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勾股定理教案5篇(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时间:2023-09-03 19:5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数学勾股定理教案5篇(勾股定理数学活动),供大家参考。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5篇(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

  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本题意图在于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

  求证:∠C=90°.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本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2

 一、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1.求面积

  例1:如图1,在等腰△ABC中,腰长AB=10cm,底BC=16cm,试求这个三角形面积。

  析解:若能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可以求出这个三角形面积。而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联想作底边上的高AD,此时D也为底边的中点,这样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02-82=36,所以AD=6cm,所以这个三角形面积为×BC×AD=×16×6=48cm2。

  2.求边长

  例2:如图2,在△ABC中,∠C=135?,BC=,AC=2,试求AB的长。

  析解:题中没有直角三角形,不能直接用勾股定理,可考虑过点B作BD⊥AC,交AC的延长线于D点,构成Rt△CBD和Rt△ABD。在Rt△CBD中,因为∠ACB=135?,所以∠BCB=45?,所以BD=CD,由BC=,根据勾股定理得BD2+CD2=BC2,得BD=CD=1,所以AD=AC+CD=3。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32+12=10,所以AB=。

  点评: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没有现成的直角三角形,都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巧妙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里蕴含着数学中很重要的转化思想,请同学们要留心。

  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例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判断△ABC的形状。

  析解:由于所给条件是关于a,b,c的一个等式,要判断△ABC的形状,设法求出式中的a,b,c的值或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相等与否)等,因此考虑利用因式分解将所给式子进行变形。因为a2+b2+c2+338=10a+24b+26c,所以a2-10a+b2-24b+c2-26c+338=0,所以a2-10a+25+b2-24b+144+c2-26c+169=0,所以(a-5)2+(b-12)2+(c-13)2=0。因为(a-5)2≥0,(b-12)2≥0,(c-13)2≥0,所以a-5=0,b-12=0,c-13=0,即a=5,b=12,c=13。因为52+122=132,所以a2+b2=c2,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利用勾股定理说明线段平方和、差之间的关系

  例4:如图3,在△ABC中,∠C=90?,D是AC的中点,DE⊥AB于E点,试说明:BC2=BE2-AE2。

  析解:由于要说明的是线段平方差问题,故可考虑利用勾股定理,注意到∠C=∠BED=∠AED=90?及CD=AD,可连结BD来解决。因为∠C=90?,所以BD2=BC2+CD2。又DE⊥AB,所以∠BED=∠AED=90?,在Rt△BED中,有BD2=BE2+DE2。在Rt△AED中,有AD2=DE2+AE2。又D是AC的中点,所以AD=CD。故BC2+CD2=BC2+AD2=BC2+DE2+AE2=BE2+DE2,所以BE2=BC2+AE2,所以BC2=BE2-AE2。

  点评:若所给题目的已知或结论中含有线段的平方和或平方差关系时,则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应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从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来识别三角形的形状,它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在应用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熟练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状及求边长、面积、角度等;

  目标(2)能先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大部分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鼓励学生以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为载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反思,引出课题

  问题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请说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追问:你能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举手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引入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点击范例,以练促思

  问题2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师生活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梯次性问题的展示,适时点拨,学生尝试画图、估测、交流中分化难点完成解答。

  追问1: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已知两种船的航速,它们的航行时间以及相距的路程, “远航”号的航向——东北方向;解决的问题是“海天”号的航向。

  追问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吗?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中画出示意图。

  追问3:在所画的图中哪个角可以表示“海天”号的航向?图中知道哪个角的度数?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海天”号的航向只要能确定∠QPR的大小即可。组内讨论解答,小组代表展示解答过程,教师适时点评,多媒体展示规范解答过程。

  解:根据题意,

  因为

  ,即

  ,所以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

  。因此

  ,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课堂练习1。 课本33页练习第3题。

  课堂练习2。 在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

  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方向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前进,1小时后甲船到达

  岛,乙船到达

  岛,且

  岛与

  岛相距17海里,你能知道乙船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规范化的解答过程及练习中,提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3。 补充训练,巩固新知

  问题3 实验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

  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购买草皮?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若学生有想法,则由学生先说思路,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对学生思路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总结;若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从所要求的结果出发是要知道四边形的面积,而四边形被它的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即可。启发学生形成思路,最后由学生演板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 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下面两个方面,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相互交流:

  (1)知识总结: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2)方法归纳:数学建模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法,体会思想。

  5。布置作业

  教科书34页习题17。2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负责联络,他先从检录处走了75米到达起点,又从起点向东走了100米到达终点,最后从终点走了125米,回到检录处,则他开始走的方向是(假设小明走的每段都是直线) (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 D。西北

  【设计意图】考查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甲、乙两船同时从

  港出发,甲船沿北偏东

  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向

  岛驶去,乙船沿另一个方向,以每小时12海里的速度向

  岛驶去,3小时后两船同时到达了目的地。如果两船航行的速度不变,且

  两岛相距45海里,那么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多少度?

  【设计意图】考查建立数学模型,准确画出几何图形,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如图是一块四边形的菜地,已知

  求这块菜地的面积。

  【设计意图】考查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巧妙地求解。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4

  一、回顾交流,合作学习

  【活动方略】

  活动设计: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小结,并结合课本P87的小结进行反思,教师巡视,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复习轨道.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时可借助投影仪,要求学生上台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问题探究1】(投影显示)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明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明头顶5000米,问:飞机飞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米,要求出飞机这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时间里飞行的路程,也就是图中的BC长,在这个问题中,斜边和一直角边是已知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出BC的长.(3000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评.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问题探究1”,然后踊跃举手,上台演示或与同伴交流.

  【问题探究2】(投影显示)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右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DB=5,DC=12,BC=13,请你判断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DB和△D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予以解决:

  AB2+AD2=32+42=9+16=25=BD2,得∠A=90°,同理可得∠CDB=90°,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演示之后再评讲.

  学生活动:思考后,完成“问题探究2”,小结方法.

  解:在△ABC中,AB2+AD2=32+42=9+16=25=BD2,

  ∴△ABD为直角三角形,∠A=90°.

  在△BDC中,BD2+DC2=52+122=25+144=169=13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CDB=90°

  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问题探究3】

  甲、乙两位探险者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思路点拨:要求甲、乙两人的距离,就要确定甲、乙两人在平面的位置关系,由于甲往东、乙往北,所以甲所走的路线与乙所走的路线互相垂直,然后求出甲、乙走的路程,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甲、乙两人的距离.(13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训练,并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与同伴交流或举手争取上台演示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难点的突破方法: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四、例习题分析

  例1(P8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本题帮助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5篇(勾股定理数学活动)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3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6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0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3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3篇(七上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3篇(小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4篇 初中数学八上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1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