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3篇 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套

时间:2023-09-24 17:5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3篇 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套,供大家参阅。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3篇 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套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1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0;y=kx ,k≠0;y= , k≠0)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πr(r>0)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 y=x(20/2-x)=x(10-x)=-x+10x (0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解: y=100(1+x)

  =100(x+2x+1)

  = 100x+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 ?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单组合体的构成: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3

  【考点阐述】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考试 要求】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 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考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5题)

  1.(海南宁夏卷理7) =( )

  A. B. C. 2 D.

  解: ,选C。

  2.(山东卷 理5文10)已知cos(α- )+sinα=

  (A)- (B) (C)- (D)

  解: , ,

  3.(四川卷理3文4) ( )

  (A) (B) (C) (D)

  【解】:∵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各三角函数的关系;

  4.(浙江卷理8)若 则 =( )

  (A) (B)2 (C) (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 函数的求值问题。由 可知, 两边同时除以 得 平方得 ,解得 或用观察法.

  5.(四川延考理5)已知 ,则 ( )

  (A) (B) (C) (D)

  解: ,选C

  (二)填空题(共2题)

  1.(浙江卷文12)若 ,则 _________。

  解析:本 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的应用。由 可知, ;而 。答案 :

  2.(上海春卷6)化简: .

  (三)解答题(共1题)

  1.(上海春卷17)已知 ,求 的 值.

  [解] 原式 …… 2分

  . …… 5分

  又 , , …… 9分

  . …… 12分 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3篇 必修一数学教案全套相关文章: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4篇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7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

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道客巴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部编版教案)

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4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苏教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关于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大班数学教案优质)

实用的八年级数学教案3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