎡=()dm23k㎡=()㎡

  (2)3400d㎡=()㎡9000000㎡=()k㎡580c㎡=()d㎡

  (3)70000000㎡—7k㎡=()k㎡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些重量、长度、面积单位换算的经验,并且会用小数表示单位之间的转换。这里先安排两组“从高到低”与“从低到高”的单位转换练习,就想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换算的一般方法: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乘进率,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从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归纳提升,建构单位换算的基本策略。接着出示带有不同单位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借助学生思考过程的表达,便于检测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演绎思维。)

  2、拓展练习(同桌讨论)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

  (1)一个铅笔盒表面的宽度约5c㎡

  (2)教室的面积约30d㎡

  (3)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约0.75c㎡

  (4)上海市的总面积约6341000000k㎡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选用面积单位时不善于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判断纠错练习,一方面强化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另一方面想从“数”与“量”两个维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数据或计量单位),既巩固了单位面积的大小观念,又渗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生活应用:(小组合作)

  出示:为了扩大我国的绿化面积,人们要在长3km,宽2km的一块长方形的高原上植树,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树,运来60万棵树苗够吗?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写出你们的解题过程。交流探讨并板书解题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再现本节课的重点新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转化”,同时让学生通过层层问题的分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拓展思维,感受数学在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板书)的面积单位,谁来谈谈这节课中你的收获?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 :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1.4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1/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前置作业:

  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3、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发现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材内容:

  教材56—57页“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材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且能正确计算分数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找出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5/8

  2.计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请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算法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强调: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一些相关联的零散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创造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2.完成课本56页“试一试”

  3.指导完成57页“练一练”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分数混合运算(二)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表格式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合集9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应用题练习4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单位一应用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3篇(七年级上册统编北师大版历史电子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观察物体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免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例文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最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